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千年商丘古都城蓄势待发
——“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大型探访解析之展望篇
2022-02-24 10:20   撰文/本报记者 邵群峰 摄影/本报记者 崔坤 文化顾问/张学勇 王良田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本文作者与文化顾问张学勇在一起交谈 本报记者 袁正建 摄

商丘古都城规划商业街夜景效果图

修复中的城隍庙

修复后的陈家大院

美人胡同修复工程

从历史的深处一路走来,商丘古城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坐拥5000年不断脉、素有“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之美誉的商丘古城,一直以来却没有吸引到世人足够的目光和脚步。

商丘人始终有一个“古城梦”,挥之不去,愈发强烈——梦想她能告别无言的落寞,比肩同属“十大古城”之列的平遥、凤凰等;梦想她能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分享给世人……

有梦想就有希望。近两年,商丘古城的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运作,规格之高、决心之大、力度之强,让世人看到希望、充满期待。

紧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铿锵进程,承载五千年华夏文明史的商丘古都城蓄势待发。

古城觉醒,强势开启振兴征程

走进饱经沧桑的商丘古城拱阳门(南城门)右拐,便踏上了一公里精品旅游线路。

城墙下的凤池是古城内唯一一个集防洪、蓄水、防火为一体的水域,虽然面积不大,但水质清澈、绿草茵茵,走廊、小亭点缀其间,风景秀美,景色怡人。

凤池的对面是近代工业遗产园。园区以古城内原有的两座内衣工业厂房建筑为中心,凸显出近代工业大发展时期特殊的历史风貌。

作为商丘古城一公里精品旅游线路最后一个景点,福音堂广场坐落在古城东门第一个入口,广场内不仅建有望月门,还建有花池、水池和浮雕等,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赏,拍照留影。

这样的场景,曾是商丘人长久期待的一幕。

古城承载着商丘数千年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是商丘城市的生命之根、文脉之本、不朽之魂。如何保护古城、复兴古城、利用古城,是商丘人民和历届商丘市、睢阳区领导思考的问题。

蓄势待发终觉醒,千年古城踏新程。2013年5月,备受人们关注和期待的商丘古城棚户区改造及古城保护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擂响了古城保护建设和复兴古城的战鼓。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并由商丘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代表市政府与睢阳区政府联合出资成立商丘市古城保护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古城棚户区改造的投融资平台和建设主体,全面负责古城棚户区的拆迁、搬迁、土地整理、整体规划和实施建设。

在古城保护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中,商丘市委、市政府和睢阳区委、区政府,汇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强力推进,只争朝夕。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科学保护、复原复兴、永续利用为目的,坚持在保护中更新,在更新中利用,在利用中发展。同时,牢固树立可持续保护原则,高起点编制规划,委托上海同济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编制《商丘古城旅游区归德府城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商丘古城城市设计及建筑方案设计》。

2016年起,古城保护建设换挡提速,加速推进。

作为古城保护建设运作主体,睢阳区委、区政府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以“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为总保障,全力冲刺,攻坚克难,在仅仅两个月时间内打造出一公里精品旅游线路,古城的辉煌前景和文化魅力愈发清晰可见,让人们看到了古城复兴的希望。

2016年10月1日,商丘首部地方法规《商丘古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商丘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正式迈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此前的商丘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也更名为商丘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任政委和指挥长。

2016年,省、市领导密集调研商丘古城,对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意见。市委书记王战营、市长张建慧更是在12月4日至14日的短短10天内,一同带队奔赴凤凰古城、平遥古城、太原古城三地,考察古城保护规划建设、文化资源挖掘展示、产业开发、营销策划等。

登高谋远起宏图,誓让古城绽新辉。

商丘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出“金三角”发展战略,把古城作为商丘城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不仅将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作列入商丘“十三五”规划,而且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文化旅游品牌,带动全域文化旅游业的跨越发展,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商丘高地。

