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记者 韩丰 通讯员 尚伟 刘向东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8-28 03:27

“我说句良心话,五年前卢书记说啥俺不一定听,更不一定信,但是今天你到村里问问,谁家有点啥事不先问问卢书记?”8月19日,在夏邑县李集镇东杜集村,67岁的杜义文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卢中华,激动地给记者介绍说。

是啊,回忆起卢中华驻村五年来为村里做的一件件实事,大家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搞养殖、改电网、引外资、办工厂、修公路、安路灯……每一件事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杜海洋是东杜集村有名的养鸡专业户。2015年春节,在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他越算越觉得打工的日子没奔头:一年到头不能回家不说,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根本就存不下钱。他萌发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回家养鸡是他的第一选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资金缺技术是最大的难题。卢中华了解到小伙子的这个想法后,先是帮他办理了小额贷款,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又到县里联系了农广校的专家,到村里培训养殖种植技术。不到半年,杜海洋的养鸡场建好了,卢中华的工作更忙了:帮着联系卫生防疫站,给鸡苗防疫;帮着联系购买玉米,确保饲料跟得上;帮着联系销路,保证鸡蛋卖个好价钱。仅仅一年,杜海洋的养鸡场就实现了盈利,不仅还上了贷款,而且扩大了养殖规模。

年轻人有精力发展大型养殖场,年纪大的老人也不甘示弱。村民吴金华大爷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老伴患有心肌炎多年,常年住院吃药让年过六旬的两位老人负债累累,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看到大家搞养殖,吴大爷动心了,他找到卢中华,申请了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在自己家的小院里开始了庭院养鹅。今年,吴大爷家的鹅已经养到了100多只,每年仅鹅蛋这一项的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这对67岁的老人来说,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我们养的不多,但是足够我们老两口日常的花销,去年卢书记又带人给我们重建了新房子,我过上了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几年来,村里很多人找到卢中华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村里的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养鸡只数在5000只以上的养鸡场就发展到十几家,发展家庭养殖的群众更多,东杜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

“一个贫困村只有发展产业,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才能真正摘掉穷帽子。”卢中华常常这样说。在发展养殖产业的同时,他依托村民有传统杨树板材加工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板材加工业。

今年32岁的杜冰冰几年前从父亲那里接手了板材加工厂,传统的采购、加工、销售虽然利润很大,但工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每到淡季,生产的板材销路不好,但是厂里工人的工资还要照开。这个难题成了杜冰冰板材厂发展的瓶颈。卢中华到徐州、常熟等地的几个大型板材加工厂考察学习后,提出了把村里的6家板材加工厂整合起来抱团发展的建议:“这样不仅整合了大部分资源,减少了重复投资,还可以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拉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卢书记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如今,东杜集村人均收入9560元已经不能让卢中华满足,“仅板材厂工人工资这一项,400人的年收入就在3万元以上,加上养殖规模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明年我们实现人均收入再提升不是梦。”他信心满满。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让百姓腰包鼓起来
2019-08-28 03:27   记者 韩丰 通讯员 尚伟 刘向东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我说句良心话,五年前卢书记说啥俺不一定听,更不一定信,但是今天你到村里问问,谁家有点啥事不先问问卢书记?”8月19日,在夏邑县李集镇东杜集村,67岁的杜义文提起驻村第一书记卢中华,激动地给记者介绍说。

是啊,回忆起卢中华驻村五年来为村里做的一件件实事,大家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搞养殖、改电网、引外资、办工厂、修公路、安路灯……每一件事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杜海洋是东杜集村有名的养鸡专业户。2015年春节,在外地打工回家过年的他越算越觉得打工的日子没奔头:一年到头不能回家不说,一个月两三千块钱的工资根本就存不下钱。他萌发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回家养鸡是他的第一选择,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缺资金缺技术是最大的难题。卢中华了解到小伙子的这个想法后,先是帮他办理了小额贷款,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又到县里联系了农广校的专家,到村里培训养殖种植技术。不到半年,杜海洋的养鸡场建好了,卢中华的工作更忙了:帮着联系卫生防疫站,给鸡苗防疫;帮着联系购买玉米,确保饲料跟得上;帮着联系销路,保证鸡蛋卖个好价钱。仅仅一年,杜海洋的养鸡场就实现了盈利,不仅还上了贷款,而且扩大了养殖规模。

年轻人有精力发展大型养殖场,年纪大的老人也不甘示弱。村民吴金华大爷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老伴患有心肌炎多年,常年住院吃药让年过六旬的两位老人负债累累,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看到大家搞养殖,吴大爷动心了,他找到卢中华,申请了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在自己家的小院里开始了庭院养鹅。今年,吴大爷家的鹅已经养到了100多只,每年仅鹅蛋这一项的收入就在2万元以上。这对67岁的老人来说,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我们养的不多,但是足够我们老两口日常的花销,去年卢书记又带人给我们重建了新房子,我过上了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几年来,村里很多人找到卢中华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村里的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养鸡只数在5000只以上的养鸡场就发展到十几家,发展家庭养殖的群众更多,东杜集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村。

“一个贫困村只有发展产业,让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才能真正摘掉穷帽子。”卢中华常常这样说。在发展养殖产业的同时,他依托村民有传统杨树板材加工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发展板材加工业。

今年32岁的杜冰冰几年前从父亲那里接手了板材加工厂,传统的采购、加工、销售虽然利润很大,但工厂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每到淡季,生产的板材销路不好,但是厂里工人的工资还要照开。这个难题成了杜冰冰板材厂发展的瓶颈。卢中华到徐州、常熟等地的几个大型板材加工厂考察学习后,提出了把村里的6家板材加工厂整合起来抱团发展的建议:“这样不仅整合了大部分资源,减少了重复投资,还可以把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统一起来,拉伸产业链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卢书记的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如今,东杜集村人均收入9560元已经不能让卢中华满足,“仅板材厂工人工资这一项,400人的年收入就在3万元以上,加上养殖规模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等,明年我们实现人均收入再提升不是梦。”他信心满满。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五一粮店农贸市场附近这座公厕 全面升级改造 月底 ...
线路故障已修复 这段神火大道上的路灯恢复正常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发现“商”字之美
引江济淮 施工正酣
航拍商丘文化艺术中 ...
水润古城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