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芦笋成娄店百姓增收“顶梁柱”

本报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岳迎迎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4-14 01:50

4月11日中午,笋农们来到娄店乡大李庄芦笋收购点交售芦笋。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一场春雨过后,被誉为“蔬菜之王”的芦笋进入旺盛生长期。

4月11日,娄店乡刘各村芦笋种植基地里,被芦笋顶破的垄土裂纹连绵不绝,一垄垄芦笋沟上萌出的芦笋嫩茎若隐若现。早晨的清冷尚未退去,笋农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采收。

“早上不到5点就过来了,芦笋多的时候能扒到中午。今年的芦笋产量高,一簇三四个,预计1亩地能产3000斤以上。”刘各村笋农刘付清夫妇一个在前面扒笋,一个在后面封土,动作娴熟。“旁边这3亩新种的小芦笋是乡政府免费提供的芦笋苗,明年就能见效益了。”

芦笋素有“可食用的象牙”的美誉。4至6月份是芦笋采收季,每年进入4月份,芦笋就成了“芦笋之乡”娄店乡当仁不让的主角,广大笋农则在忙碌中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芦笋产业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写下生动的注脚。

打造地标品牌

娄店乡种植芦笋最早要追溯到30多年前。近几年,该乡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芦笋种植,努力打造“娄店芦笋”特色品牌。2018年底,“娄店芦笋”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

为了贯彻落实市、区大力推动产业振兴、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的工作部署,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后,娄店乡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协会,推广无公害、规范化种植,并成功申请“绿色农产品”认证,注册了“娄店芦笋”“笋小白”“笋小青”等商标,策划举办了娄店芦笋美食节等活动,塑造了“地标性”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

“近两年,由于受出口贸易等影响,芦笋价格极不稳定,严重挫伤了笋农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娄店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李中军说,为了巩固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稳定种植面积,增加笋农收入,该乡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并多次到先进地区考察,引进优质芦笋品种,扶持壮大产业规模,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的新路径,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今年年初,娄店乡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提供优质芦笋苗等方式,新增芦笋种植面积500多亩。目前,娄店乡芦笋种植面积4000多亩,平均亩产3000斤以上,每亩收益1万多元,与同期相比亩产收益高出3000多元,带动了全乡约2000户笋农丰产增收。

扩大销售终端

4月11日中午,娄店乡大李庄村芦笋收购点热闹异常,提篮子、扛袋子的笋农排起了长龙,切笋师傅专注地切割着新鲜芦笋的根部,有的笋农在装箱、有的笋农在过称,清脆的切笋声、计算器的算账声、孩童的嬉戏声、不时传出的欢笑声,现场一片繁忙喜乐的景象。

“今天头一次收芦笋,等这一天等几个月了,我得好好录个视频发抖音。”大孙庄村笋农李天庭激动地说。

多年来,销售给加工厂做罐头出口几乎是娄店芦笋唯一的销售途径,一条腿走路受制于人风险较大,笋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国内芦笋销量逐年递增,同时对芦笋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今年,娄店乡组织引导当地收购商和专业人员对芦笋的生产、管理、销售实行“一体化”服务,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线下销售渠道,既保证了笋农的利益,也为芦笋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今年芦笋长势喜人,但受疫情影响,销售成了笋农最大的困扰。”李中军说,“我们通过积极与淘宝、支农宝、社团等网络平台对接,线上线下互融互推,有效破解了销售难题。”

在娄店乡党委、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笋小白”“笋小青”通过十余家电商平台已紧俏上线,目前,线上销售非常可观,订单仍在持续增加。同时,该乡积极瞄准目标人群,扩大销售终端,“娄店芦笋”通过快递、物流走进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售价提升3倍以上,一批年轻人主动开网店卖芦笋,成为拉动当地农业创新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拉长产业链条

“往年芦笋销售到福建漳州,山东潍坊、菏泽等地,长途运输过程中芦笋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耗损。”芦笋收购商李伟说,“今年,经跟乡党委、乡政府沟通,初步打算把芦笋加工厂搬到娄店,做芦笋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娄店乡党委书记贾晓晖坦言,娄店对芦笋的发展不只是树立品牌、打通销路这么简单,多次对接深加工企业失败使该乡深刻认识到产业规模小仍是招商引资的短板。

近几年,娄店乡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去年以来已先后投入资金十多万元支持笋农扩大面积、更换品种,保证了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加工企业与收购商、种植户建立深度利益联结机制,与山东巨鑫源集团、立兴食品等企业洽谈,抓好总投资1.5亿元的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在娄店乡建设企业原料基地、分拣车间,工序前移,融合发展,减少损耗,拉动当地就业,增加笋农收入。

“在娄店芦笋的带动下,以娄店为中心的几个乡镇芦笋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这是我们推动发展芦笋深加工的资源和底气。”贾晓晖说,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将芦笋产业做大做强,不仅可以让笋农增收增效,而且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奠定民富村强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能。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小芦笋成娄店百姓增收“顶梁柱”
2020-04-14 01:50   本报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岳迎迎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4月11日中午,笋农们来到娄店乡大李庄芦笋收购点交售芦笋。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

