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秣坡村

初心不移只为百姓过上好日子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吴 涛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16 00:32

位于秣坡村的民权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党徽熠熠闪光。 本报记者 刘 忠 摄

在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前,75岁的秣坡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刘绍聪向记者讲述红色历史。  本报记者 刘 忠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4月14日,我们商丘日报“百年华诞寻初心”融媒体采访组沿310国道西出民权县城半小时车程,便来到了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双塔镇秣坡村。

刚到村头,撞入我们眼帘的是直击心灵的“红”。“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秣坡”这行红色大字扑面而来,这些字每个高3米、宽3米,总长99米,气势恢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长长久久。还有那两座古朴庄重的塔型村标,塔身分别镌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红字,东边塔顶矗立着三面党旗,西边塔顶矗立着三面国旗。这村标,似灯塔,流动着耀眼的红光;又是警钟,时刻警示着后人勿忘历史、强我中华。

走进村里,但见苍翠掩映、花木葳蕤,桃李芬芳、争奇斗艳。村中水泥小路纵横交错,民居青砖黛瓦、古香古色。村中一道道红色的风景线,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73年前那风雨如磐的岁月诞生民权县“革命火种”的感人故事。

在新落成的初心广场,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拍照。广场照壁上,鲜艳的红旗和党徽下是一排鎏金大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初心广场东侧,便是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三间青砖瓦房格外端庄古朴,两侧各有一间厢房。房前有一棵万年青,虬枝苍劲、生机盎然,据说已有百余年树龄。

“这是刘勤初的家,也是当初刘勤初等共产党人开会的地方!”有着56年党龄、75岁的秣坡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刘绍聪手指眼前的旧址讲述道:1938年8月间,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选派马庆华、万中人以及家乡是民权县秣坡村的刘勤初三人组成党的工作组到民权工作,马庆华任党的小组组长兼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三人工作组接受水东党的抗日三支队负责人吴芝圃的安排指示,潜入民权地区。到秣坡村后,通过调查走访,因刘勤初的胞弟刘化民和同学段钦堂都是青年知识分子,有一定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又具有良好地方关系,先发展二人入党。很快,又发展20多名党员。同年年底,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秣坡村党支部就在刘勤初的家里成立,党支部书记为刘化民,直属中共豫东特委领导。

民权县党史研究室主任何楠介绍说,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对于民权而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一革命火种的诞生,对以后民权党组织的建设、积极配合我军正面作战、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彻底解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党支部成立后,在俺村又陆续发展了很多党员,我家二哥刘绍禹就是那时刘化民发展的。1946年秋,二哥被国民党反动武装活埋了,年仅30岁,正当年时献出宝贵生命,现在骨灰安放在县革命烈士陵园里。”回忆起二哥为革命捐躯的往事,98岁的村民刘绍恩眼含热泪。

英烈长已矣,初心永不移。为整合红色资源,民权县委、县政府提出以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秣坡支部旧址为中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打造成占地70平方公里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该村新建了民权革命历史纪念馆、初心广场、秣坡文化大礼堂、水东革命纪念园、吴芝圃革命纪念馆、红色革命地道、故道记忆馆等,擦亮了红色品牌,已逐步将秣坡村打造成了一个集农业、休闲、旅游、消费、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文旅小镇。

革命前辈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夙愿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如今已经实现。

秣坡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刘孝付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芦笋种植成为秣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57座芦笋大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双塔镇镇长梁富营介绍说,村里引进了中沃门业,还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里小洋楼多了,有小汽车的多了。

走进中沃门业有限公司民权新厂生产车间内,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吞吐着钢板等原材料。“中沃门业安排员工200多人,其中本地工人180人,仅秣坡村就有20多人在企业务工。他们离家不足1公里,出家门抬脚就进厂门,挣钱顾家两不误。”企业负责人郑威介绍说。

家园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俺家就像住在公园里,院子西边是小绿地,大门前就是停车场,吃过晚饭遛弯舒心得很。你说这日子美不美!”60岁的脱贫户刘善坤说起眼下的幸福生活,合不拢嘴。

谈到秣坡村的未来发展,双塔镇党委书记葛运刚道出他们擘画的美丽蓝图:“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把红色教育基地秣坡建设成为红色基因的寻根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三产融合的实验田!”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秣坡村
初心不移只为百姓过上好日子
2021-04-16 00:32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吴 涛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位于秣坡村的民权革命历史纪念馆里,党徽熠熠闪光。 本报记者 刘 忠 摄

