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好人】激活“好人”内在动力 推进“好人文化”成为道德基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朱金瑞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3-26 02:10

作者简介:朱金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资助对象等称号;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90余篇,核心期刊和权威30多篇,《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20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11部。成果先后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12项。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基因密不可分。追寻商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可以看出,通过顶层制度设计、立体化平台搭建、激活文化基因等多措并举,推动公民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商丘好人”从群体现象发展成“商丘好人”文化并进而成为道德基因的内在动因。

一是通过顶层制度树立鲜明的“好人”导向,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认知。

人的道德素质养成和发展本质上具有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个人社会化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因而,社会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通过人际交往、群体活动等社会实践形式逐步渗透到人的意识和行为中,促使知与行从个质到新质循环发展,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

在影响个体道德养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中,制度规定起着基础性作用。对一个社会的运行来说,制度是最基本的规则。制度安排是否科学是其他所有社会规则是否适度的前提。良好的制度规范会鼓励人们自觉地“抑恶从善”,而不健全的社会制度则为“从恶”提供方便,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善”的愿望和动机。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此,政府制度中的道德指向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个体的道德理想和追求。而作为个体的公民,社会性生活是其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对社群的依赖和对政府制度规定的遵守是其基本的也是本质的要求。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为其所提供的社会结构方式,以及社会调控手段的内容和方式,这不仅需要有善的价值引导与精神塑造,更需要有合理的社会结构及其在整个社会、尤其是公共领域,建立公正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在制度中体现道德的精神、伦理的价值。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制度层面树立鲜明“好人”导向,激发了人民个体的道德认知。包括,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保障、人文环境营造引领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的重点,并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对先进典型建立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商丘好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建立了有效的帮扶机制,倡树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给予好人“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巾帼标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使好人受到社会尊敬。另一方面,还让好人有温暖、得实惠。如,政府主导成立了帮扶生活困难“商丘好人”协会,设立政府引导、国有企业、爱心企业捐助、社会各界捐赠的“商丘好人”帮扶基金,逐步建立起了“喜有人贺、事有人管、苦有人问、难有人帮”的工作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协会已吸纳200多家单位和1万多名爱心公民加入,协会根据每位“商丘好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与人社、民政、教育、残联、医疗等部门对接,帮扶内容涉及好人生活、子女入学、就医等方方面面。网络化、精准化帮扶模式既树立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从根本上体现新时代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人文关怀,同时,对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自我道德教育。

总之,系列制度设计中的道德指向,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对好人个体的关心、关爱,更多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个体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并发挥着强有力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

二是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平台搭建,提升公民主动的道德实践能力。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多层次、多向度、多属性的社会性实践中,作为“社会化”的个体,都要使自己的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识的对象。通过进行认识、评价、审美等复杂的心理文化活动,把社会需求和主体需要结合起来,不断刺激个体产生新的需要,激发起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欲望,从而使其思想道德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更完善的水平发展。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精神的提升是多种内外因素长期合力作用和长期积淀的结果,其中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是潜在的素质外化的途径和重要的载体。

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在个体道德提升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思想家都有过深刻的思考和精辟的论述。荀子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大思想家朱熹也讲过,“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功夫全在行上”。以上这些论述了都强调了行重于知的道理。这个“行”就是指要以丰富多彩的平台和活动为载体,吸引公民个体普遍参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点点滴滴,久久为功,日用而不觉。

商丘市在好人道德文化的培育提升中,坚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上网下”多层次立体化平台搭建,注重激发人人成为“好人文化”建设的主体,注重激发公民把追求高尚作为个体需要。如,近10万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参加者既有青年,也有老年人,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群众,志愿者既有来自文明单位,也有来自一般组织;“清洁家园”“助你成才”“关注夕阳”“生命之光”“爱心送考”“绿丝带顺风车”等群众自发开展的活动,普通群众既是好人道德文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好人文化的受益者;“商丘好人”联谊会、道德促进会、道德评议会、青年敬老协会等形式,作为道德教育和评价形式,搭建了公民自我道德教育的平台;“商丘好人”“三巡六进”活动,即图片展巡展、代表巡讲、剧目巡演,推动商丘好人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让好人走下“神坛”, 用行动证明,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以“商丘好人”为主题的网上展馆、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特殊阵地搭建了崇德向善的学习平台、展示平台。

