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网络中国节·清明】又到清明祭扫时,各地出了这些要求
2022-04-01 16:48     人民网   我要评论 

“疫情形势严峻又逢清明,建议开通网上祭祀平台,方便大家采取非现场祭扫的方式缅怀先人。”

“到公墓道路坡陡路窄,清明节车流量较大,希望相关部门重视相关道路的修缮工作。”

“清明节快要到了,盼双塔公园中的革命纪念馆早日建成,对外开放。”

……

清明将至,多地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针对祭扫相关话题提出意见建议或者询问今年祭扫的相关要求。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避免人员扎堆聚集、减少交叉感染,全国各地相继发布了清明祭扫相关注意事项,有些倡导网络“云”祭扫,有些要求现场祭扫必须提前预约,还有一些省市则推出了代祭扫等服务。今年各地都有哪些清明祭扫要求,一起来了解下。

北京

今年清明祭扫方式分为预约祭扫、代为祭扫、网上祭扫等。民政部门建议市民,在服务开通后避开高峰时段错峰预约。预约人进入殡葬服务机构应做好个人防护,必须佩戴口罩,未佩戴口罩的,将禁止入内,如遇排队,需保持间距。

天津

宁河区、静海区从3月17日起,暂停本区殡葬服务场所“清明节”期间现场祭扫服务。东丽区、津南区、北辰区、滨海新区从3月16日起,暂停殡葬服务机构清明节期间现场祭扫服务。其他区将根据疫情变化,随时调整清明祭扫工作安排。提倡丧事简办,控制参与人员数量。进入服务机构请主动接受测温、扫码、亮码,自觉佩戴口罩,遵守各殡葬服务机构内疫情防控要求。

河北

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机构,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暂停现场祭扫服务的机构,要及时向社会公告,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智能服务。各地要大力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要充分利用殡葬服务在线平台,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开发推广优质在线祭扫服务项目,开通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有效满足祭扫群众需求。

山西

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鼓励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确需前往殡葬服务机构现场祭扫的,要配合落实提前预约、错峰祭扫、体温检测、两码查验、信息登记、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线”等防疫措施,坚持祭扫活动从简,控制祭扫人数,缩短祭扫时间。如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请勿前往殡葬服务场所。

内蒙古

对于提供现场祭扫的地区,要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检测、疫苗接种等防护防控措施,科学合理设置各殡葬服务机构及祭扫场所承载量,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做好管控关口前置。同时,加强祭扫流量监测预警,适当增设殡葬服务机构服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设立绿色便捷通道,保障特殊群体祭扫需求。对于暂停现场祭扫的地区,要开通线上祭扫、云祭扫、代客祭扫等便民服务,严禁一刀切、简单化。各地民政部门要大力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积极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辽宁

实行安全祭扫。倡导不搞遗体告别、守灵和现场祭扫,严防聚集性感染。倡导通过代祭服务方式祭奠逝者。倡导自觉维护公共安全,不在城乡道路、广场小区、林地草坪及墓地等场所抛洒纸钱、焚烧冥物和燃放爆竹,不携带易燃物品进入林区祭祀。推行文明祭扫。倡导家庭追思、网上祭奠、鲜花祭扫、植树纪念、撰写寄语、讲述先人故事等方式缅怀逝者、追忆美德。倡导树葬、草坪葬、格位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生态文明。

吉林

经营性公墓、骨灰堂全部暂停开展现场祭扫服务,需要开展现场祭扫服务的县(市、区),需经过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向社会公布,并做好相关预案。从3月15日到6月15日春季防火期结束,所有室外祭扫场所(含农村公益性墓地及历史埋葬点)禁止明火祭扫和燃放烟花爆竹,积极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缅怀先人。进一步创新便民惠民利民举措,开展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服务,保障特殊群体的祭扫需求,实现健康祭扫、安全祭扫、文明祭扫工作目标。

黑龙江

各地民政部门根据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要求,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制定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公墓、殡仪馆、骨灰寄存楼(堂)等祭扫场所的安全管理。同时,创新祭扫模式,殡葬服务机构提供网上祭扫、代为祭扫等便民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祭扫需求,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其中,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鹤岗、绥化、黑河、大兴安岭等地要求各殡葬服务机构(殡仪馆、骨灰堂、公墓)除正常治丧和骨灰安葬之外,暂停现场祭祀(扫)活动。