5000年历史文脉不断的商丘古城迎来前所未有的复兴机遇。

商丘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作指挥部多次强调,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做大文化产业,打造文化高地,擦亮商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文化名片。要加快推进古城保护修复,围绕打造商丘古都城景区,充分展现商丘五千年不断脉的文明史,展现商丘历经五千年的城市建设史,展现商丘五千年兼容并蓄的人文文化。

截至目前,古城郭内一、二、三期棚户区改造征收已基本结束,四、五期正在稳步推进;一期安置工程三、四、五号地52栋安置房已封顶,5799套安置房正在有序分配。归德府东城墙南段、南城墙东段修复加固工程以及一公里精品旅游线路已经完成,美人胡同、近代工业遗产园、城隍庙等修复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项目融资成效明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6.18亿元,已全部到位;吸引金融机构贷款78.77亿元,已到位57.47亿元。

以水为脉,再现城湖昔日盛景

四月的阳光温暖和煦,古城南湖碧波荡漾,岸边垂柳轻轻摇曳,一幅春意正浓的美景。放眼城湖东南方向,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却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城湖清淤扩容正在加紧进行。

护城湖是归德府城垣的灵魂,是我国古代城墙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完美典范,也是商丘古城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历史更迭,兴衰交替,现有的城湖仅存千余亩。

为了恢复古城“漂浮”在鼎盛时期8000亩城湖上面的壮美景观,还原古城完整的“城、池、郭”三位一体的完美格局,今年1月26日,古城正式启动城湖清淤扩容工程。

根据规划,城湖在清淤扩容的同时,还将加大河湖疏浚、生态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让湖水更清、湖岸更绿、古城更美,并充分发挥城湖的调水蓄水功能,让城湖根据需要进行引水补水、退水排水,科学调度水资源。

为了做足做活水文章,睢阳区将以环城湖面和十八里城郭为载体,建设商丘主题乐园、滨水游乐场,打造高端水上游乐世界,呈现多功能于一体的水城格局,营造水文一体、水城一脉、水天一色的活力古城。

按照计划,2018年年底之前,城湖清淤扩容工程将全部完工。届时,一个植被丰富、生态优美、风光旖旎、充满自然生机和人文和谐的湖滨风光地带,将呈现在世人面前,为商丘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增光添彩。

其实,城湖清淤扩容的意义远不仅此。因为城湖的兴衰,几乎可以折射商丘自帝喾都亳以来40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商丘在历史上曾长期被称作“睢阳”。睢阳的得名源于城南侧的一条天然河道——睢水,因为“山南水北为阳”,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东段就是借用的睢水河道。而城南70里的汴水上游河段也被通济渠所利用,所以通济渠也有汴渠、汴河之称。

而根据文献资料记载并结合现代历史地理学者的研究成果,商丘古城(宋城、睢阳城)早在隋炀帝开凿通济渠之前,就已被连接在黄河分流人工河道系统上,使之成为一座运河城市,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建城之初。可以说,商丘是因睢水而生,因睢水而兴。

隋唐时期, 商丘被称为宋州城,隶属宋州,后宋州改为睢阳郡。当时,城湖经睢水,也就是现在的古宋河与大运河相融相通,宋州城也因此成为通济渠的咽喉要道、“管控江淮”的门户之地,是坐落在隋唐大运河边上全国著名的大都市。

在商丘古城南2公里的古宋办事处叶园村头,横卧着一块刻有“中国大运河”的石头,旁边则是一个搭有保护棚的通道,上写“通济渠商丘南关段考古发掘工地”。步入棚内,一个长方形深坑赫然入目,这就是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的一段遗址。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这是李白在《梁园吟》中的诗句,从中隐约可以看到一座繁华大都市的景象:道路四通八达,汴水直达于海,舟车来往,络绎不绝。大桥上下,店铺林立,夜晚灯火通明,伎乐声声。

