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村”探访二

解读文化创意时代的“王公庄精神”

晚报记者 班琳丽 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 2010-10-12 10:21

王公庄村干部代表贾建峰(左二)在领奖台上。  资料图片

绘画。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个村庄也有其有别于其他村庄的品格和精神。采访归来,提笔之余,记者总在思考,王公庄不仅走在了中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面,而且在全国新农村成长“典范”中也不落后。而创下这一成绩,将“民权虎”的村庄名片递出去,递给全国,递给世界,仅仅靠的是一群热血汉子?几张虎画?乃至惠民政策?乃至多方不遗余力地扶持和拉动?显然,独木不成林,任何一支能够分解出来的力量都是薄弱的,因为无法像“人”字一样形成强大的支撑。那么,是什么将王公庄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点不难想明白,那就是这林林总总的巨大合力!如同不曾远去、不能远去的“5·12”抗灾精神,这其中也应该已张扬起一种精神吧?或许她还不够成熟,但如同这5月麦香芬芳的水乳大地,阳光下到处是等待开镰的憧憬和收获的喜悦。

但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诠释和解读?

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建峰告诉记者,这一个问题,他也在思考,也在总结。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王公庄文化广场最醒目的地方,将竖起一块碑,碑上郑重地工工整整地刻上什么是“王公庄精神”,或许是几个富有力量的词汇,也或许就是一段令王公庄人警醒、奋进的话语。是呀,“王公庄精神”是什么?她给予王公庄以外的人和社会最普遍的发展启迪又是什么?这倒很令人期待!

王公庄人的精神积淀是什么

前不久,在北京,出租车上一位年近五十的的哥问记者是哪里人。以往河南人留在外省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外省人给予河南人怎样的思维定式,记者多少知道一些。但记者还是脱口而出:“河南人。”那的哥接下来说:“河南人好啊,河南人勤奋,吃苦。北京就有很多河南人,收破烂的,卖菜的,干工地的……”这话让人听着到底不舒服,记者刚要表达一些“敏感”,就听那的哥很爽快地说:“河南人还是相当有头脑的。就有一些人慢慢干大了,有了些积累,就干起大生意来了。”

那时记者沉甸甸的包里正有一本《在京创业的河南人》。此书于“重塑河南人形象”的历史背景中,成功塑造了河南人在北京艰难“挺立”起来的一组群像。记者掩卷之后,总就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和气魄激荡心怀,充塞天地。她又是什么?而正是那位的哥的那一番话,引记者在返程火车上的思考渐渐趋于明朗:这种激荡心怀、充塞天地的力量和气魄,恰恰是一种精神积淀,一种已深深烙在河南人意识和灵魂中犹如胎记般的精神积淀。返程火车上,记者留意到,沿途不时有一块块白茬地嵌在大片大片的麦田里,醒目得一如艺术天地里的“留白”。而进入河南地界,天地间,坦荡的大平原上就尽是不见一点点“留白”的麦田,密实、茁壮、繁荣,尽给人一种紧紧握住命脉的踏实感觉。

《在京创业的河南人》中范敬宜(曾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一段话记者最记忆深刻。他说:“河南人在北京生存似乎比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难。但是,为什么在北京的河南人却比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多?答案就是因为河南人特别厚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诚信、淳朴、善良、宽容、坚韧,这就是中原大地哺育出来的子弟,为什么能够在艰难复杂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那么,河南人勤奋、吃苦、坚韧等的精神积淀在王公庄人身上也能同样找得出答案吗?

