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归德府八大家七大户的风云沉浮
——“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大型探访解析之明清篇(上)
2022-02-21 14:48   撰文/本报记者 李艾凌 摄影/本报记者 邢 栋 文化顾问 尚起兴 刘秀森 李可亭 张学勇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归德古城墙

侯 府

沈鲤墓

本文作者与文化顾问尚起兴在壮悔堂探访交流

制图:苏新诗 白 鹏

如果说中国历史是一幅灿烂辉煌的壮丽画卷,那么商丘古城在明清时期一定是其中斑斓多姿的精彩片段;如果说华夏文明是一支气势恢宏的交响乐曲,那么明清时期的商丘古城一定是其中令人荡气回肠的动人乐章。

经历了史前、夏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时期的文明积淀,到明清时期,商丘古城更加地丰富厚重、成熟稳健。古城自五代后唐时期始得名归德,两宋时期曾称为应天府、南京、睢阳等,至元朝改称归德府,明清一直沿用归德称号。历经沧桑的归德古城巍然屹立,写下了太多不朽的传奇,而古城“八大家”“七大户”的风云沉浮,更是一部明清历史的精彩演绎和真实写照。游古城,听故事,觅传奇,让我们打开时空隧道,来一场通达明清、触摸古城的穿越之旅吧。

归德古城:

外圆内方三位一体格局堪称奇迹

探访古城,需要沉下心来,因为这如同与智慧的长者对话,其内涵博大精深,其外延无限广阔,值得细细品味,反复研磨。

从商丘火车站附近中心城区,沿凯旋路南行7.5公里,直达商丘古城北门。抬头望去,北城门楼重檐歇顶、飞檐翘角,巍峨高大的城墙向东西延伸,三个端正的拱圈式城门贯穿城内外。沿城楼边侧拾阶而上,只见城门楼内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十分的雄伟壮观、庄重典雅。

站在北城门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从高空拍摄的古城全貌照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整个归德古城仿佛漂浮在水上,四面城墙保存完好,城墙外城湖环绕,护城大堤即城郭如巨龙盘旋在城湖外侧,形成城、池、郭三位一体、外圆内方的独特格局,好像一枚巨大的古钱币造型,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图案不谋而合。

现存的归德古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动工修建,明正德六年(1511年)竣工,后又陆续加筑城门楼、垛口、马面等设施,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归德古城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明清历史、城市建筑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活标本,具有国家级珍宝意义。1986年,商丘古城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年,归德府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的奇特美妙之处,从四面城门就可以领略到:古城北门称拱辰门,取拱着北斗星之意;南门称拱阳门,取供奉太阳之意;东门称宾阳门,意为像迎接宾客一样迎接朝阳;西门称垤泽门,取意西为阏伯之丘、睢水之泽。古城南门、北门相对,东西两门相错一条街,东门偏南,西门偏北,出现了与南北轴线分别相交的两个隅首,为古城的两个中心交点。

进入古城内,其龟背式、棋盘样的街道布局,更让人感受到精巧绝伦的古代建筑文化。城内中间高四周低,雨水顺地势集到城墙脚下,再通过南城门东西两座水门排出城外,即使暴雨如注,城内也不会积水。城内93条街道,把全城分割成多个规整见方的巷陌,路路相通,街街相连。漫步古城,在纵横交织、峰回路转中,仿佛时光倒流,又如穿越古今,扑朔迷离,神秘莫测。

如此巧夺天工的城池,是先人们历经磨难的智慧结晶。数千年来,商丘古城因地处黄河故道附近,黄河多次肆虐水患成灾,城池建了毁、毁了建。据专家考证,现存归德府城周边附近叠压着多座都城、古城。商丘古城北20公里处,有一条高大雄伟、迤逦连绵144公里的土岭,那便是闻名遐迩的黄河故堤,明万历年间修成。它是沿黄河故道人民为保护家园用血与泪修筑起来的防洪大堤。

