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总编走基层

碱荒村:“蹚水逃荒”变梨果飘香

记者 刘道明 白鹏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8-17 00:27

碱荒村村民沈留增通过手机进行网络直播。本报记者 屠良冀 摄

碱荒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山查看梨树长势。本报记者 屠良冀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碱荒、碱荒,夏天蹚水,冬天逃荒”;“碱荒苦,碱荒苦,家家户户熬碱土,会熬的熬出盐,不会熬的熬碱土”。这两个顺口溜说的是昔日的永城市双桥镇碱荒村,村如其名,这里曾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贫困村。

8月13日,记者一行走进碱荒村梨花文化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两棵百年古梨树,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即将成熟的梨子,把树枝越压越弯。梨树对面是一排展览牌,上面写满了村里“好媳妇”“好婆婆”的先进事迹。

“竹板一打处处新,梨花村来了个毛柄森,帮扶贫、送党恩,全村群众很开心……”碱荒村村委会主任李广云说的这一段顺口溜,说的是现年33岁的博士、永城市招商局驻碱荒村第一书记毛柄森,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毛博士”。近年来,“毛博士”带领碱荒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牢记初心和使命,奋战脱贫攻坚一线,2018年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修建了文化广场一座,在主干道安装路灯55盏,擦亮了酥梨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举办了“梨花节”,脱贫户过上了好日子,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足。

“2018年我们举办了碱荒村第一届梨花节,既带来了经济收入,又树立了‘碱荒酥梨’品牌,实现了赏花和卖果效益‘双丰收’。”双桥镇镇长郭帅介绍说。

碱荒村酥梨种植历史悠久,全村186.7公顷土地上的古梨林被认定为“三级保护古树群”,有600多亩梨树林,仅150年以上的梨树就有274棵,素有“梨乡”之称。近几年,碱荒村先后成立合作社、申请“酥梨”商标,为“百年梨树”立碑,打造采摘园。2019年,全村酥梨销售收入达100万元,百年酥梨第一次实现礼品盒整箱销售模式,打造碱荒酥梨膏,延伸了产业链,让群众有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也为碱荒村下步发展夯实了基础。2020年,计划通过贫困户沈留增直播带货带动酥梨销售,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制约农特产品销售的堵点。

“我们村现有的贫困户2018年年底已全部脱贫。其中一人已经100多岁,常年跟着女儿在新城居住;另外一户叫沈留增,自幼残疾,但自强不息,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电商直播‘网红’。”毛柄森在介绍贫困户情况时对沈留增的转变感到非常欣慰。

沈留增自幼因小儿麻痹造成了终生残疾,至今行走不便,初中辍学以后,与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相依为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5年,沈留增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投资6000多元帮助沈留增通过发展养殖家禽提升收入,同时又为他申请了村里的公益岗,平均月收入有1000多元。2018年年底,沈留增被双桥镇党委、政府表彰为“二星级脱贫光荣户”。

“虽然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我直播带货不需要粉丝任何的打赏和礼物,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和我的家人。”走进沈留增家中,只见他正忙着在拍摄抖音小视频。2019年4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不愿“等靠要”的沈留增获得了在久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培训的机会,3个月后,表现优异的沈留增正式成为久和电子商务的一员。今年上半年,化身“主播”的他已经成功做了20多场短视频直播带货活动,粉丝有几千人,直播时关注人数最多的一场突破1万人,目前月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今后,沈留增打算利用电商平台来推广村里的特产,让更多的人吃上碱荒村又甜又大的优质酥梨。现在的沈留增,家庭收入提高了,不但提升了自信心,也改善了精神面貌,更加努力和坚强,脱贫致富路走得更稳了。

“一到傍晚,村里的梨花文化广场上就热闹了起来。村民相约一起跳舞、健身、打球,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碱荒村的日子越过越好!”碱荒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山自豪地说。

相关链接

碱荒村村情

永城市双桥镇碱荒村背靠311国道,东邻永裴路,交通便利,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290户1189人,村“两委”班子7人,党员25人,耕地面积2700多亩,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3人,于2018年年底全部脱贫。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碱荒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抓党建、强基础、育文化、兴产业、促脱贫,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一座和占地6亩的文化广场一座,修建道路1.3公里,安装路灯55盏,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碱荒村,路通了、灯亮了,环境美了、日子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先后获得了“永城市先进党支部”“永城市文明村”“永城市综合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袁国豪整理)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社长总编走基层
碱荒村:“蹚水逃荒”变梨果飘香
2020-08-17 00:27   记者 刘道明 白鹏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碱荒村村民沈留增通过手机进行网络直播。本报记者 屠良冀 摄

