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聚力圆梦 乡村振兴可期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闫占廷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8-28 03:28

宁陵县高标准良田喜获丰收。吕忠箱 摄

硕果兆丰年。李 宏 摄

管庄村村民在“同心圆梦超市”用星级农户评选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龙腾民发养殖合作社每年可出栏肉鸡300多万只,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走上增收脱贫之路。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社员在孔集乡鹏飞富硒甜瓜大棚内采摘甜瓜。本报记者 崔坤 摄

张弓镇小吕集村全家福。宁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石桥镇孙迁村梨花鹿苑内放养的梅花鹿成乡村一景。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核心提示

乔楼乡吴庄村,建起现代化校园和标准化敬老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与城镇比美;张弓镇小吕集村,一村落地四产业,兴乡村之业;石桥镇刘花桥村,家家种梨树、植“绿色银行”,富百姓口袋……走宁陵乡村,看发展变化,映入眼帘的是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的曙光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而自1986年被国家确定为贫困县以来,宁陵先后戴上“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顶“穷帽”,是国家、省、市脱贫攻坚主战场。

改革开放让宁陵县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发生巨变。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贫困人口多、返贫几率高、基础条件差、发展能力弱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工作,确保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3年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28037户70129人,贫困发生率为11.31%;至2018年7月份,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58户69199人,贫困发生率为3.7%;2018年计划脱贫8612户19900人、3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

引领带动 打好宁陵“三张牌”

8月24日,孔集乡王福来村的富硒甜瓜基地瓜香四溢,游客正在采摘已成熟的黄金蜜、绿宝等甜瓜。一旁,正忙着管理瓜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业荣打趣地说:“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五六十块,中午还管饭,俺吃着甜瓜就脱贫啦,心里比蜜甜。”

2015年,致富能手王鹏飞流转该村100多亩地发展高效农业,成立鹏林果蔬专业合作社,搞富硒甜瓜生态采摘园。实施“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采取租赁流转、土地入股、进社打工等方式,安置37户贫困户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农,天下之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宁陵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县域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作用,见实效、结硕果。

特色产业,是脱贫增收的关键。宁陵立足实际,依托逻岗花生、石桥酥梨、柳河白蜡杆、乔楼鲜桃和阳驿葡萄等乡镇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助推1.4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县财政每亩补助1200元,引导张弓、程楼、刘楼等乡镇的1442户贫困群众种植辣椒4034亩。

龙头企业,是带动脱贫的法宝。“北有龙腾民发,南有豫东牧业,遍布全县的是河南牧原。”说起宁陵目前的养殖业,有人这样介绍。确实,位于逻岗镇的龙腾民发养殖合作社肉鸡养殖规模居全省前五,带动乡亲搞养殖,主动承担风险,让养殖户享受统一供苗和统一防疫,实行订单式销售,预计可带动60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华堡镇的豫东牧业,在全省率先探索出“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保险+贫困户”能繁母羊集中托管产业扶贫模式,吸纳非贫困村800户贫困户入社连续分红5年,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依托河南牧原集团成立的惠宁农牧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5183户,采取“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每户每年收益3200元;在宁陵投资建设22个养殖基地,可直接安置3000名贫困户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土地流转4600余亩,每亩每年交纳租金1200元,覆盖3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种植、养殖齐发力,农产品精深加工也不落后。河南福润食品、商丘申丰食品采取产业扶持、资金扶贫模式,带动非贫困村的3174户贫困户持续受益5年,每户每年增收1500元。

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不但实现收益翻倍,更带动不少贫困户就业。赵村乡的三商葫芦工艺社,在工艺葫芦上烙画、雕图,让葫芦增文化内涵,小葫芦做成脱贫大产业;石桥镇刘花桥村利用传统工艺熬制梨膏,年网络销售额超千万元;宁陵中亚工艺研发生产的白蜡杆藤编家具,变废为宝,产品俏销国外。

兴业强筋 乡村要美更要富

8月23日,阳光明媚,张弓镇小吕集产业园内,一棵百年老梨树经过前日暴雨的洗礼更显绿亮。秋风阵阵,树叶沙沙,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小吕集的脱贫故事。

昔日的小吕集是重点贫困村,村内交通不便、村民致富无门、环境脏乱差。短短几年之间,村内修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自来水、进行了绿化亮化。最重要的是,村内建起了3座共计5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来的志辉背包加工、裕邦服饰和三石精密光学3家公司,提供37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小吕集村贫困户郭红艳在裕邦服饰打工,从家到车间就五六分钟的距离,月收入两三千元,实现稳定脱贫。在小吕集村,像郭红艳这样在村头扶贫车间打工的贫困户有90多人。

前几日,喜讯再传,投资5000万元的商丘易盛科技又落户小吕集产业园,主要从事按摩器的研发和生产,投产后可带动300多人就业。更令村民激动的是,一村引来四产业,贫困村扎下致富产业根,终让他们甩掉了穷帽子。

