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廊提升”故道缀明珠

记者 袁正建 闫鹏亮 通讯员 朱光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8-23 07:39

申甘林带。 记者 刘 忠 摄

民权县境内国家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夕照生辉。 记者 魏文慧 摄

人们在国家生态公园享受天然氧吧。   薛 皓 摄

位于黄河故道腹地的民权县任庄水库美如画。 记者 阎鹏亮 通讯员 张 辉 摄

鸟的天堂。马 玉 摄

核心提示

说起生态文明建设,民权有响当当的品牌。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民权就会发现,这里不只是有被称为“河南塞罕坝”的申甘林带;不只是有龙泽湖、秋水湖、鲲鹏湖等一望无际的湖泊;民权还有黄河故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还有美丽的任庄风景区和正在建设中的安澜湖湿地公园等。民权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点面结合,遍布城乡。漫步在这片“绿洲大地”,每一片良田都书写着无尽的绿色希望,每一处村庄都显示出整洁的自然生态之美。

如今,民权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上演“升级版”,一些乡村正在将高质量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为高质量的产业优势。

近日,记者随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版大型融合报道采访团走进民权部分乡镇,看到这里的自然生态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态文明的产业链条在逐步拉长,生态惠民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村寨寨都把发展与绿色相关的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

“河南塞罕坝”——永恒的绿色

民权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底子薄,但起步早;困难多,却成就大。这主要得益于这里的自然生态。

100多年前,黄河在这里决口改道,大量泥沙被裹挟到这里,留下了绵延的黄河故道,也留下了茫茫沙丘。但是,矢志不移的民权人像焦裕禄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盐碱一样,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风沙搏斗。1950年,民权和临近的兰考一样,风沙盐碱肆虐。1950年至今,68年间,几代植树造林人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上,培育出了平原林海。

8月16日,我们在被誉为“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的民权申甘林场看到,题写着“河南塞罕坝”的一块巨石屹立路旁,大石背后,清晰地书丹着林场的发展历史:

“194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民权县第一区甘庄乡周元村设立豫东沙荒造林管理处,1950年正式命名为民权县林场。1962年12月,民权林场收归国家林业部重点发展……”,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五朵金花”之一,现有总面积6.9万亩。据老一辈民权林场人回忆,当时林场办公的地方是破草房、茅草庵和烂帐篷,育苗、造林的工地上,林场职工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苦咸菜、窝窝头,就连红薯面窝窝头也不能足额供应。林场工人们抱着“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把树全栽活”的信念,在沙荒盐碱地上扎下了根。林场人顶风冒沙,育出了一棵又一棵树苗。到了1960年,已经拥有了被誉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的6万多亩申甘林带。正是这群忍受寂寞、以苦为乐的林场人,无私地把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给这项伟大的事业,才有了黄河故道的平原林海,才有了今天的“天然氧吧”。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权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在思工作谋发展上,以是否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为标准。几年前,该县的招商引资都已经进入了“选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县领导的表态掷地有声:环评不达标者就是一座“金山”也不要。2016年春,南方有一家企业到民权考察后准备在民权投资,经过县环保部门的环评后,不符合环评标准和县里的总体发展规划,该县招商领导组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投资意向。

陪同采访的县委领导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民权县政府每年都给林场拨付260万元的生态补偿金,多年来,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申甘林带的保护和发展。民权县委、县政府各个部门以及沿林带的乡村,大力支持林业的发展,不惜牺牲眼前利益来大力绿化家园。

绿色长廊里——密布的亮点

目前,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已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廊提升”发展思路,“一廊”指的就是指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即实施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加强沿线四省八市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条生态因子完善、经济发展科学、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价值可观的生态廊道、经济廊道、文化廊道、旅游廊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目的就是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民权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作为。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把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作为全县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结合宜居宜养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优势,遵照“绿色发展”理念,倾力打造“生态民权”品牌。明确了“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的大格局。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沿黄河故道两侧再造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搞好湿地保护和修复,民权县于2016年5月成立了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局,负责该区域2303.5公顷面积的保护工作。湿地公园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至2公里,由自西向东依次相连的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分为保育区、恢复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等。

民权县委、县政府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完成了《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了国家有关专家评审。建成了一些景点工程和设施,安装了高清监控设备,制作了标牌和宣传牌,完成了部分湿地发展的前期工程。

