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宁陵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实现绿色发展见闻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10-28 07:21

霜降之后,宁陵县两万多亩的国有林场渐渐变了颜色。杜仲、榆树、刺槐、杨树和苦楝林区不再苍翠欲滴,仿佛一夜之间被画笔染过一样,变得五彩斑斓,别有一番风味。

宁陵国有林场60多年的发展史,也犹如一幅油画,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描绘,经历过四季的变迁,通过改革转型成功实现绿色发展。

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近年来,宁陵国有林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稳定职工队伍、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实现了由基建林场向生态公益型林场的转型升级。

改职能 促转型

从砍树人变身护林人

始建于1958年的宁陵国有林场,下属5个分场12个护林点,总面积2.135万亩。

“以前砍树卖树是‘大头’,现在栽树管护是‘大头’。”今年58岁的职工胡建国是林场的老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的他经历了林场从“穷困”到“富强”的转变历程。

改革前,宁陵国有林场是基建型林场,一直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导致林场既缺少事业单位经费,又无企业经营自主权,一度最困难时,职工只年底发一次工资,也只有1000多元。胡建国坦言,林场没经费更收不上来承包费,形成了“种树为了砍树卖钱,形不成林业规模”的恶性循环。

其实胡建国不知道的是,当时林场内树种以苦楝、桐树、刺槐等少数本地树种为主,两万多亩的林场木材总蓄积量才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仅35.54%。2018年前,林场职工平均工资仅约1.8万元。

痛定思痛,改革是唯一出路。为此,宁陵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国有林场改革精神,结合宁陵国有林场实际,采取了切实有效改革举措,改职能,促转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人员安置、资金保障、地界划分等多方面大力支持,转思想、聚人心、提素质、重业务,成功实现了林场由砍伐型向公益生态型转变。”回想起改革的历程,宁陵国有林场场长侯波如是说。

自从2018年改革后,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效解决了林场办公经费和职工工资问题。

变机制 严考核

由自由人转为职业人

停止商业性采伐,不仅使宁陵国有林场林区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也使林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站位新时代、顺应新形势,一场更深入、更彻底的国有林场改革由此展开。

根据林场新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宁陵国有林场及时调整林场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实行政事、政企分开,贯彻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和公开招聘制度;将林场由股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整和完善了林场内设、派出机构和人员编制,进一步加强了林场护林和造林的职能,促进了林场管理。

“根据国有林场改革有关要求,宁陵县委、县政府安排摸清底数建台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划定国有林地、森林保护红线,对国有林地、林木资源数量等建立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侯波介绍,林场就此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中解脱出来,职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新改革,新职责。通过切实推行场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宁陵国有林场进一步完善林场内部岗位责任制、生产经营责任制,将林场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层层分解,实行目标管理,年终逐项考核。同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采取职工工作绩效与收入挂钩的方式,在收入分配上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近年来,林场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白蜡苦楝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通过举办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不断宣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让更多人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亲近自然,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深改革 强生态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算过一本生态账,提到“绿色GDP”概念,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宁陵国有林场的改革成效显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约1.8万元增长到3.9万元。更可喜的是,林场职工由砍树人变成了植树护林人。通过项目实施带动,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了木材战略储备、森林抚育、农业综合开发、森林植被恢复、白蜡苦楝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兴林、良种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林地面积增加9500亩;增加了本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保有量,森林覆盖率从35.54%增加到71.65%;通过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的实施,解决建立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绿色发展也要高质量。为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宁陵国有林场改变造林模式,营造混交林。2018年以来,营造了杜仲榆树混交、刺槐杨树混交、苦楝榆树混交等5800亩。在小班作业基础上,采取“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留则留”的灵活作业方式,使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都得到科学经营、合理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协同实现,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的新林区。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宁陵国有林场改革转型实现绿色发展见闻
2021-10-28 07:21   本报记者 高会鹏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霜降之后,宁陵县两万多亩的国有林场渐渐变了颜色。杜仲、榆树、刺槐、杨树和苦楝林区不再苍翠欲滴,仿佛一夜之间被画笔染过一样,变得五彩斑斓,别有一番风味。