商丘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名人典故。自明朝正德至清初百余年间,归德古城人才辈出,出现过两阁老、五尚书以及十多位侍郎、御史、巡抚、总兵等高官显贵,其时盛传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归德四尚书”之说,居住古城的“八大家”“七大户”均声名显赫。因此,城内外官府民宅建筑颇多,明清风格的四合院鳞次栉比。

闹龙街轶事:

帝王师留下“乾坤正气”

古城北门里,有一条街道由城门脚下向西伸展开去。这条街原名马道街,号称古城“八大家”之首的沈家即沈鲤的府第便在这条街上。这条街由沈鲤和当时的万历小太子引发的故事而得了个有趣的名字,叫“闹龙街”。

沈鲤(1531—1615)字仲化,号龙江,归德府人。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太子时他任太子的讲师,很受朱翊钧尊敬。朱翊钧当了皇帝之后他升为翰林编修、礼部尚书及文渊阁大学士。古城人总是亲切地称之为“沈阁老”。

相传,沈鲤在任太子朱翊钧的讲师时,有一次因事经穆宗皇帝批准回归德老家。小太子朱翊钧跟其一同到归德来。沈鲤在家乡父老面前从来不摆官架子,未进归德城,便下轿徒步而行。归德城的老百姓听说沈鲤回来了,都出来观看。不懂事的泼皮孩子看他身后有一个小孩,身穿黄衣服,头戴黄帽子,谁也没想到会是小太子。出于稀罕,这个用手撩一下他的衣服,那个用小树枝戳一下屁股,惹得小太子十分烦躁,那些孩子们见状嘻闹着跑开了。

来到沈府,小太子余怒未消,对沈鲤说:“刚才那些孩子真是太不像话了,那是什么地方?”沈鲤听他话音不对,担心他追究这件事,就笑着对太子说:“噢,那条街叫闹龙街。‘闹龙’就是跟皇帝闹着玩的意思。皇帝走到那条街上,老百姓都要跟他闹一闹。今天太子走到那里,娃儿们都狠跟太子闹腾,可见太子洪福齐天,将来一定能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太子仍没好气地说:“跑进黑色大门里去的那一个,我跟他没完!”沈鲤一听,觉得事情严重,怕他追查那个孩子的过错,便说:“今天天色已晚,明天咱们查一查那是谁家的孩子。”太子听了这话,才暂时不说什么了。夜里,等太子睡了,沈鲤忙命人到白天他们经过的那条街上通知所有的人家,连夜把大门全部刷成黑色。

第二天早晨,太子一起床便闹着要去追查那个住在黑色大门里的孩子。沈鲤带他来到马道街上,太子放眼一看,但见每家的大门都是黑色。太子再也认不准他最忌恨的那个孩子昨天到底跑进了哪一个大门,只好听从劝说,不再追究。

沈鲤以他超人的机智杜撰一个“闹龙街”名,为百姓免除了一场祸灾。这事被人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大街小巷,城里城外。从此,人们便称这条街为“闹龙街”。

后来,沈鲤成为万历皇帝一生如父亲般信赖、仰仗的忠耿辅臣。沈鲤赤心报国,刚直不阿,因此遭到当朝不少权贵的怨恨,57岁那年任凭万历皇帝再三挽留还是辞官归里。回到归德后,沈鲤并没有赋闲在家,而是为民请命,奏明圣上,修筑了数百公里的古黄河大堤与分洪大堤,后人称之为“沈堤”。由于修筑了这两条大堤,“河南州县始免冲决”。

万历四十三年,时年85岁的沈鲤病逝。万历皇帝闻讯,颇为悲伤,祭文称赞沈鲤“乾坤正气,伊洛真儒”。沈鲤很受归德人爱戴,沈鲤墓所在的村现在就叫沈坟村,位于梁园区水池铺乡,墓地四周有一人多高的围墙,巍然屹立的墓门牌坊格外壮观。

宋氏家族:

明清政坛清名远扬

天下宋氏出商丘,商丘宋氏有清名。北宋时有“三苏”,其光辉照亮了中国文坛,归德府有“三宋”,其清名享誉明清政坛。所谓“三宋”,即宋氏家族中的宋纁、宋权、宋荦,这三位均是明清时期举足轻重的朝臣。可以说,不了解这三位,看不出商丘宋氏的厚重与杰出。

