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丘店故事见证时代大变迁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7-26 07:12

图为村支部书记韩孝卜与包村干部一起为本村西瓜作推介代言。 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据历史记载,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帝丘店是兵家争夺之地,命运多舛,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砥砺前行。如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该村已成为睢县东部一颗耀眼的明星。”7月23日,在睢县董店乡帝丘店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韩孝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相传黄帝的曾孙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夏朝时后羿带兵进逼,与帝喾在今睢县的帝丘开战,帝喾战死后埋在帝丘村西北隅丘,故该村得名帝丘。

1948年6月底,粟裕率领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1、4、6纵队及两广纵队十二万人发起豫东战役,与黄百韬兵团三万余人在帝丘店交战。此战国军损失近一个师,解放军则伤亡较重。

“记得小时候下雨时,无论是坑塘边,还是田野里,到处都能看见许多头骨。”该村68岁的老党员陈国民说。

战争的创伤,给该村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村11个生产队仅有800多人,村盘面积只有400平方公里。况且该村多风沙,亩均产量40多斤。商业只有两家,一家是修理铺,一家是卖一分钱一碗的茶水点。百姓住的是土坯墙、茅草屋,吃的是榆皮、树叶,最困难时,村里只剩下200多人,人们到处逃荒要饭……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该村在帝丘人民公社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农业生产,防风固沙,栽植白蜡条、梧桐树,逐步把沙碱地改造成水浇田。并开始使用氨水和化肥,农业产量达到200多斤,群众结束了逃荒要饭的历史。

1982年,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帝丘店分为帝东、帝西、何庄三个大队。获得土地的村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亩产量达到500多斤。“红薯干、玉米面”逐步被“好面馍”代替,“吃不愁,穿不愁,有时还能吃上油馍头”“洋车子、手表、收音机、混砖瓦房绣花脊”进入寻常百姓家。该村的种菜能手张启云成为该村第一个万元户,戴着大红花被当时的睢县县委大会表彰。

分久必合。2005年,由于撤乡并镇,帝丘乡与董店乡合并。撤乡后的帝丘店发展一度放慢步伐,进入暂时低潮。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韩孝卜说,2006年国家免除了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就用自1993年筹建面粉厂的资本积累,带领群众修复机井、新打机井40多眼。并于2009年开办脱水蔬菜厂,发展香菜、香葱种植,为该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

2015年,该村赶上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脱贫攻坚政策,让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村再也不是被遗忘的角落。”韩孝卜说,该村是商丘市政协主席曾昭宝、睢县县长曹广阔的联系点,又是中原银行商丘分行,睢县县委办、金融办的扶贫帮扶点,在市、县、乡三级的帮扶下,自2016年以来,该村村内街道全部进行了统一的硬化、美化和亮化,新修村内道路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20盏,栽植绿化树4000多株。建成了村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垃圾中转站、标准化村室、50千伏的光伏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并成立了睢县帝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1000平方米的保鲜库一座和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打造出红色文化党建一条街,培育红色教育基地。目前该村人口超过3000多人,发展农业合作社3个,香葱种植涉及130多户,西瓜种植面积1600多亩,人均年收入7800多元。

“今后我们将抓住新时代机遇,跑出新时代速度,走乡村振兴之路。”谈起该村今后的发展,该村责任组长、董店乡副乡长张立功说,单一的承包土地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很难实现,该村今年将以帝东村为试点,整合全村土地,以脱水蔬菜为龙头,以党员、能人带动为基础,建立分区域性的小麦、花生、蔬菜、西瓜等种植基地或观光园,并拉长产业链条,从育苗到生产,由一年一茬到常年四季。在管理模式上,走集体化道路,让群众由“产业农民”向“产业工人” 转变,实现土地、务工、分红多收入梦想。最后达到帝丘店的帝东村、帝西村、何庄村的再次融合,共筑新时代中国梦。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帝丘店故事见证时代大变迁
2019-07-26 07:12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图为村支部书记韩孝卜与包村干部一起为本村西瓜作推介代言。 本报记者 黄业波 摄

