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绿增水 兴业强文 创新激活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8-21 04:48


1978年—2017年虞城县生产总值增幅(单位:亿元)

1985年—2017年虞城县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单位:元)

2000年—2017年虞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幅(单位:万元)

水绿相连的大美虞城。

40年改革开放,40年拼搏,40年探索,虞城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虞城县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丰绿增水、兴业强文、创新激活”,依托河流、道路等自然空间,推进“百城提质”工程,全力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中原最美县城”,精心打造“果乡绿城,五金世界”。

2017年,虞城继续依托本土水文化底蕴,沿着商丘主城区东部组团具有虞城风格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坚守政治统领和“两个高质量”,着力推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治理明显加强,通过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推动“生态、业态、文态”三态融合发展。

丰绿增水

40年来,虞城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守生态底线,拥抱绿色未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做好绿色发展文章,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治理方式,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花园式生态大县,打造商丘东部生态花园。

绿是生态之体,丰绿就是为生态扩面。该县尊重发展规律、传统文化、自然风貌和自身禀赋,把中央公园理念导入城乡总体规划,统筹构建“一主两副多组团”中央景观带,即县城一个主城区,杜集镇和利民镇两个副中心,其他乡镇组团发展的城乡总体规划格局,实施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理念打造生态、文态、业态同步发展的“一带两核三区四海五湖六圈七台八景九放射十卫星百村百貌千户千业万人致富”概念规划和建设。以中央公园理念提升“百城提质”水平和“做强县城、做特乡镇、做美乡村”水平,增强“文态、生态、业态”统筹水平,使虞城生态建设更具情怀、温度和灵魂。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为城市划上“绿线”、打造“绿廊”;加快实施湖河连通工程,持续推进南花园、北湿地建设;着力实施百点绿化工程,全员参与、见缝插绿;加快城区内水系治理,让“水”与“绿”相映成趣;着力提升故道生态走廊,建设310经济带,西南片区组团发展,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果香、生活富裕、宜居和谐的“果乡绿城”。如今,虞城城镇化率40.3%,以城区内河水系为景观轴的园林绿化面积680公顷,城市绿化率36.2%,境内53公里黄河故道森林覆盖率达77%以上。田庙乡万亩杂果园和张集镇的5万亩优质苹果林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故道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李老家乡高庄村的废窑坑已变身2万多平方米的四层豫东生态温室大棚花卉基地;稍岗镇韦店集村荒草丛生的“济民沟”已蝶变成集种植果树、发展水陆种植、养殖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十里画廊”,并于2017年年底实现经济分红;城郊乡郭土楼村以竹海为主的休闲乡村旅游,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水是生态之源,虞城自古以来,就是水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上古以来,虞城就是水丰草美之地、大禹治水之地、孟渚泽中心地、夏禹商均封地、古宋国牧马地和宋昭公景公游猎地。上古九大古泽之首孟渚泽中的孟渚台就在虞城境内,“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此临水垂钓悟道,构思酝酿了千年哲学经典《道德经》。挖掘水文化、打造水景观、培育水产业,古虞处处遗存治水智慧。

2018年,虞城以水为核心全面规划推动“一纵十横、五湖生态、百里水乡”大生态体系建设。在济民沟与中心干渠交汇点以酒祖为品牌打造纶城公园;沿57公里引黄中心干渠与城区河流交汇点打造南花园北湿地;在东沙河与中心干渠交汇点谋划打造刘店河道景观带;在隋唐大运河与中心干渠交汇点打造站集风景区;在包河与中心干渠交汇点打造莲花湖公园。以黄河故道、纶城公园、“十里画廊”为中心打造北部生态板块;在城区打造中部生态板块,高质量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以莲花湖、隋唐大运河站集风景区、东沙河景观带为中心打造南部生态板块。围绕“一纵十横”串起河道景观、改善河道生态、培育河道文化、发展河道经济。

兴业强文

近年来,虞城秉承“重创新”的“五祖”文化和“尚忠孝”的木兰文化“强文兴业”,叫响“五祖故里、木兰之乡”文化品牌,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显现人文情怀,持续推进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特色商业区发展,壮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服装纺织三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这片积淀着4000多年创新文化的热土,在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强中,使虞城产业发展处处彰显“重创新、尚忠孝”的文化精髓,使生态、业态、文态融合在一起,贯通发展。

