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梦圆看百村①

菜园村: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记者 郭文剑 侯国胜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6-15 01:20

在红薯育苗大棚里,打工的村民每天收入可观。 记者 傅 青 摄

昔日农民,今日在村扶贫车间当上纺织工。记者 傅 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社长总编走基层

炎炎夏日,麦收刚过。在永城市侯岭乡菜园村观光穿梭,只见户户通的硬化水泥路两侧绿树成荫,村中空闲地和房前屋后遍布小游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干净疏朗的农家庭院里都有小菜园、水冲厕所、自来水厨房的“标配”……

6月9日一大早,我们在菜园村走街串巷、走村入户采访观察,第一感觉是:四年前贫困村菜园的痕迹已难以寻觅。

“精准脱贫不漏一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强力推动下,菜园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关键是找对路子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侯岭乡党委书记黄新生说。

(一)

菜园村现有420户1850人,耕地2850亩。已干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国斌说,大变化还是这几年,全村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到8个种植大户手中,从2017年开始菜园村有了350多亩地的蔬菜种植产业园。

一座大棚里,十几位菜园村的大婶大嫂正在碧绿茂密的红薯苗田里剪秧。大棚承包商孙德春是东北人,他顺手拿起一根一尺多长的红薯秧说:“春节前后,这一根能卖5毛钱,现在还能卖到1毛钱到3毛钱,从春节到现在,这一座占地1亩多地的大棚已经收入3万多元,全年可收入5万元左右。”

去年9月,孙德春和专业销售红薯秧的网商黄凯来到菜园村,接手上一轮承包到期的140亩蔬菜产业园大棚,改种市场前景更好的脱毒红薯苗,每亩每年800元租金。“俺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光在这棚里打工每人每月都能挣2000多块钱。”村支书张国斌掐着手指头一算,笑了,“加上地租,就这一大块地就能为村里带来近百万元收入。”

菜园村村民张亚光、刘娟夫妇是承租土地搞高产集约种植的大户之一,他们流转承包了乡邻的300亩土地。这天上午,夫妻俩正在刚收过小麦的地里为间作的西瓜苗喷灌浇水。“看麦茬,知产量。”陪同采访的张国斌踏着粗壮的麦茬称赞说,“你们两口种地种出水平了,这块小麦要比外边多见一成以上。”两腿泥巴的张亚光抬起头,憨憨一笑说:“哪有恁多?”

张亚光夫妇流转土地搞的是小麦—西瓜—玉米(蔬菜)兼作套种,一年收三茬或四茬,亩均收入4000多元。“家里还养着60多只羊,几百只土鸡,羊吃地里的草或麦秸,鸡吃麦余籽,不费啥本,年底还能卖个十来万。”张亚光已掩饰不住自己的获得感。

“不能满足这些,你们几个种植大户,要向种红薯秧的老孙学习,种地种出高产量,还要种出高效益。”张国斌以村里当家人的口吻说。

(二)

活农业,引工业,“两条腿”走路才稳当。

去年9月,侯岭乡政府支持,菜园村在村头建起了占地10亩的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当年,来永城投资的浙江坤逸纺织有限公司看中了这里,以7.5万元的年租金将基地租下。

纺织厂很受村里的年轻人喜爱。今年3月,经过培训后的20多名年轻人开始上岗。菜园村的于亚楠等7名年轻媳妇刚学会摇纱技术,工资起步5000元。30多岁的时帅是具有14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月收入9000多元。“我爱人也在这厂里,工资6000多元,干3年,我们就可以在市里买房了。”时帅信心满满。

菜园是个既偏僻又便利的村,“偏僻”是指它的一个自然村张庄隔着一条界沟与安徽省是对门邻居,“便利”是指它距离永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仅3公里。因此,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骑电动车10分钟就能赶到”的开发区里务工。“村里还有三四十人会架高压线,全国各地干,一人一天能挣400多元。”张国斌很自豪地说。

(三)

菜园村还有5户因病、因残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因采取政府兜底也过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菜园村张双楼自然村50岁的张霄因为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因病致贫,夫妻俩曾虔诚信教拜神却始终没有改变家境。享受党的扶贫政策,常年看病吃药不需要花钱,一对龙凤胎儿女上学费用全免,而且还享受贫困学生生活补贴,庭院环境、厕所等改造政府出钱,全无后顾之忧。张霄激动地说:“信教拜神真没用,还是党的恩情大啊!”

下午5点左右,黄色的幼儿园校车唱着欢快的儿歌穿村而过,不时停下,在家门口等着的爷爷奶奶迎上去接过孩子,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的路灯亮起来,村里两处小广场均人头攒动。“上了一天班”的妇女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相关链接

菜园村情

菜园村位于永城市侯岭乡南部,现有农户420户1850人,耕地2850亩。原有贫困户5户17人,于2018年全部脱贫。菜园村依托自身的交通、区位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就业”的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助力脱贫的新路子。全村90%的土地进行了流转,以蔬菜瓜果、高产农业为主实现规模种植,全村及周边10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杭州市琨逸纺纱有限公司入驻菜园村扶贫基地,带动30余名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并成为村集体经济项目。近年来,菜园村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永城市文明村”“永城市综合工作先进村”“侯岭乡先进党支部”等称号。(袁国豪整理)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百年梦圆看百村①
菜园村: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
2020-06-15 01:20   记者 郭文剑 侯国胜 袁国豪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在红薯育苗大棚里,打工的村民每天收入可观。 记者 傅 青 摄

