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脱贫攻坚“智囊团”

——永城市“十三五”期间“人才扶贫”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何燕子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3-08 03:13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

近年来,永城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招才引智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扶贫发展战略,着力实施以引进海内外100名高层次管理型人才、100名创新型人才到永城创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引才”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能人+穷人”的扶贫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人才“传帮带”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分类帮扶

打造贫困户脱贫“支点”

“专家来了,咱们快去听课吧。”日前,在李寨镇陈庄村农技专家们正在授课。“专家到田间地头,用最接地气的话给我们讲种地知识,还一对一解答大家平时种植生产中的难题。通过这次培训,俺学到了不少种地新技术。”村民裴传英说。

在了解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永城市制定措施,安排人才,分层分类帮扶。

——缺技致贫的,根据所在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家庭情况进行帮扶。有养殖优势的,安排畜牧、水产人才帮扶,发展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林业优势的,安排林业人才帮扶,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观光农业;土地肥沃的,安排种植人才帮扶,发展蔬菜等种植,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培育一批“土秀才”“土专家”,每个村至少有一名科技人员帮扶联系;有光热、风、水等优势的,安排电力公司人才帮扶,发展光伏扶贫,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目前永城市已有30个脱贫村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帮扶375户910人。

——因病致贫的,安排对口医疗卫生人才帮扶,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治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永城市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乡镇卫生院、永城市医院住院治疗不拿钱保险兜底政策,为患有慢性病的贫困户上门办理慢性病卡,安排专门人才对贫困群众实行“家庭医生”服务。

——因学致贫的,安排对口教育人才帮扶,制订帮扶计划,减免学生学习费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永城市选派26名高中教师到农村支教,选派91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到偏远乡镇帮教。在教育基金、慈善基金上向贫困户学生倾斜,改善因学致贫家庭的经济环境。开展大学圆梦携手行动,设立“永城市大学生圆梦助学基金”年度额1000万元,其中市财政800万元,由市慈善总会负责统筹管理,以满足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生活、学费为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每年资助3000—5000元。

招才引智

补齐“人才扶贫”短板

在“扶贫”“脱贫”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是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是联系贫困地区与社会力量的关键纽带。

2009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郭帅,现担任双桥镇党委书记,创新扶贫方式,投资50多万元为贫困户实施了“六改一增”,赢得了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2009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王曰营,现担任永城市扶贫办副主任,积极与各行业扶贫部门对接协调,使各项扶贫政策及时落地,惠及永城市贫困户,起草编制了《永城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20多项政策性文件,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012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汪颖,现担任永城市财经金融服务中心党组成员,负责永城市金融扶贫工作,在她的积极协调下,永城市已发放小额贷款6.13亿元,帮扶贫困户贷款户数达到1万余户次,户均年收益2000元左右,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2009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石鑫鑫,现担任永城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驻薛湖镇付楼村第一书记,带领该村脱贫户6户22人,已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为该村多方协调筹资,已建设完工付楼村辖区内永芒路—付楼—郭河崕—薛湖镇路段水泥路,解决了该村群众出行难问题,石鑫鑫被评为“商丘市五四青年”;

2016年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毛柄森,现担任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在担任永城市招商服务局驻双桥镇碱荒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充分挖掘该村梨文化资源,举办了首届大型“梨花节”活动,首届“碱荒村乡风文明”活动等,将该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乡村民俗为一体的文化村、生态村。

智慧花盛开,满庭芬芳来。自2009年以来,永城市已连续9年引进农业、医疗、教育、金融等方面研究生300多名,其中50多名直接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永城市脱贫攻坚献才献智,人才智慧在脱贫一线生根开花、结出硕果,点亮脱贫致富路。

综合施策

打造素质过硬扶贫队伍

2020年12月18日,太丘镇丘庙村党群服务中心内,面点老师正在教村民们学习面点制作。原来,这是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市远方职业培训学校,入村开展中式面点培训班的教学现场。其间,永城市城建集团驻丘庙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孙海洋积极协调培训场地,组织村民参与,帮助村民学习劳动技能,拓宽村民的就业路。

人才扶贫,要用好“外援”,更得培育“内力”。在农村,培养一个能人,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解决一大批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这仅仅是永城市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的一个小小缩影。

——“专家团队”一线开讲堂。为了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在脱贫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培训1万名农民使其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实施“雨露计划”培训,重点是做好低收入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生)及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个低收入户掌握1—2项农业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

——致富“领头羊”发挥主力军作用。永城市选派了700余名优秀机关干部参与“一村一干一警”工作,为开展脱贫攻坚营造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在永城市78个贫困村和5户贫困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建立428个村级脱贫责任组,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科技“特派员”一线解难题。开展科技扶贫,以专业科技人才提升农民科技素养。整合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低收入村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探索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

——“电商扶贫”提升农民市场意识。开展“电商扶贫”,三年内在78个脱贫村建立电商扶贫驿站,扶持低收入家庭进行网上销售以增加收入,支持相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宣传与推广,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

——“产业扶贫”培养职业农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扶贫林等特色种植产业和畜禽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生产要素托管给新型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分红收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每安排一户贫困户就业给予1000—2000元扶持奖励。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新建空余村室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为贫困群众提供公益岗位,减少现金分红,激发内生动力。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打造脱贫攻坚“智囊团”
——永城市“十三五”期间“人才扶贫”工作综述
2021-03-08 03:13   本报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何燕子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

近年来,永城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招才引智作为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扶贫发展战略,着力实施以引进海内外100名高层次管理型人才、100名创新型人才到永城创业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双百引才”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人才+项目”“人才+基地”“人才+产业”“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能人+穷人”的扶贫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优秀人才“传帮带”的引领与辐射作用。

