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理念 聚焦新目标 构建新格局

梁园区打造“四区一高地” 开启发展新征程

本报记者 单保良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1-01-12 02:56

 

  ①

  ②

“未来5年,梁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打造‘四区一高地’。聚焦这一宏伟目标,区委、区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奋力拼搏,加快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梁园贡献。”这是在刚刚成功召开的中共梁园区第五届委员会九次全会上,区委书记薛凤林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区提出的未来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据了解,建设打造“四区一高地”是梁园区进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谋划的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是该区站在新起点、奋斗“十四五”的重要目标任务,为今后5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实现现代化梁园厘清了思路,指明了出路。

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

使交通优势释放能量

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城区。按照整体布局、区域融合、功能完善的思路,持续提升道南道北两个片区发展能力,带动全区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巩固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发展城区经济,高标准推进高铁商务区建设,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态,构建以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支持京雄商高铁建设,加快推进高铁配套设施完善,推动区、乡、村“六横七纵八环圈”路网体系建设,全力配合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商丘机场建设、沱浍河通航工程建设,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家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发展枢纽偏好产业。做大做强物流和电子商务两大枢纽经济先导产业,完善商贸市场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依托梁园区医药产业优势,探索“医药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打造“互联网+企业总部”物流模式,推进医药物流智能化。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中原车城会展中心建设,培育四省接合部最大的汽贸物流园区,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

把科技转化成经济动能

加快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重点围绕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鼓励创新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强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拓宽柔性引才渠道,汇聚人才智力资源。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区内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积极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创新平台。深化院地合作,加大龙头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谋划建设博士工作站,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投”的创新孵化链条。

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打造全链条、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打造技术转移平台,大力提高科技强区成效。

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

让梁园特色更加鲜明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梁园区严格落实脱贫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兜底相结合,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后续扶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围绕“保供应、稳粮价、促安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辣椒、草莓两大特色产业,持续擦亮“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草莓之乡”金字招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打造市民“菜篮子”,开发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文化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城乡统筹、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五级乡村体系,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依托“城区、镇区、社区”三等级结构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围绕各乡镇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发展潜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项政策落实。

打造黄河故道生态保护样板区

让生态梁园更具活力

加强黄河故道保护利用。加快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国土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推动故道两岸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建设。加强黄河故道湿地建设,大力开展防沙、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等重点工程。紧紧围绕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目标定位,合理布局生态走廊区和文化景观区,推进生态建设,努力打造集种植、观赏、旅游为一体的黄河故道生态景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六控”行动,强化“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四水同治”。深化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内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力做好生态系统保护,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加强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森林河南”“森林商丘”总体部署和国土绿化“六化标准”,积极创建“森林梁园”。强化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管理,积极引导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打造高端产业发展新高地

让“梁园品牌”走得更远

在“十四五”期间,梁园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质量提升,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发展新高地。

强力推动优势产业集聚。他们将依托“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做大做强医药健康、高端食品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华原干细胞等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构建完整、互动的现代服务产业链。

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坚持数据驱动、融合带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加快5G在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和先导应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始终保持发展的巨轮在新时代的跑道上破浪前行。

①梁园区域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

②梁园区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大科研投入。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践行新理念 聚焦新目标 构建新格局
梁园区打造“四区一高地” 开启发展新征程
2021-01-12 02:56   本报记者 单保良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①

  ②

“未来5年,梁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打造‘四区一高地’。聚焦这一宏伟目标,区委、区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砥砺前行,奋力拼搏,加快增强综合实力,持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梁园贡献。”这是在刚刚成功召开的中共梁园区第五届委员会九次全会上,区委书记薛凤林代表区委常委会向全区提出的未来5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据了解,建设打造“四区一高地”是梁园区进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谋划的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是该区站在新起点、奋斗“十四五”的重要目标任务,为今后5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实现现代化梁园厘清了思路,指明了出路。

打造枢纽经济核心区

使交通优势释放能量

打造宜居宜业中心城区。按照整体布局、区域融合、功能完善的思路,持续提升道南道北两个片区发展能力,带动全区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巩固提升城市品质。大力发展城区经济,高标准推进高铁商务区建设,培育壮大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高端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态,构建以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支持京雄商高铁建设,加快推进高铁配套设施完善,推动区、乡、村“六横七纵八环圈”路网体系建设,全力配合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建设、商丘机场建设、沱浍河通航工程建设,打造集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国家综合性交通枢纽地位。

积极发展枢纽偏好产业。做大做强物流和电子商务两大枢纽经济先导产业,完善商贸市场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快递物流、电商物流。依托梁园区医药产业优势,探索“医药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打造“互联网+企业总部”物流模式,推进医药物流智能化。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加快中原车城会展中心建设,培育四省接合部最大的汽贸物流园区,构建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打造创新引领发展示范区

把科技转化成经济动能

加快推进创新主体培育。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小升高”培育行动,重点围绕创新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强化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鼓励创新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强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拓宽柔性引才渠道,汇聚人才智力资源。

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区内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积极创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创新平台。深化院地合作,加大龙头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谋划建设博士工作站,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进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逐步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投”的创新孵化链条。

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打造全链条、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打造技术转移平台,大力提高科技强区成效。

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先行区

让梁园特色更加鲜明

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梁园区严格落实脱贫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坚持开发式帮扶和保障性兜底相结合,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和后续扶贫,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制度保障。

做强特色优势农业。围绕“保供应、稳粮价、促安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辣椒、草莓两大特色产业,持续擦亮“中国辣椒之乡”“中国草莓之乡”金字招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打造市民“菜篮子”,开发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文化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按照城乡统筹、多规合一、因地制宜的原则,构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五级乡村体系,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依托“城区、镇区、社区”三等级结构体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功能结构。围绕各乡镇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发展潜力,打造特色小城镇。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抓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各项政策落实。

打造黄河故道生态保护样板区

让生态梁园更具活力

加强黄河故道保护利用。加快黄河故道沿线区域国土绿化、生态防护林建设,推动故道两岸生态林业和林业产业建设。加强黄河故道湿地建设,大力开展防沙、生态廊道网络建设等重点工程。紧紧围绕黄河故道沿线综合开发目标定位,合理布局生态走廊区和文化景观区,推进生态建设,努力打造集种植、观赏、旅游为一体的黄河故道生态景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六控”行动,强化“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持续开展水污染防治,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强“四水同治”。深化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开展内河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和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全力做好生态系统保护,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加强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按照“森林河南”“森林商丘”总体部署和国土绿化“六化标准”,积极创建“森林梁园”。强化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管理,积极引导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打造高端产业发展新高地

让“梁园品牌”走得更远

在“十四五”期间,梁园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以加快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现代化为重点,推进制造业转型发展、质量提升,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发展新高地。

强力推动优势产业集聚。他们将依托“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金字招牌,做大做强医药健康、高端食品两大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华原干细胞等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构建完整、互动的现代服务产业链。

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坚持数据驱动、融合带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企业“上云”,加快5G在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和先导应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始终保持发展的巨轮在新时代的跑道上破浪前行。

①梁园区域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有序推进。

②梁园区支持龙头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大科研投入。本报记者 崔 坤 摄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限高梁“长高” 大货车扰民
60岁以上独生子女补贴资金已到位 因更改单位名称导...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我市隆重庆祝首个中 ...
我市启动新冠病毒疫 ...
致敬忠诚卫士
捐赠10辆轮椅 情暖残...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