虞城在西南片区组团打造文化高地。依托木兰文化整合挖掘南亳文化、伊尹文化等,让延续千年的木兰文化通过文产、文创和文旅并重持续打造,重焕光辉。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以木兰从军路为主线,从木兰祠至黄河故道由南向北将各景点有机整合,重塑木兰之乡。“中国木兰之乡”被中国民协认可,“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虞城编创的木兰剑、木兰拳被中国武术院认定为第130种中国武术。全县600多家(个)以“木兰”命名的工业产品、建筑、企业和单位已形成产业链,木兰品牌农副产品成为河南省著名品牌。木兰花布成为河南省稀有民间纯手工纺织品。木兰老粗布、虎头靴、床上用品、颈椎枕等成为纯手工纺织品中的佼佼者、木兰文化传承的产品代表,并保持俏销趋势。

“虞城县突出‘生态+’,产、城、文强力融合。”同济大学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庆红说,杜康之造酒、伊尹之汤药和烹饪都是虞城县食品加工的文化渊源,虞城县不断挖掘食品文化,赋予虞城食品产业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以绿色低碳的运营模式打造舒适的居民生活和生态“宜居”空间,为“兴业”打下良好基础,为招商带来了先机。2017年,5家年税收超千万元的大企业看上“果香绿城”,将总部搬到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已入驻企业4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5亿元,先后被评为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服务园区。2018年,该集聚区内,入驻投资5.6亿元的电镀中心、投资3.6亿元的啤匠科技、投资1.8亿元的同凯电器等亿元以上项目13个。如今,该集聚区已发展成国家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十快”产业集聚区、十强和三星级服务业“两区”。

创新激活

从0到1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仓颉造字开启人类文明,杜康造酒和伊尹汤药烹饪开创食品加工,伊尹开帝王之师。历史上虞城一直把创新作为助推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更以创新激活谱写着一个个发展新篇章。

虞城在不断破除落后陈旧观念和陈旧落伍方式中奏响创新最强音,创新让这片热土处处充满无限生机。正因为能创新,虞城钢卷尺走出了中国卖到了世界;正因为敢于创新,商丘保税物流中心(B型)得以在虞城落地生金;正因为善于创新,“公司+”投融资模式才能在虞城先行一步;正因为勇于创新,综合治理探索才能广为认可;正因为会创新,虞城的脱贫攻坚做法被国家肯定……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虞城创新问题导向,剑指工作短板;创新方式方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创新扶贫车间,催生新兴产业;创新精准扶贫合作社,激活基层动力;创新产业扶贫,培育多元化特色种植业;创新金融扶贫,持续稳定增收;创新“六改一增”,促形象提升;创新脱贫励志,激发内生动力;创新脱贫后续保障,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并重,从而创新驱动,促进虞城高质量脱贫。该县坚持“日清周评马上办”工作机制,实现县里抓到村、乡里抓到户、村级抓到人。县主要领导深入到一线,管到人、抓住事。推行干部扁平化管理机制,乡镇干部包村变住村,脱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县里抓到村、乡里抓到户、村级抓到人。县纪委推行的“约谈”制度被全省推广。“清风箱”正成为“微权力”风清气正的抓手。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创新做法被人民日报深度报道。金融创新破解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创新顶层设计和绿色监管,乡镇土地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统一管理,新设乡镇环保监察所,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县乡村三级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在创新驱动下,虞城县以项目经纬全县工作“大盘子”,确立“十百千”项目系列工程,以10个特大项目为引领,带动100个大项目、1025个子项目,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大胆改革项目领导模式,以“马上办抓落实”的政治责任,把项目服务情况纳入“约谈”机制,县领导和单位一把手对负责项目亲自洽谈对接、帮办服务、跟踪落实。创新基层社会微治理模式、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个性化实名制、考核重奖机制和签约项目督导服务。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为虞城发展内驱力。全县125家规模以上企业均建立了产品技术研发机构,成功研制出近40款国家专利技术产品。作为唯一县级承建的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量监督中心,决定着五金工量具9大类产品、91个技术参数,16项国际、国家标准。如今,虞城开发出的20多种智能型钢卷尺和“钢卷尺组装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钢卷尺市场的抢手货。虞城把文化作为发展的灵魂,广泛建立“四知书舍”,推动“立德践行”,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敏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打造具有虞城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木兰形象和木兰故事为支撑的文化产品一举走俏,成为虞城产业新秀。

如今,虞城人立创新潮头,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让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在“生态、业态、文态”三态融合中焕发新的生机……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最新报道
丰绿增水 兴业强文 创新激活
2018-08-21 04:48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刘起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1978年—2017年虞城县生产总值增幅(单位:亿元)

1985年—2017年虞城县农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单位:元)

2000年—2017年虞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幅(单位:万元)

水绿相连的大美虞城。

40年改革开放,40年拼搏,40年探索,虞城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虞城县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丰绿增水、兴业强文、创新激活”,依托河流、道路等自然空间,推进“百城提质”工程,全力打造“城在林中、市在水旁”的“中原最美县城”,精心打造“果乡绿城,五金世界”。

