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优质麦让农民得实惠

文/图 本报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何燕子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9-06-17 06:24

近日,演集镇陆楼村村民喜获丰收。

放眼豫东粮仓——永城大地的金色田野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永城市小麦亩产预估534公斤,总产达9.61亿公斤。近年来,永城市粮食种植从“靠天吃饭风险大”到“年年有余仓廪实”,从“传统种植收成低”到“优质小麦助民富”,今年“三夏”生产过程中,田野上呈现出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

优质麦成“香饽饽”

“真没想到,种地还能创纪录。”6月11日一大早,侯岭乡张井村绿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流安望着在金色麦浪间纵横驰骋的联合收割机,6天前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6月5日,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的8名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该合作社连片区域化种植的强筋优质小麦“丰德存麦5号”进行现场验收。

“专家们随机抽取了6个样点。”韩流安回忆,他们走进麦田,收割、分装、称重、测量水分、汇总数据,忙得不亦乐乎。

“平均亩产778.9公斤,再创黄淮麦区强筋优质小麦高产佳绩!”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验收组组长郭天财当场宣布测算结果。

亩产778.9公斤!韩流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没想到“丰德存麦5号”竟会如此高产,创历年之最;兴奋的是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5年,永城市一家种子公司向韩流安推荐新上市小麦品种“丰德存麦5号”。实践证明,“丰德存麦5号”穗多、颗粒大而饱满,产量一年比一年高。除了高产,该品种还具有矮秆、抗灾性强、千粒重较高等突出优点。尤其是今年,更是实现了优质与高产双赢。

“普通小麦卖不上价,优质麦供不应求,越来越吃香。”说起种植优质麦,新桥镇春光家庭农场的主人刘新全最有发言权,他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今年全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郑麦1860”“郑麦4199”“新麦26”“郑麦22”等,还与几家公司开展订单生产合作,收了麦子就卖钱。

记者从永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8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30万亩、富硒小麦面积30万亩,良种覆盖率100%,“百农207”“周麦27”“郑麦7698”“新麦26”等主推品种面积占95%。据初步统计,今年小麦亩产约534公斤,“3030”工程项目区平均产量600公斤以上,总产达9.61亿公斤。

小麦丰收 农忙“不忙”

“从土地分配以来,我都没有收过这么多粮食,是不是收错了,别把别人家的小麦收了。”6月8日,陈集镇刘寨村村民刘须军既兴奋又诧异地说。刘须军今年有9亩地种植小麦,平均亩产650公斤,比以往任何一年的产量都要高。

“三夏”期间,走进永城市乡村田地,充满了浓郁的丰收气息,空气中随处弥漫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悦。但与预期的“三夏”忙碌不同,在田间地头,村民们或聚在地头说着家长里短,或悠闲惬意地闲逛着,只有自家麦收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忙碌的氛围。

“今年温度高,麦子熟得透,我家8亩麦子,一个多小时就收完了。接着用农用车拉到村里的收粮点,每斤1.11元,当场拿到了钱。”高庄镇曹河崖村农民曹秀丽说。

“现在收麦种地都靠这些大家伙,哪像以前白天黑夜地忙。”演集镇陆楼村村民杨树峰指着远处作业的花生免耕播种机,一语中的。今年,杨树峰初次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小麦,麦收后直接种肥同播花生。这对于以往只是“小农民”的他来说算是一个挑战。

“这么多粮食,种植、收割、收储、售卖都是大工程,这在以前都不敢想。”杨树峰指着自家装满17万公斤小麦的大粮仓,话锋一转,“你看看,我这几百亩小麦,不到一星期就颗粒归仓了,全靠现代化机械。”

“三夏”期间,永城市投入联合收割机60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5000余台、小型拖拉机1.8万余台、播种机2万余台、秸秆捡拾打捆机300余台,全市麦收机械化率达98%以上。同时,永城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机收、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做到收割一块、播种一块。仅一周时间,180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抢农时,忙夏收,一家老小齐上阵……这曾是麦收时最常见的画面,然而这些年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发展正在让农民在这丰收的日子里,忙而有序,农忙“不忙”。

田野上种出新希望

“这边收了麦就能种。”6月10日,在陈集镇侯庄村,侯建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人侯建理一边指挥夏播一边说,在他身后,800亩花生刚刚播种完毕。俗语说:“夏播无早,越早越好。”在永城市夏收由南到北依次展开时,已经收获的地方争抢农时,进入夏播阶段。截至6月13日,永城市夏收夏播已全面完成。

夏播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增产和增收的关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秋作物种植业结构,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自2017年起,永城市实施“3030”优质小麦工程(种植优质强筋小麦30万亩、优质富硒小麦30万亩),迈出了调整种植结构的一小步,折射出永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步。近年来,永城市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全力调优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今年,秋作物预计播种面积180万亩,其中花生、大豆等品种有所增加,播种面积37万亩左右。

随着夏种的结束,田野上种出了一片新的希望,永城农业种植结构越调越优,农民的种植收益也越来越高。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永城:优质麦让农民得实惠
2019-06-17 06:24   文/图 本报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何燕子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近日,演集镇陆楼村村民喜获丰收。

