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岁的张田氏:“党领导得好,日子越过越好了”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艾凌 司鹤欣 单保良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4-13 04:52

张田氏老人近照。

左图:小儿媳郭景云陪婆婆张田氏一起在生活广场散步。 右图:张田氏老人与该村邻居聊天。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邢栋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腰不弯、背不驼,上午散步遛弯,下午打麻将……这是梁园区李庄乡邓斌口村102岁的老人张田氏超乎年龄的良好生活状态。

4月7日上午,采访组在邓斌口村见到了刚刚出门散步回来的张田氏老人。老人身形清瘦,腿脚利索,一见到记者的面就热络地拉着手嘘寒问暖。

张田氏出生于1919年2月4日,育有三儿三女,现在五世同堂,一家人老老少少约70口人。老人老伴于2000年去世,老人现在跟着小儿子张云锋生活,吃饭由三个儿子轮流照管。

在小儿子张云锋家堂屋坐定,张田氏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一个世纪的沧桑经历。1919年,张田氏出生在梁园区王楼乡王楼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正值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多艰。“小时候经常挨饿,家里那点地打的粮食不够吃,就租地种粮食,‘驴打滚’的利息,好比说好了能收100斤麦,第二年见了粮食就要还200斤。没有吃过好面,都是掺着野菜一块搅疙瘩吃。”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状况,张田氏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挨饿”。一家人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生存只能借地种、借粮吃,而租地种粮食只是权宜之计,最终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

由于生活困苦,张田氏老人的父母五六十岁就早早离世,远远小于现在的人均寿命。“那时候哪有条件看病,一点小病,拉个肚子,人就走了。”回忆起双亲,老人潸然泪下,不住地用手帕擦眼睛。

嫁到邓斌口村后,生活仍旧没有很大改善,也是挨饿的日子多。待到迎来解放,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改,张田氏夫妻两人才算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来搞人民公社吃“大锅饭”也是经常吃不饱。由于常年食不果腹,张田氏落下个咳嗽气喘的毛病,年轻时身体一直不好。幸而婆婆身体强健,承担了养育几个孩子的大部分家务。

进入1980年,农村生产责任制在商丘农村地区全面铺开。“我记得1989年嫁过来时住的房子还是两间土墙房,那正赶上村里搞大包干,分地,盖房。从那以后俺家的日子开始一天比一天好。”小儿媳郭景云回忆刚嫁过来的情形。

郭景云自结婚后就一直与公公婆婆同住。“我嫁过来第二年,1990年,开春下大雨,俺妈突然晕倒在院里。我把她抬到屋子里赶快换衣服、烤火,这才缓过来。”郭景云回忆老人唯一一次比较凶险的情况。

也许是因为生活条件逐年提高,经过那年的晕倒苏醒后,张田氏身体奇迹般地逐渐好转,多年的咳嗽症状也慢慢消失了。

“俺妈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可好。我觉得跟吃得好睡得好有关系。她一般晚上七八点就睡了,早上起来我把早饭做好,她基本还在睡,晚上能睡十一二个小时。”郭景云笑着说,“现在她跟俺大嫂走一块,说句不恰当的玩笑话,猛一看跟姊妹俩一样。”

老人现在每天早上吃过饭就喜欢在村子里遛弯。2011年,邓斌口村进行了旧村改造,邓斌新村小区一片高楼,街头花园不输城里,小区里还有条热闹的商业街。老人没事就去新村街上、花园里散步,下午便找上牌搭子打麻将。

作为百岁老人,张田氏现在每月固定能领到高龄补贴300元。每到领取补贴金的日子,老人都非常开心,常常一大早就催着儿子、媳妇带她去乡里领补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领导得好,日子越过越好了!我活这么大岁数,国家还给发钱,还越发越多,真是享国家的福了。”采访时,张田氏感慨道。

如今老人的孙子辈也都已经成家立业。“现在日子真好多了,孩子那一辈都出去打工,工资拿得都不少,都能赚到钱了。我们在家承包了十几亩鱼塘,收入也不错。”张云锋说。

最让张云锋夫妻俩骄傲的是一儿一女相继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两个孩子我都让他们申请入了党。俺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但她经常念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我们都是普通庄户人家,让孩子好好读书,积极入党,听党的话,做点实事,总是不错!”郭景云爽利地说。

 

“新闻1+1”

张田氏的长寿之道

张田氏出生于1919年2月4日,育有三儿三女,现在五世同堂,一家人老老少少约70口人。老人现在跟着小儿子住,吃饭由三个儿子轮流照管。老人身形清瘦,皮肤白皙,外表看上去远小于实际年龄。

生活习惯:老人吃饭不挑,饮食清淡,习惯喝凉水,经常喝开水冲的“鸡蛋茶”;几十年来睡眠较好,基本天擦黑就睡,一觉能睡十一二个小时,每天早睡早起;自年轻时就喜欢打麻将,现在每天下午打麻将,脑子不糊涂,牌搭子都是六七十岁的“年轻人”。

社会关系:老人深受小辈人敬爱,逢年过节娘家人都来看望,给老人过生日做寿,非常热闹;当地乡、村逢年过节也都看望慰问老人;老人几个儿子团结和睦,住前后院,经常一起吃饭,一大家人和和美美。

处事心态:老人明事理,心态平和,与儿媳邻里相处和睦,从不多生是非;安享生活,孙子下班喜欢喝两口,老人也跟着喝点;不依赖他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比较单薄的衣服都是自己手洗,自己一个人出去散步,不让人陪。

(司鹤欣)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102岁的张田氏:“党领导得好,日子越过越好了”
2021-04-13 04:52   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艾凌 司鹤欣 单保良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张田氏老人近照。

