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言藏功名 坚守初心建家园

——98岁老党员王俊起的本色人生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圣英 蒋友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15 07:39

带上勋章,98岁的王俊起仿佛又回到战争岁月,敬了个军礼。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王俊起和他的家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俺爹年轻的时候能干得很,没日没夜地干活。”4月6日,在柘城县老王集乡王虎雷村老军人王俊起家里,王俊起的大儿子王庆华提起父亲,先想到的是“能干活”。

“俊起就是能干,当过生产队长,把5个儿女拉扯大,不容易。”村民提起今年已经98岁的王俊起,也是说他“能干”。

从1956年解甲归田至今65年,王俊起深藏功名,勤劳朴实,从不居功索取,始终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

王俊起13岁入伍,从军20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数立战功,在当突击队员冲锋一线时入党,作为军人,无上光荣地参加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和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大典……

这就是王俊起的本色人生:都知道他在田地里朴实勤勉,却不知他曾战功赫赫。

当兵二十年,作战英勇立功入党是英雄

已经98岁高龄的王俊起,很少谈他曾经的战斗经历,每次有人问起,他倒是感慨:“像我这样的人,能活到现在的,没几个。”

王俊起出生于1923年12月。他9岁时,父亲去世。他自小就四处讨饭,经常饿得哭。同村的张振武看他可怜,于1936年年底,通过熟人介绍,让他去马牧集(今虞城县城)投奔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新中央军第三路军当兵。

当兵,能吃饱饭。

在国民党军队里,王俊起当过号兵、团长通讯员,曾随部队在安徽涡阳、太和,陕西朝邑至宜川以东的黄河边与日军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王俊起随部队在太原接受日军投降。他说:“刀枪入库,日本兵都给他关小黑屋!”

1946年10月3日夜,在一次战斗中,王俊起被解放军俘虏后编入当时的八路军华北二纵队五旅十五团一营一连,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现在还能记得旅长马龙、团长刘广地等人的名字。

进入解放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后,王俊起的思想开始了蜕变。

新部队开展了团结互助运动,新老战士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在这里,王俊起学会了识字,从文盲变成了“文化人”。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7年2月,我军攻打正定县时,枪法准、作战英勇的王俊起报名参加了突击队。战斗中,他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城头。在战后全团召开的庆功大会上,团长张保仪当场宣布王俊起立大功一次。

1947年7月,在攻打徐水时,王俊起再次参加了突击队。突击中,他下腹被弹片击中,负了伤。在这次战斗中,他缴获60小炮一门,得到营长张文三的表扬,被提升为班长。在攻打涞水县吴村战斗中,他缴获机枪1挺、步枪3支。1947年11月16日,在又一次突击作战中,他火线入党,圆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他的人生,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48年7月至8月,在打沧州时,英勇冲锋的他膝盖下方被子弹穿过,险些截肢。伤愈后,他立即投入战斗。作为一名党员,他冲锋时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被称为“开国阅兵第一师”的华北20兵团67军199师,带着未散的硝烟气息,作为唯一的步兵部队,迈着雄健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王俊起时任199师597团1营2连2排排长。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战友们全副武装、英姿飒爽地走着正步,接受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检阅。

1950年10月,27岁的王俊起再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大典。

1951年秋天,王俊起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他参加了5次秋季攻势防御战,9次反击战。在金城战役校岩山东峰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坚守阵地,抗击美军一个团的兵力。连长、指导员牺牲后,他临时任代理副连长,将3个排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抗击美军。在朝鲜战场3年多的时间里,他在战场上立大功2次、小功3次。

1954年,王俊起从朝鲜回国。

务农数十载,勤劳踏实坚守初心好农民

1956年,王俊起转业。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天津市水管厂上班,二是返回家乡。自13岁离家,他在外征战20年。他觉得和平了,该回老家孝敬老母亲了。于是,他主动要求返回家乡。

王俊起回到家乡后,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合作社时期,他带领村民勤干苦干,获得粮食丰收。在其他队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他领导的队不但粮食富裕,还能接济其他人。后来,因为当兵时腰椎上的伤再次发作,他在床上躺了3个月,就辞了职。

