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深处的点点帆影

——由第22届黄河诗会说起

李智信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2-21 00:26

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诗歌学会、商丘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22届黄河诗会已过去几个月,这场诗会赢得的赞誉,对古城商丘产生的广泛影响,至今让人难忘。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商都论“道”之盛况,依然历历在目。

述及此次盛会,笔者有几点感悟愿与诸位诗友交流。

一、诗歌为党的事业讴咏,活动靠党的领导进行

习近平同志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他为焦裕禄精神感动,吟诵出了“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的佳句。“咱们的大中国/撸起袖子/甩开臂膀/奔跑/起跳/翱翔”,诗行倾注了诗人张鲜明对祖国无限的深情与祝福。因此,诗的花朵只有与党的事业、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才能持久地绽放;诗人只有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把情怀融入祖国和人民,写出的诗句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22届黄河诗会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顺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巨流,契合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激昂旋律,得到了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党组、商丘市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从当晚的《风雅颂》主题音乐诗会,到第二天的采风活动,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与省有关部门领导到会致贺,商丘市委领导部署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具体协调组织,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保障诗会圆满举行的良好氛围与条件。

二、用好本地诗歌资源,开掘诗人创作源泉

商丘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诗歌的沃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商颂》里的句子。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相会于梁园,遍游宋州胜景,留下许多佳话与佳句。杜甫晚年回忆道:“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芒砀云一去,燕鹜空相呼。”“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苏金伞就出生在商丘睢县。

第22届黄河诗会把包含这些在内的许多商丘诗歌元素给予了充分展现,集中反映在晚上的《风雅颂》主题音乐诗会上。徐涛、丁建华、于同云、姬丽君、吴广林等知名的朗诵艺术家,倾情演绎商丘的古往今来;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吴元成挥笔而作《商丘好人》,徐涛先生赋予饱含深情地诵读,把商丘这张古老的名片擦得鲜亮,听得全场观众激情澎湃。

第二天安排的诗人们赴永城芒砀山汉墓、商丘古城景区、民权庄子文化馆及几个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参观,令诗人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商丘,激发出鲜活的创作灵感。会后吉狄马加的《商丘,没有结束的》、汗漫的《黄河故道》等一批抒写商丘的优美诗篇陆续在全国媒体刊出,《河南日报》更是拿出一个专版登载诗会优秀的采风作品。

三、团结融合各方力量,共襄诗歌发展事业

黄河诗会搭平台,“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次诗会不仅有国内知名的诗人、评论家出席,还有旅居海外的诗人等200余位嘉宾参加。既作为领导、又是著名诗人的吉狄马加先生全程参会,指导创作、合影留念,令与会人员倍感激动,为本届诗会增添了光彩。

商丘的诗人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市诗歌学会、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和女子诗社等团体,抱着共同为商丘诗坛增光的目的,表现出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大家在筹委会的统一协调下,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集中展现了商丘诗人的格局与情怀。笔者作为一个在外的商丘人,有幸参加本届诗会,看到家乡诗人“当好东道主”的热诚态度,颇受感动。省诗会一位朋友对我说:“这届黄河诗会看到了商丘诗人们的大局观念。大家通力配合,共助了这场诗会的成功。”所以有必要把这种以诗为重、增进协作、共襄诗歌发展事业的精神总结并发扬光大。

四、加强活动宣传与创作激励,让诗人们放飞诗情

河南省诗歌学会和商丘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对此次诗会集中宣传报道,吸引了全国网友的关注。据当时不完全统计,相关信息有3700多篇,可查阅读量2.6亿次,点赞数值11300余次,视频点播与重播累计达640万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新闻》《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均给本届诗会以高度评价。活动组织方、参会嘉宾与商丘诗歌界普遍受到鼓舞,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感。

这启示我们,一个地方举办诗会,无论是单个团体或几个团体联合组织,都应重视活动的宣传与推广。习总书记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更应注重文化传播,组织好传播就是对本地诗会的一种宣传,就是对本地诗人和作品的一种推介,当然也是对诗人们的一种关爱与鼓舞。

诗人们更应相互欣赏,彼此激励,共同提升;诗会团体应加强联系,尊重对方,理解诗人,共推佳作。通过大家携手努力,在一个地方营造一片放飞诗情的天空,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诗人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时间深处的点点帆影
——由第22届黄河诗会说起
2020-02-21 00:26   李智信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由河南省作家协会、河南省诗歌学会、商丘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第22届黄河诗会已过去几个月,这场诗会赢得的赞誉,对古城商丘产生的广泛影响,至今让人难忘。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商都论“道”之盛况,依然历历在目。