小吕集村是宁陵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项“全能”示范村,也是该县乡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在刘楼乡陈庄村,全村上至80岁老人、下至8岁孩童没有闲人,都在忙着组装七彩陀螺、伸缩球、闪光头饰花环等玩具。别小看陈庄村的这些小玩具,它可占全国同类玩具市场份额的95%以上,产品还远销欧美国家。驻村第一书记吕霞自豪地说:“你外出旅游在景点购买的小玩具,十有八九就是我们陈庄生产的。”

陈庄村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以领料分散加工的办法,辐射带动本乡及周边乡镇1000多人就业,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人增收,其中已有104人实现稳定脱贫。

无独有偶。浙江的金凯盛门业,投资1.5亿元在逻岗镇建起1.5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宁陵县实现扶贫车间贫困村全覆盖,力争达到一村一产业、一户有两项以上增收措施,实现乡村业兴民富目标。

兴业增收的同时,更要让乡村美起来。宁陵同步在所有贫困村实施九大基础设施工程,全县10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四通五达标”,让贫困村变得“绿亮美”。

社会扶贫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8月22日,年过六旬的刘静诗,在“同心圆梦超市”用积分兑换了一大桶食用油,难掩兴奋。刘静诗是张弓镇管庄村人,在村里“十星农户”评比中,因为他经常在文化广场义务打扫卫生,当选“热心公益之星”,奖励了50积分。“增收致富之星”高兰芝已脱贫,别看她已50多岁,可是村头箱包厂的老员工,年收入2万多元。她踩着缝纫机忙着加工背包,“哒哒哒”的机器声奏响了一曲欢快的歌。

“十星”评出脱贫志,积分换来幸福感,小超市推动了大扶贫。张弓镇管庄村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新气象,只是宁陵县社会扶贫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宁陵探索创新社会扶贫“3+”新模式,即社会爱心捐助+“同心圆梦超市”+“星级农户”评选。短短一周时间,向社会募集爱心捐款1600多万元,在全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选一家信誉高、条件好的超市,改造成“同心圆梦超市”,为贫困群众积分兑换做好服务,目前已经建成同心圆梦超市303个。同时,每月评选两次增收致富、政策明白、移风易俗、户容整洁、反对迷信、学用科技、良好家风、诚实守信、模范守法、热心公益等十星农户,按20%的比例,每星获得50积分,可兑换价值50元的商品。

目前,全县已评选4批、2万多“星级农户”,累计发放价值510多万元的积分,实现了社会力量全动员、扶贫超市全嫁接、社会捐助全规范、“星户”评选全覆盖、贫困群众全受益、社会资源全联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动手劳动改变陋习、脱贫致富,无形中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务求精准 巧算脱贫“加减法”

“大叔,你家有几个孩子在校读书?”“他们都享受哪些资助项目?”7月6日,在宁陵县教育扶贫“清零行动”中,1000多名教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大排查”,确保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都享受到惠民政策,不漏一人。

从今年6月开始,宁陵发起脱贫攻坚“清零行动”,着力抓好教育、医疗、危房改造、贫困户增收、兜底保障、人居环境等20项清零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精准的工作、更严的要求来衡量,以赶考的姿态、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抓好各类问题的查缺补漏。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宁陵县深挖致贫原因,下足一番“绣花”功夫,巧做“加减法”,实施产业扶贫增收,构建兜底保障减负,为群众算出了一笔脱贫的“幸福账”。

精准帮扶,在产业增收上做加法。目前,宁陵全县建好扶贫车间107个、在建88个,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每个车间发展一项致富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2582人,达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加速了全县“人脱贫、县摘帽”步伐。

为做好脱贫“加法”,宁陵推行“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机制,让贫困户与优势市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联结起来,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领办、贫困户入股、金融贷款支持、保险公司跟进的方式,使全县14个乡(镇)的5000多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精准施策,在保障民生上做“减法”。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宁陵县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论其看病花费多少,只要是合规费用,在前五重保障的基础上,由政府实施第六重政府兜底保障政策,每个贫困户个人承担合规费用不超过3000元。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县委、县政府算好脱贫的增收减负账,就是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宁陵县县长马同和说,该县巧做脱贫“加减法”,一增一减中,算出的是群众看得见的实惠。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同心聚力圆梦 乡村振兴可期
2018-08-28 03:28   本报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闫占廷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宁陵县高标准良田喜获丰收。吕忠箱 摄

硕果兆丰年。李 宏 摄

管庄村村民在“同心圆梦超市”用星级农户评选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龙腾民发养殖合作社每年可出栏肉鸡300多万只,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民走上增收脱贫之路。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社员在孔集乡鹏飞富硒甜瓜大棚内采摘甜瓜。本报记者 崔坤 摄