放眼豫东粮仓——永城大地的金色田野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永城市小麦亩产预估534公斤,总产达9.61亿公斤。近年来,永城市粮食种植从“靠天吃饭风险大”到“年年有余仓廪实”,从“传统种植收成低”到“优质小麦助民富”,今年“三夏”生产过程中,田野上呈现出不少令人欣喜的变化。

优质麦成“香饽饽”

“真没想到,种地还能创纪录。”6月11日一大早,侯岭乡张井村绿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流安望着在金色麦浪间纵横驰骋的联合收割机,6天前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

6月5日,来自全国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等单位的8名专家,组成验收组对该合作社连片区域化种植的强筋优质小麦“丰德存麦5号”进行现场验收。

“专家们随机抽取了6个样点。”韩流安回忆,他们走进麦田,收割、分装、称重、测量水分、汇总数据,忙得不亦乐乎。

“平均亩产778.9公斤,再创黄淮麦区强筋优质小麦高产佳绩!”小麦专家、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验收组组长郭天财当场宣布测算结果。

亩产778.9公斤!韩流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既惊讶又兴奋。惊讶的是没想到“丰德存麦5号”竟会如此高产,创历年之最;兴奋的是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2015年,永城市一家种子公司向韩流安推荐新上市小麦品种“丰德存麦5号”。实践证明,“丰德存麦5号”穗多、颗粒大而饱满,产量一年比一年高。除了高产,该品种还具有矮秆、抗灾性强、千粒重较高等突出优点。尤其是今年,更是实现了优质与高产双赢。

“普通小麦卖不上价,优质麦供不应求,越来越吃香。”说起种植优质麦,新桥镇春光家庭农场的主人刘新全最有发言权,他流转的3000多亩土地今年全部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郑麦1860”“郑麦4199”“新麦26”“郑麦22”等,还与几家公司开展订单生产合作,收了麦子就卖钱。

记者从永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18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种植面积30万亩、富硒小麦面积30万亩,良种覆盖率100%,“百农207”“周麦27”“郑麦7698”“新麦26”等主推品种面积占95%。据初步统计,今年小麦亩产约534公斤,“3030”工程项目区平均产量600公斤以上,总产达9.61亿公斤。

小麦丰收 农忙“不忙”

“从土地分配以来,我都没有收过这么多粮食,是不是收错了,别把别人家的小麦收了。”6月8日,陈集镇刘寨村村民刘须军既兴奋又诧异地说。刘须军今年有9亩地种植小麦,平均亩产650公斤,比以往任何一年的产量都要高。

“三夏”期间,走进永城市乡村田地,充满了浓郁的丰收气息,空气中随处弥漫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喜悦。但与预期的“三夏”忙碌不同,在田间地头,村民们或聚在地头说着家长里短,或悠闲惬意地闲逛着,只有自家麦收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忙碌的氛围。

“今年温度高,麦子熟得透,我家8亩麦子,一个多小时就收完了。接着用农用车拉到村里的收粮点,每斤1.11元,当场拿到了钱。”高庄镇曹河崖村农民曹秀丽说。

“现在收麦种地都靠这些大家伙,哪像以前白天黑夜地忙。”演集镇陆楼村村民杨树峰指着远处作业的花生免耕播种机,一语中的。今年,杨树峰初次承包了5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小麦,麦收后直接种肥同播花生。这对于以往只是“小农民”的他来说算是一个挑战。

“这么多粮食,种植、收割、收储、售卖都是大工程,这在以前都不敢想。”杨树峰指着自家装满17万公斤小麦的大粮仓,话锋一转,“你看看,我这几百亩小麦,不到一星期就颗粒归仓了,全靠现代化机械。”

“三夏”期间,永城市投入联合收割机60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5000余台、小型拖拉机1.8万余台、播种机2万余台、秸秆捡拾打捆机300余台,全市麦收机械化率达98%以上。同时,永城市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机收、秸秆还田和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做到收割一块、播种一块。仅一周时间,180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毕。

抢农时,忙夏收,一家老小齐上阵……这曾是麦收时最常见的画面,然而这些年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农业科技和农业机械的发展正在让农民在这丰收的日子里,忙而有序,农忙“不忙”。

田野上种出新希望

“这边收了麦就能种。”6月10日,在陈集镇侯庄村,侯建理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人侯建理一边指挥夏播一边说,在他身后,800亩花生刚刚播种完毕。俗语说:“夏播无早,越早越好。”在永城市夏收由南到北依次展开时,已经收获的地方争抢农时,进入夏播阶段。截至6月13日,永城市夏收夏播已全面完成。

夏播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一个关键时期。如何在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增产和增收的关系,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秋作物种植业结构,以“四优四化”为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一个有效途径。

自2017年起,永城市实施“3030”优质小麦工程(种植优质强筋小麦30万亩、优质富硒小麦30万亩),迈出了调整种植结构的一小步,折射出永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步。近年来,永城市积极顺应市场变化,全力调优农业结构,在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农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今年,秋作物预计播种面积180万亩,其中花生、大豆等品种有所增加,播种面积37万亩左右。

随着夏种的结束,田野上种出了一片新的希望,永城农业种植结构越调越优,农民的种植收益也越来越高。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道路封闭超一年 施工...
拆迁致施工延误 今年将进行完善
新井盖“上岗” 安全隐患被解除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视觉新闻
“两城”联创在行动 ...
整理居民小区内的车辆
容颜初展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