为了放大了生态资源优势,在湿地周围栽植了芦苇、香蒲、荷花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面积增加了3200亩,有效净化了水质,给湿地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提升了湿地景观效果。加强了湿地公园动植物监测和保护。据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杰介绍,目前,该湿地公园有鸟类达1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群体数量增加到465只、赤麻鸭种群数量达到3200多只、豆雁种群数量达到1.5万只。其中青头潜鸭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华青头潜鸭保护地”称号。在湿地公园还新发现水生植物野菱和中华水韭,面积达53亩,其中水生植物野菱,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50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贯穿民权县的野岗、程庄、王桥、孙六、林七、王庄寨等乡镇,其间河道湖泊星罗棋布,气候舒适宜人,是民权、商丘乃至整个豫东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绿色名牌”。民权县以建设生态美丽民权为目标,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特色种植、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将独特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上“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景观已经生动地呈现在游人面前,花灼灼、柳依依,这里早已成为人们度假旅行、休闲吸氧的好去处,中原黄河故道生态“小江南”的美称逐渐叫响。

“这几年,咱民权变化真大,生态景色越来越美,市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一位民权市民发自内心地说。群众的赞扬正是该县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宜居民权、生态民权、幸福民权、美丽民权”,务实重干推动跨越发展的缩影。

秋水湖边,双园大道上,记者看到,这里白鹭翻飞,芦花荡漾。“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赫然入目。一批又一批来此观光的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生态家园中——自然的和谐

8月17日,记者在距离申甘林带只有1.5公里的程庄镇新赵庄村看到,这里的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干净宽敞。偌大的村文化广场里,众多村民在进行娱乐休闲。村文化广场北侧的居民赵传珠农家小院里,绿竹参天,生机昂然。全村绿树环绕,葱葱郁郁,与不远处的申甘林带融为一体。村外,建有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将全村的污水集中处理后,还可以灌溉良田,整个村庄像一座世外桃源一样,令人流连忘返。

绿洲办事处任庄村是最近被打造而成的生态文明村,记者在村里看到,池塘里荷花盛开,荷叶田田,岸边游人如织、川流不息。

任庄村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黄河故道大堤南岸,背依鲲鹏湖。该村绿化面积达47%,湿地面积占71%。近年来,该村在绿洲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抢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机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环境治理,创建“水美乡村”,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先后修建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开挖了村前的生态景观河,加宽了道路,规整了鱼塘和藕池,修建了高标准的停车场。完成了供排水工程、绿化亮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记者在任庄村看到,改造和重建后的任庄,颇具江南水乡之风韵,粉墙黛瓦,绿树环绕,一家一户,各具特色,水相连,路相通,就连新开业的饭店、民宿等也完全具备了旅游景区的设施和规模。

据该村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居民生活环境的整洁,他们对全村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在村庄主干道上,50米设有一个垃圾桶,配有专职人员进行清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有的甚至“一日三清”。村里还对主要道路、水系等进行硬化、绿、净化,对村域范围内全部坑塘进行了统一治理,并派出专人管护。为保持境内河道、湿地、湖泊的良好水质,任庄村投资12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座村级污水处理厂,可以处理5000人每日生活用水。处理后的水,经商丘市水文监测站检验,达到国家3类水质标准。全村上下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据同行的绿洲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任庄村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依据国家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结合村域范围内塘坑改造人工湖的优势,发展休闲娱乐,相继建成了游廊亭榭、月季坡、竹林园、春韵亭、喷泉池等景观,还建成了水乡木墅风情园、庄子垂钓台等一批景点。此外,黄河故道民俗文化馆及综合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这些都将成为任庄旅游景区的新亮点。如今,每逢周末,周边有上万人来观光游玩,不仅拓宽了当地人的就业门路,而且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任庄作为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坚持以保护黄河故道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天人合一、田园风、故道情”作为资源利用主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水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已经成为湿地保护修复和水生态旅游的一处景点。

站立在龙泽湖畔,只见茂密的芦苇迎风而立。远处,柳色如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建在浅水处的鸟类监测台,成了人们竞相登临的观光台。人们在这个木质结构的亭子里,或站或立,举目四望,似乎要把美丽的黄河故道风光尽收眼底。无论是申甘林带,还是黄河故道湿地公园,擎起的都是民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一廊提升”故道缀明珠
2018-08-23 07:39   记者 袁正建 闫鹏亮 通讯员 朱光伟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申甘林带。 记者 刘 忠 摄

民权县境内国家黄河故道湿地公园夕照生辉。 记者 魏文慧 摄

人们在国家生态公园享受天然氧吧。   薛 皓 摄

位于黄河故道腹地的民权县任庄水库美如画。 记者 阎鹏亮 通讯员 张 辉 摄

鸟的天堂。马 玉 摄

核心提示

说起生态文明建设,民权有响当当的品牌。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民权就会发现,这里不只是有被称为“河南塞罕坝”的申甘林带;不只是有龙泽湖、秋水湖、鲲鹏湖等一望无际的湖泊;民权还有黄河故道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还有美丽的任庄风景区和正在建设中的安澜湖湿地公园等。民权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点面结合,遍布城乡。漫步在这片“绿洲大地”,每一片良田都书写着无尽的绿色希望,每一处村庄都显示出整洁的自然生态之美。

