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岁的王文艺:“我没儿没女过得也舒坦”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郭文剑 胡绪全 黄业波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5-21 06:54

  王文艺老人近照。韩俊杰 摄

  左图: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商丘日报融媒体采访组记者与百岁老人王文艺一起拉家常。  陆 曦 摄  右图:王文艺老人虽然无儿无女,但侄媳、孙媳待她如同至亲。  韩俊杰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5月11日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睢县河堤乡殷庄行政村轩楼自然村的百岁老人王文艺来说又有些不平常。

这天,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来到老人身边,和老人坐在一起,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得知王文艺老人眼睛看不清时,吴海燕立即安排乡镇领导尽快带老人去医院检查,看能不能让老人的视力得到改善。

“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得了病随时治,也不让我花一分钱。政府到月就把养老的钱打给我,我现在满意得很,我没儿没女过得也舒坦。”王文艺老说,“共产党给了我好生活,我打心里感谢共产党!”

百年岁月,百年风雨。今年101岁的王文艺,现在生活非常安逸,但以前经历了很多磨难。

王文艺的老家,在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芝麻洼原来的名字是董安镇,因为地势低洼又盛产芝麻,才改名芝麻洼。

在王文艺十三四岁的时候,太康县发生洪灾,芝麻洼乡因为地势低洼成为重灾区,不但很多土房子被泡塌,庄稼更是颗粒无收。王文艺的父母,就带着王文艺和她的两个弟弟外出逃荒要饭。

“要饭也不容易。有时候跑了几个庄,也讨不到一个馍、一碗饭。”提起逃荒岁月,王文艺对那时的艰难依然记忆深刻,“那时候家家生活都不好,人家的口粮还得养活一家人,一把糁子都舍不得给要饭的。我们全家经常一天天从天明饿到天黑。”

后来他们一家逃荒来到了睢县河堤乡,在这里暂时安顿下来。王文艺的父母能吃苦也能干,他们就租了当地一家地主的几十亩地,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

后来王文艺年龄渐渐大了,经媒人说合,就嫁给了轩楼村的轩友信。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有楼房有汽车,有‘三金’。我结婚的时候,就一间土房子。”王文艺说,“那时候吃都吃不上,你别说彩礼要钱了,啥都没有。娘家也没有嫁妆陪送,我们结婚时床上连个新被子新被单也没有。”

后来,随着太康县芝麻洼乡村庄洪水退去,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王文艺的父母带着王文艺的两个弟弟回到了芝麻洼乡的老家。

王文艺和丈夫一生没有生育孩子,两个人都老实本分,也没有文化,一辈子就靠种地为生。日子尽管平淡,但很安稳。

“年轻时身体好,干再多的活也不怕,走再多的路也不怕。”王文艺说,“河堤乡离芝麻洼乡90里路,我回娘家都是走路去。无论冬夏,我只要想俺娘了,小篮子一擓走路就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文艺的两个娘家弟弟、弟媳妇相继去世。20多年前,王文艺的丈夫得病去世。看着王文艺没有了亲人,婆家的侄媳妇闫翠玲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居住,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闫翠玲的丈夫也在几年前去世,闫翠玲把王文艺当作最亲的人,把王文艺照顾得非常好。

“老人不喜欢吃大肉,不吃辣椒,我做饭就不做这些。”闫翠玲说,“她喜欢吃煎饼,我就买平底锅给她摊煎饼;她喜欢吃甜食,我就给她买糖糕、买粽子。”

王文艺的丈夫兄弟三人,后辈的侄子、孙子也都住在闫翠玲家附近。王文艺的侄子轩勤中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的儿子女儿都在城市打拼,逢年过节回来都给王文艺老人买礼物。近些年,国家惠农政策好,年轻人敢闯敢干,侄子孙子家里都盖上了楼房、买了汽车,日子过得都很红火。他们也经常给王文艺老人买衣服,买好吃的。

“俺家只要炖鸡、炖鱼、包饺子,我都给俺奶奶送家里一些。”住在附近的孙媳妇梁凤梅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有空了我就到俺奶奶这里拉拉呱。”

尽管年纪大了,王文艺老人身体还很硬朗,喜欢干点家务活、到处走走,每天串串门或者到村里广场跟人说说话。她自己的院子里种植有辣椒、豆角,她自己浇水、自己管理,把干活当作一种乐趣。

记者问王文艺,你现在还有啥烦心事没有?

“哪有啥烦心的事。过去的日子,就像是泡在苦水里;现在的日子,就像是掉到蜜罐里。”王文艺说。

“新闻1+1”

王文艺的长寿之道

101岁的王文艺,虽然视力不太好,但依然身体硬朗,走路步履稳健,说话吐字清晰,还能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社会因素:王文艺虽然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也曾四处逃荒要饭,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她一生无儿无女,不过侄子、侄媳妇和很多晚辈都对她孝敬,党和政府也给了她很多帮助,让她衣食无忧,有病能随时看。

勤劳乐观:老人没有上过学,年纪很小时就干各种农活、家务活;年纪大了依然不愿闲着,自己种菜、做饭、打扫院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把干活当作一种乐趣。

饮食习惯:年轻时家里条件差,老人粗茶淡饭惯了,如今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依然保持吃清淡食物的习惯。不喜欢吃大肉,不吃辛辣食物;经常自己做煎饼,喜欢吃甜食。

待人处事:老人心胸豁达、开朗乐观,遇事不斤斤计较,从来不生气,也从来不发脾气。喜欢拄着拐杖在村里四处走走,也时常到邻居家串门、聊天,天天过得很开心。 (胡绪全)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1岁的王文艺:“我没儿没女过得也舒坦”
2021-05-21 06:54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郭文剑 胡绪全 黄业波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王文艺老人近照。韩俊杰 摄