2017年,虞城继续依托本土水文化底蕴,沿着商丘主城区东部组团具有虞城风格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之路,坚守政治统领和“两个高质量”,着力推动城市转型、产业转型、生态转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环境治理明显加强,通过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推动“生态、业态、文态”三态融合发展。

丰绿增水

40年来,虞城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守生态底线,拥抱绿色未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算好绿色账、走好绿色路、打好绿色牌、做好绿色发展文章,不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绿色治理方式,协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打造具有中原特色的花园式生态大县,打造商丘东部生态花园。

绿是生态之体,丰绿就是为生态扩面。该县尊重发展规律、传统文化、自然风貌和自身禀赋,把中央公园理念导入城乡总体规划,统筹构建“一主两副多组团”中央景观带,即县城一个主城区,杜集镇和利民镇两个副中心,其他乡镇组团发展的城乡总体规划格局,实施全球视野下的国际化理念打造生态、文态、业态同步发展的“一带两核三区四海五湖六圈七台八景九放射十卫星百村百貌千户千业万人致富”概念规划和建设。以中央公园理念提升“百城提质”水平和“做强县城、做特乡镇、做美乡村”水平,增强“文态、生态、业态”统筹水平,使虞城生态建设更具情怀、温度和灵魂。近年来,该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为城市划上“绿线”、打造“绿廊”;加快实施湖河连通工程,持续推进南花园、北湿地建设;着力实施百点绿化工程,全员参与、见缝插绿;加快城区内水系治理,让“水”与“绿”相映成趣;着力提升故道生态走廊,建设310经济带,西南片区组团发展,努力打造一个充满果香、生活富裕、宜居和谐的“果乡绿城”。如今,虞城城镇化率40.3%,以城区内河水系为景观轴的园林绿化面积680公顷,城市绿化率36.2%,境内53公里黄河故道森林覆盖率达77%以上。田庙乡万亩杂果园和张集镇的5万亩优质苹果林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故道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李老家乡高庄村的废窑坑已变身2万多平方米的四层豫东生态温室大棚花卉基地;稍岗镇韦店集村荒草丛生的“济民沟”已蝶变成集种植果树、发展水陆种植、养殖和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十里画廊”,并于2017年年底实现经济分红;城郊乡郭土楼村以竹海为主的休闲乡村旅游,既保护环境,又增加收入……

水是生态之源,虞城自古以来,就是水文化积淀丰厚的地方,上古以来,虞城就是水丰草美之地、大禹治水之地、孟渚泽中心地、夏禹商均封地、古宋国牧马地和宋昭公景公游猎地。上古九大古泽之首孟渚泽中的孟渚台就在虞城境内,“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在此临水垂钓悟道,构思酝酿了千年哲学经典《道德经》。挖掘水文化、打造水景观、培育水产业,古虞处处遗存治水智慧。

2018年,虞城以水为核心全面规划推动“一纵十横、五湖生态、百里水乡”大生态体系建设。在济民沟与中心干渠交汇点以酒祖为品牌打造纶城公园;沿57公里引黄中心干渠与城区河流交汇点打造南花园北湿地;在东沙河与中心干渠交汇点谋划打造刘店河道景观带;在隋唐大运河与中心干渠交汇点打造站集风景区;在包河与中心干渠交汇点打造莲花湖公园。以黄河故道、纶城公园、“十里画廊”为中心打造北部生态板块;在城区打造中部生态板块,高质量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以莲花湖、隋唐大运河站集风景区、东沙河景观带为中心打造南部生态板块。围绕“一纵十横”串起河道景观、改善河道生态、培育河道文化、发展河道经济。

兴业强文

近年来,虞城秉承“重创新”的“五祖”文化和“尚忠孝”的木兰文化“强文兴业”,叫响“五祖故里、木兰之乡”文化品牌,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显现人文情怀,持续推进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特色商业区发展,壮大食品加工、装备制造、服装纺织三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这片积淀着4000多年创新文化的热土,在增强文化自觉、坚持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强中,使虞城产业发展处处彰显“重创新、尚忠孝”的文化精髓,使生态、业态、文态融合在一起,贯通发展。

虞城在西南片区组团打造文化高地。依托木兰文化整合挖掘南亳文化、伊尹文化等,让延续千年的木兰文化通过文产、文创和文旅并重持续打造,重焕光辉。实施全域旅游规划建设,以木兰从军路为主线,从木兰祠至黄河故道由南向北将各景点有机整合,重塑木兰之乡。“中国木兰之乡”被中国民协认可,“木兰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虞城编创的木兰剑、木兰拳被中国武术院认定为第130种中国武术。全县600多家(个)以“木兰”命名的工业产品、建筑、企业和单位已形成产业链,木兰品牌农副产品成为河南省著名品牌。木兰花布成为河南省稀有民间纯手工纺织品。木兰老粗布、虎头靴、床上用品、颈椎枕等成为纯手工纺织品中的佼佼者、木兰文化传承的产品代表,并保持俏销趋势。