距商丘古城西北约9公里处的三陵台,是天下宋氏宗亲寻根祭祖的所在地。明朝重臣宋纁的墓地就在这里。宋纁(1522—1591),字伯敬,官至户部尚书、吏部尚书。宋纁一生恪尽职守,匡扶社稷,正如他自己所言,“君子之为学也,将以成身而备天下国家之用也”。宋纁70岁卒于任上,灵柩被送往商丘故里,900多公里沿途中,士农商贾夹道迎送,焚香哭拜。宋纁因倾情报国、廉政为民而千古流芳,是肩比包拯、海瑞的一代廉吏,后来大江南北多处建有的“三报祠”,供奉的就是这三位贤臣。

宋权(1598—1652),字元平,号雨恭,是宋纁的侄孙。宋权在明朝为官20年,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且素以清廉忠孝、正直敢言而闻名。后来宋权又在清廷为官8年,这8年中居相位6年,减税赋、宽兵役、慰农耕,力荐武将文臣,为大清王朝费尽心机。明末清初,好多明朝遗老遗少誓死反清复明,但朝代的更替无人能挡。这场历史演变中,宋权华丽转身,从明朝巡抚摇身一变为大清宰辅,这多少带点传奇色彩。在宋权看来,无论是大明,还是大清,无论是巡抚还是宰相,官道即民道,安民吏治,均是报效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说,宋权能屈能伸,也算是人中骐骥了。位于古城西门里的宋家大院即是当年宋权的府邸,现如今正在修缮中,完工后即可向世人开放。

在商丘古城北城门上,镶嵌有一块石碑,上书“清德”二字,刚劲有力、清秀隽永,据记载这是康熙皇帝给宋荦题写的“清德堂”的残留部分,在古城南的八关斋里,还保留着近20块康熙皇帝赐给他的匾额碑刻。

宋荦(1634—1713),字牧仲,晚号西陂放鸭翁,为宋权的儿子,14岁被顺治招为三等侍卫,为太子陪读。康熙三年,宋荦始做黄州通判,后升江宁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康熙任上有数次南巡,时任江宁巡抚的宋荦多次接驾迎从,颇得恩宠。宋荦在任江宁巡抚的14年里,为官清正有为,江南一派祥和,康熙赞誉其“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宋荦不仅政绩卓著,而且能诗善书,还擅长于收藏鉴赏,香雪海、沧浪亭、百衲本、碧螺春等文化符号,无不与他有关。当年,宋荦重修了沧浪亭,创立了百衲本书体,并且因和康熙品茶而留下了碧螺春的雅称。甚至数百年后,宋荦还成就了商丘与香雪海的姻缘。康熙三十五年(1696),宋荦到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赏梅,即兴赋诗一首,并题写了“香雪海”三个字,镌刻在崖壁上,至今“香雪海 商丘宋荦”几个大字保存完好,成为一处胜景。“香雪海”电器即取自其名。前几年民权县领导到苏州招商,与香雪海老总聊起这段渊源,两家一拍即合,后来香雪海电器集团从南方全员迁到商丘民权落户,于是香雪海回老家便成为近年来在商丘流传的一段佳话。

侯家大院:

凄美桃花扇的故事成千古绝唱

从古城北门进去,行百余米有个街口叫刘隅首,向东十余米,有两处静穆素雅的四合院落,是游览古城的必去之处。路北是侯府故居——尚书府,路南是侯方域故居——壮悔堂,这里是古城的重要景观之一,但很多人来这里并不仅仅是看故居,更多地是冲着那凄美爱情故事桃花扇而来。

曾经的侯家大院,从古城刘隅首一直到小隅首,覆压古城一隅,这里还只是侯府西园,在城内东马道附近有侯府东园,城南十华里有侯府南园,可见当时的确是大户人家。如今保留下来的这两处宅院,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考究,明三暗五、前出后包,青砖为墙、垄瓦覆顶,看上去轩朗清雅而又含蕴持重,是典型的豫东地区明清风格建筑群。