上海

自3月18日8时起,各公墓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启3月26、27日,4月2、3、4、5日6个祭扫高峰日的预约服务,每天提供6个时段(7:00-16:00、每时段1.5小时)预约祭扫名额。入园者除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外,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江苏

江苏省清明祭扫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为不能前往现场祭扫的群众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云祭扫等便民服务。截至3月29日,南京、苏州、常州、镇江、泰州和淮安出台规定,暂停实地祭扫。

浙江

全省11个设区市已经通过当地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或者民政部门发布了清明祭扫通告或者通知,倡导线下预约限流、线上网络祭扫相结合的文明祭扫方式。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减少祭扫现场人员的聚集。工作人员原则上两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的清洁消毒,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等防控措施,坚持祭扫从简从快。

安徽

倡导不跨区域祭扫,提升清明祭扫服务水平,殡葬服务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倡导文明祭扫、错峰祭扫,重点做好节日期间祭扫场所及周边人员分流、交通疏导、火源管控等工作。安徽省民政厅门户网站设置“2022年清明祭祀专栏”,提供各地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的App二维码、网站网址和联系电话,满足群众足不出户祭扫需求。

福建

主要提供网络祭扫和预约祭扫两种服务。网络祭扫主要依托“闽政通”信息服务平台开设的“清明节云上祭”进行网络祭扫等纪念活动;在开放现场祭扫的部分地区则通过“闽政通”或当地清明节祭扫预约平台及陵园电话进行预约,市民需严格遵照预约时间到达方可入园。

江西

要求严格遵守所在地疫情防控有关要求,非必要不返乡祭扫、不跨区域祭扫,不组织集体祭扫,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从简从快操办丧事,不开展守灵、告别等人员聚集性活动。采用鲜花祭祀、网络祭祀、居家追思、植树缅怀、踏青遥祭等绿色环保方式缅怀故人、表达追思和悼念。

山东

明确可以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地区,要引导祭扫群众削峰、错时、限流祭扫,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对规模较大的殡仪馆、公墓和骨灰堂,要在4月1日至10日实行预约祭扫。各级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要暂停组织群众集体共祭、骨灰撒海、节地生态安葬仪式等集体性活动。各地要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引导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殡葬服务机构要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祭扫,积极创建“无烟陵园”,组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引导群众选择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河南

省中高风险区所在的县(市、区),暂停公墓和殡仪馆骨灰楼等殡葬服务机构的现场祭扫活动;对于未发生疫情的省辖市,严禁无差别一律暂停现场祭扫活动,能不关闭的殡葬服务机构尽量不关闭。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殡葬服务机构,必须落实预约、错峰、限流、体温检测、保持社交距离等要求,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必须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绿码进入、佩戴口罩、员工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等防护防控措施,防止发生意外;必须将公墓、殡仪馆等殡葬服务机构纳入当地疫情防控监测重点单位,进行重点监测和管控。

湖北

湖北省民政厅发布通知强调,要加强祭扫高峰期安全预警管理,适时提前开放、延长服务时间、公布限流措施,及时疏导人流,减少人员聚集。殡仪服务机构和公墓管理单位要科学测算服务承载能力,实行总量控制、依约服务、错峰祭扫、有序开放。祭扫人数限制每批次50户以内,每户祭扫时间控制在30分钟,祭扫结束后不能在墓区滞留。

湖南

已开通“云上清明”网络祭扫平台,各地开通网络祭扫平台48个,为公众提供网上祭扫、祭扫预约等服务。倡导群众网络祭扫、预约祭扫、错峰祭扫,对清明祭扫墓园实施限流措施,入园必须验码、测温、佩戴口罩、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广东

提倡从简从快办理丧事,简化治丧方式,缩短治丧时间,不举行聚集性活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不给疫情传播可乘之机。倡导以献花、鞠躬等简约环保方式怀念逝者,不搞攀比、不摆阔气、减少浪费;倡导不焚烧香烛纸钱、不燃放爆竹烟花,不带易燃易爆物品和火种进入林区和祭扫服务场所,严防因祭扫引发火灾事故;倡导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不跨省、跨市参加祭扫活动,自觉遵守佩戴口罩、检测体温、出示健康码、扫行程码等疫情防控规定。深圳、中山、佛山、江门等地暂停现场祭扫活动。

广西

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区殡仪馆、公墓等公共祭祀场所等服务机构将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监测等防护防控措施。