肖彦卿告诉记者:“第一次扛着画闯北京的市场,走一个门不要,走一个门不要,自己一气,把一捆子画丢了。后来,又拾了回来。买纸买笔买颜料,辛辛苦苦画出来,这儿不要,不见得就没人要。几天卖不出去一张画,一天就吃一顿饭。后来跑哈尔滨,滴水成冰的天,也在街上睡过。就说画画吧,那时村里还没电,夏天天热,就一边扇着扇子赶蚊子,一边画画,衣服上常被抹得花花绿绿的。夜里忙到十一二点,一掏鼻孔,都是煤油灰。后来扯上电了,可电不经常,用矿灯或打手电赶画的时候也不少。”

“一开始,我们撂地摊儿,抢不到摊位,画就挂到墙上,吆喝着卖。价格也低得很,3元、5元、10元的都卖过,顶多就换个纸的价钱。遭的罪更没法说,啃过干馒头,有时连干馒头也啃不上,住不起店更是常事。”王建民说起这些的时候,依然闪现出惨痛的神情。

“苦尽甘来。的确,王公庄的今天,就是吃苦换来的,吃过多少苦,就换回多少甜来。”贾建峰说这话的时候,嘴里还含着保喉片,“就说政府的扶持,那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帮着王公庄把产业‘蛋糕’做大,领导也是和王公庄的农民朋友一样,跑市场,跑画展,跑交流,跑起来十天半月不着家,熬红眼睛,说哑嗓子,饭吃不应时,觉睡不踏实,兢兢业业依然心怀诚恐,这样的时候多的是。”的确,身为驻村干部,许多事情都要想在农民朋友前面,做在他们前面,这一份嘱托和担责,不是儿戏啊。

王春丽告诉记者:“现在不止春节忙,节假日忙,平常也一样忙。没办法,订单就是责任,就是诚信,接到了就要按时完成。”

王公庄人的精神积淀是不是还另有解释?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长王书生这样以为:“王公庄人气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积淀,同样是千百年来作为母亲河的黄河潜移默化给他们的一种黄河精神:百折不回,永不言弃,即便是屡遭困厄,也要从困境中看到曙光。”

或许正是这样,镶嵌在黄河故道“文化长廊”中的王公庄,历史上是黄河频繁泛滥成灾的区域。“大风起兮沙飞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飙卷走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这曾经是包括王公庄人在内的黄河故道人的哀叹。当年滔滔的黄河转头北徙,虽使故道百姓摆脱了决口泛滥的天灾,但它留下的却是风沙、盐碱、涝灾肆虐的恶劣环境。而近年来,他们依托政策,抢抓机遇,令这条“贫困带”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0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等一行7人考察了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挖掘虎文化,并有意邀请“民权虎”上春晚舞台。“看到农民画家画的虎,完全超越了我的想象。王公庄的画作题材不但丰富,而且艺术水平很高,他们有着各自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形式各样,风格独特,并且虎毛的质感看起来非常好,有一种大师级的风范。”金越说。

中国有句老话,叫“虎落平原被犬欺”,而商丘民权王公庄人却让“虎啸平原”的悖论成为真理。曾经的一群农民汉子,他们一度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卑微的身影曾经起伏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们粗糙的双手曾经扶过犁把,握过锄头。然而,在这个文化创意时代,他们却拿起了画笔,将“虎”引进平原,引进王公庄,将“虎”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率先实现一座村庄的崛起。

王公庄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记者在王公庄采访期间,结识了一位叫一鸣的造访者。一头白发、满面童真的老人已79岁高龄,从虎门风尘仆仆地赶来。

一鸣,1932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曾任北京中国书画业余学校东城分校副校长、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如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和国外的展览。作品被中国书画作品销售中心等评定为每平方尺5000元。

一鸣告诉记者,他现在已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业:“对于王公庄,我是慕名而来。我是看到央视十套《走遍中国·虎啸豫东》后去虎门捐献100幅‘虎’字的。了解到虎门11月份还将举办全国服装节,虎年虎村到虎门服装节捐赠虎画,这对咱王公庄是不是意味着又一次宣传和营销机遇?基于这种想法,我就来了。”

