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地上筑绿梦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华伟 选题策划、统筹 苏东锋 图片由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崔坤 贾晶晶 摄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6-26 03:37

高速公路旁生态廊道建设

葛天公园航拍

采访团了解白蜡条(杆)防风固沙模式

一天三晌,訾友山都会去宁陵县城的迎宾公园遛遛转转。

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养成这一习惯3年了,和公园建成的时间一样长。

骑着自行车,十来里地路,不紧不慢,到公园葛花藤长廊下,老伙计王升华已经在等着他了。

盛夏时节,迎宾公园内绿树葱茏,花香扑鼻,鸟啼蝶飞。

訾友山和王升华是老同事,年纪相仿,无话不谈,在清静的公园里,他们安享悠闲时光,回忆过往。

他们“以前一眼望过去都是屋山头”的记忆,早已被“到哪儿都能看到绿色”的现实取代。

如今,守护着宁陵一方水土的一道道绿色屏障,让黄沙沉寂,宁陵人民的“绿色之梦”走进现实。

宁陵县建成区绿地率33.1%、绿化覆盖率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初步实现,城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水清地绿惹人醉

夏日炎炎,宁陵葛天公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大沙河从公园穿流而过,一座彩虹桥横亘其上,水清岸绿,水草摇曳,鱼儿嬉戏,燕子翻飞,啾鸣声动听悦耳。

站在桥上,方慧慧推着婴儿车,望着河内的游船,10个多月大的儿子咿呀不止,她和丈夫李明伟很享受这种时光。

“没事的时候,就到这里转转,在树林下坐坐,自然风吹着,很舒服。”说话间,儿子的咿呀声大了,方慧慧赶忙将他抱起,目光中满是宠溺,“别看孩子小,他知道哪儿好玩。”

“自从孩子满月,没事就带他到公园里来,现在到桥上他就想让抱抱,四周看看立马就不闹。”一旁的李明伟满面笑容。

话音刚落,小家伙趴在妈妈的肩头,瞪着大眼睛,咯咯笑着,打量着四周的一切,逗得在附近纳凉的人大笑。

同样的笑声每天还在位于宁陵南关的百草园内回荡。

去年,宁陵县建成了中草药主题公园——百草园,占地面积近50亩,设计别具一格,花架走廊、景观亭、景观石、景观庭院灯等一应俱全。

据宁陵县城市管理局绿化股股长徐文朝介绍,百草园内绿植部分以根茎叶花果可入药的植物为主,其中可入药乔木近30种,可入药灌木和草本植物近百种。

凸显游玩和中医药科普主题的百草园建成后,当即成为附近群众休闲游玩的“热点儿”。

“县城里公园越来越多,你看这个百草园,能在里面玩,还能学到中草药知识,真好。”退休教师杨德志说起宁陵城区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宁陵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侯波说,近年来,宁陵县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协力植绿”的原则,实现了重点道路景观化、重点部位亮点化、游园广场精品化,修复和建设沿河绿化带,构建融休闲、交通、绿化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体系。

宁陵县境内的大沙河已高标准绿化15公里,两岸绿化宽度100米,高大乔木、常绿树种和灌木带状混交,彩色花冠和果树点缀其中,错落有致,风景醉人,成为林水相依的绿色生态景观,既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涵养了优质水源。

“近年来,我县大沙河水质断面总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61项因子累计达标率为100%,城区黑臭水体基本变清。”宁陵县环保局党组书记顾光勇说。

房前屋后果飘香

“PM2.5:13微克/立方米;PM10:23微克/立方米……”

6月18日上午9时35分,宁陵县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温宗搏打开了电脑上的实时监控数据。

按照相关标准来算,宁陵县当天该时段的PM2.5和PM10均在“优”的级别。

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的缩写,其中包含被风扬起的尘土。

历史上,宁陵人民饱受风沙之苦,但现在风沙已经被根植在宁陵大地的绿色植被降服。

2018年,宁陵县在全省105个县的每月空气质量排名中,两次进入全省前20名,分别位居第19名和第16名。

今年1月至6月23日,优良天数为8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4,分别位列全市第二名。