宁陵国有林场60多年的发展史,也犹如一幅油画,经过几代人的接力描绘,经历过四季的变迁,通过改革转型成功实现绿色发展。

保护森林和生态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基,健全森林与生态保护制度是首要任务。近年来,宁陵国有林场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国有林场改革为契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理顺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稳定职工队伍、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木材储备林基地建设、提供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成功实现了由基建林场向生态公益型林场的转型升级。

改职能 促转型

从砍树人变身护林人

始建于1958年的宁陵国有林场,下属5个分场12个护林点,总面积2.135万亩。

“以前砍树卖树是‘大头’,现在栽树管护是‘大头’。”今年58岁的职工胡建国是林场的老职工,1991年参加工作的他经历了林场从“穷困”到“富强”的转变历程。

改革前,宁陵国有林场是基建型林场,一直在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导致林场既缺少事业单位经费,又无企业经营自主权,一度最困难时,职工只年底发一次工资,也只有1000多元。胡建国坦言,林场没经费更收不上来承包费,形成了“种树为了砍树卖钱,形不成林业规模”的恶性循环。

其实胡建国不知道的是,当时林场内树种以苦楝、桐树、刺槐等少数本地树种为主,两万多亩的林场木材总蓄积量才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仅35.54%。2018年前,林场职工平均工资仅约1.8万元。

痛定思痛,改革是唯一出路。为此,宁陵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国有林场改革精神,结合宁陵国有林场实际,采取了切实有效改革举措,改职能,促转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从人员安置、资金保障、地界划分等多方面大力支持,转思想、聚人心、提素质、重业务,成功实现了林场由砍伐型向公益生态型转变。”回想起改革的历程,宁陵国有林场场长侯波如是说。

自从2018年改革后,县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行收支两条线”,有效解决了林场办公经费和职工工资问题。

变机制 严考核

由自由人转为职业人

停止商业性采伐,不仅使宁陵国有林场林区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也使林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改变,站位新时代、顺应新形势,一场更深入、更彻底的国有林场改革由此展开。

根据林场新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宁陵国有林场及时调整林场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责分工:实行政事、政企分开,贯彻落实国有林场法人自主权和公开招聘制度;将林场由股级单位升格为正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调整和完善了林场内设、派出机构和人员编制,进一步加强了林场护林和造林的职能,促进了林场管理。

“根据国有林场改革有关要求,宁陵县委、县政府安排摸清底数建台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划定国有林地、森林保护红线,对国有林地、林木资源数量等建立台账,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侯波介绍,林场就此从“资源危机、经济危困”中解脱出来,职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新改革,新职责。通过切实推行场长目标管理责任制,宁陵国有林场进一步完善林场内部岗位责任制、生产经营责任制,将林场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层层分解,实行目标管理,年终逐项考核。同时,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度,采取职工工作绩效与收入挂钩的方式,在收入分配上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近年来,林场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活动,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白蜡苦楝良种繁育基地等项目;通过举办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不断宣传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让更多人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亲近自然,营造了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深改革 强生态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算过一本生态账,提到“绿色GDP”概念,并指出:“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宁陵国有林场的改革成效显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约1.8万元增长到3.9万元。更可喜的是,林场职工由砍树人变成了植树护林人。通过项目实施带动,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了木材战略储备、森林抚育、农业综合开发、森林植被恢复、白蜡苦楝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兴林、良种基地建设等项目,有林地面积增加9500亩;增加了本地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保有量,森林覆盖率从35.54%增加到71.65%;通过木材战略储备林项目的实施,解决建立了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

绿色发展也要高质量。为有效提升森林质量,宁陵国有林场改变造林模式,营造混交林。2018年以来,营造了杜仲榆树混交、刺槐杨树混交、苦楝榆树混交等5800亩。在小班作业基础上,采取“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留则留”的灵活作业方式,使不同林分类型、不同立地条件的森林都得到科学经营、合理培育,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协同实现,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文明富裕的新林区。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
华都御府小区自建管网需要整改 通过验收才能供暖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已有志愿组织146支
接种加强针 提升保护力
工人在冰柜生产线上 ...
视觉新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