如今,民权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上演“升级版”,一些乡村正在将高质量的自然生态优势,发展为高质量的产业优势。

近日,记者随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版大型融合报道采访团走进民权部分乡镇,看到这里的自然生态又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态文明的产业链条在逐步拉长,生态惠民工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村村寨寨都把发展与绿色相关的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

“河南塞罕坝”——永恒的绿色

民权县的生态文明建设底子薄,但起步早;困难多,却成就大。这主要得益于这里的自然生态。

100多年前,黄河在这里决口改道,大量泥沙被裹挟到这里,留下了绵延的黄河故道,也留下了茫茫沙丘。但是,矢志不移的民权人像焦裕禄带领群众治理风沙盐碱一样,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风沙搏斗。1950年,民权和临近的兰考一样,风沙盐碱肆虐。1950年至今,68年间,几代植树造林人在“风吹黄土遮天蔽日,盐碱遍地寸草不生”的沙荒上,培育出了平原林海。

8月16日,我们在被誉为“亚洲十大平原人工防护林”之一的民权申甘林场看到,题写着“河南塞罕坝”的一块巨石屹立路旁,大石背后,清晰地书丹着林场的发展历史:

“194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在民权县第一区甘庄乡周元村设立豫东沙荒造林管理处,1950年正式命名为民权县林场。1962年12月,民权林场收归国家林业部重点发展……”,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五朵金花”之一,现有总面积6.9万亩。据老一辈民权林场人回忆,当时林场办公的地方是破草房、茅草庵和烂帐篷,育苗、造林的工地上,林场职工住的是地窨子,吃的是苦咸菜、窝窝头,就连红薯面窝窝头也不能足额供应。林场工人们抱着“宁可三天不吃馍,也要把树全栽活”的信念,在沙荒盐碱地上扎下了根。林场人顶风冒沙,育出了一棵又一棵树苗。到了1960年,已经拥有了被誉为“黄河故道上的绿色长城”的6万多亩申甘林带。正是这群忍受寂寞、以苦为乐的林场人,无私地把青春和热血默默奉献给这项伟大的事业,才有了黄河故道的平原林海,才有了今天的“天然氧吧”。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权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在思工作谋发展上,以是否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为标准。几年前,该县的招商引资都已经进入了“选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县领导的表态掷地有声:环评不达标者就是一座“金山”也不要。2016年春,南方有一家企业到民权考察后准备在民权投资,经过县环保部门的环评后,不符合环评标准和县里的总体发展规划,该县招商领导组就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们的投资意向。

陪同采访的县委领导告诉记者,从2014年起,民权县政府每年都给林场拨付260万元的生态补偿金,多年来,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申甘林带的保护和发展。民权县委、县政府各个部门以及沿林带的乡村,大力支持林业的发展,不惜牺牲眼前利益来大力绿化家园。

绿色长廊里——密布的亮点

目前,建设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已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一廊提升”发展思路,“一廊”指的就是指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即实施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加强沿线四省八市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条生态因子完善、经济发展科学、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价值可观的生态廊道、经济廊道、文化廊道、旅游廊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目的就是加快推进黄河故道生态走廊建设,带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

民权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号召,主动作为。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把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作为全县生态建设的“一号工程”,结合宜居宜养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优势,遵照“绿色发展”理念,倾力打造“生态民权”品牌。明确了“一廊连两园、一线牵多点、一带连全境”的大格局。以申甘林带为核心,以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的国家湿地公园为重点,着力打造连接湿地公园和生态公园的绿色廊道,沿黄河故道两侧再造面积约3.6万亩的生态林带。为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搞好湿地保护和修复,民权县于2016年5月成立了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局,负责该区域2303.5公顷面积的保护工作。湿地公园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至2公里,由自西向东依次相连的鲲鹏湖、秋水湖、龙泽湖组成。分为保育区、恢复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合理利用区等。

民权县委、县政府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完成了《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并通过了国家有关专家评审。建成了一些景点工程和设施,安装了高清监控设备,制作了标牌和宣传牌,完成了部分湿地发展的前期工程。