宁陵县石桥镇万庄村,是“老坚决”潘从正的故乡。

万庄万碧风口,一个听起来颇具诗意的名字,但在当地群众眼中没有任何浪漫气息。多年前,风沙肆虐,让他们苦不堪言。

“黄风”是当地老一辈村民最不愿提及的过去,但记忆刻骨。

曾经狂风裹挟着黄沙,所过之处,遮天蔽日,笼罩一切,庄稼绝收。

77岁的潘学礼是潘从正的孙子,小时候,他曾跟着爷爷一起住,他记得,那时候“黄风”一刮,一觉醒来,被窝里都是沙子。

“我3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村附近还只有盐碱地里有一些红柳树,只要一看到俺村西北方向发黄,就知道万碧风口起‘黄风’了,刮到村里啥都看不见,茅草屋顶都能掀翻。”潘学礼的记忆和訾友山一样,“那时候,一眼望去,看到的除了屋山墙,几乎没有啥绿色儿。”

今天的万庄村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梨树、杏树等果树在微风中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

阳光下,昔日的黄沙地被一片片白蜡杆条分割包围、划区锁定,再难肆虐流动,片片绿色守护着农田,当地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往昔不再,只有站在万庄村附近的清水河岸,才能感触到略大的风沿着河道吹来,在两岸高大树木的消减下,吹过村庄时,变得无比温柔。

“老坚决”潘从正缀网劳蛛的精神在宁陵大地传承,河南省国有宁陵林场职工将其发扬光大,几代林场职工呕心沥血,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总蓄积量79962立方米的活立木,防风固沙,守护良好生态。

目前,宁陵县拥有林业用地28.9万亩,活立木蓄积152.7万立方米,农田林网25万亩,农桐间作22万亩,农条间作20万亩,经济林25万亩,林木覆盖率31.17%。

万亩梨园景色美

穿过一段梨树茂密的小路,就能到石桥镇刘花桥村刘文静的家中。

70岁的刘文静,每天最自在的时光,就是坐在小院前,和邻居们拉家常。

朱红色的大门前,栽种着几棵梨树,最年长的比他都大,已经100多年。

“现在日子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环境也好。”刘文静摇着手中的扇子,脸上溢满笑容。

村民刘利敏家有亲戚来串门,她在院子梨树下的石桌上,切了一个大西瓜,边吃边说话,梨树枝繁叶茂,树荫下清静凉爽,孩子们逗着小鸡仔,笑声阵阵。

刘利敏家有7亩多梨园,梨花节和酥梨采摘节的时候,她家还做农家乐生意,游人络绎不绝。

中原酥梨看宁陵,宁陵酥梨数石桥,石桥酥梨当数刘花桥。

宁陵县拥有梨园25万亩,刘花桥村处于万顷梨园的中心,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级园林式小康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全省特色旅游村、河南省传统村落,独具“村在梨园中,人在园中居”的中原原生态梨园村落景观。

漫步万顷梨园景区,曲径通幽,风过梨林,可体味“林海听涛”。

近几年,万亩梨园景区建成了皇家梨园、贵妃园、御景园、百年梨树王、金顶阁、梨园六亭等经典特色景点,形成了“春赏花、夏乘荫、秋品果、冬观枝”的四季美景。

春日梨花洁白,堆雪铺玉;夏天枝繁叶茂,曲径通幽;秋季硕果满枝,果香馥郁;冬时苍枝婀娜,如画如诗。

宁陵县正秉承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以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为抓手,紧紧围绕资源增量、城市增绿、林农增收的目标,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6月21日,一场夏雨过后,一拨拨金蝉在宁陵大地的绿野林间蜕壳而生,在绿色中鸣叫,声音绵长高亢。