据侯家家谱记载,明朝万历年间,侯氏家族达到鼎盛。侯恂先后当过监察御史、太仆寺少卿等职,后升到户部尚书。他与父亲侯执蒲、弟弟侯恪三人同朝为官,可见侯氏一门春风兴旺。明清时期,侯家更因侯恂的儿子侯方域而名扬天下,一则是侯方域主持的“雪苑社”誉满全国,另一则就是他与李香君的凄美爱情故事依托桃花扇广为流传。

青年才俊侯方域在赴南京科考应试中,结识了“秦淮八艳”中的歌伎李香君,两人情投意合,无奈家国多事,有情人也难成眷属。李香君虽身处青楼,却在明末的风雨飘摇中,时时想着国家安危,致死不渝。她支持侯方域抨击阉党与反清复明,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爱国情操。侯方域本来决意为大明王朝守节,却被迫参加清朝乡试,35岁的侯方域感叹平生可悔者多,建壮悔堂,并将自己的古文结集为《壮悔堂文集》。

跨入壮悔堂正堂高高的门槛,迎面就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蜡像。侯方域著的《李姬传》中,记述了他回商丘时香君送别桃叶渡一事,香君言曰:“公子才名文藻,……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有人评价说,李香君此话,大有伯牙碎琴之志,意在要求情郎珍重名节。侯方域离开南京后,李香君被淮扬督抚田仰逼做妾,誓死不从,当着抢婚人的面以头撞桌,血溅侯方域赠送的定情纸扇。后来,侯方域的好友、知名画家杨龙友为李香君的忠贞爱情所感动,提笔就斑斑血迹勾勒出折枝桃花,这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扇”,也是中国四大名剧之一《桃花扇》的故事来源。在这部不朽的剧作中,孔尚任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离合之情,写明清朝代更替的兴亡之感。李香君虽是风尘女子,却因其忠贞英烈而为世人传颂。

关于李香君魂归何处,至今说法不一。据有关专家调查考证,清兵打下南京后,李香君去了栖霞山的一座尼姑庵里,投奔她做了此庵主持的手帕姐妹卞玉京,后郁闷而死,临死前将血染的桃花扇转交侯方域。侯方域见扇感慨万分,赴南京将她的灵柩迁至侯府南园附近的李姬园。也有研究者考证说,李香君曾随侯方域来到古城居住,后因身份卑贱为侯家不容,迁至李姬园居住,后郁闷而死并葬在了李姬园。不管李香君有没有来过古城,古城南的香君墓倒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着,侯方域为李香君写下的那块墓碑:“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记载了那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古城增添了一抹香艳。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商丘古城南7公里左右的路河乡李姬园村,找到了慕名已久的香君墓。墓冢上,翠绿的草丛中开放着星星点点淡紫色、鲜黄色的小花,十分清秀素雅。记者又来到距此地两公里许的侯小园。据当地村民讲,该村东头曾出土过5块墓志铭及多块棺椁木板等物,从碑字上可以看出是侯氏的家族墓。只是墓群多次惨遭盗掘,早已平了坟头,周围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地了。历史的烟尘埋没了往事,但总会留下一些踪迹,值得后人去凭吊和追思。

关于古城八大家,民间一直流传有“沈宋侯,叶余刘,还有高杨在后头”的说法。商丘古城里至今还保留有明侍郎叶廷桂宅、明兵部尚书余珹宅、山海关总兵高第的高家祠堂等多处文物古迹,无不记录着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总 策 划:王全周

总 统 筹:曹月坤 刘道明 王景宇执行策划:郭文剑 高进

文字统筹:郭文剑

编辑: 曹娟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现场督办后坑洼路面 ...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
市区半数以上公交线路恢复 客流量偏低线路暂未运营
这段腾飞路“五一”有望通车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民权县医保局工作人 ...
民权县第一初级中学 ...
两会瞬间
图片新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