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圩村:扶真贫暖民心富乡亲

本报记者 郭文剑 侯国胜 袁国豪 丁新举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7-27 02:37

村民在公园里休憩。本报记者 郭文剑 摄

村民在爱心农家书屋读书。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社长总编走基层

绕过一片竹林便是一处院,走到一处花丛便是一户人家,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到村外主干道上,视野豁然开朗,主干道东侧的小公园里,紫薇花盛开,垂柳依依。细雨中,几位老人在石亭下怡然地聊天,整个村落呈现出桃花源般的意境美。这里,便是永城市太丘镇吴圩村。

吴圩村位于永城西北部边界,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共441户1546人,耕地1620亩,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3人,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441户仅有6户贫困户,作为贫困村这个比例可不算高。”7月21日,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就这个问题和村支部书记魏华东聊了起来。“一开始申报时是200来户,根据精准识别的要求,我们公开贫困户的‘硬杠杠’,并采取了公开识别的办法,一下子减少掉了190多户。”魏华东说。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2015年,魏华东和村里的党员代表商量出了“公开条件、公开申报、公开讨论、公开点评”的办法:原来的贫困户上台讲自己符合贫困户的条件,贫困户之间公开讨论谁符合谁不符合,接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代表发表意见。魏华东说:“真贫的,咱要让人家真受益,好胳膊好腿的,只要勤劳肯干,我就不信过不好。”所有过程全在阳光下,最后评出了张秀丽等6户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

十多年前,张秀丽的丈夫崔利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常年瘫痪在床,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刚瘫痪时,我看病需要花钱,三个孩子上学需要花钱,各种困难让俺家欠了很多账,我几乎要崩溃了。”躺在床上的崔利说。

几年来,张秀丽的3个孩子都享受到了免费教育,此外,永城市人社局驻吴圩村第一书记王彩梅每年还以捐资助学的方式资助他们家8000多元。为确保张秀丽家有稳定收入,村里又给张秀丽安排了公益岗。如今,张秀丽的公益岗工资,再加上低保金及村里各项扶贫分红,他们家每月稳定收入2000多元。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最美吴圩人”的张秀丽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媳妇”。即使盛夏酷暑,崔利身上也没有生过一个褥疮。崔利说:“里里外外的困难都解决了,我感到日子有了奔头,这一切都是托党的福。”

无独有偶。贫困户梁桂英,丈夫因病去世,闺女又出嫁了,村里便安排在家的妇女轮流给她作伴。如今,村里的中药材加工厂马上就要开工,村委会优先给她预留了一个每天工资不低于60元的长期工岗位。

吴圩村是省级文明村和永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想群众满意,工作必须透明,党建必须抓实。”魏华东说。吴圩村有18名在家党员,在“最美吴圩人”评选中有一项是评选1名“最美共产党员”,结合平时党员的量化积分考核,再加上评选现场党员投票,79岁的张连众当选。村里有6名69岁以上的老党员,他们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同时还是村“两委”的监督员。“我们专门盯着村‘两委’一班人,谁不好好干,我们就训谁。”张连众笑着说。

“最美吴圩人”评选是在王彩梅2017年到该村驻村以后才开展的。王彩梅初到该村时,村里只有一条宽仅3.5米的出村路,其余都是土路。王彩霞的丈夫是当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在家人支持下,王彩梅从家里拿出10万余元,将这条主干道从原来的3.5米加宽到7米。与此同时,她还多方寻求支持,在村内修了6条总长3公里的水泥路,帮助安装了80盏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强基础,兴产业。2018年,村里积极鼓励返乡青年创建占地400亩的“富民农场”,2019年流转500余亩土地种植8424西瓜,2020年村里又落地了中药材加工厂,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在北京创业的崔兵两年前将父母接到北京享福,随后,他捐出了自家的房子和院子,还出资4万余元购买了数千册书籍,为村民们建成了“水兵爱心农家书屋”。老伴和两个儿子都是党员的蒋桂莲每天主动打扫村里的卫生,她笑呵呵地说,能为村里干点活才是最幸福的。

正在树荫下乘凉的82岁的孟淑贞和蒋桂莲都是儿孙满堂,而且孩子们都孝顺,吃的穿的都是孩子们孝敬的。孟淑贞说:“俺村的孩子都比着孝顺,你说这日子快意不快意!”