张弓镇小吕集村全家福。宁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石桥镇孙迁村梨花鹿苑内放养的梅花鹿成乡村一景。本报记者 崔坤 摄

核心提示

乔楼乡吴庄村,建起现代化校园和标准化敬老院,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与城镇比美;张弓镇小吕集村,一村落地四产业,兴乡村之业;石桥镇刘花桥村,家家种梨树、植“绿色银行”,富百姓口袋……走宁陵乡村,看发展变化,映入眼帘的是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乡村振兴的曙光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而自1986年被国家确定为贫困县以来,宁陵先后戴上“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县、扶贫开发重点县、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顶“穷帽”,是国家、省、市脱贫攻坚主战场。

改革开放让宁陵县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贫困落后面貌发生巨变。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贫困人口多、返贫几率高、基础条件差、发展能力弱等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陵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强化责任落实,扎实推进工作,确保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数字最有说服力:2013年年底,全县有贫困村106个,贫困人口28037户70129人,贫困发生率为11.31%;至2018年7月份,全县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658户69199人,贫困发生率为3.7%;2018年计划脱贫8612户19900人、32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降至1%以下。

引领带动 打好宁陵“三张牌”

8月24日,孔集乡王福来村的富硒甜瓜基地瓜香四溢,游客正在采摘已成熟的黄金蜜、绿宝等甜瓜。一旁,正忙着管理瓜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业荣打趣地说:“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打工一天能挣五六十块,中午还管饭,俺吃着甜瓜就脱贫啦,心里比蜜甜。”

2015年,致富能手王鹏飞流转该村100多亩地发展高效农业,成立鹏林果蔬专业合作社,搞富硒甜瓜生态采摘园。实施“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采取租赁流转、土地入股、进社打工等方式,安置37户贫困户就业,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农,天下之大业。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宁陵在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县域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作用,见实效、结硕果。

特色产业,是脱贫增收的关键。宁陵立足实际,依托逻岗花生、石桥酥梨、柳河白蜡杆、乔楼鲜桃和阳驿葡萄等乡镇农业特色产业优势,助推1.4万户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今年,县财政每亩补助1200元,引导张弓、程楼、刘楼等乡镇的1442户贫困群众种植辣椒4034亩。

龙头企业,是带动脱贫的法宝。“北有龙腾民发,南有豫东牧业,遍布全县的是河南牧原。”说起宁陵目前的养殖业,有人这样介绍。确实,位于逻岗镇的龙腾民发养殖合作社肉鸡养殖规模居全省前五,带动乡亲搞养殖,主动承担风险,让养殖户享受统一供苗和统一防疫,实行订单式销售,预计可带动60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华堡镇的豫东牧业,在全省率先探索出“政府+公司+合作社+基地+保险+贫困户”能繁母羊集中托管产业扶贫模式,吸纳非贫困村800户贫困户入社连续分红5年,每户每年分红1000元。依托河南牧原集团成立的惠宁农牧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5183户,采取“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每户每年收益3200元;在宁陵投资建设22个养殖基地,可直接安置3000名贫困户就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土地流转4600余亩,每亩每年交纳租金1200元,覆盖300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种植、养殖齐发力,农产品精深加工也不落后。河南福润食品、商丘申丰食品采取产业扶持、资金扶贫模式,带动非贫困村的3174户贫困户持续受益5年,每户每年增收1500元。

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了产业链,不但实现收益翻倍,更带动不少贫困户就业。赵村乡的三商葫芦工艺社,在工艺葫芦上烙画、雕图,让葫芦增文化内涵,小葫芦做成脱贫大产业;石桥镇刘花桥村利用传统工艺熬制梨膏,年网络销售额超千万元;宁陵中亚工艺研发生产的白蜡杆藤编家具,变废为宝,产品俏销国外。

兴业强筋 乡村要美更要富

8月23日,阳光明媚,张弓镇小吕集产业园内,一棵百年老梨树经过前日暴雨的洗礼更显绿亮。秋风阵阵,树叶沙沙,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小吕集的脱贫故事。

昔日的小吕集是重点贫困村,村内交通不便、村民致富无门、环境脏乱差。短短几年之间,村内修通了水泥路、安装了自来水、进行了绿化亮化。最重要的是,村内建起了3座共计5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引来的志辉背包加工、裕邦服饰和三石精密光学3家公司,提供37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小吕集村贫困户郭红艳在裕邦服饰打工,从家到车间就五六分钟的距离,月收入两三千元,实现稳定脱贫。在小吕集村,像郭红艳这样在村头扶贫车间打工的贫困户有90多人。

前几日,喜讯再传,投资5000万元的商丘易盛科技又落户小吕集产业园,主要从事按摩器的研发和生产,投产后可带动300多人就业。更令村民激动的是,一村引来四产业,贫困村扎下致富产业根,终让他们甩掉了穷帽子。