左图:小儿媳郭景云陪婆婆张田氏一起在生活广场散步。 右图:张田氏老人与该村邻居聊天。  本栏照片均由本报记者邢栋摄

扫码看视频报道

腰不弯、背不驼,上午散步遛弯,下午打麻将……这是梁园区李庄乡邓斌口村102岁的老人张田氏超乎年龄的良好生活状态。

4月7日上午,采访组在邓斌口村见到了刚刚出门散步回来的张田氏老人。老人身形清瘦,腿脚利索,一见到记者的面就热络地拉着手嘘寒问暖。

张田氏出生于1919年2月4日,育有三儿三女,现在五世同堂,一家人老老少少约70口人。老人老伴于2000年去世,老人现在跟着小儿子张云锋生活,吃饭由三个儿子轮流照管。

在小儿子张云锋家堂屋坐定,张田氏向记者回忆起自己一个世纪的沧桑经历。1919年,张田氏出生在梁园区王楼乡王楼村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正值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多艰。“小时候经常挨饿,家里那点地打的粮食不够吃,就租地种粮食,‘驴打滚’的利息,好比说好了能收100斤麦,第二年见了粮食就要还200斤。没有吃过好面,都是掺着野菜一块搅疙瘩吃。”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状况,张田氏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挨饿”。一家人挣扎在温饱线上,为了生存只能借地种、借粮吃,而租地种粮食只是权宜之计,最终反而加重了家庭负担。

由于生活困苦,张田氏老人的父母五六十岁就早早离世,远远小于现在的人均寿命。“那时候哪有条件看病,一点小病,拉个肚子,人就走了。”回忆起双亲,老人潸然泪下,不住地用手帕擦眼睛。

嫁到邓斌口村后,生活仍旧没有很大改善,也是挨饿的日子多。待到迎来解放,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土改,张田氏夫妻两人才算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来搞人民公社吃“大锅饭”也是经常吃不饱。由于常年食不果腹,张田氏落下个咳嗽气喘的毛病,年轻时身体一直不好。幸而婆婆身体强健,承担了养育几个孩子的大部分家务。

进入1980年,农村生产责任制在商丘农村地区全面铺开。“我记得1989年嫁过来时住的房子还是两间土墙房,那正赶上村里搞大包干,分地,盖房。从那以后俺家的日子开始一天比一天好。”小儿媳郭景云回忆刚嫁过来的情形。

郭景云自结婚后就一直与公公婆婆同住。“我嫁过来第二年,1990年,开春下大雨,俺妈突然晕倒在院里。我把她抬到屋子里赶快换衣服、烤火,这才缓过来。”郭景云回忆老人唯一一次比较凶险的情况。

也许是因为生活条件逐年提高,经过那年的晕倒苏醒后,张田氏身体奇迹般地逐渐好转,多年的咳嗽症状也慢慢消失了。

“俺妈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可好。我觉得跟吃得好睡得好有关系。她一般晚上七八点就睡了,早上起来我把早饭做好,她基本还在睡,晚上能睡十一二个小时。”郭景云笑着说,“现在她跟俺大嫂走一块,说句不恰当的玩笑话,猛一看跟姊妹俩一样。”

老人现在每天早上吃过饭就喜欢在村子里遛弯。2011年,邓斌口村进行了旧村改造,邓斌新村小区一片高楼,街头花园不输城里,小区里还有条热闹的商业街。老人没事就去新村街上、花园里散步,下午便找上牌搭子打麻将。

作为百岁老人,张田氏现在每月固定能领到高龄补贴300元。每到领取补贴金的日子,老人都非常开心,常常一大早就催着儿子、媳妇带她去乡里领补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党领导得好,日子越过越好了!我活这么大岁数,国家还给发钱,还越发越多,真是享国家的福了。”采访时,张田氏感慨道。

如今老人的孙子辈也都已经成家立业。“现在日子真好多了,孩子那一辈都出去打工,工资拿得都不少,都能赚到钱了。我们在家承包了十几亩鱼塘,收入也不错。”张云锋说。

最让张云锋夫妻俩骄傲的是一儿一女相继考上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两个孩子我都让他们申请入了党。俺母亲虽然大字不识,但她经常念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都是共产党领导得好’。我们都是普通庄户人家,让孩子好好读书,积极入党,听党的话,做点实事,总是不错!”郭景云爽利地说。

 

“新闻1+1”

张田氏的长寿之道

张田氏出生于1919年2月4日,育有三儿三女,现在五世同堂,一家人老老少少约70口人。老人现在跟着小儿子住,吃饭由三个儿子轮流照管。老人身形清瘦,皮肤白皙,外表看上去远小于实际年龄。

生活习惯:老人吃饭不挑,饮食清淡,习惯喝凉水,经常喝开水冲的“鸡蛋茶”;几十年来睡眠较好,基本天擦黑就睡,一觉能睡十一二个小时,每天早睡早起;自年轻时就喜欢打麻将,现在每天下午打麻将,脑子不糊涂,牌搭子都是六七十岁的“年轻人”。

社会关系:老人深受小辈人敬爱,逢年过节娘家人都来看望,给老人过生日做寿,非常热闹;当地乡、村逢年过节也都看望慰问老人;老人几个儿子团结和睦,住前后院,经常一起吃饭,一大家人和和美美。

处事心态:老人明事理,心态平和,与儿媳邻里相处和睦,从不多生是非;安享生活,孙子下班喜欢喝两口,老人也跟着喝点;不依赖他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比较单薄的衣服都是自己手洗,自己一个人出去散步,不让人陪。

(司鹤欣)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联通公司表示 积极配合居民挪走碍事的电缆柜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活力商丘
101岁的徐广芝:“这...
利民河景观带贯穿睢 ...
调整产业结构 加快技...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