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援鄂医疗队队员杨林:

“与死神拼抢,我们一直在‘逆行’”

本报记者 司鹤欣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3-06 01:54

“来武汉之前,我一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现在到了武汉,仍旧是在危重病区。作为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迎难而上、与死神争分夺秒,这种‘逆行’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常态。”3月4日上午,结束连续3天的工作回到住地休息的商丘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杨林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重症救治是攻坚中的攻坚,被称为与死神当面“掰手腕”。杨林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骨干医生,拥有十多年重症救治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

早在年初,看到全国各地同行驰援武汉的消息,杨林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向医院提出支援武汉的申请。“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新冠肺炎病毒的威力和患者遭受的苦难。我接受国家和医院培养多年,希望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为这场战‘疫’出一份力,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留遗憾。”杨林说。随着商丘确诊病人的发现和增多,市第一人民医院拨出整整一个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全力参与市立医院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在医护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杨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久一次一连十几天没有回过家。

接到医院驰援武汉的动员令后,他当即报名参加。临行前,他特意把头发剃得精光,以方便穿着防护服工作。知道丈夫要深入最凶险的最前线,妻子含泪默默地为他整理行囊。年幼的儿子扑到他怀中不解地问:“爸爸,这是要去哪啊?现在我们都在家待着,你怎么还出门啊?”杨林强忍着眼角的酸涩,笑着说:“爸爸要去打‘怪兽’了,你乖乖在家学习,听妈妈的话。等把‘怪兽’打败了,爸爸就回来了。”

3月2日是儿子的生日,杨林又要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乐乐,生日快乐,爸爸爱你。”他在蓝色防护服的胸前写下这些生日祝福,并画下一个大大的心形。把照片发给妻子后,他便一头扎进工作。“在ICU这些年,可以说天天在单位,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感觉很亏欠他们。每次儿子生日我都提前给他准备好礼物,今年只能这样尽力安排一下。”谈及朋友圈这张特殊的庆生照片,杨林说。

2月21日,杨林和同事们乘坐飞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受到了志愿者的夹道欢迎。“欢迎河南!感谢河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年轻的志愿者们在通道两侧向他们鼓掌致敬,铿锵有力的口号令人心潮澎湃。“无论是在商丘还是在武汉,我们都受到了最高的礼遇,所以我们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让商丘人民失望、不让武汉人民失望,一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林感慨地说。

当日20时许,医疗队乘坐的专车驶入武汉市区。夜幕中,作为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此时只有昏黄的路灯在默默地迎接他们,道路上空空荡荡,难觅行人车辆,路边林立的写字楼、商场、店铺均是沉闷地隐入夜色之中,没有一丝活力。看到沿途景象,杨林和同事们陷入了短暂沉默:这就是新冠病毒的威力,将一个拥有1100万常住人口的省会城市变成了一个沉寂空旷的“休眠”城市,这就是他们将要直面的病魔的可怕威力……

2月26日上午,杨林接到了本院院长、河南第11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总队长韩传恩的电话,告知他一个重磅消息:你们重症病区的42名医护人员将分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随同李兰娟院士团队共同救治危重病人!

能和业界专家李兰娟院士共同战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哪怕是在病毒处处弥漫的隔离病房。得到这个消息,杨林的第一反应是兴奋。他当即和老搭档、科室护士长王淑敏一同拜会了李兰娟院士,对接相关事宜。在接受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后,他们马上投入战斗,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CCU病区。

危重病人多靠插管维持,生命体征随时可能急转而下。危重病区历来是各医院责任大、压力大、工作节奏紧张的部门。

与新冠病毒交锋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关键时刻还需要胆识。2月27日14时左右,一位患者氧饱和度突然降至48%,危及生命。“如果不紧急抢救,将随时出现心脏骤停,危险迫在眉睫,必须果断处置。经过简单商议,我们决定对患者实施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术。”杨林说。

虽然这不是大手术,但特殊时期,这一外科常见操作必须首先突破心理关——患者胸腔内高压,插管时液体泡沫、气溶胶会从切口涌出来,不仅能造成空气中病毒弥散,还有可能喷射到医生的面罩上,一个不甚就有可能感染。