采访最后,一鸣诚恳建议:“中国人民对龙虎的感情深啊!中国的虎文化在王公庄这里,而龙文化在全国还是空白。王公庄是不是考虑同时打出龙虎品牌,发展龙虎文化,做足龙虎文章。”

其间,一鸣还表示,王公庄此时还面临一个发展课题的考验:王公庄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事实上,这几年“骑着老虎奔小康”的王公庄人一直在努力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奥运会上有他们倾情的捐赠,2010年,上海世博又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同样,在“5·12”以及玉树大地震中,都有王公庄人“以农民的名义”、“以农民画家的名义”而伸出的援手。

王建民表示:“我不清楚王公庄的社会责任具体指什么,我只知道我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我首先是一个农民,同时是一个农民画家,农民种好地,画家画好画,带好学生,完成订单,就说社会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奉献,我就已问心无愧了。”

年轻的赵庆业认真思考后说:“书画展、交流、捐赠,我们已经在做。而王公庄的社会责任,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新农村建设,要由自己学着承担起更大的发展责任和发展义务?”

贾建峰则以为,王公庄成长于社会的扶持,还要学会反哺社会。上任伊始,他已在着手王公庄新的发展蓝图:征一首村歌,出一部书,拍一部电影。“如今的王公庄已是国家AAA级生态旅游文化村,层次高了,文化交流多了,甚至国际间的书画交流也多起来。王公庄人应进一步脱离小农意识,积极培育文化氛围和有别于其他村庄的‘王公庄精神’。我个人认为,王公庄的社会责任,就在于切实落实好胡锦涛书记‘十七大’报告论改革的那段话。在王公庄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发展环境,从而承担起示范周边文化产业村发展的传带作用。”

编辑: 李瑾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幻灯图片
“文化产业村”探访二
解读文化创意时代的“王公庄精神”
2010-10-12 10:21   晚报记者 班琳丽   商丘新闻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王公庄村干部代表贾建峰(左二)在领奖台上。  资料图片

绘画。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一个村庄也有其有别于其他村庄的品格和精神。采访归来,提笔之余,记者总在思考,王公庄不仅走在了中国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面,而且在全国新农村成长“典范”中也不落后。而创下这一成绩,将“民权虎”的村庄名片递出去,递给全国,递给世界,仅仅靠的是一群热血汉子?几张虎画?乃至惠民政策?乃至多方不遗余力地扶持和拉动?显然,独木不成林,任何一支能够分解出来的力量都是薄弱的,因为无法像“人”字一样形成强大的支撑。那么,是什么将王公庄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这一点不难想明白,那就是这林林总总的巨大合力!如同不曾远去、不能远去的“5·12”抗灾精神,这其中也应该已张扬起一种精神吧?或许她还不够成熟,但如同这5月麦香芬芳的水乳大地,阳光下到处是等待开镰的憧憬和收获的喜悦。

但这种精神到底是什么?如何诠释和解读?

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建峰告诉记者,这一个问题,他也在思考,也在总结。他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王公庄文化广场最醒目的地方,将竖起一块碑,碑上郑重地工工整整地刻上什么是“王公庄精神”,或许是几个富有力量的词汇,也或许就是一段令王公庄人警醒、奋进的话语。是呀,“王公庄精神”是什么?她给予王公庄以外的人和社会最普遍的发展启迪又是什么?这倒很令人期待!

王公庄人的精神积淀是什么

前不久,在北京,出租车上一位年近五十的的哥问记者是哪里人。以往河南人留在外省人心中的形象,以及外省人给予河南人怎样的思维定式,记者多少知道一些。但记者还是脱口而出:“河南人。”那的哥接下来说:“河南人好啊,河南人勤奋,吃苦。北京就有很多河南人,收破烂的,卖菜的,干工地的……”这话让人听着到底不舒服,记者刚要表达一些“敏感”,就听那的哥很爽快地说:“河南人还是相当有头脑的。就有一些人慢慢干大了,有了些积累,就干起大生意来了。”

