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金秋九九又重阳
2022-09-30 01:49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春正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1989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正式定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又成为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2012年12月28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一步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作为老年节。此时,不仅金秋景色迷人,而且适逢收获时节。收获之际当思回馈、感恩。九月重阳提倡敬老,这样的“应景”可谓既恰如其分,又用心良苦,凸显出知恩图报的朴素品德。因为“九九”与“久久”谐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因此,重阳节寓意深远,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重阳节怀有特殊的感情。

重阳节由来已久

近年来,一提起重阳节,人们就会自然想到敬老、爱老。其实,最早的时候,重阳节主要是以祭祀为主。经过多年的演变,成为现代意义上的节日。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季秋九月,“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入,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仓,祗敬必饬……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那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习俗。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中也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的诗句。不过,这里的“重阳”是指九月初九那一天,当时还不是节日。而重阳节的求寿之俗,据考始于汉代。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把重阳当成一个节日,最早见于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飨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重阳节又多了赏菊、饮酒的习俗。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则始于唐代。此后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宫廷、民间都会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唐代的许多大诗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维、杜甫等,都留下过关于重阳节的著名诗篇。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祭祀、插茱萸、赏秋、赏菊、登高、踏秋等,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这一企盼美好未来的主题,演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主旋律。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重阳文化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

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占有总人口的相当比例,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市民如何看待重阳节

父母逐渐老去,需要儿女的关心和陪伴。又一年的重阳节即将到来,更多的父母希望儿女能回家看看。昨日,记者对部分市民进行随机采访,发现有人确定要陪父母过重阳节,部分人对是否陪父母过节感到很纠结。其实,父母不需要儿女为他们做什么,也不在乎儿女们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物质财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情感交流和心灵安慰。

来自睢县的李明方在商丘市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重阳节快到了,你会回家陪父母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李明方显得很无奈,“我做这行工作繁忙,根本挤不出时间来”。小李说,今年的重阳节正好在国庆假期,但公司不放假,他无法回家陪父母,对此他感到很内疚。同样,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明辉在今年重阳节也不回农村老家看望父母。“除了工作,我的时间比较充足,逢节假日一般都会去看父母。但今年有些特殊,重阳节要在外地出差,不能回老家了。”王明辉说,今年重阳节虽然他不能看望父母,但肯定会给父母打电话送去节日问候。

马英从事美容工作,平常她很忙,但遇到逢年过节,她都要挤出时间回老家陪父母。她对节日特别重视,回去看望父母时,总会买一些父母喜欢吃的东西。

在市里一家餐饮店做厨师的小李是江西人,来商丘打拼有5年了。小李说,他娶的是商丘媳妇,平常和岳父母住在一起。“这几年我很少回老家,父母来商丘也特别少,我感觉对父母愧疚太多。”小李告诉记者,他只能在节日到来时给父母寄钱或买东西,希望改善父母的生活。

“重阳节快到了,我女儿给我寄了钱和衣裳。”家住归德路的刘敏兰大妈,见人就夸她女儿有孝心。刘大妈说,老伴去世早,独生女又不在身边,但她一人过生活已经习惯了,“我虽然70岁了,但身体很硬朗,女儿没时间看我,我非常理解,毕竟她也很忙”。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众多的老人希望重阳节能和亲人团聚一下。“平常他们都很忙,在节假日回来看看我们就行了。”不少老人对记者说,重阳节是老年人的节日,他们希望儿女们暂时放下手中的活,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家常,这是给他们最大的心理安慰。

重阳节的时代价值

农历九月,不仅景色迷人,而且适逢收获时节,被大家普遍视为一年中的最美月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进一步激活历史传统,唤醒文化记忆,使重阳节更显迷人魅力与时代光彩。”我市民俗学家刘秀森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源于农耕社会的重阳节文化内涵等也在不断演变。只有不断创新节日形式和手段,才能让重阳节这个世代传承的古老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

“节日是人民创造的,也要让人民共同分享。”刘秀森认为,应发掘重阳节的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中,让节日成为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传统节日更集中地体现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阳节也不例外。要注重加强重阳节传统美德与现实意义的学习、宣传、引导,更广泛地传播节日中蕴含的文明、和谐、友善等文化内涵,使这些优秀的价值观念根植人们内心深处,涵养大众精神家园。

针对老年人,要以“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宗旨,设计一些普适老人的文化活动,来彰显人生晚年桑榆未晚的价值观。鼓励老年人共同参与构建和谐社会,体验美好人生,也是重阳文化的另一种诠释。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重阳节的现实意义日益凸显。时至当下,爱老、敬老、助老的新民俗正在形成,接续了传统重阳的内在精神,并有了新的内涵。

近几年来,我们深刻领悟到健康与平安的可贵,感受到社会互助的温情与力量,认识到陪伴和理解对亲情的价值所在。而这,恰好是重阳节“敬畏生命”“和谐社会”“敬老孝亲”的文化内核。

编辑: 贺宇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现场督办后坑洼路面 ...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
水闸缝隙处渗水 很快就能解决好
基坑回填好后 才能修复路面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小小猕猴桃成了当地 ...
国旗飘飘 迎国庆
鲜花美 国旗红 扮靓 ...
唱歌直播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