小吕集村是宁陵县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四项“全能”示范村,也是该县乡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在刘楼乡陈庄村,全村上至80岁老人、下至8岁孩童没有闲人,都在忙着组装七彩陀螺、伸缩球、闪光头饰花环等玩具。别小看陈庄村的这些小玩具,它可占全国同类玩具市场份额的95%以上,产品还远销欧美国家。驻村第一书记吕霞自豪地说:“你外出旅游在景点购买的小玩具,十有八九就是我们陈庄生产的。”

陈庄村采取“公司+扶贫车间+农户”的模式,以领料分散加工的办法,辐射带动本乡及周边乡镇1000多人就业,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1人增收,其中已有104人实现稳定脱贫。

无独有偶。浙江的金凯盛门业,投资1.5亿元在逻岗镇建起1.5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带动30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宁陵县实现扶贫车间贫困村全覆盖,力争达到一村一产业、一户有两项以上增收措施,实现乡村业兴民富目标。

兴业增收的同时,更要让乡村美起来。宁陵同步在所有贫困村实施九大基础设施工程,全县106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了“四通五达标”,让贫困村变得“绿亮美”。

社会扶贫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8月22日,年过六旬的刘静诗,在“同心圆梦超市”用积分兑换了一大桶食用油,难掩兴奋。刘静诗是张弓镇管庄村人,在村里“十星农户”评比中,因为他经常在文化广场义务打扫卫生,当选“热心公益之星”,奖励了50积分。“增收致富之星”高兰芝已脱贫,别看她已50多岁,可是村头箱包厂的老员工,年收入2万多元。她踩着缝纫机忙着加工背包,“哒哒哒”的机器声奏响了一曲欢快的歌。

“十星”评出脱贫志,积分换来幸福感,小超市推动了大扶贫。张弓镇管庄村你追我赶、争当先进的新气象,只是宁陵县社会扶贫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宁陵探索创新社会扶贫“3+”新模式,即社会爱心捐助+“同心圆梦超市”+“星级农户”评选。短短一周时间,向社会募集爱心捐款1600多万元,在全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选一家信誉高、条件好的超市,改造成“同心圆梦超市”,为贫困群众积分兑换做好服务,目前已经建成同心圆梦超市303个。同时,每月评选两次增收致富、政策明白、移风易俗、户容整洁、反对迷信、学用科技、良好家风、诚实守信、模范守法、热心公益等十星农户,按20%的比例,每星获得50积分,可兑换价值50元的商品。

目前,全县已评选4批、2万多“星级农户”,累计发放价值510多万元的积分,实现了社会力量全动员、扶贫超市全嫁接、社会捐助全规范、“星户”评选全覆盖、贫困群众全受益、社会资源全联动,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动手劳动改变陋习、脱贫致富,无形中提升了贫困群众的精气神。

务求精准 巧算脱贫“加减法”

“大叔,你家有几个孩子在校读书?”“他们都享受哪些资助项目?”7月6日,在宁陵县教育扶贫“清零行动”中,1000多名教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大走访大排查”,确保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都享受到惠民政策,不漏一人。

从今年6月开始,宁陵发起脱贫攻坚“清零行动”,着力抓好教育、医疗、危房改造、贫困户增收、兜底保障、人居环境等20项清零任务,以更高的标准、更精准的工作、更严的要求来衡量,以赶考的姿态、钉钉子的精神,扎实抓好各类问题的查缺补漏。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宁陵县深挖致贫原因,下足一番“绣花”功夫,巧做“加减法”,实施产业扶贫增收,构建兜底保障减负,为群众算出了一笔脱贫的“幸福账”。

精准帮扶,在产业增收上做加法。目前,宁陵全县建好扶贫车间107个、在建88个,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每个车间发展一项致富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2582人,达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加速了全县“人脱贫、县摘帽”步伐。

为做好脱贫“加法”,宁陵推行“四位一体”金融扶贫机制,让贫困户与优势市场主体、金融保险机构联结起来,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领办、贫困户入股、金融贷款支持、保险公司跟进的方式,使全县14个乡(镇)的5000多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精准施策,在保障民生上做“减法”。为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宁陵县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论其看病花费多少,只要是合规费用,在前五重保障的基础上,由政府实施第六重政府兜底保障政策,每个贫困户个人承担合规费用不超过3000元。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县委、县政府算好脱贫的增收减负账,就是确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宁陵县县长马同和说,该县巧做脱贫“加减法”,一增一减中,算出的是群众看得见的实惠。

责任编辑: 贺宇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小区水电停多日 居民盼望快解决
桥下涵洞易积水 想要排水不容易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民建商丘市委举办的2...
安踏鞋材有限公司生 ...
越住越好
跆拳道 大比武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