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赵张氏:老槐树见证五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艾凌 李 岩 单保良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6-01 05:40

赵张氏老人近照。

赵张氏老人在家属的搀扶下锻炼身体。

融媒体采访组与赵张氏老人一家交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邢栋摄

梁园区双八镇中村102岁的赵张氏老人有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5月26日,商丘日报“百岁人家感党恩”融媒体采访组走进这个大家庭。

“这是我老老奶奶,这是我老奶奶,这是我奶奶……”3岁的小舒宁自豪地向记者一一介绍她的奶奶们,阳光从繁茂的树叶间透出来,洒在孩子和老人的脸上、身上,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赵张氏老人出生在1919年,她的娘家就在双八镇街上。那时候,除了种几亩薄田外,她的父母还在街上摆一张桌、放几把凳子卖茶,微薄的收入供一家老小勉强度日。

赵张氏老人年轻时非常不容易,30多岁时丈夫因病去世,从此靠她一个人养家,除了种地外,她还纺棉花织布,辛苦把儿子赵进宽养大,娶了媳妇。她说:“那个时候穷啊,成天挨饿。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儿孙几辈都孝顺,只要好好干,就能过上好生活!”

老太太身体还算硬朗,眼不花、耳不聋,三四年前,偶尔还能和邻居打打麻将。“我婆婆人很善良,性格也要强,我19岁嫁过来,她就教我纺棉花织布。那时候光靠种地都不够吃,我和婆婆就没黑没夜地纺棉花织布补贴家用。我婆婆还是个热心人,邻居有个啥事找到她,她自己的事不干,也得先把人家的事情办好!真是一辈子行好。”86岁的儿媳妇魏贤芝说。

提起奶奶对孙辈的影响,赵进宽的大女儿、64岁的赵美娥说:“我奶奶从小对我们都非常好,对外人也好。我记得小时候只要有人来我家门口要饭,我奶奶情愿自己不吃,也要把馍省出来给人家吃。奶奶常说,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愿意出来要饭呢!”

儿子赵进宽是干活的好把式。年轻时,他就给供销社搬煤、搬粮、拉马车送货,后来就开始学盖房子,慢慢开始领工,干建筑。1971年,33岁他带着村民盖了双八大礼堂,可以说一炮打响,手艺好、为人厚道,从那以后,附近乡镇的建筑活都找他,名气也传遍十里八乡。赵进宽说:“做人做事,都得实实在在。我们家的人都肯出力,肯干活。不好好干,哪能过上好日子!”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很大。赵进宽感叹道:“早些年种地都要交公粮,一人一年200多斤,我们家9口人就是1800斤,碰上收成不好的年份,交了公粮都没有多少余粮自己吃。感谢党的好政策,2006年取消了实行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现在不仅不用交公粮了,种地国家还给补贴,我家这七八亩地,每年光种粮补贴就有800多元钱。”

赵进宽操劳了一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女儿赵美娥说:“俺爹干活干惯了,一会也闲不住,好在身体还不错。我们都不叫他干,邻居都说,恁爹都多大了,还整天上工地。好说歹说,这几年才算不去了。可在家呆着他也闲不住,这不又在院子里种上了菜,一年四季家里的菜都吃不完。”

赵家几代人都很孝顺,因为赵张氏老人和赵进宽夫妇牙齿都不好,吃不了硬东西,赵进宽的小女儿赵美香就买来破壁机,把花生、核桃、莲子、芝麻等五谷杂粮打碎了,每天早晚给老人们熬五谷粥。赵进宽说:“我们现在每天早晚两顿糊涂,中午吃面条,再炒些自己种的青菜,偶尔吃点红烧肉,虽说吃得简单,但我们吃得舒服。”

赵美娥说:“我爸爸特别孝顺,我奶奶现在年纪大了,晚上起夜上厕所不方便,又用不惯成人尿不湿,我爸爸就拉来上好的沙土,在院子里晒干,冬天的时候还专门用平底锅把沙子炒热,铺在奶奶身子下边,然后再铺上床单,白天再把沙子清出来,换上新的沙土,用这样的方法解决我奶奶晚上上厕所的问题。我有时候看我父亲这么照顾我奶奶,也很心疼他,毕竟他也是80多岁的人了。我奶奶就我爸爸一个孩子,现在他年龄大了,我们姊妹几个就轮班来照顾他们三位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有吉祥三宝!”