海南

清明节期间,全省殡葬服务机构将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检测、疫苗接种等防护防控措施。

重庆

中高风险地区要暂停现场祭扫服务,低风险地区有序开展现场祭扫服务。3月26日-27日、4月3日-5日共5天,各祭扫服务机构将根据承载量,严格实行预约、限量、分时、错峰祭扫。3月24日起,可通过祭扫服务机构电话、拨打“9600”重庆殡葬服务热线电话预约或通过“重庆民政”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

四川

各地要大力提倡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提倡网络祭祀、居家追思,开展代为祭扫服务,引导群众减少实地祭扫活动。灵活运用“仁孝四川绿色祭祀”预约祭扫微信小程序、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等多种预约方式,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各公墓管理单位要根据墓区空间、地形、道路等特点,科学测算祭扫人数承载量,按最大承载量的70%分时段控制入园祭扫人数。

贵州

提倡广大群众采取网络祭扫、居家追思等绿色祭扫方式。现场祭扫要严格按照“预约、错峰、限流”的原则,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人员聚集,提倡从家庭、家族中选派代表参加现场祭扫活动。坚持从简从快,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有关规定,落实祭扫人员测温扫码、规范佩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强化祭扫场所清洁消毒和工作人员日常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等各项措施。

云南

清明祭扫期间,各地不得组织开展集体公祭、集体安葬等群众性聚集活动,不得开放骨灰堂、骨灰寄存室等室内密闭场所祭扫服务。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地区,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体温检测、两码扫验、口罩佩戴、疫苗接种等防护防控措施。暂停现场祭扫服务的地区,要及时向社会公告,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免费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便民服务。

西藏

提倡就地祭扫、网上祭扫、错峰祭扫等方式祭奠缅怀故人。严防清明期间因人员流动、聚集引发疫情传播,切实保障全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坚持文明祭扫,积极倡导绿色、环保、节俭的祭扫方式,破除祭扫焚烧香烛纸钱、燃放爆竹烟花等旧俗陋习,倡导以献花、鞠躬等简约环保方式进行祭扫,不搞攀比、不摆阔气、减少浪费,自觉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

陕西

倡导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通过举办家庭追思会、撰写缅怀文章、代理祭扫、踏青遥祭、重温家训等方式怀念逝者、寄托哀思;落实“预约、错峰、限流、限时”措施,祭扫时自觉全程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安全间隔距离,主动配合测温、“健康码+行程码”查验,做好个人防护。不在城市街道、广场、居民区、公园、绿地等场所焚香烧纸,自觉主动到当地设置的祭扫专门区域、集中焚烧祭品进行祭祀,确保安全祭扫、安全过节。

甘肃

近日,甘肃省民政厅等9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广大群众通过网络祭祀、家庭追思等形式祭奠缅怀故人,自觉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积极培育文明、绿色和简约的现代祭祀新风。甘肃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近日发出通知,对做好2022年度清明节和烈士纪念日组织服务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各地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大力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网上祭扫、绿色祭扫传承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引领崇尚、缅怀、学习、捍卫英烈风尚。

青海

针对开放现场祭扫的机构,严格执行疫情防控“三件套”和“双码”制度,对入园人数、祭扫时限提出具体要求;针对不开放现场祭扫的机构,提前告知家属,根据需要提供代为祭扫和网上祭扫服务。

宁夏

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积极创建“无烟陵园”,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等活动。采取网上预约、短信提醒等手段,引导群众实行分时段、间隔性祭扫;加强祭扫流量监测预警,控制在殡仪馆等室内场所进行集中祭扫人数,外省人员尽量避免跨省祭扫,减少聚集;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佩戴口罩、员工健康检测、疫苗接种等防护防控措施。

新疆

提供现场祭扫服务的殡葬机构,要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尽可能降低祭扫人流密度,减少祭扫现场人员聚集,并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体温检测、口罩佩戴、员工健康监测等防护防控措施;暂停现场祭扫服务地区,要及时向社会公告,并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等智能便民服务。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群众清明祭扫服务,您有哪些意见建议?来“领导留言板”聊一聊。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现场督办后坑洼路面 ...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
公共走廊被私自封闭 业主依法成功维权
下水道今年完善 正研究维修方式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应天书院 春意盎然
2021年度全国文明城 ...
安装调试生产设备
采摘头茬番茄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