王俊起身体不好,又有5个孩子要养活,日子非常清贫。有段时间,确实吃不上饭了,他的妻子就带着孩子回自己山东娘家,蹭了两个多月的饭。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王俊起去商丘摆摊卖萝卜干。夜里,他不舍得住几块钱的小旅馆,就蜷缩在马路边睡觉。可悲的是,有天夜里,他卖了一天的萝卜干钱,还被偷走了。

但无论多难,王俊起从来没有向党委政府伸手要过特殊照顾。上世纪七十年代,柘城县武装部工作人员下乡走访中,看到王俊起家生活贫困,王俊起的身体也不好,就给王俊起所在的“公社革委会”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对这位老革命军人、老党员予以特别照顾。王俊起得知后,就找到“革委会”主任,硬是将那张已经批示每月补助他10元的信笺要了回来。他说,那时候,农民都是那样过日子,都穷,他不能搞特殊。

现在,王俊起已是儿孙满堂。对于在农村的生活,他提起来很满足:“我的很多战友,命都没有了。和他们比,我很幸福,能安享晚年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不怕牺牲;解甲归田后,他深藏功名,扎根偏远乡村,勤劳朴实,用持之以恒的坚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记者感言

深藏功与名 淡泊见初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多次负伤,多次担任突击队员,在突击一线入党,立下赫赫战功。他被选拔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和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大典,光荣地完成既定任务。

回到家乡,他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入党誓言,65年躲耕田园,无论生活多么清贫,从不向组织伸手。

危难时当仁不让、冲锋在前;平淡时胸怀坦荡、甘于奉献;幸福时牢记党恩、感念战友。

王俊起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把初心和使命书写在脚踏实地的田野上。(蒋友胜)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英雄无言藏功名 坚守初心建家园
——98岁老党员王俊起的本色人生
2021-04-15 07:39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圣英 蒋友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带上勋章,98岁的王俊起仿佛又回到战争岁月,敬了个军礼。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王俊起和他的家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本报记者 蒋友胜 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俺爹年轻的时候能干得很,没日没夜地干活。”4月6日,在柘城县老王集乡王虎雷村老军人王俊起家里,王俊起的大儿子王庆华提起父亲,先想到的是“能干活”。

“俊起就是能干,当过生产队长,把5个儿女拉扯大,不容易。”村民提起今年已经98岁的王俊起,也是说他“能干”。

从1956年解甲归田至今65年,王俊起深藏功名,勤劳朴实,从不居功索取,始终坚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献。

王俊起13岁入伍,从军20年,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数立战功,在当突击队员冲锋一线时入党,作为军人,无上光荣地参加了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和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大典……

这就是王俊起的本色人生:都知道他在田地里朴实勤勉,却不知他曾战功赫赫。

当兵二十年,作战英勇立功入党是英雄

已经98岁高龄的王俊起,很少谈他曾经的战斗经历,每次有人问起,他倒是感慨:“像我这样的人,能活到现在的,没几个。”

王俊起出生于1923年12月。他9岁时,父亲去世。他自小就四处讨饭,经常饿得哭。同村的张振武看他可怜,于1936年年底,通过熟人介绍,让他去马牧集(今虞城县城)投奔驻扎在当地的国民党新中央军第三路军当兵。

当兵,能吃饱饭。

在国民党军队里,王俊起当过号兵、团长通讯员,曾随部队在安徽涡阳、太和,陕西朝邑至宜川以东的黄河边与日军作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王俊起随部队在太原接受日军投降。他说:“刀枪入库,日本兵都给他关小黑屋!”

