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商丘 之十八

白果树下办抗大

文/图 苏强华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4-24 02:31

离崇法寺塔大约30公里的李寨镇,那儿是我的家乡。家乡有一株远近闻名的千年银杏树(我们当地人把银杏树叫作白果树),相传为汉代栽植,距抗大四分校旧址约一公里路程,当年抗大四分校的学员经常在这棵白果树下上课、练兵。我的烈士爷爷在那儿上过抗大,算起来那是80多年前的事了。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承担。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随着清晨第一声嘹亮的军号,千年白果树下的操场里便响起了《抗大校歌》的雄壮之音。一队队、一排排青年学员朝气蓬勃、雄姿英发,在指挥员威严的口令下,有的练射击,有的练投弹,有的练刺杀。整齐的脚步声、威武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好一幅“沙场秋点兵”的画卷!这里就是闻名豫皖苏边区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所在地——永城李寨的麻冢集。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被日军攻陷,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华中战局急转直下。9月,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将领导重心转向豫东,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1939年1月,为深入敌后抗日,彭雪枫奉命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到达以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心的豫、皖、苏三省交界地区,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经党中央和抗大总校批准,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1940年3月18日,抗大四分校第一期在永城麻冢集举行开学典礼,学员有500多人。身兼校长的彭雪枫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他勉励大家要能文能武,立志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把抗大四分校办成培养军政干部的大熔炉。随着延安总校派遣人员陆续到达,学员数量增加到1000多人,共编3个大队、9个分队,其中包括一个防化队和一个女生队。这些学员小部分是来自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基层军事政治干部,绝大部分是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沦陷区的进步知识青年。根据知识青年较多的特点,抗大四分校在课程安排上,基本按抗大总校的方案,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理论课和游击战术、步兵战术及兵器常识、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技术的基本知识课程。

由于当时环境恶劣,学校驻地距离日伪据点只有二三里路,常常可以听到枪声、炮声,而且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和土匪杂八队的扰乱。为了适应战斗环境,抗大四分校提出了“加强军事生活,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要求每个干部、学员枪不离身,学习不忘战斗,战斗不忘学习。1940年9月18日,抗大四分校以盛大的集会欢送第一期学员奔赴新的战斗岗位。同年11月7日,第二期仍在麻冢集开学。学员既有部队和地方干部,又有外来的知识青年,在900人左右。这时六支队已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仍兼任四分校校长。1941年春,新四军第四师奉华中局和军部的命令,撤出涡河以南地区,转移到津浦路以东巩固的皖东北根据地。为了保存学生力量,1941年5月1日,第四分校奉命随十一旅通过宿蒙公路日伪军据点封锁线,向淮上地区转移,到蒙城北面的苗庄与国民党顽军李品仙部骑兵遭遇,形势危急。教育长刘清明令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担任阻击任务,牵制敌人,掩护校直属队和女生队转向西北。

第四师师部转移到津浦路东后,与在该地活动的第九旅会合,组成淮北军区,彭雪枫师长兼任军区司令员,师部驻在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集(今泗洪县雪枫镇),给第四分校提供一个安定的办学环境。1941年10月27日,第四分校第三期开学。1942年9月,第四分校第四期开学。1943年10月,日伪军在淮北、淮南地区增设据点、修筑公路,蚕食边区,推行伪化政治。一时间,四分校面临的形势也严峻起来。彭雪枫指示分校副校长兼淮宝县委书记陈锐霆领导淮宝境内党政军民,积极粉碎日伪军的“治安肃正”计划,保证分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彭雪枫,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于1944年10月12日作出决定:将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将抗大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