一段日夜流淌的运河活标本,一个一经发掘就震惊世人的宋代码头,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古城……如果说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长廊,那么,商丘则是这文化长廊中韵味十足的璀璨之珠。重现天日的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也以实物的形式充分证明了当时运河包括城湖给商丘带来的繁盛。

已经规划建设的大运河遗址展示区,将对大运河商丘南关码头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并在古宋河河段重现古时运河两岸杨柳依依伴商贾、舞影绰绰映绿池的自然与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风貌。建成之后,将成为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又一重要景点。

为了全域化构筑以商丘古城为核心的大文化、大旅游格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商丘古城在城湖清淤扩容的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实施内河综合治理古宋河项目,将长达15公里的古宋河打造成一条生态景观河,并在沿岸建设多个以生态观光、林果采摘、田园休闲为主的特色旅游小镇。

全面修复,古城即将涅槃重生

4月9日,商丘古城南城墙西段、东城墙北段,施工人员在斑驳残破的城墙上下忙碌,修复加固工程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拾级而上,登上拱阳门(南城门)可以看到,一直到宾阳门(东城门)的约1公里城墙经过修复加固,已经恢复原貌,宽阔平坦,巍峨雄壮。此次对古城墙的修复加固,是按照原有规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的。按照计划,全长4.3公里的古城墙修复加固工程将在2017年全部完成,打造城墙一周环线。试想,漫步在沧桑厚重的城墙之上,饱览古城内外风光的感觉,是何等的悠然和惬意。

2017年,睢阳区将继续强力推进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打造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坚持以明清古城保护和建设为重点,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高地。

目前,“商丘古城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加快实施,围绕古城1.13平方公里,强化古城肌理、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修复性保护,推进93条历史街巷、文庙、府衙和城湖开挖等21项重点工程;计划时间内,完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实现古城保护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根据设定的目标,今年除完成古城墙修复加固工程外,还将完成的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项目包括:古城保护建设规划,环城墙马道街修复,“八大家七大户”展示工程修复,府衙、文庙、城隍庙、应天书院、等改造建设,以及古城内50处文保单位的抢救性修复。

同时,实施燧皇陵火文化主题园、商文化主题园、商都南亳景区、周朝宋国都城景区、西汉梁国都城景区、唐代睢阳古城景区、隋唐大运河遗址园景区、北宋应天府(南京)古城景区、元明归德府故城景区、现存明清归德府城等十大景点建设;启动古都城断代认定工程,申报中国商丘古都城。

合理的业态布局对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2017年,商丘古城将打造归德食府、城隍庙、美人胡同等名吃街区,集中展示豫东特色饮食文化;实施环湖内外步行道、国际马拉松跑道、十八华里城郭生态廊道等建设工程;完成一公里精品旅游线路商业片区续建工程,启动中山南北大街、中山东西大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

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睢阳区继续挖掘商丘古城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全力推进古城修复性保护与展示工作,打造一流的“文化古城、生态古城、特色古城、产业古城”。至2019年国庆节,建成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并向世人开放。

“十三五”规划描绘了这样一幅令人神往的蓝图: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东到神火大道、西到商周高速公路、南到连霍高速公路、北到北海路,面积达46平方公里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综合收入达到80亿元。把商丘古城建设成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内涵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人文生态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蓄势待发的古城压抑得太久了。此次高起点、高标准的修复性保护与展示,一定会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涅槃中重生,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谱写新的篇章。不久的将来,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化明珠将在中原大地惊艳亮相,光耀四方。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妆成天下知。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总策划: 王全周

总统筹:曹月坤 刘道明 王景宇执行策划: 郭文剑 高 进

文字统筹: 郭文剑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现场督办后坑洼路面 ...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
市区半数以上公交线路恢复 客流量偏低线路暂未运营
这段腾飞路“五一”有望通车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会影像
两会影像
两会影像
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