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茶煮谷雨春仇士鹏
2022-04-20 00:20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谷雨是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蓦然回首间,春意竟已阑珊,望着次第凋零的花朵,感性的诗人会情不自禁地从身体里摘下一瓣瓣的惆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人间四月,芳菲将尽,天地的色彩也失去了平衡,象征着葳蕤盛夏的绿意开始铺展,桃花与海棠留下的春红却渐渐消失;不安分的躁动与酷热即将来临,闲适的清新与浪漫却悄然退场。这让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刚醒来,便陷入了雨疏风骤的感伤。

此时,就需要一杯春茶来消解了。“品茗会友同享受,一杯入肠解千愁”,那一瞬间的云淡风轻,是流年里长舒的一口气,在茶香温柔的祝福中,所有的阴郁都将豁然开朗。

春茶有两种,一为清明茶,一为谷雨茶,虽然前者芽叶细嫩,清香撩人,但是后者的产量更大,而且发育成熟,有着更悠长的余韵。正因此,谷雨茶除了单芽外,还有一芽一叶的品种。它在水中展开后,似是旌旗烈烈的长枪,所以又被称为旗枪。元朝刘埙在《隐居通议》里写道:“山谷云浓春雨多,晓来四野布干戈。枪旗不染匈奴血,留与人间战睡魔。”这便是由旗枪引发的联想。从茶水中抽出一柄长枪,它虽然没有痛饮过匈奴的血,但同样能征战沙场,人们用它来对抗春困,自当无往而不利。

黄庭坚是著名的爱茶诗人,还有“分宁一茶客”的雅称。他曾写道:“未知东郭清明酒,何似西窗谷雨茶。”若说清明酒里寄托的是苦涩的思念和未散的春寒,那么西窗下的谷雨茶里氤氲的便是恬淡舒适的心情,一如这气温迅速回升的人间。含上一口在唇齿间,细细地回味,那感觉应当如上一句诗所写,“风吹雨洗一城花”。在一番轻微的涩意后,回甘的茶香在舌尖上唤醒了满城的花开。

杨朝英在《水仙子·自足》里描绘着杏花村中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其中有一句为“客到家常饭,僧来谷雨茶”。有客自远方来,便奉上家常饭,有僧人自无垢处来,便端来谷雨茶。为什么不用瓜果、菜粥来招待僧人,而是用谷雨茶呢?想来,只有它的清新与恬静,才能完美契合僧人的气质,不落俗套。那因为经年诵经而沙哑的嗓子,得了谷雨茶的滋润,再开口时,便更有了让人如沐春风般的慈悲。

晚唐诗人齐己号称诗僧,也是谷雨茶的拥趸。“绿嫩难盈笼,清和易晚天。且招邻院客,试煮落花泉。”在春山中想要找到翠嫩的新茶并不容易,但是为了春茶的滋味,采茶人不肯放弃,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坎坷的山路上,上下而求索。一直到了晚上,他才停下来检查收获,却发现这一整天的辛劳都没有把笼子装满。不过,虽然新茶得来不易,但采茶人并不愿独享,而是招呼来邻居,共同品尝这春深时分的茶香。

他是怎么煮茶的呢?“摘带岳华蒸晓露,碾和松粉煮春泉”,要用山岳里纯正的晨露,被缤纷落英亲吻过的泉水去煮茶,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自然,才能将春天赋予山野的灵气尽数注入茶叶中,激发出其中最纯净的精粹,让它用味蕾能够理解的语言向人类阐述春天最深层次的秘密。

事实上,谷雨茶并不止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它也会滋养人的身体,润物细无声。李德裕在《忆平泉杂咏·忆茗芽》中写道:“欲及清明火,能销醉客酲。”谷雨茶能够清除身体里的火气,让浓睡也无法消解的残酒悄悄退场,使人以精神焕发的姿态,迎接万物兴盛的夏日。

所以,谷雨茶也是一杯希望之茶。固然,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固然,窗外已经绿肥红瘦,海棠笑不了春风,可若非时令走到了谷雨,又哪来的春茶去煮一杯清雅与悠然?它是大自然在暮春时节对人们最好的补偿,而我们都应当心怀感恩,对这份恩泽献上最高的赞美。郑板桥说:“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我想,这场春茶之恋必不会到了谷雨便收场,它将继续淅淅沥沥,直到最后一杯谷雨茶交出身体里珍藏的袅袅清香,直到我们的青春向人间交出全部的渺小而弥足珍贵的光与热。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这一天,请细细地品上一杯清茶,那缠绵了五千年的清新与隽永,必将在你的舌尖降下另一场谷雨。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现场督办后坑洼路面 ...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
红绿灯恢复正常 众车辆有序通行
公共走廊被私自封闭 业主依法成功维权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春色迷人花似锦
虎虎生风
商丘方舱建设快马加鞭
我市今年将打好“三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