昔日农民,今日在村扶贫车间当上纺织工。记者 傅 青 摄

手机扫码掌上阅读

社长总编走基层

炎炎夏日,麦收刚过。在永城市侯岭乡菜园村观光穿梭,只见户户通的硬化水泥路两侧绿树成荫,村中空闲地和房前屋后遍布小游园、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干净疏朗的农家庭院里都有小菜园、水冲厕所、自来水厨房的“标配”……

6月9日一大早,我们在菜园村走街串巷、走村入户采访观察,第一感觉是:四年前贫困村菜园的痕迹已难以寻觅。

“精准脱贫不漏一户,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强力推动下,菜园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同时,关键是找对路子解决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问题。”侯岭乡党委书记黄新生说。

(一)

菜园村现有420户1850人,耕地2850亩。已干了20多年村党支部书记的张国斌说,大变化还是这几年,全村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到8个种植大户手中,从2017年开始菜园村有了350多亩地的蔬菜种植产业园。

一座大棚里,十几位菜园村的大婶大嫂正在碧绿茂密的红薯苗田里剪秧。大棚承包商孙德春是东北人,他顺手拿起一根一尺多长的红薯秧说:“春节前后,这一根能卖5毛钱,现在还能卖到1毛钱到3毛钱,从春节到现在,这一座占地1亩多地的大棚已经收入3万多元,全年可收入5万元左右。”

去年9月,孙德春和专业销售红薯秧的网商黄凯来到菜园村,接手上一轮承包到期的140亩蔬菜产业园大棚,改种市场前景更好的脱毒红薯苗,每亩每年800元租金。“俺村里有劳动能力的妇女光在这棚里打工每人每月都能挣2000多块钱。”村支书张国斌掐着手指头一算,笑了,“加上地租,就这一大块地就能为村里带来近百万元收入。”

菜园村村民张亚光、刘娟夫妇是承租土地搞高产集约种植的大户之一,他们流转承包了乡邻的300亩土地。这天上午,夫妻俩正在刚收过小麦的地里为间作的西瓜苗喷灌浇水。“看麦茬,知产量。”陪同采访的张国斌踏着粗壮的麦茬称赞说,“你们两口种地种出水平了,这块小麦要比外边多见一成以上。”两腿泥巴的张亚光抬起头,憨憨一笑说:“哪有恁多?”

张亚光夫妇流转土地搞的是小麦—西瓜—玉米(蔬菜)兼作套种,一年收三茬或四茬,亩均收入4000多元。“家里还养着60多只羊,几百只土鸡,羊吃地里的草或麦秸,鸡吃麦余籽,不费啥本,年底还能卖个十来万。”张亚光已掩饰不住自己的获得感。

“不能满足这些,你们几个种植大户,要向种红薯秧的老孙学习,种地种出高产量,还要种出高效益。”张国斌以村里当家人的口吻说。

(二)

活农业,引工业,“两条腿”走路才稳当。

去年9月,侯岭乡政府支持,菜园村在村头建起了占地10亩的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当年,来永城投资的浙江坤逸纺织有限公司看中了这里,以7.5万元的年租金将基地租下。

纺织厂很受村里的年轻人喜爱。今年3月,经过培训后的20多名年轻人开始上岗。菜园村的于亚楠等7名年轻媳妇刚学会摇纱技术,工资起步5000元。30多岁的时帅是具有14年从业经验的“老师傅”,月收入9000多元。“我爱人也在这厂里,工资6000多元,干3年,我们就可以在市里买房了。”时帅信心满满。

菜园是个既偏僻又便利的村,“偏僻”是指它的一个自然村张庄隔着一条界沟与安徽省是对门邻居,“便利”是指它距离永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仅3公里。因此,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在“骑电动车10分钟就能赶到”的开发区里务工。“村里还有三四十人会架高压线,全国各地干,一人一天能挣400多元。”张国斌很自豪地说。

(三)

菜园村还有5户因病、因残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因采取政府兜底也过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幸福生活。

菜园村张双楼自然村50岁的张霄因为重度腰椎间盘突出症因病致贫,夫妻俩曾虔诚信教拜神却始终没有改变家境。享受党的扶贫政策,常年看病吃药不需要花钱,一对龙凤胎儿女上学费用全免,而且还享受贫困学生生活补贴,庭院环境、厕所等改造政府出钱,全无后顾之忧。张霄激动地说:“信教拜神真没用,还是党的恩情大啊!”

下午5点左右,黄色的幼儿园校车唱着欢快的儿歌穿村而过,不时停下,在家门口等着的爷爷奶奶迎上去接过孩子,其乐融融。

夜幕降临,大街小巷的路灯亮起来,村里两处小广场均人头攒动。“上了一天班”的妇女们,伴着优美的旋律,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相关链接

菜园村情

菜园村位于永城市侯岭乡南部,现有农户420户1850人,耕地2850亩。原有贫困户5户17人,于2018年全部脱贫。菜园村依托自身的交通、区位优势,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企业+基地+就业”的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助力脱贫的新路子。全村90%的土地进行了流转,以蔬菜瓜果、高产农业为主实现规模种植,全村及周边100余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杭州市琨逸纺纱有限公司入驻菜园村扶贫基地,带动30余名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并成为村集体经济项目。近年来,菜园村先后荣获“省级卫生村”“永城市文明村”“永城市综合工作先进村”“侯岭乡先进党支部”等称号。(袁国豪整理)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私装地锁 霸占车位
“12345”派单后 健身器材已修好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居民乐享“新”生活
我市举行“信用记录 ...
凤鸣岛晨晖
施工人员在睢阳区闫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