记者手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翟华伟

从昔日黄沙遍地,到绿色植被根植大地,林茂粮丰,宁陵生态环境华美转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日益优化的生态环境,让宁陵人民倍感欢欣。当地老一辈人记忆中的“黄风”早已消逝不见,年轻人感触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以及充斥着绿意的城区。

生态建设无止境。如今,宁陵县正在创建森林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做到城区、近郊、村镇绿化“三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

生态林让宁陵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宜居;景观林让宁陵人民休闲游玩的去处越来越多;经济林让宁陵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良好生态环境让宁陵人民乐享其中,得以享受安逸生活。现在,宁陵“四大湖”环湖改造工程已悄然动工,手笔之大,前所未有。

未来可期。在“四大湖”四周可以看到宁陵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生态宁陵 长寿福地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会鹏

近年来,宁陵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站位定航向,理清思路谋发展,多方驱动抓造林,以“两河、三带”、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贫困村绿化及特色经济林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聚焦环境保护,保障天蓝水净。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抓好散煤燃烧、“三车”尾气、秸秆及垃圾焚烧、非法加油站、“散乱污”企业、渣土运输等治理工作,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全县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分别位列六县第一名,水污染防治工作位列第三名。

开展国土绿化,打造生态林业。把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林果化、村庄宜林荒地绿化和环村防护林带建设,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林1.5万亩,走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目前,全县农田林网25万亩,农条间作20万亩,经济林25万亩,林木覆盖率31.17%,实现林业总产值12.7亿元,初步形成酥梨、白蜡条杆加工、家居制造、木材加工四大林业产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

目前,宁陵县先后被授予全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黄沙地上筑绿梦
2019-06-26 03:37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翟华伟 选题策划、统筹 苏东锋 图片由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崔坤 贾晶晶 摄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高速公路旁生态廊道建设

葛天公园航拍

采访团了解白蜡条(杆)防风固沙模式

一天三晌,訾友山都会去宁陵县城的迎宾公园遛遛转转。

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养成这一习惯3年了,和公园建成的时间一样长。

骑着自行车,十来里地路,不紧不慢,到公园葛花藤长廊下,老伙计王升华已经在等着他了。

盛夏时节,迎宾公园内绿树葱茏,花香扑鼻,鸟啼蝶飞。

訾友山和王升华是老同事,年纪相仿,无话不谈,在清静的公园里,他们安享悠闲时光,回忆过往。

他们“以前一眼望过去都是屋山头”的记忆,早已被“到哪儿都能看到绿色”的现实取代。

如今,守护着宁陵一方水土的一道道绿色屏障,让黄沙沉寂,宁陵人民的“绿色之梦”走进现实。

宁陵县建成区绿地率33.1%、绿化覆盖率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2平方米,“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初步实现,城区“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水清地绿惹人醉

夏日炎炎,宁陵葛天公园内,绿树成荫,空气清新。

大沙河从公园穿流而过,一座彩虹桥横亘其上,水清岸绿,水草摇曳,鱼儿嬉戏,燕子翻飞,啾鸣声动听悦耳。

站在桥上,方慧慧推着婴儿车,望着河内的游船,10个多月大的儿子咿呀不止,她和丈夫李明伟很享受这种时光。

“没事的时候,就到这里转转,在树林下坐坐,自然风吹着,很舒服。”说话间,儿子的咿呀声大了,方慧慧赶忙将他抱起,目光中满是宠溺,“别看孩子小,他知道哪儿好玩。”