  左图: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商丘日报融媒体采访组记者与百岁老人王文艺一起拉家常。  陆 曦 摄  右图:王文艺老人虽然无儿无女,但侄媳、孙媳待她如同至亲。  韩俊杰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5月11日是个平常的日子,但对于睢县河堤乡殷庄行政村轩楼自然村的百岁老人王文艺来说又有些不平常。

这天,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来到老人身边,和老人坐在一起,拉着老人的手嘘寒问暖。得知王文艺老人眼睛看不清时,吴海燕立即安排乡镇领导尽快带老人去医院检查,看能不能让老人的视力得到改善。

“现在吃不愁穿不愁,得了病随时治,也不让我花一分钱。政府到月就把养老的钱打给我,我现在满意得很,我没儿没女过得也舒坦。”王文艺老说,“共产党给了我好生活,我打心里感谢共产党!”

百年岁月,百年风雨。今年101岁的王文艺,现在生活非常安逸,但以前经历了很多磨难。

王文艺的老家,在周口市太康县芝麻洼乡。芝麻洼原来的名字是董安镇,因为地势低洼又盛产芝麻,才改名芝麻洼。

在王文艺十三四岁的时候,太康县发生洪灾,芝麻洼乡因为地势低洼成为重灾区,不但很多土房子被泡塌,庄稼更是颗粒无收。王文艺的父母,就带着王文艺和她的两个弟弟外出逃荒要饭。

“要饭也不容易。有时候跑了几个庄,也讨不到一个馍、一碗饭。”提起逃荒岁月,王文艺对那时的艰难依然记忆深刻,“那时候家家生活都不好,人家的口粮还得养活一家人,一把糁子都舍不得给要饭的。我们全家经常一天天从天明饿到天黑。”

后来他们一家逃荒来到了睢县河堤乡,在这里暂时安顿下来。王文艺的父母能吃苦也能干,他们就租了当地一家地主的几十亩地,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

后来王文艺年龄渐渐大了,经媒人说合,就嫁给了轩楼村的轩友信。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有楼房有汽车,有‘三金’。我结婚的时候,就一间土房子。”王文艺说,“那时候吃都吃不上,你别说彩礼要钱了,啥都没有。娘家也没有嫁妆陪送,我们结婚时床上连个新被子新被单也没有。”

后来,随着太康县芝麻洼乡村庄洪水退去,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王文艺的父母带着王文艺的两个弟弟回到了芝麻洼乡的老家。

王文艺和丈夫一生没有生育孩子,两个人都老实本分,也没有文化,一辈子就靠种地为生。日子尽管平淡,但很安稳。

“年轻时身体好,干再多的活也不怕,走再多的路也不怕。”王文艺说,“河堤乡离芝麻洼乡90里路,我回娘家都是走路去。无论冬夏,我只要想俺娘了,小篮子一擓走路就去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王文艺的两个娘家弟弟、弟媳妇相继去世。20多年前,王文艺的丈夫得病去世。看着王文艺没有了亲人,婆家的侄媳妇闫翠玲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居住,承担起赡养老人的义务。闫翠玲的丈夫也在几年前去世,闫翠玲把王文艺当作最亲的人,把王文艺照顾得非常好。

“老人不喜欢吃大肉,不吃辣椒,我做饭就不做这些。”闫翠玲说,“她喜欢吃煎饼,我就买平底锅给她摊煎饼;她喜欢吃甜食,我就给她买糖糕、买粽子。”

王文艺的丈夫兄弟三人,后辈的侄子、孙子也都住在闫翠玲家附近。王文艺的侄子轩勤中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的儿子女儿都在城市打拼,逢年过节回来都给王文艺老人买礼物。近些年,国家惠农政策好,年轻人敢闯敢干,侄子孙子家里都盖上了楼房、买了汽车,日子过得都很红火。他们也经常给王文艺老人买衣服,买好吃的。

“俺家只要炖鸡、炖鱼、包饺子,我都给俺奶奶送家里一些。”住在附近的孙媳妇梁凤梅说,“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有空了我就到俺奶奶这里拉拉呱。”

尽管年纪大了,王文艺老人身体还很硬朗,喜欢干点家务活、到处走走,每天串串门或者到村里广场跟人说说话。她自己的院子里种植有辣椒、豆角,她自己浇水、自己管理,把干活当作一种乐趣。

记者问王文艺,你现在还有啥烦心事没有?

“哪有啥烦心的事。过去的日子,就像是泡在苦水里;现在的日子,就像是掉到蜜罐里。”王文艺说。

“新闻1+1”

王文艺的长寿之道

101岁的王文艺,虽然视力不太好,但依然身体硬朗,走路步履稳健,说话吐字清晰,还能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社会因素:王文艺虽然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也曾四处逃荒要饭,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她一生无儿无女,不过侄子、侄媳妇和很多晚辈都对她孝敬,党和政府也给了她很多帮助,让她衣食无忧,有病能随时看。

勤劳乐观:老人没有上过学,年纪很小时就干各种农活、家务活;年纪大了依然不愿闲着,自己种菜、做饭、打扫院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把干活当作一种乐趣。

饮食习惯:年轻时家里条件差,老人粗茶淡饭惯了,如今生活条件虽然好了,依然保持吃清淡食物的习惯。不喜欢吃大肉,不吃辛辣食物;经常自己做煎饼,喜欢吃甜食。

待人处事:老人心胸豁达、开朗乐观,遇事不斤斤计较,从来不生气,也从来不发脾气。喜欢拄着拐杖在村里四处走走,也时常到邻居家串门、聊天,天天过得很开心。 (胡绪全)

编辑: 屠良冀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视觉新闻
市直机关庆祝中国共 ...
视觉新闻
枫叶红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