由于初次应对这种情况,在场的几家医院的医生一时没了底气。看着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杨林来不及多想,迅速进入备战状态。他尽力克服防护服及护目镜带来的不适感,消毒铺巾、逐层分离组织、置入引流管,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立即积极投入抢救。看着患者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他们心口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面对无处不在的病毒,你不怕吗?“我们只能提醒自己,防护防护再防护,只有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做好防护,首先保护好我们自己,才能救治好我们的病人。”杨林告诉记者,“总队长、院长韩传恩也一再叮嘱大家注意防护,他常常说,‘我把你们带来,就一定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地、健健康康地带回去’。我们天天都能看到他目送我们乘车赶往医院,在傍晚迎接我们回来。离家在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这种互相叮嘱、互相关心常常让我们有一种亲人在身边的感觉。”

在工作中,除了承担救治病人的日常值班任务,杨林还主动自加压力跟随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学习。“李兰娟院士是我国感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能够跟随她实战,我觉得特别荣幸,也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提高机会。不仅要学习她高超的医术、科学创新精神,更要学习她以73岁高龄深入病区一线救治病人的医者仁心、大爱奉献精神。”杨林动情地说道。

在武汉一线奋战十多天来,杨林还收获了很多感动。无论是住地提供服务的年轻志愿者,还是街头偶遇的普通武汉人,甚至是病房里积极与病毒抗争的重症患者,总能让他看到人性的闪光点。“我所在的医院里有来自新疆、浙江、辽宁、四川的驰援队伍,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精诚合作。无论是辛苦也好,压力、风险也罢,我们都能克服,病毒再狡猾、再善变,终有被剿灭的一天,武汉这个大都市总有再现繁华之日!”他说。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商丘援鄂医疗队队员杨林:
“与死神拼抢,我们一直在‘逆行’”
2020-03-06 01:54   本报记者 司鹤欣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来武汉之前,我一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现在到了武汉,仍旧是在危重病区。作为重症监护室的医生,迎难而上、与死神争分夺秒,这种‘逆行’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常态。”3月4日上午,结束连续3天的工作回到住地休息的商丘援鄂医疗队重症组组长杨林接受了记者电话采访。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重症救治是攻坚中的攻坚,被称为与死神当面“掰手腕”。杨林是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骨干医生,拥有十多年重症救治一线工作的丰富经验。

早在年初,看到全国各地同行驰援武汉的消息,杨林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向医院提出支援武汉的申请。“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新冠肺炎病毒的威力和患者遭受的苦难。我接受国家和医院培养多年,希望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为这场战‘疫’出一份力,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不留遗憾。”杨林说。随着商丘确诊病人的发现和增多,市第一人民医院拨出整整一个重症病区的医护人员全力参与市立医院确诊患者的救治工作。在医护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杨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最久一次一连十几天没有回过家。

接到医院驰援武汉的动员令后,他当即报名参加。临行前,他特意把头发剃得精光,以方便穿着防护服工作。知道丈夫要深入最凶险的最前线,妻子含泪默默地为他整理行囊。年幼的儿子扑到他怀中不解地问:“爸爸,这是要去哪啊?现在我们都在家待着,你怎么还出门啊?”杨林强忍着眼角的酸涩,笑着说:“爸爸要去打‘怪兽’了,你乖乖在家学习,听妈妈的话。等把‘怪兽’打败了,爸爸就回来了。”

3月2日是儿子的生日,杨林又要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乐乐,生日快乐,爸爸爱你。”他在蓝色防护服的胸前写下这些生日祝福,并画下一个大大的心形。把照片发给妻子后,他便一头扎进工作。“在ICU这些年,可以说天天在单位,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感觉很亏欠他们。每次儿子生日我都提前给他准备好礼物,今年只能这样尽力安排一下。”谈及朋友圈这张特殊的庆生照片,杨林说。

2月21日,杨林和同事们乘坐飞机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受到了志愿者的夹道欢迎。“欢迎河南!感谢河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年轻的志愿者们在通道两侧向他们鼓掌致敬,铿锵有力的口号令人心潮澎湃。“无论是在商丘还是在武汉,我们都受到了最高的礼遇,所以我们当时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不让商丘人民失望、不让武汉人民失望,一定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杨林感慨地说。

