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村”不再吹牛皮,小荠菜让村民有底气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1-25 02:06

 

  11月22日,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里,村民正在加工荠菜。近年来,刘皮村深挖土地资源,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荠菜、甜玉米等作物,成了远近闻名的荠菜村。村里又引进了荠菜加工厂,100多名村民成了“上班族”,自家的荠菜卖给厂,还领着厂里的工资。

“我们在这里干活,离家近,一天能挣100多块钱。”11月21日,天气乍寒,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东边一洼绿油油的荠菜地里,人头攒动,数十名村民在那里收荠菜,种植大户刘建设一边弯着腰收荠菜,一边和记者唠嗑。

举目四望,只见数百亩荠菜地里,每个地块都有人在忙碌,大家收菜的收菜、装筐的装筐、外运的外运。不远处的村头上,有村能人李闯利用村扶贫车间创办的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这里不断有村民拉着满车的荠菜进去,开着空车出来。大家的脸上都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俺村现在80%以上的人都在种荠菜。”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告诉记者说。刘皮村距黄河故道不远,辖4个自然村,1545人,耕地2500多亩。据该乡党委书记刘伟介绍,该村原是刘集乡一个普通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没啥特殊产业,发展滞后,但村民心里不服,依旧说话硬气,因此常被周边村民取笑,说刘皮人“吹牛皮”,刘皮村也渐渐被外人叫成了“牛皮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立足村情找原因,并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最终确立了“强化基层组织、发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决心大力发展特色订单农业,向土地要效益,靠创新找出路。

2017年,刘皮村招商引资了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打开了特色种植业、加工业的大门。村里又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商丘支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创新实施产业帮扶,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科迪集团食品公司对甜玉米、荠荠菜的巨大原料需求和甜玉米生长周期短的特性,麦收后种甜玉米,甜玉米收割后再种植荠荠菜,从而改变了传统种植小麦、普通玉米“一年二熟”的种植模式,可达到小麦、甜玉米、荠荠菜一年三熟。

在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村能人李闯正和前来送荠菜的农户交谈。2017年7月,李闯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入驻村扶贫车间,开始加工荠菜。同年10月,在原有加工车间的基础上,又新建了生产和包装车间,在村里与客户签订了荠菜、甜玉米收购合同,流转村民土地1200余亩,荠菜与甜玉米错时种植,工人采取双班倒,全厂全班有95人24小时上下班,产品远销江、浙、沪、鲁等地,50余户村民通过在这里上班实现增收。

村民付留根年龄大,有点耳背,但他眼不花、手脚麻利,“我上个月领到2000多块钱呢。”老人高兴地说。

在刘皮村,因正值荠菜收获季节,记者不时遇到匆匆忙忙的村民,一打听,不是去收荠菜就是去卖荠菜。据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透露,村里1500余人,仅荠菜大户就有20余家,有的是自己种植,有的通过流转他人土地进行种植。种植面积从几分到二三十亩都有。在荠菜收获季节,村里超过八成人从事荠菜产业,甚至带动周边村庄数百村民也加入了这一产业。

村民卢宇成以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现在自己种植荠菜,又流转了部分村民土地,共种植了20多亩荠菜。今年风调雨顺,荠菜长势良好,市场行情也好,按保守计算每亩收成4000斤,每斤1元左右,这一茬收成就在七八万元。他一边装车一边高兴地说:“俺真靠荠菜脱贫了。”

小荠菜成了香饽饽,村民有了收入,村里各项工作也顺畅了。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下,把村中道路翻修一新,村里十多个坑塘由多年的垃圾坑变成了碧波荡漾的荷塘,村中街道文化墙连接成片,村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巨大突破,乡风也越来越文明。

村民卢福营,原来家中生活拮据,80多岁的老母亲孤身一人住在村东头的破屋里。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种植了6亩荠菜,一下翻了身,家里新盖了楼房,老母亲也被接回了家,两口子悉心照料。如今,他家连年被评为村“五好家庭”。卢英民说:“村里准备年底授予他两口‘孝子’和‘好媳妇’称号呢。”

面对刘皮村现状,该乡党委书记刘伟高兴地夸赞道:“‘牛皮村’如今不再吹牛皮,小荠菜让村民有了底气!”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牛皮村”不再吹牛皮,小荠菜让村民有底气
2020-11-25 02:06   文/图 本报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11月22日,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里,村民正在加工荠菜。近年来,刘皮村深挖土地资源,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荠菜、甜玉米等作物,成了远近闻名的荠菜村。村里又引进了荠菜加工厂,100多名村民成了“上班族”,自家的荠菜卖给厂,还领着厂里的工资。