述及此次盛会,笔者有几点感悟愿与诸位诗友交流。

一、诗歌为党的事业讴咏,活动靠党的领导进行

习近平同志说:“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他为焦裕禄精神感动,吟诵出了“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的佳句。“咱们的大中国/撸起袖子/甩开臂膀/奔跑/起跳/翱翔”,诗行倾注了诗人张鲜明对祖国无限的深情与祝福。因此,诗的花朵只有与党的事业、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才能持久地绽放;诗人只有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把情怀融入祖国和人民,写出的诗句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22届黄河诗会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顺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巨流,契合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激昂旋律,得到了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党组、商丘市委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从当晚的《风雅颂》主题音乐诗会,到第二天的采风活动,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与省有关部门领导到会致贺,商丘市委领导部署指导,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具体协调组织,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保障诗会圆满举行的良好氛围与条件。

二、用好本地诗歌资源,开掘诗人创作源泉

商丘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诗歌的沃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商颂》里的句子。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相会于梁园,遍游宋州胜景,留下许多佳话与佳句。杜甫晚年回忆道:“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芒砀云一去,燕鹜空相呼。”“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苏金伞就出生在商丘睢县。

第22届黄河诗会把包含这些在内的许多商丘诗歌元素给予了充分展现,集中反映在晚上的《风雅颂》主题音乐诗会上。徐涛、丁建华、于同云、姬丽君、吴广林等知名的朗诵艺术家,倾情演绎商丘的古往今来;河南省诗歌学会执行会长吴元成挥笔而作《商丘好人》,徐涛先生赋予饱含深情地诵读,把商丘这张古老的名片擦得鲜亮,听得全场观众激情澎湃。

第二天安排的诗人们赴永城芒砀山汉墓、商丘古城景区、民权庄子文化馆及几个文化特色鲜明的新农村参观,令诗人们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商丘,激发出鲜活的创作灵感。会后吉狄马加的《商丘,没有结束的》、汗漫的《黄河故道》等一批抒写商丘的优美诗篇陆续在全国媒体刊出,《河南日报》更是拿出一个专版登载诗会优秀的采风作品。

三、团结融合各方力量,共襄诗歌发展事业

黄河诗会搭平台,“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次诗会不仅有国内知名的诗人、评论家出席,还有旅居海外的诗人等200余位嘉宾参加。既作为领导、又是著名诗人的吉狄马加先生全程参会,指导创作、合影留念,令与会人员倍感激动,为本届诗会增添了光彩。

商丘的诗人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市诗歌学会、诗词学会、楹联学会和女子诗社等团体,抱着共同为商丘诗坛增光的目的,表现出了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大家在筹委会的统一协调下,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集中展现了商丘诗人的格局与情怀。笔者作为一个在外的商丘人,有幸参加本届诗会,看到家乡诗人“当好东道主”的热诚态度,颇受感动。省诗会一位朋友对我说:“这届黄河诗会看到了商丘诗人们的大局观念。大家通力配合,共助了这场诗会的成功。”所以有必要把这种以诗为重、增进协作、共襄诗歌发展事业的精神总结并发扬光大。

四、加强活动宣传与创作激励,让诗人们放飞诗情

河南省诗歌学会和商丘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对此次诗会集中宣传报道,吸引了全国网友的关注。据当时不完全统计,相关信息有3700多篇,可查阅读量2.6亿次,点赞数值11300余次,视频点播与重播累计达640万人次。《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新闻》《河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均给本届诗会以高度评价。活动组织方、参会嘉宾与商丘诗歌界普遍受到鼓舞,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感。

这启示我们,一个地方举办诗会,无论是单个团体或几个团体联合组织,都应重视活动的宣传与推广。习总书记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更应注重文化传播,组织好传播就是对本地诗会的一种宣传,就是对本地诗人和作品的一种推介,当然也是对诗人们的一种关爱与鼓舞。

诗人们更应相互欣赏,彼此激励,共同提升;诗会团体应加强联系,尊重对方,理解诗人,共推佳作。通过大家携手努力,在一个地方营造一片放飞诗情的天空,涌现出更多的优秀诗人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慢性病门诊如有不便可申请变更定点医院
电缆线坠落 成了“绊马索”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火线入党
爱心捐赠
防控、生产 两不误
梁园区有序引导农业复产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