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辉煌看黄堂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徐泽源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8-18 08:56

“沿着大路进黄堂,焕然一新真漂亮。路灯林立道宽敞,四通八达经济昌。广播节目天天有,文化广场把戏唱……”8月14日,睢县周堂镇黄堂村一位村民向记者展示着他创作的打油诗,歌颂着近年来黄堂村翻天覆地的巨变。

黄堂村位于睢县周堂镇北1公里处,与尤吉屯乡交界,全村总面积约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7亩。辖黄堂、阮洼2个自然村,总人口1794人。黄堂村是国家级优质“泡桐种植基地”,全省典型的“苹果种植基地”“银杏茶产业基地”,是全县第一处实现自来水户户通的村庄,第一处实现家家用沼气的村庄,是县域内第一个拥有拖拉机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村庄……说起黄堂村30年前取得的荣誉,可谓不胜枚举,村里的产业星罗棋布,村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日益开放,绝大多数村民放弃了收入相对稳定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奔向了“下海创业”的大潮中。大片农田闲置、工厂停工,村庄也变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园。村内道路年久失修,电网线路逐渐老化,生产发展也相继停滞了下来。据周堂镇精准扶贫办公室人员介绍,黄堂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248户、贫困人口多达686人。昔日辉煌的黄堂村就这样一步步没落了下来,由原来的“红旗村”“模范村”变成了全镇6个贫困村里最典型的贫困村。

2013年,在外创业多年的崔纪连回到家乡后,看到村庄落后的现状心中黯然神伤,曾经道路宽敞、果树林立、机器轰鸣、泡桐飘香的景象不时回荡在他的脑海中。于是,在2014年的换届选举时,崔纪连自告奋勇地走上了演讲台,向村民们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已久的“复兴梦”,也道出了黄堂村全体村民的心声,在大家的支持下,崔纪连担任了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

据介绍,崔纪连上任后的第一天就和村“两委”班子一起拿着尺子丈量道路,村里道路泥泞、积水严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村百姓的生产生活。为了村整体规划和交通便利,铺设道路必须要打通拥堵,这就得拆掉一部分村民的房屋和院墙。村民们曾经对此很不理解,“让你当村支书,你来拆我家院墙?”“这么多年的邻里,你一点情面也不讲?”任凭乡亲们怎么说,崔纪连不急不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方针和线路规划,拆掉几户房,扒掉几面墙,这才形成了现在既通公交车又舒适平坦的“三大道路、八大胡同”村村通公路网。村民们站在笔直宽敞的大道上纷纷夸赞:“崔支书是干大事的人!”“崔支书真是黄堂村的好榜样!”

道路修通了以后,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黄堂村村委会坚持周堂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讲实话、摸实情、干实事、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广开言路共谋发展,采用贫困户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1000多亩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立了睢县三联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优质大蒜、辣椒种植基地;建起了扶贫车间“引凤还巢”;发展地企结合,采用“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正邦高老庄(河南)农牧有限公司一起实现了市场标准化、产业链条化的生猪养殖产业。各项措施的扎实推进,使黄堂村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吸引了全镇大批贫困户前来务工,有效地提高了全镇贫困户的增产增收。

为了丰富村民们农闲时间的业余生活,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和黄堂村“两委”的号召下,全村村民齐出手,上下联动齐努力,填埋了村内多个污水坑,建起了村级卫生室、乡村文化广场,成立了广场舞队、腰鼓队和安全巡防队,接通了城乡之间的广播节目、装了监控摄像头,黄堂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2016年年底,黄堂村顺利完成了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实在在地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黄堂村是周堂镇对外展示自己的门户,30年前它光彩照人,3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我镇的一面旗帜。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红旗村’命名表彰大会上,黄堂村荣获了‘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三面红旗。这是大家对我们全镇工作的认可和鼓励,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黄堂村会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周堂镇党委书记刘克伟满怀信心地说。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商丘要闻
重铸辉煌看黄堂
2017-08-18 08:56   本报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徐泽源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沿着大路进黄堂,焕然一新真漂亮。路灯林立道宽敞,四通八达经济昌。广播节目天天有,文化广场把戏唱……”8月14日,睢县周堂镇黄堂村一位村民向记者展示着他创作的打油诗,歌颂着近年来黄堂村翻天覆地的巨变。