商丘市系列立体化道德实践活动,使好人文化真正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化。正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要求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三是激活文化基因,助推好人文化融入公民道德血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5000多年,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构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殷商之源”的商丘,有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智、勇、仁、强等是其精神的内核。同时,商丘红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的商丘人血液里。从历史上的花木兰到现代的焦裕禄再到任长霞、李学生、蒋秀娟、王利申、“贩菜哥”王超华、“街净哥”轩敬杰、“弯腰哥”张伟、“送药哥”姜德强、“商丘好人”组建水上义务救援队等等,侠肝义胆、勇于担当、吃苦耐劳、自尊自强,扶危济困、宽厚诚信,不畏艰难、踏实进取等精神已成为一种区域文化性格或者是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商丘人的灵魂中。

厚重文化传承的熏陶和革命文化的激励,为“商丘好人”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奠定了好人文化的基本气质。近年来,商丘市以“延续精神命脉 激活文化基因”为主题的系列举措更是“好人文化”根深叶茂的助推力。建于2017年11月的“商丘好人”主题公园兼顾公园本身特色与文化传播的需要,围绕好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轴,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单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亭、点赞塔、雕塑等元素展现,集中彰显了商丘好人文化的遗传基因和发展脉络,同时也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好人文化教育效果;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革命遗址既是商丘作为英雄城市的见证,也激励和引领着商丘的好人精神文化;位于商丘市的应天书院作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以天下为己任”的应天文化,是中华优秀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道德模范、机关报乡贤等走进“应天书院大讲堂”,既向人民群众传播了党的创新理论、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也活化了应天文化中所蕴涵的优秀基因;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2015、2017年两次走进商丘,围绕共和国英模精神、汉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等的精彩分享,活物了历史,进一步增强了“商丘好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好人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融铸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商丘人的道德血液中。有统计表明,近年来,从商丘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两万余名“商丘好人”,1000多人的事迹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20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1人荣登“河南好人榜”,8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荣获道德模范提名奖。

总之,从“商丘好人”的层出不穷到“商丘人好”的好人文化形成,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商丘好人以自己的平凡善举,塑造着商丘群体高尚道德人格和良好社会风尚。好人文化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着好人文化成为“商丘好人”的道德基因。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商丘好人】激活“好人”内在动力 推进“好人文化”成为道德基因
2020-03-26 02:10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朱金瑞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作者简介:朱金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学位点负责人,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道德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获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资助对象等称号;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近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90余篇,核心期刊和权威30多篇,《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20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7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出版专著11部。成果先后荣获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12项。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基因密不可分。追寻商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程,可以看出,通过顶层制度设计、立体化平台搭建、激活文化基因等多措并举,推动公民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道德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商丘好人”从群体现象发展成“商丘好人”文化并进而成为道德基因的内在动因。

一是通过顶层制度树立鲜明的“好人”导向,提升公民个体的道德认知。

人的道德素质养成和发展本质上具有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个人社会化是由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因而,社会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通过人际交往、群体活动等社会实践形式逐步渗透到人的意识和行为中,促使知与行从个质到新质循环发展,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

在影响个体道德养成的社会环境系统中,制度规定起着基础性作用。对一个社会的运行来说,制度是最基本的规则。制度安排是否科学是其他所有社会规则是否适度的前提。良好的制度规范会鼓励人们自觉地“抑恶从善”,而不健全的社会制度则为“从恶”提供方便,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行善”的愿望和动机。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因此,政府制度中的道德指向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个体的道德理想和追求。而作为个体的公民,社会性生活是其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对社群的依赖和对政府制度规定的遵守是其基本的也是本质的要求。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和社会为其所提供的社会结构方式,以及社会调控手段的内容和方式,这不仅需要有善的价值引导与精神塑造,更需要有合理的社会结构及其在整个社会、尤其是公共领域,建立公正有效的社会行为规范,在制度中体现道德的精神、伦理的价值。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制度层面树立鲜明“好人”导向,激发了人民个体的道德认知。包括,一是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保障、人文环境营造引领等六个方面,明确了商丘好人文化建设的重点,并从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奖惩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对先进典型建立严格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商丘好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使两者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建立了有效的帮扶机制,倡树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给予好人“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巾帼标兵”、“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使好人受到社会尊敬。另一方面,还让好人有温暖、得实惠。如,政府主导成立了帮扶生活困难“商丘好人”协会,设立政府引导、国有企业、爱心企业捐助、社会各界捐赠的“商丘好人”帮扶基金,逐步建立起了“喜有人贺、事有人管、苦有人问、难有人帮”的工作机制。据不完全统计,协会已吸纳200多家单位和1万多名爱心公民加入,协会根据每位“商丘好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及时与人社、民政、教育、残联、医疗等部门对接,帮扶内容涉及好人生活、子女入学、就医等方方面面。网络化、精准化帮扶模式既树立了“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从根本上体现新时代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人文关怀,同时,对参与者来说也是一种自我道德教育。

总之,系列制度设计中的道德指向,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对好人个体的关心、关爱,更多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公民个体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并发挥着强有力的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