1945年5月,雪枫军政大学开学。同年9月,抗战胜利后,抗大完成了历史使命。随后雪枫军政大学与苏中公学、华中野战军随营学校合并,成立华中雪枫大学,1946年改编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1951年又部分改建为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参与组建总参高级步兵学校。后历经南京军事学院、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南京高级陆军学校、陆军指挥学院,1999年更名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抗大四分校从1940年创办,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结束,经历了五年半的时间,共办七期(其中在麻冢集举办两期),为新四军和地方党政机关培养了5000多名军政干部。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吸收华中和江南革命知识青年最多,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当年轰轰烈烈的抗大四分校,在创办地麻冢集只留有泰山庙大殿校址、校部和银杏树学习旧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校部的三间土坯草顶房,由于年久失修现已倒塌。我带着一众骑友去参观,只看到抗大四分校的旧址。旧址原为清末时期的泰山庙大殿。大殿是一坐北面南,面阔、进深各三间的小院。小院右前方立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大四分校旧址”的石碑。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抗大四分校纪念馆”的牌匾,牌匾下面有“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多光荣”的对联。在这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矗立着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敬赠的彭雪枫的半身塑像,“彭雪枫将军”五个大字赫然醒目。大殿前檐置廊的廊柱上刻有“坚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对联。抬梁式构架、硬山灰瓦顶大殿内陈列着抗大四分校学员们使用过的大刀、马灯及带有补丁的被子等物品。东、西山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当时四分校的同志用土红颜料书写的美术字标语和宣传栏。东山墙书“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标语下方是南北并列的“歌咏栏”、“学生栏”;西山墙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下方有“防卫栏”、“时事栏”。墙上一幅幅学员学习和训练的老照片,展现了当时艰苦岁月下的奋斗历程。在旧址东北一公里曾楼村后,就是那棵有着千年树龄的白果树,正是当年抗大四分校学员露天学习、军训、聚会、议事的场所。据说当年白果树树冠庞大,枝叶繁茂、密不透风,就是阴雨天在树下也能避雨,树下可以容纳一两个营的战士上课、休息。这株白果树树干周长6.5米,要4人合抱,树干中间有空但依然茂盛。走进仔细观察,会发现树干和靠近树干的枝条上布满刀刻的痕迹,原来是当年战士们把伐下的木材用于制造枪托、手榴弹柄之类的东西了,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么看来这棵白果树还是一棵“革命树”呢。

时至今日,古老的白果树依旧在庇护着这里的一方百姓。浓浓深情伴着悠长的岁月静静地绽放,红色记忆在一代代老区人心中传承。让我们记住这段特别的历史,记住这所特殊的学校,记住这棵特立千年的白果树吧。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骑行商丘 之十八
白果树下办抗大
2020-04-24 02:31   文/图 苏强华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离崇法寺塔大约30公里的李寨镇,那儿是我的家乡。家乡有一株远近闻名的千年银杏树(我们当地人把银杏树叫作白果树),相传为汉代栽植,距抗大四分校旧址约一公里路程,当年抗大四分校的学员经常在这棵白果树下上课、练兵。我的烈士爷爷在那儿上过抗大,算起来那是80多年前的事了。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承担。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随着清晨第一声嘹亮的军号,千年白果树下的操场里便响起了《抗大校歌》的雄壮之音。一队队、一排排青年学员朝气蓬勃、雄姿英发,在指挥员威严的口令下,有的练射击,有的练投弹,有的练刺杀。整齐的脚步声、威武的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好一幅“沙场秋点兵”的画卷!这里就是闻名豫皖苏边区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所在地——永城李寨的麻冢集。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被日军攻陷,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华中战局急转直下。9月,中共中央指示河南省委将领导重心转向豫东,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1939年1月,为深入敌后抗日,彭雪枫奉命率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到达以豫东永城、皖北涡阳为中心的豫、皖、苏三省交界地区,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40年3月,经党中央和抗大总校批准,游击支队随营学校改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1940年3月18日,抗大四分校第一期在永城麻冢集举行开学典礼,学员有500多人。身兼校长的彭雪枫在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他勉励大家要能文能武,立志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把抗大四分校办成培养军政干部的大熔炉。随着延安总校派遣人员陆续到达,学员数量增加到1000多人,共编3个大队、9个分队,其中包括一个防化队和一个女生队。这些学员小部分是来自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基层军事政治干部,绝大部分是来自河南、安徽、江苏等沦陷区的进步知识青年。根据知识青年较多的特点,抗大四分校在课程安排上,基本按抗大总校的方案,设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理论课和游击战术、步兵战术及兵器常识、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技术的基本知识课程。

由于当时环境恶劣,学校驻地距离日伪据点只有二三里路,常常可以听到枪声、炮声,而且还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和土匪杂八队的扰乱。为了适应战斗环境,抗大四分校提出了“加强军事生活,加强战斗准备”的口号,要求每个干部、学员枪不离身,学习不忘战斗,战斗不忘学习。1940年9月18日,抗大四分校以盛大的集会欢送第一期学员奔赴新的战斗岗位。同年11月7日,第二期仍在麻冢集开学。学员既有部队和地方干部,又有外来的知识青年,在900人左右。这时六支队已改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仍兼任四分校校长。1941年春,新四军第四师奉华中局和军部的命令,撤出涡河以南地区,转移到津浦路以东巩固的皖东北根据地。为了保存学生力量,1941年5月1日,第四分校奉命随十一旅通过宿蒙公路日伪军据点封锁线,向淮上地区转移,到蒙城北面的苗庄与国民党顽军李品仙部骑兵遭遇,形势危急。教育长刘清明令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担任阻击任务,牵制敌人,掩护校直属队和女生队转向西北。