“我们在这里干活,离家近,一天能挣100多块钱。”11月21日,天气乍寒,虞城县刘集乡刘皮村东边一洼绿油油的荠菜地里,人头攒动,数十名村民在那里收荠菜,种植大户刘建设一边弯着腰收荠菜,一边和记者唠嗑。

举目四望,只见数百亩荠菜地里,每个地块都有人在忙碌,大家收菜的收菜、装筐的装筐、外运的外运。不远处的村头上,有村能人李闯利用村扶贫车间创办的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这里不断有村民拉着满车的荠菜进去,开着空车出来。大家的脸上都绽放着收获的喜悦。

“俺村现在80%以上的人都在种荠菜。”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告诉记者说。刘皮村距黄河故道不远,辖4个自然村,1545人,耕地2500多亩。据该乡党委书记刘伟介绍,该村原是刘集乡一个普通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小村,没啥特殊产业,发展滞后,但村民心里不服,依旧说话硬气,因此常被周边村民取笑,说刘皮人“吹牛皮”,刘皮村也渐渐被外人叫成了“牛皮村”。

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立足村情找原因,并多次到外地考察学习,最终确立了“强化基层组织、发展特色种植、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决心大力发展特色订单农业,向土地要效益,靠创新找出路。

2017年,刘皮村招商引资了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打开了特色种植业、加工业的大门。村里又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商丘支公司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创新实施产业帮扶,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科迪集团食品公司对甜玉米、荠荠菜的巨大原料需求和甜玉米生长周期短的特性,麦收后种甜玉米,甜玉米收割后再种植荠荠菜,从而改变了传统种植小麦、普通玉米“一年二熟”的种植模式,可达到小麦、甜玉米、荠荠菜一年三熟。

在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村能人李闯正和前来送荠菜的农户交谈。2017年7月,李闯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入驻村扶贫车间,开始加工荠菜。同年10月,在原有加工车间的基础上,又新建了生产和包装车间,在村里与客户签订了荠菜、甜玉米收购合同,流转村民土地1200余亩,荠菜与甜玉米错时种植,工人采取双班倒,全厂全班有95人24小时上下班,产品远销江、浙、沪、鲁等地,50余户村民通过在这里上班实现增收。

村民付留根年龄大,有点耳背,但他眼不花、手脚麻利,“我上个月领到2000多块钱呢。”老人高兴地说。

在刘皮村,因正值荠菜收获季节,记者不时遇到匆匆忙忙的村民,一打听,不是去收荠菜就是去卖荠菜。据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透露,村里1500余人,仅荠菜大户就有20余家,有的是自己种植,有的通过流转他人土地进行种植。种植面积从几分到二三十亩都有。在荠菜收获季节,村里超过八成人从事荠菜产业,甚至带动周边村庄数百村民也加入了这一产业。

村民卢宇成以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现在自己种植荠菜,又流转了部分村民土地,共种植了20多亩荠菜。今年风调雨顺,荠菜长势良好,市场行情也好,按保守计算每亩收成4000斤,每斤1元左右,这一茬收成就在七八万元。他一边装车一边高兴地说:“俺真靠荠菜脱贫了。”

小荠菜成了香饽饽,村民有了收入,村里各项工作也顺畅了。村党支部书记卢英民在乡党委、乡政府支持下,把村中道路翻修一新,村里十多个坑塘由多年的垃圾坑变成了碧波荡漾的荷塘,村中街道文化墙连接成片,村中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巨大突破,乡风也越来越文明。

村民卢福营,原来家中生活拮据,80多岁的老母亲孤身一人住在村东头的破屋里。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种植了6亩荠菜,一下翻了身,家里新盖了楼房,老母亲也被接回了家,两口子悉心照料。如今,他家连年被评为村“五好家庭”。卢英民说:“村里准备年底授予他两口‘孝子’和‘好媳妇’称号呢。”

面对刘皮村现状,该乡党委书记刘伟高兴地夸赞道:“‘牛皮村’如今不再吹牛皮,小荠菜让村民有了底气!”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养护期结束后 这段八一路本周就能通车
老先生的养老金已经补发到位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高标准建良田
园林工人们进行苗木 ...
打磨清理交通护栏
和飞社区棚户区改造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