那时记者沉甸甸的包里正有一本《在京创业的河南人》。此书于“重塑河南人形象”的历史背景中,成功塑造了河南人在北京艰难“挺立”起来的一组群像。记者掩卷之后,总就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和气魄激荡心怀,充塞天地。她又是什么?而正是那位的哥的那一番话,引记者在返程火车上的思考渐渐趋于明朗:这种激荡心怀、充塞天地的力量和气魄,恰恰是一种精神积淀,一种已深深烙在河南人意识和灵魂中犹如胎记般的精神积淀。返程火车上,记者留意到,沿途不时有一块块白茬地嵌在大片大片的麦田里,醒目得一如艺术天地里的“留白”。而进入河南地界,天地间,坦荡的大平原上就尽是不见一点点“留白”的麦田,密实、茁壮、繁荣,尽给人一种紧紧握住命脉的踏实感觉。

《在京创业的河南人》中范敬宜(曾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一段话记者最记忆深刻。他说:“河南人在北京生存似乎比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难。但是,为什么在北京的河南人却比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多?答案就是因为河南人特别厚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诚信、淳朴、善良、宽容、坚韧,这就是中原大地哺育出来的子弟,为什么能够在艰难复杂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那么,河南人勤奋、吃苦、坚韧等的精神积淀在王公庄人身上也能同样找得出答案吗?

肖彦卿告诉记者:“第一次扛着画闯北京的市场,走一个门不要,走一个门不要,自己一气,把一捆子画丢了。后来,又拾了回来。买纸买笔买颜料,辛辛苦苦画出来,这儿不要,不见得就没人要。几天卖不出去一张画,一天就吃一顿饭。后来跑哈尔滨,滴水成冰的天,也在街上睡过。就说画画吧,那时村里还没电,夏天天热,就一边扇着扇子赶蚊子,一边画画,衣服上常被抹得花花绿绿的。夜里忙到十一二点,一掏鼻孔,都是煤油灰。后来扯上电了,可电不经常,用矿灯或打手电赶画的时候也不少。”

“一开始,我们撂地摊儿,抢不到摊位,画就挂到墙上,吆喝着卖。价格也低得很,3元、5元、10元的都卖过,顶多就换个纸的价钱。遭的罪更没法说,啃过干馒头,有时连干馒头也啃不上,住不起店更是常事。”王建民说起这些的时候,依然闪现出惨痛的神情。

“苦尽甘来。的确,王公庄的今天,就是吃苦换来的,吃过多少苦,就换回多少甜来。”贾建峰说这话的时候,嘴里还含着保喉片,“就说政府的扶持,那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帮着王公庄把产业‘蛋糕’做大,领导也是和王公庄的农民朋友一样,跑市场,跑画展,跑交流,跑起来十天半月不着家,熬红眼睛,说哑嗓子,饭吃不应时,觉睡不踏实,兢兢业业依然心怀诚恐,这样的时候多的是。”的确,身为驻村干部,许多事情都要想在农民朋友前面,做在他们前面,这一份嘱托和担责,不是儿戏啊。

王春丽告诉记者:“现在不止春节忙,节假日忙,平常也一样忙。没办法,订单就是责任,就是诚信,接到了就要按时完成。”

王公庄人的精神积淀是不是还另有解释?中共民权县委宣传部长王书生这样以为:“王公庄人气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积淀,同样是千百年来作为母亲河的黄河潜移默化给他们的一种黄河精神:百折不回,永不言弃,即便是屡遭困厄,也要从困境中看到曙光。”