相关链接

吴圩村村情

吴圩村位于永城西北部永夏交界处,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共441户1546人,耕地1620亩,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3人,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下,吴圩村抓党建,促脱贫,树新风、美环境,几年来,新建两层村文化服务中心一座,现代化公共卫生间1座,文化大舞台一座,修建水泥路和煤矸石路5.5公里,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6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自来水,安装路灯80盏,打灌溉机井20眼,架设变压器2台。

吴圩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永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袁国豪整理)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吴圩村:扶真贫暖民心富乡亲
2020-07-27 02:37   本报记者 郭文剑 侯国胜 袁国豪 丁新举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村民在公园里休憩。本报记者 郭文剑 摄

村民在爱心农家书屋读书。本报记者 袁国豪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社长总编走基层

绕过一片竹林便是一处院,走到一处花丛便是一户人家,沿着曲径通幽的小路走到村外主干道上,视野豁然开朗,主干道东侧的小公园里,紫薇花盛开,垂柳依依。细雨中,几位老人在石亭下怡然地聊天,整个村落呈现出桃花源般的意境美。这里,便是永城市太丘镇吴圩村。

吴圩村位于永城西北部边界,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共441户1546人,耕地1620亩,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3人,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441户仅有6户贫困户,作为贫困村这个比例可不算高。”7月21日,记者在该村采访时,就这个问题和村支部书记魏华东聊了起来。“一开始申报时是200来户,根据精准识别的要求,我们公开贫困户的‘硬杠杠’,并采取了公开识别的办法,一下子减少掉了190多户。”魏华东说。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2015年,魏华东和村里的党员代表商量出了“公开条件、公开申报、公开讨论、公开点评”的办法:原来的贫困户上台讲自己符合贫困户的条件,贫困户之间公开讨论谁符合谁不符合,接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代表发表意见。魏华东说:“真贫的,咱要让人家真受益,好胳膊好腿的,只要勤劳肯干,我就不信过不好。”所有过程全在阳光下,最后评出了张秀丽等6户因病、因残致贫的贫困户。

十多年前,张秀丽的丈夫崔利因患强直性脊柱炎,常年瘫痪在床,一家生活陷入了困境。“刚瘫痪时,我看病需要花钱,三个孩子上学需要花钱,各种困难让俺家欠了很多账,我几乎要崩溃了。”躺在床上的崔利说。

几年来,张秀丽的3个孩子都享受到了免费教育,此外,永城市人社局驻吴圩村第一书记王彩梅每年还以捐资助学的方式资助他们家8000多元。为确保张秀丽家有稳定收入,村里又给张秀丽安排了公益岗。如今,张秀丽的公益岗工资,再加上低保金及村里各项扶贫分红,他们家每月稳定收入2000多元。

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最美吴圩人”的张秀丽是村里出了名的“好媳妇”。即使盛夏酷暑,崔利身上也没有生过一个褥疮。崔利说:“里里外外的困难都解决了,我感到日子有了奔头,这一切都是托党的福。”

无独有偶。贫困户梁桂英,丈夫因病去世,闺女又出嫁了,村里便安排在家的妇女轮流给她作伴。如今,村里的中药材加工厂马上就要开工,村委会优先给她预留了一个每天工资不低于60元的长期工岗位。

吴圩村是省级文明村和永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想群众满意,工作必须透明,党建必须抓实。”魏华东说。吴圩村有18名在家党员,在“最美吴圩人”评选中有一项是评选1名“最美共产党员”,结合平时党员的量化积分考核,再加上评选现场党员投票,79岁的张连众当选。村里有6名69岁以上的老党员,他们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同时还是村“两委”的监督员。“我们专门盯着村‘两委’一班人,谁不好好干,我们就训谁。”张连众笑着说。

“最美吴圩人”评选是在王彩梅2017年到该村驻村以后才开展的。王彩梅初到该村时,村里只有一条宽仅3.5米的出村路,其余都是土路。王彩霞的丈夫是当地有名的民营企业家,在家人支持下,王彩梅从家里拿出10万余元,将这条主干道从原来的3.5米加宽到7米。与此同时,她还多方寻求支持,在村内修了6条总长3公里的水泥路,帮助安装了80盏路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强基础,兴产业。2018年,村里积极鼓励返乡青年创建占地400亩的“富民农场”,2019年流转500余亩土地种植8424西瓜,2020年村里又落地了中药材加工厂,经济发展后劲十足。

在北京创业的崔兵两年前将父母接到北京享福,随后,他捐出了自家的房子和院子,还出资4万余元购买了数千册书籍,为村民们建成了“水兵爱心农家书屋”。老伴和两个儿子都是党员的蒋桂莲每天主动打扫村里的卫生,她笑呵呵地说,能为村里干点活才是最幸福的。

正在树荫下乘凉的82岁的孟淑贞和蒋桂莲都是儿孙满堂,而且孩子们都孝顺,吃的穿的都是孩子们孝敬的。孟淑贞说:“俺村的孩子都比着孝顺,你说这日子快意不快意!”

相关链接

吴圩村村情

吴圩村位于永城西北部永夏交界处,辖6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共441户1546人,耕地1620亩,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户13人,2018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共同努力下,吴圩村抓党建,促脱贫,树新风、美环境,几年来,新建两层村文化服务中心一座,现代化公共卫生间1座,文化大舞台一座,修建水泥路和煤矸石路5.5公里,道路硬化实现户户通,6个自然村全部通上了自来水,安装路灯80盏,打灌溉机井20眼,架设变压器2台。

吴圩村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永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袁国豪整理)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木板路升级 成了石板路
两家供水企业管网本周连通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市义工联14岁了
人民公园 耳目一新
天问奔火 勇敢逐梦
魅力梁园 绽放新颜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