为了放大了生态资源优势,在湿地周围栽植了芦苇、香蒲、荷花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面积增加了3200亩,有效净化了水质,给湿地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提升了湿地景观效果。加强了湿地公园动植物监测和保护。据民权县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杰介绍,目前,该湿地公园有鸟类达1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大天鹅群体数量增加到465只、赤麻鸭种群数量达到3200多只、豆雁种群数量达到1.5万只。其中青头潜鸭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华青头潜鸭保护地”称号。在湿地公园还新发现水生植物野菱和中华水韭,面积达53亩,其中水生植物野菱,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华水韭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出现于数亿年前的活化石,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50多种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黄河故道生态走廊”贯穿民权县的野岗、程庄、王桥、孙六、林七、王庄寨等乡镇,其间河道湖泊星罗棋布,气候舒适宜人,是民权、商丘乃至整个豫东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绿色名牌”。民权县以建设生态美丽民权为目标,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依托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养生养老、特色种植、休闲度假等第三产业,将独特的自然资源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黄河故道生态走廊上“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景观已经生动地呈现在游人面前,花灼灼、柳依依,这里早已成为人们度假旅行、休闲吸氧的好去处,中原黄河故道生态“小江南”的美称逐渐叫响。

“这几年,咱民权变化真大,生态景色越来越美,市民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了!”一位民权市民发自内心地说。群众的赞扬正是该县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宜居民权、生态民权、幸福民权、美丽民权”,务实重干推动跨越发展的缩影。

秋水湖边,双园大道上,记者看到,这里白鹭翻飞,芦花荡漾。“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赫然入目。一批又一批来此观光的游人在这里流连忘返。

生态家园中——自然的和谐

8月17日,记者在距离申甘林带只有1.5公里的程庄镇新赵庄村看到,这里的村容村貌整洁,道路干净宽敞。偌大的村文化广场里,众多村民在进行娱乐休闲。村文化广场北侧的居民赵传珠农家小院里,绿竹参天,生机昂然。全村绿树环绕,葱葱郁郁,与不远处的申甘林带融为一体。村外,建有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将全村的污水集中处理后,还可以灌溉良田,整个村庄像一座世外桃源一样,令人流连忘返。

绿洲办事处任庄村是最近被打造而成的生态文明村,记者在村里看到,池塘里荷花盛开,荷叶田田,岸边游人如织、川流不息。

任庄村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处,黄河故道大堤南岸,背依鲲鹏湖。该村绿化面积达47%,湿地面积占71%。近年来,该村在绿洲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的领导下,积极抢抓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机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环境治理,创建“水美乡村”,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先后修建了农家乐服务中心,开挖了村前的生态景观河,加宽了道路,规整了鱼塘和藕池,修建了高标准的停车场。完成了供排水工程、绿化亮化工程、污水处理工程等。记者在任庄村看到,改造和重建后的任庄,颇具江南水乡之风韵,粉墙黛瓦,绿树环绕,一家一户,各具特色,水相连,路相通,就连新开业的饭店、民宿等也完全具备了旅游景区的设施和规模。

据该村负责人介绍,为了实现居民生活环境的整洁,他们对全村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收集处理,在村庄主干道上,50米设有一个垃圾桶,配有专职人员进行清理,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有的甚至“一日三清”。村里还对主要道路、水系等进行硬化、绿、净化,对村域范围内全部坑塘进行了统一治理,并派出专人管护。为保持境内河道、湿地、湖泊的良好水质,任庄村投资12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座村级污水处理厂,可以处理5000人每日生活用水。处理后的水,经商丘市水文监测站检验,达到国家3类水质标准。全村上下基本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据同行的绿洲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任庄村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依据国家黄河故道水利风景区,结合村域范围内塘坑改造人工湖的优势,发展休闲娱乐,相继建成了游廊亭榭、月季坡、竹林园、春韵亭、喷泉池等景观,还建成了水乡木墅风情园、庄子垂钓台等一批景点。此外,黄河故道民俗文化馆及综合文化广场正在建设中,这些都将成为任庄旅游景区的新亮点。如今,每逢周末,周边有上万人来观光游玩,不仅拓宽了当地人的就业门路,而且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任庄作为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水利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坚持以保护黄河故道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水生态安全为核心,以“天人合一、田园风、故道情”作为资源利用主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水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已经成为湿地保护修复和水生态旅游的一处景点。

站立在龙泽湖畔,只见茂密的芦苇迎风而立。远处,柳色如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建在浅水处的鸟类监测台,成了人们竞相登临的观光台。人们在这个木质结构的亭子里,或站或立,举目四望,似乎要把美丽的黄河故道风光尽收眼底。无论是申甘林带,还是黄河故道湿地公园,擎起的都是民权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

责任编辑: 田笑歌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施工留“尾巴” 居民...
拆迁不到位 设计要变更
桥下涵洞易积水 想要排水不容易
雪苑路蔡河桥已经通车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消毒杀菌工作
捐助贫困学生
俩女孩一瞬间落入水 ...
助力入奥 武动古城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