第四师师部转移到津浦路东后,与在该地活动的第九旅会合,组成淮北军区,彭雪枫师长兼任军区司令员,师部驻在洪泽湖西岸的半城集(今泗洪县雪枫镇),给第四分校提供一个安定的办学环境。1941年10月27日,第四分校第三期开学。1942年9月,第四分校第四期开学。1943年10月,日伪军在淮北、淮南地区增设据点、修筑公路,蚕食边区,推行伪化政治。一时间,四分校面临的形势也严峻起来。彭雪枫指示分校副校长兼淮宝县委书记陈锐霆领导淮宝境内党政军民,积极粉碎日伪军的“治安肃正”计划,保证分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彭雪枫,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于1944年10月12日作出决定:将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将抗大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

1945年5月,雪枫军政大学开学。同年9月,抗战胜利后,抗大完成了历史使命。随后雪枫军政大学与苏中公学、华中野战军随营学校合并,成立华中雪枫大学,1946年改编为华东军事政治大学。1951年又部分改建为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参与组建总参高级步兵学校。后历经南京军事学院、南京高级步兵学校、南京高级陆军学校、陆军指挥学院,1999年更名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抗大四分校从1940年创办,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结束,经历了五年半的时间,共办七期(其中在麻冢集举办两期),为新四军和地方党政机关培养了5000多名军政干部。是抗大总校在新四军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吸收华中和江南革命知识青年最多,坚持在艰苦条件下办学,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当年轰轰烈烈的抗大四分校,在创办地麻冢集只留有泰山庙大殿校址、校部和银杏树学习旧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命名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校部的三间土坯草顶房,由于年久失修现已倒塌。我带着一众骑友去参观,只看到抗大四分校的旧址。旧址原为清末时期的泰山庙大殿。大殿是一坐北面南,面阔、进深各三间的小院。小院右前方立有“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大四分校旧址”的石碑。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抗大四分校纪念馆”的牌匾,牌匾下面有“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多光荣”的对联。在这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小院子矗立着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敬赠的彭雪枫的半身塑像,“彭雪枫将军”五个大字赫然醒目。大殿前檐置廊的廊柱上刻有“坚持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对联。抬梁式构架、硬山灰瓦顶大殿内陈列着抗大四分校学员们使用过的大刀、马灯及带有补丁的被子等物品。东、西山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当时四分校的同志用土红颜料书写的美术字标语和宣传栏。东山墙书“学习革命理论,坚定政治方向”,标语下方是南北并列的“歌咏栏”、“学生栏”;西山墙书“提高技术水平,加强抗战力量”,下方有“防卫栏”、“时事栏”。墙上一幅幅学员学习和训练的老照片,展现了当时艰苦岁月下的奋斗历程。在旧址东北一公里曾楼村后,就是那棵有着千年树龄的白果树,正是当年抗大四分校学员露天学习、军训、聚会、议事的场所。据说当年白果树树冠庞大,枝叶繁茂、密不透风,就是阴雨天在树下也能避雨,树下可以容纳一两个营的战士上课、休息。这株白果树树干周长6.5米,要4人合抱,树干中间有空但依然茂盛。走进仔细观察,会发现树干和靠近树干的枝条上布满刀刻的痕迹,原来是当年战士们把伐下的木材用于制造枪托、手榴弹柄之类的东西了,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么看来这棵白果树还是一棵“革命树”呢。

时至今日,古老的白果树依旧在庇护着这里的一方百姓。浓浓深情伴着悠长的岁月静静地绽放,红色记忆在一代代老区人心中传承。让我们记住这段特别的历史,记住这所特殊的学校,记住这棵特立千年的白果树吧。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交房延期一年 将按合同赔付违约金
责任单位已找到 维修还要等俩月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归德府衙年底完工
我市去年收缴违法出 ...
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 ...
刘口镇发展瓜果种植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