“据历史记载,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帝丘店是兵家争夺之地,命运多舛,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砥砺前行。如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该村已成为睢县东部一颗耀眼的明星。”7月23日,在睢县董店乡帝丘店采访,该村党支部书记韩孝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相传黄帝的曾孙帝喾,是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夏朝时后羿带兵进逼,与帝喾在今睢县的帝丘开战,帝喾战死后埋在帝丘村西北隅丘,故该村得名帝丘。

1948年6月底,粟裕率领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主力1、4、6纵队及两广纵队十二万人发起豫东战役,与黄百韬兵团三万余人在帝丘店交战。此战国军损失近一个师,解放军则伤亡较重。

“记得小时候下雨时,无论是坑塘边,还是田野里,到处都能看见许多头骨。”该村68岁的老党员陈国民说。

战争的创伤,给该村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村11个生产队仅有800多人,村盘面积只有400平方公里。况且该村多风沙,亩均产量40多斤。商业只有两家,一家是修理铺,一家是卖一分钱一碗的茶水点。百姓住的是土坯墙、茅草屋,吃的是榆皮、树叶,最困难时,村里只剩下200多人,人们到处逃荒要饭……

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该村在帝丘人民公社的领导下,开始发展农业生产,防风固沙,栽植白蜡条、梧桐树,逐步把沙碱地改造成水浇田。并开始使用氨水和化肥,农业产量达到200多斤,群众结束了逃荒要饭的历史。

1982年,该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帝丘店分为帝东、帝西、何庄三个大队。获得土地的村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亩产量达到500多斤。“红薯干、玉米面”逐步被“好面馍”代替,“吃不愁,穿不愁,有时还能吃上油馍头”“洋车子、手表、收音机、混砖瓦房绣花脊”进入寻常百姓家。该村的种菜能手张启云成为该村第一个万元户,戴着大红花被当时的睢县县委大会表彰。

分久必合。2005年,由于撤乡并镇,帝丘乡与董店乡合并。撤乡后的帝丘店发展一度放慢步伐,进入暂时低潮。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韩孝卜说,2006年国家免除了有2600年历史的“皇粮国税”,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就用自1993年筹建面粉厂的资本积累,带领群众修复机井、新打机井40多眼。并于2009年开办脱水蔬菜厂,发展香菜、香葱种植,为该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

2015年,该村赶上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脱贫攻坚政策,让该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村再也不是被遗忘的角落。”韩孝卜说,该村是商丘市政协主席曾昭宝、睢县县长曹广阔的联系点,又是中原银行商丘分行,睢县县委办、金融办的扶贫帮扶点,在市、县、乡三级的帮扶下,自2016年以来,该村村内街道全部进行了统一的硬化、美化和亮化,新修村内道路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20盏,栽植绿化树4000多株。建成了村文化广场、生态公园、垃圾中转站、标准化村室、50千伏的光伏发电站等基础设施,并成立了睢县帝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1000平方米的保鲜库一座和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打造出红色文化党建一条街,培育红色教育基地。目前该村人口超过3000多人,发展农业合作社3个,香葱种植涉及130多户,西瓜种植面积1600多亩,人均年收入7800多元。

“今后我们将抓住新时代机遇,跑出新时代速度,走乡村振兴之路。”谈起该村今后的发展,该村责任组长、董店乡副乡长张立功说,单一的承包土地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机械化、集约化生产模式很难实现,该村今年将以帝东村为试点,整合全村土地,以脱水蔬菜为龙头,以党员、能人带动为基础,建立分区域性的小麦、花生、蔬菜、西瓜等种植基地或观光园,并拉长产业链条,从育苗到生产,由一年一茬到常年四季。在管理模式上,走集体化道路,让群众由“产业农民”向“产业工人” 转变,实现土地、务工、分红多收入梦想。最后达到帝丘店的帝东村、帝西村、何庄村的再次融合,共筑新时代中国梦。

编辑: 张晨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文化路万堤河桥将进行升级改造
双拥公园内开国将军的名字印错了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全国人大调研组莅商调研
淡淡乡村如画 浓浓乡...
高温下的坚守和应对
“刘邦”南望望什么?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