分类帮扶

打造贫困户脱贫“支点”

“专家来了,咱们快去听课吧。”日前,在李寨镇陈庄村农技专家们正在授课。“专家到田间地头,用最接地气的话给我们讲种地知识,还一对一解答大家平时种植生产中的难题。通过这次培训,俺学到了不少种地新技术。”村民裴传英说。

在了解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永城市制定措施,安排人才,分层分类帮扶。

——缺技致贫的,根据所在村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家庭情况进行帮扶。有养殖优势的,安排畜牧、水产人才帮扶,发展养殖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有林业优势的,安排林业人才帮扶,发展花卉、苗木、林果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观光农业;土地肥沃的,安排种植人才帮扶,发展蔬菜等种植,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培育一批“土秀才”“土专家”,每个村至少有一名科技人员帮扶联系;有光热、风、水等优势的,安排电力公司人才帮扶,发展光伏扶贫,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目前永城市已有30个脱贫村实现光伏并网发电,帮扶375户910人。

——因病致贫的,安排对口医疗卫生人才帮扶,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治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永城市实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在乡镇卫生院、永城市医院住院治疗不拿钱保险兜底政策,为患有慢性病的贫困户上门办理慢性病卡,安排专门人才对贫困群众实行“家庭医生”服务。

——因学致贫的,安排对口教育人才帮扶,制订帮扶计划,减免学生学习费用,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永城市选派26名高中教师到农村支教,选派91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到偏远乡镇帮教。在教育基金、慈善基金上向贫困户学生倾斜,改善因学致贫家庭的经济环境。开展大学圆梦携手行动,设立“永城市大学生圆梦助学基金”年度额1000万元,其中市财政800万元,由市慈善总会负责统筹管理,以满足贫困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基本生活、学费为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每年资助3000—5000元。

招才引智

补齐“人才扶贫”短板

在“扶贫”“脱贫”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是脱贫致富的核心力量,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干部是联系贫困地区与社会力量的关键纽带。

2009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郭帅,现担任双桥镇党委书记,创新扶贫方式,投资50多万元为贫困户实施了“六改一增”,赢得了贫困户的一致好评;

2009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王曰营,现担任永城市扶贫办副主任,积极与各行业扶贫部门对接协调,使各项扶贫政策及时落地,惠及永城市贫困户,起草编制了《永城市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20多项政策性文件,积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2012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汪颖,现担任永城市财经金融服务中心党组成员,负责永城市金融扶贫工作,在她的积极协调下,永城市已发放小额贷款6.13亿元,帮扶贫困户贷款户数达到1万余户次,户均年收益2000元左右,增加了贫困户收入;

2009年引进的硕士研究生石鑫鑫,现担任永城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驻薛湖镇付楼村第一书记,带领该村脱贫户6户22人,已实现贫困村脱贫退出,为该村多方协调筹资,已建设完工付楼村辖区内永芒路—付楼—郭河崕—薛湖镇路段水泥路,解决了该村群众出行难问题,石鑫鑫被评为“商丘市五四青年”;

2016年引进的博士研究生毛柄森,现担任新桥镇党委副书记,在担任永城市招商服务局驻双桥镇碱荒村第一书记期间,他充分挖掘该村梨文化资源,举办了首届大型“梨花节”活动,首届“碱荒村乡风文明”活动等,将该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乡村民俗为一体的文化村、生态村。

智慧花盛开,满庭芬芳来。自2009年以来,永城市已连续9年引进农业、医疗、教育、金融等方面研究生300多名,其中50多名直接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为永城市脱贫攻坚献才献智,人才智慧在脱贫一线生根开花、结出硕果,点亮脱贫致富路。

综合施策

打造素质过硬扶贫队伍

2020年12月18日,太丘镇丘庙村党群服务中心内,面点老师正在教村民们学习面点制作。原来,这是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市远方职业培训学校,入村开展中式面点培训班的教学现场。其间,永城市城建集团驻丘庙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孙海洋积极协调培训场地,组织村民参与,帮助村民学习劳动技能,拓宽村民的就业路。

人才扶贫,要用好“外援”,更得培育“内力”。在农村,培养一个能人,可以带动一个产业,解决一大批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这仅仅是永城市开展农民职业培训的一个小小缩影。

——“专家团队”一线开讲堂。为了提升农民就业能力,在脱贫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培训1万名农民使其取得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实施“雨露计划”培训,重点是做好低收入家庭“两后生”(初、高中毕业生)及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力争每个低收入户掌握1—2项农业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

——致富“领头羊”发挥主力军作用。永城市选派了700余名优秀机关干部参与“一村一干一警”工作,为开展脱贫攻坚营造和谐稳定发展大局。在永城市78个贫困村和5户贫困户以上的非贫困村建立428个村级脱贫责任组,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科技“特派员”一线解难题。开展科技扶贫,以专业科技人才提升农民科技素养。整合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扶贫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低收入村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技服务。探索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形式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

——“电商扶贫”提升农民市场意识。开展“电商扶贫”,三年内在78个脱贫村建立电商扶贫驿站,扶持低收入家庭进行网上销售以增加收入,支持相对优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宣传与推广,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业”知名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提升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抵御能力。

——“产业扶贫”培养职业农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扶贫林等特色种植产业和畜禽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采取经营性托管、承包式托管、租赁式托管等方式,将生产要素托管给新型经营主体,获得稳定的分红收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每安排一户贫困户就业给予1000—2000元扶持奖励。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新建空余村室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为贫困群众提供公益岗位,减少现金分红,激发内生动力。

编辑: 张书豪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3月5日)
没缴基础设施配套费 自建房接通天燃气不能免费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盛装出行
最后一个月 向70分冲...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
游客在杏园游玩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