“虞城县突出‘生态+’,产、城、文强力融合。”同济大学高级城市规划师王庆红说,杜康之造酒、伊尹之汤药和烹饪都是虞城县食品加工的文化渊源,虞城县不断挖掘食品文化,赋予虞城食品产业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以绿色低碳的运营模式打造舒适的居民生活和生态“宜居”空间,为“兴业”打下良好基础,为招商带来了先机。2017年,5家年税收超千万元的大企业看上“果香绿城”,将总部搬到虞城县产业集聚区,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行,已入驻企业44家,实现进出口总额1.5亿元,先后被评为外贸转型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服务园区。2018年,该集聚区内,入驻投资5.6亿元的电镀中心、投资3.6亿元的啤匠科技、投资1.8亿元的同凯电器等亿元以上项目13个。如今,该集聚区已发展成国家工量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省级“十快”产业集聚区、十强和三星级服务业“两区”。

创新激活

从0到1是从无到有的创新。仓颉造字开启人类文明,杜康造酒和伊尹汤药烹饪开创食品加工,伊尹开帝王之师。历史上虞城一直把创新作为助推发展的引擎,近年来,更以创新激活谱写着一个个发展新篇章。

虞城在不断破除落后陈旧观念和陈旧落伍方式中奏响创新最强音,创新让这片热土处处充满无限生机。正因为能创新,虞城钢卷尺走出了中国卖到了世界;正因为敢于创新,商丘保税物流中心(B型)得以在虞城落地生金;正因为善于创新,“公司+”投融资模式才能在虞城先行一步;正因为勇于创新,综合治理探索才能广为认可;正因为会创新,虞城的脱贫攻坚做法被国家肯定……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虞城创新问题导向,剑指工作短板;创新方式方法,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创新扶贫车间,催生新兴产业;创新精准扶贫合作社,激活基层动力;创新产业扶贫,培育多元化特色种植业;创新金融扶贫,持续稳定增收;创新“六改一增”,促形象提升;创新脱贫励志,激发内生动力;创新脱贫后续保障,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并重,从而创新驱动,促进虞城高质量脱贫。该县坚持“日清周评马上办”工作机制,实现县里抓到村、乡里抓到户、村级抓到人。县主要领导深入到一线,管到人、抓住事。推行干部扁平化管理机制,乡镇干部包村变住村,脱贫精准度进一步提高;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县里抓到村、乡里抓到户、村级抓到人。县纪委推行的“约谈”制度被全省推广。“清风箱”正成为“微权力”风清气正的抓手。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创新做法被人民日报深度报道。金融创新破解发展中的融资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巨大动力。创新顶层设计和绿色监管,乡镇土地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统一管理,新设乡镇环保监察所,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县乡村三级环保监管网格化管理。在创新驱动下,虞城县以项目经纬全县工作“大盘子”,确立“十百千”项目系列工程,以10个特大项目为引领,带动100个大项目、1025个子项目,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大胆改革项目领导模式,以“马上办抓落实”的政治责任,把项目服务情况纳入“约谈”机制,县领导和单位一把手对负责项目亲自洽谈对接、帮办服务、跟踪落实。创新基层社会微治理模式、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个性化实名制、考核重奖机制和签约项目督导服务。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为虞城发展内驱力。全县125家规模以上企业均建立了产品技术研发机构,成功研制出近40款国家专利技术产品。作为唯一县级承建的国家钢卷尺及五金工具质量监督中心,决定着五金工量具9大类产品、91个技术参数,16项国际、国家标准。如今,虞城开发出的20多种智能型钢卷尺和“钢卷尺组装机”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钢卷尺市场的抢手货。虞城把文化作为发展的灵魂,广泛建立“四知书舍”,推动“立德践行”,注入更多文化内涵,敏于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打造具有虞城特色的文化产业,以木兰形象和木兰故事为支撑的文化产品一举走俏,成为虞城产业新秀。

如今,虞城人立创新潮头,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让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在“生态、业态、文态”三态融合中焕发新的生机……

责任编辑: 马信志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施工留“尾巴” 居民...
拆迁不到位 设计要变更
桥下涵洞易积水 想要排水不容易
雪苑路蔡河桥已经通车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消毒杀菌工作
捐助贫困学生
俩女孩一瞬间落入水 ...
助力入奥 武动古城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