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年,民权织牢稳定脱贫安全网

记者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11-13 05:30

民权县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得到很大提升,不仅实现了“腰包富”,更是实现了“脑袋富”。 朱建军 摄

民权乡村美如画。 薛 皓 摄

“十三五”的5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民权县广大干群勠力同心、克难攻坚,用绣花功夫织牢了群众稳定脱贫的安全网。

2019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民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该县在2018年3月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至2019年连续5年在全省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位次。

2018年8月,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民权县召开,该县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短短几年来,民权县农村在实现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悄然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的变化,数十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逐步提升。

生产方式由“一元化”转为“多元化”

近年来,民权县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15年的309家、197家、29家,增至2019年的632家、657家、36家;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更多的贫困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二、三产业发展。该县因势利导,组织培训、提供信息,当好农民转移就业的“红娘”。2015年以来,通过免费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建立乡镇工业园和扶贫车间、实施能人回归工程等方式,吸引群众转移就业。仅2018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7.2%。

双塔镇秣坡村村民刘善坤提起在“家门口”就业,赞不绝口:“不出村有活干,手里有钱赚,一年轻轻松松收个两三万。俺这日子过得比蜜甜!”

生活方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

一顺儿的粉墙黛瓦、错落的马头墙、绿意盎然的花木、一湾水塘倒影着杨柳,这是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民权县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推进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注重乡村建筑的规模、风格和色调。一排排粉墙黛瓦、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新修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间或亭台轩榭与绿地水塘,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乡村面貌正在由“乡村大集市”向“镇级小城市”华丽嬗变,完全颠覆人们对农村污水遍地、柴草乱堆、残垣断壁的脏乱差、破旧矮的印象。

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的民权农村人都富起来了,手里有个二三十万都不算有钱,农村家庭轿车拥有率占到一半以上,住的大都是近5年盖的新房子,80后、90后更是纷纷在县城买了楼房。目前,民权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9%。5年来,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了近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眼下的民权乡村,村貌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村风变新了。

基础设施从“民想民盼”转为“民喜民赞”

近年来,民权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统筹发展、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发展,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数量较2015年增加913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班车、通邮“三通”目标,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100%、农村公路通畅率100%,农村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随约即走”的幸福生活。

他们围绕解决民生水利“先天发育不全”问题,快速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由2015年的76.7%提高至现在的100%,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解决了过去“百姓吃水不方便、不放心,乡村发展困在水上、止在水上”的局面。

从2014年村级文化活动室空白到2019年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建成了涵盖村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数字资源室、多功能教室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29个,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加高效。

精神面貌从“精神负有”转向“精神富有”

扶贫先扶志,凝聚“精、气、神”。

民权县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深入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和孝老爱老评比等活动,对不孝子女进行了媒体曝光,改变了“儿子住楼房,爹娘住破房”等儿不养老的怪象,尊老、爱老、养老等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涌现出了赵庆民、边巧云等当选“诚实守信中国好人”以及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天价彩礼”“跟风攀比”“大操大办”等现象得到全面改变,涌现出了北关镇、南华街道、野岗镇平岗村、绿洲街道吴庄村、花园乡魏庄村等市级移风易俗先进村镇和褚庙乡孙坡楼村等80余个县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因丧致贫”“因婚致贫”得到有效遏制。

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提升,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更多的贫困人员抛弃了等、靠、要、懒的思想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不仅实现了“腰包富”,更是实现了“脑袋富”。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逐渐形成了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以往经济落后、缺乏文化自信的贫困人口开始成为自信自得的文化主人。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这5年,民权织牢稳定脱贫安全网
2020-11-13 05:30   记者 闫鹏亮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民权县农民群众精神风貌得到很大提升,不仅实现了“腰包富”,更是实现了“脑袋富”。 朱建军 摄

民权乡村美如画。 薛 皓 摄

“十三五”的5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民权县广大干群勠力同心、克难攻坚,用绣花功夫织牢了群众稳定脱贫的安全网。

