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乡亲早脱贫”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7-24 05:56

张卫兵与石庄村留守儿童在虞城县木兰文化公园游玩。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摄

“孩他娘,快点,张书记帮咱浇玉米都到地里啦……”7月22日,虞城县田庙乡石庄村“大懒汉”贫困户刘景亮一大早就催着妻子,按照第一书记张卫兵给他的计划,趁凉快抓紧到玉米地里抗旱。

刘景亮是经过县文广旅游局驻石庄村第一书记张卫兵教育引导后彻底改变“等要靠”思想者之一。之前,刘景亮家破烂不堪,既没院墙也无大门,娶个智障妻子,生养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患有残疾。平时懒散的刘景亮,打闲牌,睡懒觉,领了产业补贴款就吃喝胡混。得知情况后,张卫兵经常去他家,给他的残疾儿子赠送轮椅、书包和学习用具,帮他建造院墙、安装外门,鼓励引导他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感谢工作队,俺一定不再懒了。”看着自己焕然一新的家,刘景亮激动地说,“听张书记的,跟党走、勤奋干,把穷帽子摘掉。”

“作为第一书记,我只有扑下身子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下‘绣花’功夫苦干实干,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张卫兵从贫困户崔同法家出来,正好碰见记者,深有体会地说,三年前刚来那阵子,就“默默的给自己定下目标:做石庄村群众的‘贴心人’、贫困儿童的‘好爸爸’、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只为乡亲早脱贫。”

“在俺心里,第一书记张卫兵就是俺亲爸。”贫困儿童申若彤拉着记者的手悄悄地说。申若彤是张卫兵帮扶的众多贫困儿童之一。她爸爸因病走失,妈妈离家出走,她从小跟奶奶生活。了解情况后,张卫兵经常到她家辅导作业,捐赠现金和衣物,像爸爸一样关心和呵护她。

为激活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张卫兵经常以“晒暖会”“烤暖会”“乘凉会”等形式,把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户,还建立面向基层贫困儿童的文化志愿服务点,开展“教你一招”——音乐、舞蹈培训;组织贫困儿童虞城县城一日游;为全村老人发放专用营养奶粉,给7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幸福照……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扶贫开展之前,“这是俺村文化缺失的真实写照。”村党支部书记石永行说,自从张卫兵驻村以来,村民整天唱着过,时不时还能听到省城专家唱的大戏。为了从精神上调动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张卫兵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推进“精神扶贫”,为村里购买配备了音响器材和盘鼓,成立了农民广场舞队、盘鼓队、腰鼓队,开展“清洁家庭、清洁庭院、清洁村落”活动。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听着动感音乐,踏着幸福舞步,浓郁的文化氛围将以前死气沉沉的“夜生活”彻底点亮。

“花园式文化广场、平整的水泥路、粉刷一新的墙面和一盏盏新路灯让俺村焕然一新啦。”刘景亮高兴地说,张卫兵创作编排导演了虞城第一部精准扶贫现代豫剧《石榴花儿红》,荣获了商丘市第三届戏剧大赛金奖,还邀请国家级传统教育专家来村里举办了两场“弘扬孝道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报告会,举办了石庄村第一场迎新年文艺演出……如今,石庄村的“酒晕子”“大懒汉”越来越少,“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被彻底改变。工作之余,张卫兵还策划、组织、举办了虞城首场精准扶贫公益晚会;完成了虞城首部精准扶贫题材电视MV《你比亲人还要亲》;组织省豫剧三团和县知名剧团开展文化下乡20余场,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与其说张卫兵是来‘输血’不如说是‘造血’。”村民王保才说,父亲身患癌症,又逢车祸,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曾让他失去信心,是张书记了解到他有养猪经验,帮他协调小额贷款办养猪厂、种芍药,并把养猪厂做成了“现代家庭农场”。从此,该村发展白芍400多亩、山楂1000亩、鸭棚200多亩等特色种养业,带出100多个养殖专业户和一批回乡创业致富能人。返乡创业的韩桂侠,他通过与华英公司合作开始养鸭,现已有1.4万余只,年创利润20余万元。经张卫兵招商引资来石庄村扶贫车间创业的老板杨桂峰,专门订做“美特斯邦威”品牌衣服,现已带动30余贫困户实现增收。“由于订单多,我们再投资50万元建设仓库和厂房,工人扩招到100人左右。”杨桂峰说。下一步,张卫兵打算利用千亩水库和木兰暮宿遗址,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花海小镇。

“看着乡亲脱贫致富的愿望变成现实,俺心里很舒坦。”谈及驻村感受,张卫兵用诗一样的语言深情地说:“下乡驻村三年多,牢记使命不退缩。初心不忘深情在,酸甜苦辣都是歌。”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只为乡亲早脱贫”
2019-07-24 05:56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张卫兵与石庄村留守儿童在虞城县木兰文化公园游玩。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摄