碱荒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山查看梨树长势。本报记者 屠良冀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碱荒、碱荒,夏天蹚水,冬天逃荒”;“碱荒苦,碱荒苦,家家户户熬碱土,会熬的熬出盐,不会熬的熬碱土”。这两个顺口溜说的是昔日的永城市双桥镇碱荒村,村如其名,这里曾是当地远近有名的贫困村。

8月13日,记者一行走进碱荒村梨花文化广场,映入眼帘的是两棵百年古梨树,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即将成熟的梨子,把树枝越压越弯。梨树对面是一排展览牌,上面写满了村里“好媳妇”“好婆婆”的先进事迹。

“竹板一打处处新,梨花村来了个毛柄森,帮扶贫、送党恩,全村群众很开心……”碱荒村村委会主任李广云说的这一段顺口溜,说的是现年33岁的博士、永城市招商局驻碱荒村第一书记毛柄森,村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毛博士”。近年来,“毛博士”带领碱荒村“两委”班子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牢记初心和使命,奋战脱贫攻坚一线,2018年实现了全村脱贫摘帽,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修建了文化广场一座,在主干道安装路灯55盏,擦亮了酥梨品牌,发展乡村旅游,举办了“梨花节”,脱贫户过上了好日子,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足。

“2018年我们举办了碱荒村第一届梨花节,既带来了经济收入,又树立了‘碱荒酥梨’品牌,实现了赏花和卖果效益‘双丰收’。”双桥镇镇长郭帅介绍说。

碱荒村酥梨种植历史悠久,全村186.7公顷土地上的古梨林被认定为“三级保护古树群”,有600多亩梨树林,仅150年以上的梨树就有274棵,素有“梨乡”之称。近几年,碱荒村先后成立合作社、申请“酥梨”商标,为“百年梨树”立碑,打造采摘园。2019年,全村酥梨销售收入达100万元,百年酥梨第一次实现礼品盒整箱销售模式,打造碱荒酥梨膏,延伸了产业链,让群众有了新的收入增长点,也为碱荒村下步发展夯实了基础。2020年,计划通过贫困户沈留增直播带货带动酥梨销售,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拓宽销售渠道,打通制约农特产品销售的堵点。

“我们村现有的贫困户2018年年底已全部脱贫。其中一人已经100多岁,常年跟着女儿在新城居住;另外一户叫沈留增,自幼残疾,但自强不息,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名电商直播‘网红’。”毛柄森在介绍贫困户情况时对沈留增的转变感到非常欣慰。

沈留增自幼因小儿麻痹造成了终生残疾,至今行走不便,初中辍学以后,与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相依为命,靠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家庭生活十分困难。2015年,沈留增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投资6000多元帮助沈留增通过发展养殖家禽提升收入,同时又为他申请了村里的公益岗,平均月收入有1000多元。2018年年底,沈留增被双桥镇党委、政府表彰为“二星级脱贫光荣户”。

“虽然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我直播带货不需要粉丝任何的打赏和礼物,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养活自己和我的家人。”走进沈留增家中,只见他正忙着在拍摄抖音小视频。2019年4月,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不愿“等靠要”的沈留增获得了在久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培训的机会,3个月后,表现优异的沈留增正式成为久和电子商务的一员。今年上半年,化身“主播”的他已经成功做了20多场短视频直播带货活动,粉丝有几千人,直播时关注人数最多的一场突破1万人,目前月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今后,沈留增打算利用电商平台来推广村里的特产,让更多的人吃上碱荒村又甜又大的优质酥梨。现在的沈留增,家庭收入提高了,不但提升了自信心,也改善了精神面貌,更加努力和坚强,脱贫致富路走得更稳了。

“一到傍晚,村里的梨花文化广场上就热闹了起来。村民相约一起跳舞、健身、打球,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碱荒村的日子越过越好!”碱荒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山自豪地说。

相关链接

碱荒村村情

永城市双桥镇碱荒村背靠311国道,东邻永裴路,交通便利,辖2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290户1189人,村“两委”班子7人,党员25人,耕地面积2700多亩,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户3人,于2018年年底全部脱贫。

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碱荒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抓党建、强基础、育文化、兴产业、促脱贫,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一座和占地6亩的文化广场一座,修建道路1.3公里,安装路灯55盏,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的碱荒村,路通了、灯亮了,环境美了、日子好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先后获得了“永城市先进党支部”“永城市文明村”“永城市综合工作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袁国豪整理)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视觉新闻
宣传扶贫政策 展现脱...
视觉新闻
视觉新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