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场上一“大兵”

本报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白文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1-15 02:54

多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坚毅性格和做事风格。1992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样样优秀。4年前,又冲锋到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当起了一个“大兵”,彰显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采。他,就是民权县交通局驻程庄镇陈集村第一书记李兵。

1月12日,冬日暖阳下,陈集村大田里的麦苗摇曳出无限生机。村民听说要采访李兵,纷纷围过来,竖起大拇指点赞:“俺的李书记,中!”

建好班子修通路

2016年3月,43岁的李兵受组织委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面对两年里换了三个村支书、“两委”班子无战斗力的局面,他决定先从建强班子入手。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党员大会,大家一致推举在外打工的青年党员田长伟为村党支部书记。

要想富,先修路。在县交通局工作的李兵,深谙“道路通,百业兴”的道理。陈集村和镇政府只有一望之地,却因村南的一条青年河阻断了村民出行的脚步,去镇上办事要绕很远的路。遇着阴雨连绵,只能眼睁睁看着熟透的桃子、李子烂在地里。

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积极向局领导反映,争取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入户走访、广泛听取村民建议,逐一化解分歧,初步达成共识,作出了村内街道“五纵五横”的总体布局规划。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陈集村的道路建设在紧锣密鼓中迅速展开,一条条硬化后能“照出人影”的水泥路便慢慢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更令村民欣喜的是,村前的青年河上架起了桥梁,笔直的水泥路从村里发出,一直通向南岸的县乡公路。

66岁的二组村民吴治中提起村里的水泥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群众期盼了几十年的桥和路总算建成了,治好了全村人的心头病。现在,再去镇政府办事,一根烟的功夫能跑个来回趟!”

精准扶贫不落人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田玉刚是陈集村72个贫困户之一,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浪荡子”。他识字不多,患有青光眼,近乎失明。他破罐子破摔,“过一天少三晌”,浑浑噩噩过日子。

李兵走访左邻右舍后,了解到田玉刚儿时曾跟着邻村的一个艺人学过唢呐。他多次找田玉刚聊天谈心:“腰缠万贯,不如一艺在身”;“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玉刚,你还年轻,得勤劳致富啊!”

“就算是堆粪,我也该发发热啦。李书记,你放心吧。”田玉刚终于“开窍”了,决定干出点样子给大家看。他不懂什么是乐谱,全凭当年师傅的口传身教,却一样能把喜调吹得激昂嘹亮、和谐悦耳,悲调吹得深沉低吟、委婉幽怨。

跟着响器班,田玉刚遇到了陈凤华。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步入了新婚殿堂。2019年春,他们的住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在危房改造时,他个人又贴补了一部分款项,盖起了4间大瓦屋。

说到这几年的变化,田玉刚喜得合不拢嘴:“原来住的是土坯房,进屋跟跳坑一样,每逢阴雨天,怕屋塌砸住人,雨越大越往外面跑。原来是露天做饭,现在也有了标准化厨房。吹唢呐不仅吹来了媳妇,还置办了音响、电子琴和家电,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百花齐放才是春

常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兵跟田长伟商议,要想把外出务工的人员留在村里,就得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

今年71岁的三组贫困户田庆茂,儿子田建伟在外出务工时遭遇车祸,左眼近乎失明,儿媳王香丽却是一把缝纫好手。李兵多次去他们家做工作,为他们跑项目、拉订单。从此,田庆茂一家有分工有合作,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作坊”里开启了新的生活。订单越做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王香丽还招收了十多个留守妇女做帮手,让她们足不出户便能挣到钱。

据王香丽介绍,他们主要是加工儿童演出服,操作简单、按件计价,如果干得好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不是问题。

昌烁装饰材料加工厂是李兵招商过来的企业,租赁村里的扶贫车间当厂房,主要为客户来料加工婚庆镜框。该企业开工以来,重点安排村里的闲置劳力,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

脱贫后的陈集村如何发展,李兵表示:“我们还将继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措并举增加农户收入,让群众更幸福、更美满。”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脱贫攻坚战场上一“大兵”
2021-01-15 02:54   本报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白文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多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担当的坚毅性格和做事风格。1992年,他转业到地方,工作样样优秀。4年前,又冲锋到脱贫攻坚战第一线,当起了一个“大兵”,彰显了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采。他,就是民权县交通局驻程庄镇陈集村第一书记李兵。

1月12日,冬日暖阳下,陈集村大田里的麦苗摇曳出无限生机。村民听说要采访李兵,纷纷围过来,竖起大拇指点赞:“俺的李书记,中!”