赵进宽的儿子赵刘存十五六岁就跟着父亲干建筑,这一干就是20年。十几年前,他在村里建了预制板厂,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赵家第四代赵刘存的儿子赵虎今年31岁,子承父业,他办起了建筑料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勤劳、朴实、善良、实实在在干,可以说,这就是赵张氏五世同堂大家庭融进血脉里的家风。

家和万事兴。现在,赵张氏一家五代人仍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其乐融融。院里有棵70岁的老槐树,树枝遒劲,树叶繁茂,见证了百岁老人赵张氏五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

赵张氏的长寿之道

爱好劳动:赵张氏一辈子除了干农活外,还会纺花织布。孙女赵美娥说:“我奶奶的针线活做得也好。她80多岁时,还能自己认针给小孩做棉衣;90多岁时,有时还能自己做饭。”

家庭和谐:赵张氏的儿子儿媳特别孝顺。几十年来儿媳妇从来没有给婆婆拌过嘴、生过气。俗话说:屋檐滴水滴滴照,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儿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都和婆婆相处和谐,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照顾周到:赵张氏五世同堂,家里人口多,照顾老人非常用心。孙女赵美娥说:“俺奶奶没有闺女,我们姊妹几个轮流照顾奶奶,跟闺女一样。” (李 岩)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2岁的赵张氏:老槐树见证五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2021-06-01 05:40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艾凌 李 岩 单保良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赵张氏老人近照。

赵张氏老人在家属的搀扶下锻炼身体。

融媒体采访组与赵张氏老人一家交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邢栋摄

梁园区双八镇中村102岁的赵张氏老人有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5月26日,商丘日报“百岁人家感党恩”融媒体采访组走进这个大家庭。

“这是我老老奶奶,这是我老奶奶,这是我奶奶……”3岁的小舒宁自豪地向记者一一介绍她的奶奶们,阳光从繁茂的树叶间透出来,洒在孩子和老人的脸上、身上,小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赵张氏老人出生在1919年,她的娘家就在双八镇街上。那时候,除了种几亩薄田外,她的父母还在街上摆一张桌、放几把凳子卖茶,微薄的收入供一家老小勉强度日。

赵张氏老人年轻时非常不容易,30多岁时丈夫因病去世,从此靠她一个人养家,除了种地外,她还纺棉花织布,辛苦把儿子赵进宽养大,娶了媳妇。她说:“那个时候穷啊,成天挨饿。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儿孙几辈都孝顺,只要好好干,就能过上好生活!”

老太太身体还算硬朗,眼不花、耳不聋,三四年前,偶尔还能和邻居打打麻将。“我婆婆人很善良,性格也要强,我19岁嫁过来,她就教我纺棉花织布。那时候光靠种地都不够吃,我和婆婆就没黑没夜地纺棉花织布补贴家用。我婆婆还是个热心人,邻居有个啥事找到她,她自己的事不干,也得先把人家的事情办好!真是一辈子行好。”86岁的儿媳妇魏贤芝说。

提起奶奶对孙辈的影响,赵进宽的大女儿、64岁的赵美娥说:“我奶奶从小对我们都非常好,对外人也好。我记得小时候只要有人来我家门口要饭,我奶奶情愿自己不吃,也要把馍省出来给人家吃。奶奶常说,人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谁愿意出来要饭呢!”