“孩他娘,快点,张书记帮咱浇玉米都到地里啦……”7月22日,虞城县田庙乡石庄村“大懒汉”贫困户刘景亮一大早就催着妻子,按照第一书记张卫兵给他的计划,趁凉快抓紧到玉米地里抗旱。

刘景亮是经过县文广旅游局驻石庄村第一书记张卫兵教育引导后彻底改变“等要靠”思想者之一。之前,刘景亮家破烂不堪,既没院墙也无大门,娶个智障妻子,生养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患有残疾。平时懒散的刘景亮,打闲牌,睡懒觉,领了产业补贴款就吃喝胡混。得知情况后,张卫兵经常去他家,给他的残疾儿子赠送轮椅、书包和学习用具,帮他建造院墙、安装外门,鼓励引导他树立勤劳致富的信心。“感谢工作队,俺一定不再懒了。”看着自己焕然一新的家,刘景亮激动地说,“听张书记的,跟党走、勤奋干,把穷帽子摘掉。”

“作为第一书记,我只有扑下身子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下‘绣花’功夫苦干实干,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张卫兵从贫困户崔同法家出来,正好碰见记者,深有体会地说,三年前刚来那阵子,就“默默的给自己定下目标:做石庄村群众的‘贴心人’、贫困儿童的‘好爸爸’、孤寡老人的‘好儿子’,只为乡亲早脱贫。”

“在俺心里,第一书记张卫兵就是俺亲爸。”贫困儿童申若彤拉着记者的手悄悄地说。申若彤是张卫兵帮扶的众多贫困儿童之一。她爸爸因病走失,妈妈离家出走,她从小跟奶奶生活。了解情况后,张卫兵经常到她家辅导作业,捐赠现金和衣物,像爸爸一样关心和呵护她。

为激活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张卫兵经常以“晒暖会”“烤暖会”“乘凉会”等形式,把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户,还建立面向基层贫困儿童的文化志愿服务点,开展“教你一招”——音乐、舞蹈培训;组织贫困儿童虞城县城一日游;为全村老人发放专用营养奶粉,给7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幸福照……

“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扶贫开展之前,“这是俺村文化缺失的真实写照。”村党支部书记石永行说,自从张卫兵驻村以来,村民整天唱着过,时不时还能听到省城专家唱的大戏。为了从精神上调动贫困户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张卫兵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推进“精神扶贫”,为村里购买配备了音响器材和盘鼓,成立了农民广场舞队、盘鼓队、腰鼓队,开展“清洁家庭、清洁庭院、清洁村落”活动。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听着动感音乐,踏着幸福舞步,浓郁的文化氛围将以前死气沉沉的“夜生活”彻底点亮。

“花园式文化广场、平整的水泥路、粉刷一新的墙面和一盏盏新路灯让俺村焕然一新啦。”刘景亮高兴地说,张卫兵创作编排导演了虞城第一部精准扶贫现代豫剧《石榴花儿红》,荣获了商丘市第三届戏剧大赛金奖,还邀请国家级传统教育专家来村里举办了两场“弘扬孝道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报告会,举办了石庄村第一场迎新年文艺演出……如今,石庄村的“酒晕子”“大懒汉”越来越少,“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被彻底改变。工作之余,张卫兵还策划、组织、举办了虞城首场精准扶贫公益晚会;完成了虞城首部精准扶贫题材电视MV《你比亲人还要亲》;组织省豫剧三团和县知名剧团开展文化下乡20余场,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与其说张卫兵是来‘输血’不如说是‘造血’。”村民王保才说,父亲身患癌症,又逢车祸,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曾让他失去信心,是张书记了解到他有养猪经验,帮他协调小额贷款办养猪厂、种芍药,并把养猪厂做成了“现代家庭农场”。从此,该村发展白芍400多亩、山楂1000亩、鸭棚200多亩等特色种养业,带出100多个养殖专业户和一批回乡创业致富能人。返乡创业的韩桂侠,他通过与华英公司合作开始养鸭,现已有1.4万余只,年创利润20余万元。经张卫兵招商引资来石庄村扶贫车间创业的老板杨桂峰,专门订做“美特斯邦威”品牌衣服,现已带动30余贫困户实现增收。“由于订单多,我们再投资50万元建设仓库和厂房,工人扩招到100人左右。”杨桂峰说。下一步,张卫兵打算利用千亩水库和木兰暮宿遗址,引导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打造花海小镇。

“看着乡亲脱贫致富的愿望变成现实,俺心里很舒坦。”谈及驻村感受,张卫兵用诗一样的语言深情地说:“下乡驻村三年多,牢记使命不退缩。初心不忘深情在,酸甜苦辣都是歌。”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施工将开始 新路很快就铺好
河畔荒草丛生 该清理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积怨坑”变成“顺 ...
“中原水城”添新景
乡村振兴画卷上的永 ...
一名清洁工人在清洗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