二是通过多层次立体化平台搭建,提升公民主动的道德实践能力。

马克思曾指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在多层次、多向度、多属性的社会性实践中,作为“社会化”的个体,都要使自己的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识的对象。通过进行认识、评价、审美等复杂的心理文化活动,把社会需求和主体需要结合起来,不断刺激个体产生新的需要,激发起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欲望,从而使其思想道德在原有基础上向更高更完善的水平发展。个体道德与群体道德精神的提升是多种内外因素长期合力作用和长期积淀的结果,其中社会道德实践活动是潜在的素质外化的途径和重要的载体。

关于社会实践活动在个体道德提升中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思想家都有过深刻的思考和精辟的论述。荀子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大思想家朱熹也讲过,“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功夫全在行上”。以上这些论述了都强调了行重于知的道理。这个“行”就是指要以丰富多彩的平台和活动为载体,吸引公民个体普遍参与,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点点滴滴,久久为功,日用而不觉。

商丘市在好人道德文化的培育提升中,坚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网上网下”多层次立体化平台搭建,注重激发人人成为“好人文化”建设的主体,注重激发公民把追求高尚作为个体需要。如,近10万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参加者既有青年,也有老年人,既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群众,志愿者既有来自文明单位,也有来自一般组织;“清洁家园”“助你成才”“关注夕阳”“生命之光”“爱心送考”“绿丝带顺风车”等群众自发开展的活动,普通群众既是好人道德文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好人文化的受益者;“商丘好人”联谊会、道德促进会、道德评议会、青年敬老协会等形式,作为道德教育和评价形式,搭建了公民自我道德教育的平台;“商丘好人”“三巡六进”活动,即图片展巡展、代表巡讲、剧目巡演,推动商丘好人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等,让好人走下“神坛”, 用行动证明,只要“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以“商丘好人”为主题的网上展馆、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号等,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特殊阵地搭建了崇德向善的学习平台、展示平台。

商丘市系列立体化道德实践活动,使好人文化真正成为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文化。正如《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所要求的,“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三是激活文化基因,助推好人文化融入公民道德血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5000多年,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构成中国人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作为“殷商之源”的商丘,有着丰富的文化气质和人文精神,智、勇、仁、强等是其精神的内核。同时,商丘红色资源丰富,革命文化已深深地植根于的商丘人血液里。从历史上的花木兰到现代的焦裕禄再到任长霞、李学生、蒋秀娟、王利申、“贩菜哥”王超华、“街净哥”轩敬杰、“弯腰哥”张伟、“送药哥”姜德强、“商丘好人”组建水上义务救援队等等,侠肝义胆、勇于担当、吃苦耐劳、自尊自强,扶危济困、宽厚诚信,不畏艰难、踏实进取等精神已成为一种区域文化性格或者是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商丘人的灵魂中。

厚重文化传承的熏陶和革命文化的激励,为“商丘好人”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奠定了好人文化的基本气质。近年来,商丘市以“延续精神命脉 激活文化基因”为主题的系列举措更是“好人文化”根深叶茂的助推力。建于2017年11月的“商丘好人”主题公园兼顾公园本身特色与文化传播的需要,围绕好人主题,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轴,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单元,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亭、点赞塔、雕塑等元素展现,集中彰显了商丘好人文化的遗传基因和发展脉络,同时也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好人文化教育效果;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彭雪枫将军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等革命遗址既是商丘作为英雄城市的见证,也激励和引领着商丘的好人精神文化;位于商丘市的应天书院作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以天下为己任”的应天文化,是中华优秀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著名专家学者、道德模范、机关报乡贤等走进“应天书院大讲堂”,既向人民群众传播了党的创新理论、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民俗文化,也活化了应天文化中所蕴涵的优秀基因;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2015、2017年两次走进商丘,围绕共和国英模精神、汉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等的精彩分享,活物了历史,进一步增强了“商丘好人”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好人文化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融铸革命文化的基础上,作为一种文化基因深深地融入商丘人的道德血液中。有统计表明,近年来,从商丘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两万余名“商丘好人”,1000多人的事迹被中央、省级媒体报道,20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2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1人荣登“河南好人榜”,8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荣获道德模范提名奖。

总之,从“商丘好人”的层出不穷到“商丘人好”的好人文化形成,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商丘好人以自己的平凡善举,塑造着商丘群体高尚道德人格和良好社会风尚。好人文化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撑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着好人文化成为“商丘好人”的道德基因。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这段八一路施工改造 预计6月份结束
年审已恢复 审车需要先预约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三环九放射”市域 ...
工人在彩印机前忙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 ...
旖旎春光惯撩人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