“自从孩子满月,没事就带他到公园里来,现在到桥上他就想让抱抱,四周看看立马就不闹。”一旁的李明伟满面笑容。

话音刚落,小家伙趴在妈妈的肩头,瞪着大眼睛,咯咯笑着,打量着四周的一切,逗得在附近纳凉的人大笑。

同样的笑声每天还在位于宁陵南关的百草园内回荡。

去年,宁陵县建成了中草药主题公园——百草园,占地面积近50亩,设计别具一格,花架走廊、景观亭、景观石、景观庭院灯等一应俱全。

据宁陵县城市管理局绿化股股长徐文朝介绍,百草园内绿植部分以根茎叶花果可入药的植物为主,其中可入药乔木近30种,可入药灌木和草本植物近百种。

凸显游玩和中医药科普主题的百草园建成后,当即成为附近群众休闲游玩的“热点儿”。

“县城里公园越来越多,你看这个百草园,能在里面玩,还能学到中草药知识,真好。”退休教师杨德志说起宁陵城区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宁陵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侯波说,近年来,宁陵县坚持“规划见绿、见缝插绿、拆墙透绿、协力植绿”的原则,实现了重点道路景观化、重点部位亮点化、游园广场精品化,修复和建设沿河绿化带,构建融休闲、交通、绿化于一体的生态廊道体系。

宁陵县境内的大沙河已高标准绿化15公里,两岸绿化宽度100米,高大乔木、常绿树种和灌木带状混交,彩色花冠和果树点缀其中,错落有致,风景醉人,成为林水相依的绿色生态景观,既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又涵养了优质水源。

“近年来,我县大沙河水质断面总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源地水质61项因子累计达标率为100%,城区黑臭水体基本变清。”宁陵县环保局党组书记顾光勇说。

房前屋后果飘香

“PM2.5:13微克/立方米;PM10:23微克/立方米……”

6月18日上午9时35分,宁陵县环境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温宗搏打开了电脑上的实时监控数据。

按照相关标准来算,宁陵县当天该时段的PM2.5和PM10均在“优”的级别。

PM10是可吸入颗粒物的缩写,其中包含被风扬起的尘土。

历史上,宁陵人民饱受风沙之苦,但现在风沙已经被根植在宁陵大地的绿色植被降服。

2018年,宁陵县在全省105个县的每月空气质量排名中,两次进入全省前20名,分别位居第19名和第16名。

今年1月至6月23日,优良天数为87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74,分别位列全市第二名。

宁陵县石桥镇万庄村,是“老坚决”潘从正的故乡。

万庄万碧风口,一个听起来颇具诗意的名字,但在当地群众眼中没有任何浪漫气息。多年前,风沙肆虐,让他们苦不堪言。

“黄风”是当地老一辈村民最不愿提及的过去,但记忆刻骨。

曾经狂风裹挟着黄沙,所过之处,遮天蔽日,笼罩一切,庄稼绝收。

77岁的潘学礼是潘从正的孙子,小时候,他曾跟着爷爷一起住,他记得,那时候“黄风”一刮,一觉醒来,被窝里都是沙子。

“我30岁左右的时候,我们村附近还只有盐碱地里有一些红柳树,只要一看到俺村西北方向发黄,就知道万碧风口起‘黄风’了,刮到村里啥都看不见,茅草屋顶都能掀翻。”潘学礼的记忆和訾友山一样,“那时候,一眼望去,看到的除了屋山墙,几乎没有啥绿色儿。”

今天的万庄村房前屋后绿意盎然,梨树、杏树等果树在微风中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

阳光下,昔日的黄沙地被一片片白蜡杆条分割包围、划区锁定,再难肆虐流动,片片绿色守护着农田,当地群众得以安居乐业。

往昔不再,只有站在万庄村附近的清水河岸,才能感触到略大的风沿着河道吹来,在两岸高大树木的消减下,吹过村庄时,变得无比温柔。

“老坚决”潘从正缀网劳蛛的精神在宁陵大地传承,河南省国有宁陵林场职工将其发扬光大,几代林场职工呕心沥血,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总蓄积量79962立方米的活立木,防风固沙,守护良好生态。

目前,宁陵县拥有林业用地28.9万亩,活立木蓄积152.7万立方米,农田林网25万亩,农桐间作22万亩,农条间作20万亩,经济林25万亩,林木覆盖率31.17%。

