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32)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2-23 15:05

虚室生白

“虚室生白”中的“虚”意为使之空虚;“室”指心;“白”指道。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在他的著作《庄子·人间世》中讲的一件事:颜回拜见他的老师孔子,请求同意他去卫国说服卫国国君不要轻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

孔子说:“你去卫国恐怕会遭受刑戮啊……古时候道德修养高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再去扶助他人。况且,你知道‘德’‘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吗?‘德’的过分外露是由于好名,‘智’的过分外露是由于争胜。‘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争斗的器具。这两者都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于世的。而且一个人德性纯厚,守信诚实,但未必能使别人了解,即使不和别人争名,也未必能达到别人的心意。如果强行把仁义规范之类的言论在暴君面前陈述,这样会被认为是用别人的丑行来炫耀自己的美德,是害人。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要遭人害了!”并举历史上的例子告诫他。

颜回说:“我外表端肃而内心谦虚,勤奋行事而心志专一,这样可以吗?”孔子说:“卫君刚猛暴烈,盛气露于言表,而且喜怒无常,人们都不敢丝毫违背他,他也借此压抑人们的劝谏。这真可以说是每日用小德来感化都不会有成效,更何况用大德来劝导呢?他必将固守己见而不会改变,即使表面赞同而内心里也不会对自己的言行作出反省,你那样的想法怎么能行得通呢?”

颜回说:“那么我内心正直而外表恭顺,引用成说上比古人。所谓内心正直,就是与自然为同类。跟自然同类,可知国君与自己都是上天养育的子女。又何必把自己的言论宣之于外而希望得到人们的赞同,还是希望人们不予赞同呢?这样做,人们就会说我有赤子之心,这就叫跟自然为同类。所谓外表恭顺,是跟一般人同样。上朝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做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做一般人臣都做的事,人们也就不会责难了吧,这就叫跟世人为同类。所谓引用成说上比古人,是跟古人同类。所说的虽然是古人的教诲,其实是指责人君的过失。这样做自古就有,并不是我的创造。这样做,言语虽直率但不会招祸,这就叫跟古人为同类。这样做可以吗?”

孔子说:“唉,怎么可以呢?这些方法虽然浅陋,但也不会获罪于卫君。不过如此而已,又怎么能感化他呢?你太执着自己的成见了。”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请老师指教。”

孔子说:“你先斋戒清心,我再告诉你!你有诚心去做事,难道是容易的吗?如果认为容易,那就不合自然之理了。”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说是斋戒吧?”

孔子说:“这是祭祀前的所谓斋戒,并不是‘心斋。’”颜回说:“我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志,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去听,进一步不用心去听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跟外物接合。气这东西,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达到空明的虚境才能容纳道的聚集。这种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作‘心斋’。”

颜回说:“我不曾听过‘心斋’这一道理时,确实感到我自身的存在;听到后,便感到不曾有过我自身的存在了。这可以叫作达到虚无空明的境界吗?”孔子说:“你对‘心斋’的理解实在透彻。我告诉你,你进入卫国这樊笼中,不要为名位而动心,他们能接受你的话你就说,不能接受就不说,不走门路去营求,安心专一,了无二念,待人接物一切都不得已而为之,就差不多合于‘心斋’的要求了。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为人的欲望所驱使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就会生出光明,吉祥万物止在宁静之心。如果心境不能宁静,就叫形坐而心驰。使耳目感觉向内通达而又排除心智于外,这样连鬼神也将来依附,何况人呢!这样万物都可以感化,这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行为的准则,何况普通人呢!”

孔子所说的心斋,蕴含着与人相处的智慧。要感化暴人,首先要拥有能够包容暴人的心。与人相处也是这样,心能容下他人,才能为他人接受。对方只有先接受了你的人,才有可能被你的美德影响。

“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就会生出光明”,原文为“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虚室生白”这一成语即产生于此。

例句:“虚室生白,楚留仙豁然睁开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视着前方的洞口处。”

编辑: 万付斌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732)
2021-12-23 15:05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虚室生白