儿子赵进宽是干活的好把式。年轻时,他就给供销社搬煤、搬粮、拉马车送货,后来就开始学盖房子,慢慢开始领工,干建筑。1971年,33岁他带着村民盖了双八大礼堂,可以说一炮打响,手艺好、为人厚道,从那以后,附近乡镇的建筑活都找他,名气也传遍十里八乡。赵进宽说:“做人做事,都得实实在在。我们家的人都肯出力,肯干活。不好好干,哪能过上好日子!”

这些年,农村的变化很大。赵进宽感叹道:“早些年种地都要交公粮,一人一年200多斤,我们家9口人就是1800斤,碰上收成不好的年份,交了公粮都没有多少余粮自己吃。感谢党的好政策,2006年取消了实行几千年的‘皇粮国税’,现在不仅不用交公粮了,种地国家还给补贴,我家这七八亩地,每年光种粮补贴就有800多元钱。”

赵进宽操劳了一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女儿赵美娥说:“俺爹干活干惯了,一会也闲不住,好在身体还不错。我们都不叫他干,邻居都说,恁爹都多大了,还整天上工地。好说歹说,这几年才算不去了。可在家呆着他也闲不住,这不又在院子里种上了菜,一年四季家里的菜都吃不完。”

赵家几代人都很孝顺,因为赵张氏老人和赵进宽夫妇牙齿都不好,吃不了硬东西,赵进宽的小女儿赵美香就买来破壁机,把花生、核桃、莲子、芝麻等五谷杂粮打碎了,每天早晚给老人们熬五谷粥。赵进宽说:“我们现在每天早晚两顿糊涂,中午吃面条,再炒些自己种的青菜,偶尔吃点红烧肉,虽说吃得简单,但我们吃得舒服。”

赵美娥说:“我爸爸特别孝顺,我奶奶现在年纪大了,晚上起夜上厕所不方便,又用不惯成人尿不湿,我爸爸就拉来上好的沙土,在院子里晒干,冬天的时候还专门用平底锅把沙子炒热,铺在奶奶身子下边,然后再铺上床单,白天再把沙子清出来,换上新的沙土,用这样的方法解决我奶奶晚上上厕所的问题。我有时候看我父亲这么照顾我奶奶,也很心疼他,毕竟他也是80多岁的人了。我奶奶就我爸爸一个孩子,现在他年龄大了,我们姊妹几个就轮班来照顾他们三位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家有吉祥三宝!”

赵进宽的儿子赵刘存十五六岁就跟着父亲干建筑,这一干就是20年。十几年前,他在村里建了预制板厂,靠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路。赵家第四代赵刘存的儿子赵虎今年31岁,子承父业,他办起了建筑料厂,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勤劳、朴实、善良、实实在在干,可以说,这就是赵张氏五世同堂大家庭融进血脉里的家风。

家和万事兴。现在,赵张氏一家五代人仍生活在一个大院里,其乐融融。院里有棵70岁的老槐树,树枝遒劲,树叶繁茂,见证了百岁老人赵张氏五世同堂大家庭的幸福生活。

赵张氏的长寿之道

爱好劳动:赵张氏一辈子除了干农活外,还会纺花织布。孙女赵美娥说:“我奶奶的针线活做得也好。她80多岁时,还能自己认针给小孩做棉衣;90多岁时,有时还能自己做饭。”

家庭和谐:赵张氏的儿子儿媳特别孝顺。几十年来儿媳妇从来没有给婆婆拌过嘴、生过气。俗话说:屋檐滴水滴滴照,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下,儿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都和婆婆相处和谐,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

照顾周到:赵张氏五世同堂,家里人口多,照顾老人非常用心。孙女赵美娥说:“俺奶奶没有闺女,我们姊妹几个轮流照顾奶奶,跟闺女一样。” (李 岩)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小麦开镰收割
文艺志愿者在演出
观看露天电影
对月季花进行日常管护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