万亩梨园景色美

穿过一段梨树茂密的小路,就能到石桥镇刘花桥村刘文静的家中。

70岁的刘文静,每天最自在的时光,就是坐在小院前,和邻居们拉家常。

朱红色的大门前,栽种着几棵梨树,最年长的比他都大,已经100多年。

“现在日子好啊,不愁吃不愁穿,生活环境也好。”刘文静摇着手中的扇子,脸上溢满笑容。

村民刘利敏家有亲戚来串门,她在院子梨树下的石桌上,切了一个大西瓜,边吃边说话,梨树枝繁叶茂,树荫下清静凉爽,孩子们逗着小鸡仔,笑声阵阵。

刘利敏家有7亩多梨园,梨花节和酥梨采摘节的时候,她家还做农家乐生意,游人络绎不绝。

中原酥梨看宁陵,宁陵酥梨数石桥,石桥酥梨当数刘花桥。

宁陵县拥有梨园25万亩,刘花桥村处于万顷梨园的中心,是“全国绿色小康村”、国家级园林式小康村、河南省“生态文明村”、全省特色旅游村、河南省传统村落,独具“村在梨园中,人在园中居”的中原原生态梨园村落景观。

漫步万顷梨园景区,曲径通幽,风过梨林,可体味“林海听涛”。

近几年,万亩梨园景区建成了皇家梨园、贵妃园、御景园、百年梨树王、金顶阁、梨园六亭等经典特色景点,形成了“春赏花、夏乘荫、秋品果、冬观枝”的四季美景。

春日梨花洁白,堆雪铺玉;夏天枝繁叶茂,曲径通幽;秋季硕果满枝,果香馥郁;冬时苍枝婀娜,如画如诗。

宁陵县正秉承着“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理念,以林业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为抓手,紧紧围绕资源增量、城市增绿、林农增收的目标,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生态环境日益优化。

6月21日,一场夏雨过后,一拨拨金蝉在宁陵大地的绿野林间蜕壳而生,在绿色中鸣叫,声音绵长高亢。

记者手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翟华伟

从昔日黄沙遍地,到绿色植被根植大地,林茂粮丰,宁陵生态环境华美转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日益优化的生态环境,让宁陵人民倍感欢欣。当地老一辈人记忆中的“黄风”早已消逝不见,年轻人感触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以及充斥着绿意的城区。

生态建设无止境。如今,宁陵县正在创建森林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做到城区、近郊、村镇绿化“三位一体”,经济林、生态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路网、水网、农田林网“三网融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效合一”。

生态林让宁陵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宜居;景观林让宁陵人民休闲游玩的去处越来越多;经济林让宁陵人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良好生态环境让宁陵人民乐享其中,得以享受安逸生活。现在,宁陵“四大湖”环湖改造工程已悄然动工,手笔之大,前所未有。

未来可期。在“四大湖”四周可以看到宁陵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链接

生态宁陵 长寿福地

商丘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会鹏

近年来,宁陵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站位定航向,理清思路谋发展,多方驱动抓造林,以“两河、三带”、明清黄河故道生态走廊、贫困村绿化及特色经济林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国土绿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推进生态建设,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聚焦环境保护,保障天蓝水净。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抓好散煤燃烧、“三车”尾气、秸秆及垃圾焚烧、非法加油站、“散乱污”企业、渣土运输等治理工作,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全县大气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分别位列六县第一名,水污染防治工作位列第三名。

开展国土绿化,打造生态林业。把国土绿化提速行动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污染治理等工作,加快推进乡村林果化、村庄宜林荒地绿化和环村防护林带建设,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林1.5万亩,走让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绿色发展路径。目前,全县农田林网25万亩,农条间作20万亩,经济林25万亩,林木覆盖率31.17%,实现林业总产值12.7亿元,初步形成酥梨、白蜡条杆加工、家居制造、木材加工四大林业产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

目前,宁陵县先后被授予全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中国葛天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称号。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确认塔吊无严重安全隐患
路面塌陷有危险 请快维修除隐患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
图说法治
注意安全
迎接25日“全国土地日”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