在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前,75岁的秣坡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刘绍聪向记者讲述红色历史。  本报记者 刘 忠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4月14日,我们商丘日报“百年华诞寻初心”融媒体采访组沿310国道西出民权县城半小时车程,便来到了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双塔镇秣坡村。

刚到村头,撞入我们眼帘的是直击心灵的“红”。“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秣坡”这行红色大字扑面而来,这些字每个高3米、宽3米,总长99米,气势恢宏,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事业长长久久。还有那两座古朴庄重的塔型村标,塔身分别镌刻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8个红字,东边塔顶矗立着三面党旗,西边塔顶矗立着三面国旗。这村标,似灯塔,流动着耀眼的红光;又是警钟,时刻警示着后人勿忘历史、强我中华。

走进村里,但见苍翠掩映、花木葳蕤,桃李芬芳、争奇斗艳。村中水泥小路纵横交错,民居青砖黛瓦、古香古色。村中一道道红色的风景线,仿佛在向人们述说着73年前那风雨如磐的岁月诞生民权县“革命火种”的感人故事。

在新落成的初心广场,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驻足拍照。广场照壁上,鲜艳的红旗和党徽下是一排鎏金大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初心广场东侧,便是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旧址。三间青砖瓦房格外端庄古朴,两侧各有一间厢房。房前有一棵万年青,虬枝苍劲、生机盎然,据说已有百余年树龄。

“这是刘勤初的家,也是当初刘勤初等共产党人开会的地方!”有着56年党龄、75岁的秣坡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刘绍聪手指眼前的旧址讲述道:1938年8月间,时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选派马庆华、万中人以及家乡是民权县秣坡村的刘勤初三人组成党的工作组到民权工作,马庆华任党的小组组长兼党支部书记。1938年10月,三人工作组接受水东党的抗日三支队负责人吴芝圃的安排指示,潜入民权地区。到秣坡村后,通过调查走访,因刘勤初的胞弟刘化民和同学段钦堂都是青年知识分子,有一定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又具有良好地方关系,先发展二人入党。很快,又发展20多名党员。同年年底,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秣坡村党支部就在刘勤初的家里成立,党支部书记为刘化民,直属中共豫东特委领导。

民权县党史研究室主任何楠介绍说,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对于民权而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一革命火种的诞生,对以后民权党组织的建设、积极配合我军正面作战、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抗击外来侵略、反抗封建压迫和剥削、实现彻底解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

“党支部成立后,在俺村又陆续发展了很多党员,我家二哥刘绍禹就是那时刘化民发展的。1946年秋,二哥被国民党反动武装活埋了,年仅30岁,正当年时献出宝贵生命,现在骨灰安放在县革命烈士陵园里。”回忆起二哥为革命捐躯的往事,98岁的村民刘绍恩眼含热泪。

英烈长已矣,初心永不移。为整合红色资源,民权县委、县政府提出以民权县第一个党支部秣坡支部旧址为中心,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打造成占地70平方公里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近年来,该村新建了民权革命历史纪念馆、初心广场、秣坡文化大礼堂、水东革命纪念园、吴芝圃革命纪念馆、红色革命地道、故道记忆馆等,擦亮了红色品牌,已逐步将秣坡村打造成了一个集农业、休闲、旅游、消费、教育为一体的红色文旅小镇。

革命前辈为了后人的幸福生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为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初心夙愿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如今已经实现。

秣坡村现任党支部书记刘孝付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芦笋种植成为秣坡村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57座芦笋大棚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双塔镇镇长梁富营介绍说,村里引进了中沃门业,还建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里小洋楼多了,有小汽车的多了。

走进中沃门业有限公司民权新厂生产车间内,只见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吞吐着钢板等原材料。“中沃门业安排员工200多人,其中本地工人180人,仅秣坡村就有20多人在企业务工。他们离家不足1公里,出家门抬脚就进厂门,挣钱顾家两不误。”企业负责人郑威介绍说。

家园越来越美,村民越来越富,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俺家就像住在公园里,院子西边是小绿地,大门前就是停车场,吃过晚饭遛弯舒心得很。你说这日子美不美!”60岁的脱贫户刘善坤说起眼下的幸福生活,合不拢嘴。

谈到秣坡村的未来发展,双塔镇党委书记葛运刚道出他们擘画的美丽蓝图:“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把红色教育基地秣坡建设成为红色基因的寻根地、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三产融合的实验田!”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联通公司表示 积极配合居民挪走碍事的电缆柜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活力商丘
101岁的徐广芝:“这...
利民河景观带贯穿睢 ...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技...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