当日20时许,医疗队乘坐的专车驶入武汉市区。夜幕中,作为疫情“风暴中心”的武汉此时只有昏黄的路灯在默默地迎接他们,道路上空空荡荡,难觅行人车辆,路边林立的写字楼、商场、店铺均是沉闷地隐入夜色之中,没有一丝活力。看到沿途景象,杨林和同事们陷入了短暂沉默:这就是新冠病毒的威力,将一个拥有1100万常住人口的省会城市变成了一个沉寂空旷的“休眠”城市,这就是他们将要直面的病魔的可怕威力……

2月26日上午,杨林接到了本院院长、河南第11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总队长韩传恩的电话,告知他一个重磅消息:你们重症病区的42名医护人员将分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随同李兰娟院士团队共同救治危重病人!

能和业界专家李兰娟院士共同战斗,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哪怕是在病毒处处弥漫的隔离病房。得到这个消息,杨林的第一反应是兴奋。他当即和老搭档、科室护士长王淑敏一同拜会了李兰娟院士,对接相关事宜。在接受了李兰娟院士亲自授课后,他们马上投入战斗,进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CCU病区。

危重病人多靠插管维持,生命体征随时可能急转而下。危重病区历来是各医院责任大、压力大、工作节奏紧张的部门。

与新冠病毒交锋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关键时刻还需要胆识。2月27日14时左右,一位患者氧饱和度突然降至48%,危及生命。“如果不紧急抢救,将随时出现心脏骤停,危险迫在眉睫,必须果断处置。经过简单商议,我们决定对患者实施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术。”杨林说。

虽然这不是大手术,但特殊时期,这一外科常见操作必须首先突破心理关——患者胸腔内高压,插管时液体泡沫、气溶胶会从切口涌出来,不仅能造成空气中病毒弥散,还有可能喷射到医生的面罩上,一个不甚就有可能感染。

由于初次应对这种情况,在场的几家医院的医生一时没了底气。看着患者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杨林来不及多想,迅速进入备战状态。他尽力克服防护服及护目镜带来的不适感,消毒铺巾、逐层分离组织、置入引流管,密切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他的带动下,大家立即积极投入抢救。看着患者生命体征渐趋平稳,他们心口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下。

面对无处不在的病毒,你不怕吗?“我们只能提醒自己,防护防护再防护,只有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做好防护,首先保护好我们自己,才能救治好我们的病人。”杨林告诉记者,“总队长、院长韩传恩也一再叮嘱大家注意防护,他常常说,‘我把你们带来,就一定要把你们一个不少地、健健康康地带回去’。我们天天都能看到他目送我们乘车赶往医院,在傍晚迎接我们回来。离家在外,在这种高压环境下,这种互相叮嘱、互相关心常常让我们有一种亲人在身边的感觉。”

在工作中,除了承担救治病人的日常值班任务,杨林还主动自加压力跟随李兰娟院士及其团队学习。“李兰娟院士是我国感染病学家、中国人工肝开拓者、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能够跟随她实战,我觉得特别荣幸,也特别珍惜这次学习提高机会。不仅要学习她高超的医术、科学创新精神,更要学习她以73岁高龄深入病区一线救治病人的医者仁心、大爱奉献精神。”杨林动情地说道。

在武汉一线奋战十多天来,杨林还收获了很多感动。无论是住地提供服务的年轻志愿者,还是街头偶遇的普通武汉人,甚至是病房里积极与病毒抗争的重症患者,总能让他看到人性的闪光点。“我所在的医院里有来自新疆、浙江、辽宁、四川的驰援队伍,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精诚合作。无论是辛苦也好,压力、风险也罢,我们都能克服,病毒再狡猾、再善变,终有被剿灭的一天,武汉这个大都市总有再现繁华之日!”他说。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慢性病门诊如有不便可申请变更定点医院
电缆线坠落 成了“绊马索”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市第四水厂改扩建项 ...
洪河湿地景观带建设 ...
防疫不松懈 应时植树忙
减少接触 健康用餐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