黄堂村位于睢县周堂镇北1公里处,与尤吉屯乡交界,全村总面积约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7亩。辖黄堂、阮洼2个自然村,总人口1794人。黄堂村是国家级优质“泡桐种植基地”,全省典型的“苹果种植基地”“银杏茶产业基地”,是全县第一处实现自来水户户通的村庄,第一处实现家家用沼气的村庄,是县域内第一个拥有拖拉机实现农业机械化生产的村庄……说起黄堂村30年前取得的荣誉,可谓不胜枚举,村里的产业星罗棋布,村民们的生活衣食无忧。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日益开放,绝大多数村民放弃了收入相对稳定的农业种植和养殖,奔向了“下海创业”的大潮中。大片农田闲置、工厂停工,村庄也变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家园。村内道路年久失修,电网线路逐渐老化,生产发展也相继停滞了下来。据周堂镇精准扶贫办公室人员介绍,黄堂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有248户、贫困人口多达686人。昔日辉煌的黄堂村就这样一步步没落了下来,由原来的“红旗村”“模范村”变成了全镇6个贫困村里最典型的贫困村。

2013年,在外创业多年的崔纪连回到家乡后,看到村庄落后的现状心中黯然神伤,曾经道路宽敞、果树林立、机器轰鸣、泡桐飘香的景象不时回荡在他的脑海中。于是,在2014年的换届选举时,崔纪连自告奋勇地走上了演讲台,向村民们说出了埋藏在心里已久的“复兴梦”,也道出了黄堂村全体村民的心声,在大家的支持下,崔纪连担任了新一届的村党支部书记。

据介绍,崔纪连上任后的第一天就和村“两委”班子一起拿着尺子丈量道路,村里道路泥泞、积水严重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村百姓的生产生活。为了村整体规划和交通便利,铺设道路必须要打通拥堵,这就得拆掉一部分村民的房屋和院墙。村民们曾经对此很不理解,“让你当村支书,你来拆我家院墙?”“这么多年的邻里,你一点情面也不讲?”任凭乡亲们怎么说,崔纪连不急不躁,始终坚持正确的思想方针和线路规划,拆掉几户房,扒掉几面墙,这才形成了现在既通公交车又舒适平坦的“三大道路、八大胡同”村村通公路网。村民们站在笔直宽敞的大道上纷纷夸赞:“崔支书是干大事的人!”“崔支书真是黄堂村的好榜样!”

道路修通了以后,为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黄堂村村委会坚持周堂镇党委、镇政府提出的“讲实话、摸实情、干实事、见实效”的工作要求,广开言路共谋发展,采用贫困户入股的方式,流转土地1000多亩推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立了睢县三联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优质大蒜、辣椒种植基地;建起了扶贫车间“引凤还巢”;发展地企结合,采用“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保险”的“五位一体”产业化经营模式,与正邦高老庄(河南)农牧有限公司一起实现了市场标准化、产业链条化的生猪养殖产业。各项措施的扎实推进,使黄堂村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吸引了全镇大批贫困户前来务工,有效地提高了全镇贫困户的增产增收。

为了丰富村民们农闲时间的业余生活,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和黄堂村“两委”的号召下,全村村民齐出手,上下联动齐努力,填埋了村内多个污水坑,建起了村级卫生室、乡村文化广场,成立了广场舞队、腰鼓队和安全巡防队,接通了城乡之间的广播节目、装了监控摄像头,黄堂村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提升。2016年年底,黄堂村顺利完成了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实实在在地打赢了一场脱贫攻坚战。

“黄堂村是周堂镇对外展示自己的门户,30年前它光彩照人,30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是我镇的一面旗帜。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红旗村’命名表彰大会上,黄堂村荣获了‘脱贫攻坚红旗村’‘美丽村庄红旗村’‘基层党建红旗村’三面红旗。这是大家对我们全镇工作的认可和鼓励,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黄堂村会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周堂镇党委书记刘克伟满怀信心地说。

责任编辑: zc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