一场春雨过后,被誉为“蔬菜之王”的芦笋进入旺盛生长期。

4月11日,娄店乡刘各村芦笋种植基地里,被芦笋顶破的垄土裂纹连绵不绝,一垄垄芦笋沟上萌出的芦笋嫩茎若隐若现。早晨的清冷尚未退去,笋农们早已开始了一天的采收。

“早上不到5点就过来了,芦笋多的时候能扒到中午。今年的芦笋产量高,一簇三四个,预计1亩地能产3000斤以上。”刘各村笋农刘付清夫妇一个在前面扒笋,一个在后面封土,动作娴熟。“旁边这3亩新种的小芦笋是乡政府免费提供的芦笋苗,明年就能见效益了。”

芦笋素有“可食用的象牙”的美誉。4至6月份是芦笋采收季,每年进入4月份,芦笋就成了“芦笋之乡”娄店乡当仁不让的主角,广大笋农则在忙碌中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芦笋产业蓬勃发展、广大群众增收致富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写下生动的注脚。

打造地标品牌

娄店乡种植芦笋最早要追溯到30多年前。近几年,该乡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芦笋种植,努力打造“娄店芦笋”特色品牌。2018年底,“娄店芦笋”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证书。

为了贯彻落实市、区大力推动产业振兴、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的工作部署,继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后,娄店乡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社、协会,推广无公害、规范化种植,并成功申请“绿色农产品”认证,注册了“娄店芦笋”“笋小白”“笋小青”等商标,策划举办了娄店芦笋美食节等活动,塑造了“地标性”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

“近两年,由于受出口贸易等影响,芦笋价格极不稳定,严重挫伤了笋农扩大种植的积极性。”娄店乡党委副书记、副乡长李中军说,为了巩固地理标志品牌效应,稳定种植面积,增加笋农收入,该乡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并多次到先进地区考察,引进优质芦笋品种,扶持壮大产业规模,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的新路径,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的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今年年初,娄店乡通过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班、免费提供优质芦笋苗等方式,新增芦笋种植面积500多亩。目前,娄店乡芦笋种植面积4000多亩,平均亩产3000斤以上,每亩收益1万多元,与同期相比亩产收益高出3000多元,带动了全乡约2000户笋农丰产增收。

扩大销售终端

4月11日中午,娄店乡大李庄村芦笋收购点热闹异常,提篮子、扛袋子的笋农排起了长龙,切笋师傅专注地切割着新鲜芦笋的根部,有的笋农在装箱、有的笋农在过称,清脆的切笋声、计算器的算账声、孩童的嬉戏声、不时传出的欢笑声,现场一片繁忙喜乐的景象。

“今天头一次收芦笋,等这一天等几个月了,我得好好录个视频发抖音。”大孙庄村笋农李天庭激动地说。

多年来,销售给加工厂做罐头出口几乎是娄店芦笋唯一的销售途径,一条腿走路受制于人风险较大,笋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国内芦笋销量逐年递增,同时对芦笋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今年,娄店乡组织引导当地收购商和专业人员对芦笋的生产、管理、销售实行“一体化”服务,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宽线下销售渠道,既保证了笋农的利益,也为芦笋产业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然今年芦笋长势喜人,但受疫情影响,销售成了笋农最大的困扰。”李中军说,“我们通过积极与淘宝、支农宝、社团等网络平台对接,线上线下互融互推,有效破解了销售难题。”

在娄店乡党委、乡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笋小白”“笋小青”通过十余家电商平台已紧俏上线,目前,线上销售非常可观,订单仍在持续增加。同时,该乡积极瞄准目标人群,扩大销售终端,“娄店芦笋”通过快递、物流走进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售价提升3倍以上,一批年轻人主动开网店卖芦笋,成为拉动当地农业创新发展的一支新生力量。

拉长产业链条

“往年芦笋销售到福建漳州,山东潍坊、菏泽等地,长途运输过程中芦笋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耗损。”芦笋收购商李伟说,“今年,经跟乡党委、乡政府沟通,初步打算把芦笋加工厂搬到娄店,做芦笋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

娄店乡党委书记贾晓晖坦言,娄店对芦笋的发展不只是树立品牌、打通销路这么简单,多次对接深加工企业失败使该乡深刻认识到产业规模小仍是招商引资的短板。

近几年,娄店乡坚持“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大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去年以来已先后投入资金十多万元支持笋农扩大面积、更换品种,保证了产业规模逐年壮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深加工企业与收购商、种植户建立深度利益联结机制,与山东巨鑫源集团、立兴食品等企业洽谈,抓好总投资1.5亿元的冷链物流(电商)产业园建设项目,在娄店乡建设企业原料基地、分拣车间,工序前移,融合发展,减少损耗,拉动当地就业,增加笋农收入。

“在娄店芦笋的带动下,以娄店为中心的几个乡镇芦笋种植面积有1万多亩,这是我们推动发展芦笋深加工的资源和底气。”贾晓晖说,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将芦笋产业做大做强,不仅可以让笋农增收增效,而且可以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奠定民富村强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强劲动能。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架了几公里光纤 为屈先生办理了宽带移机
这段八一路施工改造 预计6月份结束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朱台路 施工忙
视觉新闻
示范区江华工量具有 ...
民权县孙六镇韩庄村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