2019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民权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该县在2018年3月被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4年至2019年连续5年在全省扶贫资金绩效考评中获得优秀位次。

2018年8月,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民权县召开,该县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短短几年来,民权县农村在实现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悄然发生着一个又一个的变化,数十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在逐步提升。

生产方式由“一元化”转为“多元化”

近年来,民权县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015年的309家、197家、29家,增至2019年的632家、657家、36家;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更多的贫困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二、三产业发展。该县因势利导,组织培训、提供信息,当好农民转移就业的“红娘”。2015年以来,通过免费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供公益性岗位、建立乡镇工业园和扶贫车间、实施能人回归工程等方式,吸引群众转移就业。仅2018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1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7.2%。

双塔镇秣坡村村民刘善坤提起在“家门口”就业,赞不绝口:“不出村有活干,手里有钱赚,一年轻轻松松收个两三万。俺这日子过得比蜜甜!”

生活方式由“农村型”转向“城市型”

一顺儿的粉墙黛瓦、错落的马头墙、绿意盎然的花木、一湾水塘倒影着杨柳,这是民权县花园乡赵洪坡村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民权县动员全社会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全面推进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注重乡村建筑的规模、风格和色调。一排排粉墙黛瓦、别具风格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条条新修的水泥公路纵横交错,道路两旁间或亭台轩榭与绿地水塘,古典与现代相结合,乡村面貌正在由“乡村大集市”向“镇级小城市”华丽嬗变,完全颠覆人们对农村污水遍地、柴草乱堆、残垣断壁的脏乱差、破旧矮的印象。

该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的民权农村人都富起来了,手里有个二三十万都不算有钱,农村家庭轿车拥有率占到一半以上,住的大都是近5年盖的新房子,80后、90后更是纷纷在县城买了楼房。目前,民权县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7.9%。5年来,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了近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眼下的民权乡村,村貌变美了、村民变富了、村风变新了。

基础设施从“民想民盼”转为“民喜民赞”

近年来,民权县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统筹发展、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发展,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数量较2015年增加913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班车、通邮“三通”目标,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100%、农村公路通畅率100%,农村群众亲身感受到了“出门见路、抬脚上车、随约即走”的幸福生活。

他们围绕解决民生水利“先天发育不全”问题,快速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农村自来水覆盖率由2015年的76.7%提高至现在的100%,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解决了过去“百姓吃水不方便、不放心,乡村发展困在水上、止在水上”的局面。

从2014年村级文化活动室空白到2019年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建成了涵盖村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数字资源室、多功能教室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529个,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更加高效。

精神面貌从“精神负有”转向“精神富有”

扶贫先扶志,凝聚“精、气、神”。

民权县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相结合,深入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和孝老爱老评比等活动,对不孝子女进行了媒体曝光,改变了“儿子住楼房,爹娘住破房”等儿不养老的怪象,尊老、爱老、养老等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涌现出了赵庆民、边巧云等当选“诚实守信中国好人”以及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

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天价彩礼”“跟风攀比”“大操大办”等现象得到全面改变,涌现出了北关镇、南华街道、野岗镇平岗村、绿洲街道吴庄村、花园乡魏庄村等市级移风易俗先进村镇和褚庙乡孙坡楼村等80余个县级移风易俗示范村,“因丧致贫”“因婚致贫”得到有效遏制。

农民群众精神风貌的提升,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更多的贫困人员抛弃了等、靠、要、懒的思想观念,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不仅实现了“腰包富”,更是实现了“脑袋富”。在精神激励与物质丰富的合力下,逐渐形成了拔穷根、真脱贫的决胜之势,以往经济落后、缺乏文化自信的贫困人口开始成为自信自得的文化主人。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人行道升级改造后 “...
这条路不具备开通公交车的条件
工贸路两侧的人行道何时能修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丰收的喜悦
容湖碧波白鹭飞
阿里巴巴电商专家帮 ...
居民正在用手机扫描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