或许正是这样,镶嵌在黄河故道“文化长廊”中的王公庄,历史上是黄河频繁泛滥成灾的区域。“大风起兮沙飞舞,一年四季都喝土。狂飙卷走茅屋顶,沙湮田垄禾苗枯。”这曾经是包括王公庄人在内的黄河故道人的哀叹。当年滔滔的黄河转头北徙,虽使故道百姓摆脱了决口泛滥的天灾,但它留下的却是风沙、盐碱、涝灾肆虐的恶劣环境。而近年来,他们依托政策,抢抓机遇,令这条“贫困带”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0年春节前夕,中央电视台2010年春节联欢晚会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等一行7人考察了民权县王公庄“画虎村”,挖掘虎文化,并有意邀请“民权虎”上春晚舞台。“看到农民画家画的虎,完全超越了我的想象。王公庄的画作题材不但丰富,而且艺术水平很高,他们有着各自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形式各样,风格独特,并且虎毛的质感看起来非常好,有一种大师级的风范。”金越说。

中国有句老话,叫“虎落平原被犬欺”,而商丘民权王公庄人却让“虎啸平原”的悖论成为真理。曾经的一群农民汉子,他们一度脸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卑微的身影曾经起伏在烈日下的田间地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们粗糙的双手曾经扶过犁把,握过锄头。然而,在这个文化创意时代,他们却拿起了画笔,将“虎”引进平原,引进王公庄,将“虎”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率先实现一座村庄的崛起。

王公庄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记者在王公庄采访期间,结识了一位叫一鸣的造访者。一头白发、满面童真的老人已79岁高龄,从虎门风尘仆仆地赶来。

一鸣,1932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曾任北京中国书画业余学校东城分校副校长、北京市铁流美术书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如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名家书画邀请展和国外的展览。作品被中国书画作品销售中心等评定为每平方尺5000元。

一鸣告诉记者,他现在已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业:“对于王公庄,我是慕名而来。我是看到央视十套《走遍中国·虎啸豫东》后去虎门捐献100幅‘虎’字的。了解到虎门11月份还将举办全国服装节,虎年虎村到虎门服装节捐赠虎画,这对咱王公庄是不是意味着又一次宣传和营销机遇?基于这种想法,我就来了。”

采访最后,一鸣诚恳建议:“中国人民对龙虎的感情深啊!中国的虎文化在王公庄这里,而龙文化在全国还是空白。王公庄是不是考虑同时打出龙虎品牌,发展龙虎文化,做足龙虎文章。”

其间,一鸣还表示,王公庄此时还面临一个发展课题的考验:王公庄的社会责任是什么?

事实上,这几年“骑着老虎奔小康”的王公庄人一直在努力承担社会责任。2008年,奥运会上有他们倾情的捐赠,2010年,上海世博又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同样,在“5·12”以及玉树大地震中,都有王公庄人“以农民的名义”、“以农民画家的名义”而伸出的援手。

王建民表示:“我不清楚王公庄的社会责任具体指什么,我只知道我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我首先是一个农民,同时是一个农民画家,农民种好地,画家画好画,带好学生,完成订单,就说社会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做些力所能及的奉献,我就已问心无愧了。”

年轻的赵庆业认真思考后说:“书画展、交流、捐赠,我们已经在做。而王公庄的社会责任,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新农村建设,要由自己学着承担起更大的发展责任和发展义务?”

贾建峰则以为,王公庄成长于社会的扶持,还要学会反哺社会。上任伊始,他已在着手王公庄新的发展蓝图:征一首村歌,出一部书,拍一部电影。“如今的王公庄已是国家AAA级生态旅游文化村,层次高了,文化交流多了,甚至国际间的书画交流也多起来。王公庄人应进一步脱离小农意识,积极培育文化氛围和有别于其他村庄的‘王公庄精神’。我个人认为,王公庄的社会责任,就在于切实落实好胡锦涛书记‘十七大’报告论改革的那段话。在王公庄营造出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发展环境,从而承担起示范周边文化产业村发展的传带作用。”

编辑: 李瑾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下水道疏通后 污水没有了
促销噪声若扰民 可拨打110投诉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近千名“铁人” 逐鹿...
商丘报业全媒体增强 ...
花式占位
无防蝇设施、出店经营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