建好班子修通路

2016年3月,43岁的李兵受组织委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上任伊始,面对两年里换了三个村支书、“两委”班子无战斗力的局面,他决定先从建强班子入手。通过走访了解,召开党员大会,大家一致推举在外打工的青年党员田长伟为村党支部书记。

要想富,先修路。在县交通局工作的李兵,深谙“道路通,百业兴”的道理。陈集村和镇政府只有一望之地,却因村南的一条青年河阻断了村民出行的脚步,去镇上办事要绕很远的路。遇着阴雨连绵,只能眼睁睁看着熟透的桃子、李子烂在地里。

驻村工作队一方面积极向局领导反映,争取专项资金;另一方面入户走访、广泛听取村民建议,逐一化解分歧,初步达成共识,作出了村内街道“五纵五横”的总体布局规划。随着资金的逐步到位,陈集村的道路建设在紧锣密鼓中迅速展开,一条条硬化后能“照出人影”的水泥路便慢慢延伸到了村民家门口。更令村民欣喜的是,村前的青年河上架起了桥梁,笔直的水泥路从村里发出,一直通向南岸的县乡公路。

66岁的二组村民吴治中提起村里的水泥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群众期盼了几十年的桥和路总算建成了,治好了全村人的心头病。现在,再去镇政府办事,一根烟的功夫能跑个来回趟!”

精准扶贫不落人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田玉刚是陈集村72个贫困户之一,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浪荡子”。他识字不多,患有青光眼,近乎失明。他破罐子破摔,“过一天少三晌”,浑浑噩噩过日子。

李兵走访左邻右舍后,了解到田玉刚儿时曾跟着邻村的一个艺人学过唢呐。他多次找田玉刚聊天谈心:“腰缠万贯,不如一艺在身”;“无志山压头,有志人搬山”;“玉刚,你还年轻,得勤劳致富啊!”

“就算是堆粪,我也该发发热啦。李书记,你放心吧。”田玉刚终于“开窍”了,决定干出点样子给大家看。他不懂什么是乐谱,全凭当年师傅的口传身教,却一样能把喜调吹得激昂嘹亮、和谐悦耳,悲调吹得深沉低吟、委婉幽怨。

跟着响器班,田玉刚遇到了陈凤华。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就步入了新婚殿堂。2019年春,他们的住房被鉴定为D级危房。在危房改造时,他个人又贴补了一部分款项,盖起了4间大瓦屋。

说到这几年的变化,田玉刚喜得合不拢嘴:“原来住的是土坯房,进屋跟跳坑一样,每逢阴雨天,怕屋塌砸住人,雨越大越往外面跑。原来是露天做饭,现在也有了标准化厨房。吹唢呐不仅吹来了媳妇,还置办了音响、电子琴和家电,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百花齐放才是春

常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李兵跟田长伟商议,要想把外出务工的人员留在村里,就得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

今年71岁的三组贫困户田庆茂,儿子田建伟在外出务工时遭遇车祸,左眼近乎失明,儿媳王香丽却是一把缝纫好手。李兵多次去他们家做工作,为他们跑项目、拉订单。从此,田庆茂一家有分工有合作,在不到20平方米的“小作坊”里开启了新的生活。订单越做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王香丽还招收了十多个留守妇女做帮手,让她们足不出户便能挣到钱。

据王香丽介绍,他们主要是加工儿童演出服,操作简单、按件计价,如果干得好一个月两三千块钱不是问题。

昌烁装饰材料加工厂是李兵招商过来的企业,租赁村里的扶贫车间当厂房,主要为客户来料加工婚庆镜框。该企业开工以来,重点安排村里的闲置劳力,特别是贫困人口就业。

脱贫后的陈集村如何发展,李兵表示:“我们还将继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多措并举增加农户收入,让群众更幸福、更美满。”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时间已经过去三个月 商户希望施工再快点
更换压力表后 家中温度提升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名字作画 趣味多多
分发快件
忙生产 保供应
检查维护农田水利设施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