“虚室生白”中的“虚”意为使之空虚;“室”指心;“白”指道。这一成语的意思是:心无任何杂念,就会悟出“道”来,生出智慧。常用以形容清澈明朗的境界。

典故出自战国时宋国人庄周在他的著作《庄子·人间世》中讲的一件事:颜回拜见他的老师孔子,请求同意他去卫国说服卫国国君不要轻率地役使百姓使人民大量死亡。

孔子说:“你去卫国恐怕会遭受刑戮啊……古时候道德修养高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再去扶助他人。况且,你知道‘德’‘智’之所以外露的原因吗?‘德’的过分外露是由于好名,‘智’的过分外露是由于争胜。‘名’是人们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人们相互争斗的器具。这两者都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于世的。而且一个人德性纯厚,守信诚实,但未必能使别人了解,即使不和别人争名,也未必能达到别人的心意。如果强行把仁义规范之类的言论在暴君面前陈述,这样会被认为是用别人的丑行来炫耀自己的美德,是害人。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要遭人害了!”并举历史上的例子告诫他。

颜回说:“我外表端肃而内心谦虚,勤奋行事而心志专一,这样可以吗?”孔子说:“卫君刚猛暴烈,盛气露于言表,而且喜怒无常,人们都不敢丝毫违背他,他也借此压抑人们的劝谏。这真可以说是每日用小德来感化都不会有成效,更何况用大德来劝导呢?他必将固守己见而不会改变,即使表面赞同而内心里也不会对自己的言行作出反省,你那样的想法怎么能行得通呢?”

颜回说:“那么我内心正直而外表恭顺,引用成说上比古人。所谓内心正直,就是与自然为同类。跟自然同类,可知国君与自己都是上天养育的子女。又何必把自己的言论宣之于外而希望得到人们的赞同,还是希望人们不予赞同呢?这样做,人们就会说我有赤子之心,这就叫跟自然为同类。所谓外表恭顺,是跟一般人同样。上朝手拿朝笏躬身下拜,这是做臣子的礼节。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做一般人臣都做的事,人们也就不会责难了吧,这就叫跟世人为同类。所谓引用成说上比古人,是跟古人同类。所说的虽然是古人的教诲,其实是指责人君的过失。这样做自古就有,并不是我的创造。这样做,言语虽直率但不会招祸,这就叫跟古人为同类。这样做可以吗?”

孔子说:“唉,怎么可以呢?这些方法虽然浅陋,但也不会获罪于卫君。不过如此而已,又怎么能感化他呢?你太执着自己的成见了。”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请老师指教。”

孔子说:“你先斋戒清心,我再告诉你!你有诚心去做事,难道是容易的吗?如果认为容易,那就不合自然之理了。”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食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说是斋戒吧?”

孔子说:“这是祭祀前的所谓斋戒,并不是‘心斋。’”颜回说:“我请教什么是‘心斋’。”孔子说:“你必须摒除杂念,专一心志,不用耳朵去听而用心去听,进一步不用心去听而用气去感应,耳的作用止于聆听外物,心的作用止于跟外物接合。气这东西,是虚空而能容纳万物的,只有达到空明的虚境才能容纳道的聚集。这种虚无空明的心境就叫作‘心斋’。”

颜回说:“我不曾听过‘心斋’这一道理时,确实感到我自身的存在;听到后,便感到不曾有过我自身的存在了。这可以叫作达到虚无空明的境界吗?”孔子说:“你对‘心斋’的理解实在透彻。我告诉你,你进入卫国这樊笼中,不要为名位而动心,他们能接受你的话你就说,不能接受就不说,不走门路去营求,安心专一,了无二念,待人接物一切都不得已而为之,就差不多合于‘心斋’的要求了。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为人的欲望所驱使容易伪装,受自然的驱遣便很难作假。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有智慧才能了解事物,不曾听说过没有智慧也可以了解事物。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就会生出光明,吉祥万物止在宁静之心。如果心境不能宁静,就叫形坐而心驰。使耳目感觉向内通达而又排除心智于外,这样连鬼神也将来依附,何况人呢!这样万物都可以感化,这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行为的准则,何况普通人呢!”

孔子所说的心斋,蕴含着与人相处的智慧。要感化暴人,首先要拥有能够包容暴人的心。与人相处也是这样,心能容下他人,才能为他人接受。对方只有先接受了你的人,才有可能被你的美德影响。

“观照那个空明的心境,空明的心境就会生出光明”,原文为“瞻彼阕者,虚室生白”。“虚室生白”这一成语即产生于此。

例句:“虚室生白,楚留仙豁然睁开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视着前方的洞口处。”

编辑: 万付斌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流沙被克服 路面修好了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远看是车道 近看成了收费停车场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双节市场农产品供应 ...
朱台公园 夕照如画
冬至时节忙健身
温暖冬日 快乐冬至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