1946年10月3日夜,在一次战斗中,王俊起被解放军俘虏后编入当时的八路军华北二纵队五旅十五团一营一连,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他现在还能记得旅长马龙、团长刘广地等人的名字。

进入解放军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后,王俊起的思想开始了蜕变。

新部队开展了团结互助运动,新老战士互相学习、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在这里,王俊起学会了识字,从文盲变成了“文化人”。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教育,梦想着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47年2月,我军攻打正定县时,枪法准、作战英勇的王俊起报名参加了突击队。战斗中,他冲锋在前,第一个登上城头。在战后全团召开的庆功大会上,团长张保仪当场宣布王俊起立大功一次。

1947年7月,在攻打徐水时,王俊起再次参加了突击队。突击中,他下腹被弹片击中,负了伤。在这次战斗中,他缴获60小炮一门,得到营长张文三的表扬,被提升为班长。在攻打涞水县吴村战斗中,他缴获机枪1挺、步枪3支。1947年11月16日,在又一次突击作战中,他火线入党,圆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他的人生,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1948年7月至8月,在打沧州时,英勇冲锋的他膝盖下方被子弹穿过,险些截肢。伤愈后,他立即投入战斗。作为一名党员,他冲锋时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被称为“开国阅兵第一师”的华北20兵团67军199师,带着未散的硝烟气息,作为唯一的步兵部队,迈着雄健的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王俊起时任199师597团1营2连2排排长。他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战友们全副武装、英姿飒爽地走着正步,接受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检阅。

1950年10月,27岁的王俊起再次参加了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大典。

1951年秋天,王俊起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他参加了5次秋季攻势防御战,9次反击战。在金城战役校岩山东峰战斗中,他所在的连队坚守阵地,抗击美军一个团的兵力。连长、指导员牺牲后,他临时任代理副连长,将3个排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抗击美军。在朝鲜战场3年多的时间里,他在战场上立大功2次、小功3次。

1954年,王俊起从朝鲜回国。

务农数十载,勤劳踏实坚守初心好农民

1956年,王俊起转业。当时,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天津市水管厂上班,二是返回家乡。自13岁离家,他在外征战20年。他觉得和平了,该回老家孝敬老母亲了。于是,他主动要求返回家乡。

王俊起回到家乡后,曾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在合作社时期,他带领村民勤干苦干,获得粮食丰收。在其他队粮食不够吃的情况下,他领导的队不但粮食富裕,还能接济其他人。后来,因为当兵时腰椎上的伤再次发作,他在床上躺了3个月,就辞了职。

王俊起身体不好,又有5个孩子要养活,日子非常清贫。有段时间,确实吃不上饭了,他的妻子就带着孩子回自己山东娘家,蹭了两个多月的饭。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王俊起去商丘摆摊卖萝卜干。夜里,他不舍得住几块钱的小旅馆,就蜷缩在马路边睡觉。可悲的是,有天夜里,他卖了一天的萝卜干钱,还被偷走了。

但无论多难,王俊起从来没有向党委政府伸手要过特殊照顾。上世纪七十年代,柘城县武装部工作人员下乡走访中,看到王俊起家生活贫困,王俊起的身体也不好,就给王俊起所在的“公社革委会”写了一封信,要求他们对这位老革命军人、老党员予以特别照顾。王俊起得知后,就找到“革委会”主任,硬是将那张已经批示每月补助他10元的信笺要了回来。他说,那时候,农民都是那样过日子,都穷,他不能搞特殊。

现在,王俊起已是儿孙满堂。对于在农村的生活,他提起来很满足:“我的很多战友,命都没有了。和他们比,我很幸福,能安享晚年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不怕牺牲;解甲归田后,他深藏功名,扎根偏远乡村,勤劳朴实,用持之以恒的坚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记者感言

深藏功与名 淡泊见初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战场上,他冲锋陷阵,多次负伤,多次担任突击队员,在突击一线入党,立下赫赫战功。他被选拔参加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仪式和新中国成立一周年阅兵大典,光荣地完成既定任务。

回到家乡,他永葆共产党员本色,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入党誓言,65年躲耕田园,无论生活多么清贫,从不向组织伸手。

危难时当仁不让、冲锋在前;平淡时胸怀坦荡、甘于奉献;幸福时牢记党恩、感念战友。

王俊起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把初心和使命书写在脚踏实地的田野上。(蒋友胜)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联通公司表示 积极配合居民挪走碍事的电缆柜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活力商丘
101岁的徐广芝:“这...
利民河景观带贯穿睢 ...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技...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