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不轻视!不歧视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12-09 11:14

做新闻人20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人道主义灾难”——艾滋病的现状。但是,当笔者被告知身边大学校园内就有艾滋病毒携带者,即HIV呈阳性者存在,仍然吃了一惊。笔者曾经咨询过相关机构,为什么大学生入学不检测一下HIV呢?答案是:不属于常规体检项目。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有关要求,推进“十四五”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结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今年宣传活动主题——“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在这里,“pandemics”一词尤其值得注意,指的是(全国或全球性)流行病或大流行病,这个口号显然与时下全球性的抗击新冠不无关系——当我们众志成城、以强大的力量抗击新冠之际,实在不可以忘记:艾滋病距离我们同样不远,其威胁与危害丝毫不下于新冠。

当然,人类与艾滋病斗争的这40年功绩卓著。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约有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3770万人。得益于经验的积累、防治策略的发展和检测治疗技术的进步,全球艾滋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死亡率呈现了双下降的趋势,近10年新发感染率下降了31%,死亡率下降了48%。

然而,作为深入一线调查、报道过河南艾滋病的曾经的媒体人,笔者有义务再度呼吁:千万不可忽视身边的艾滋病!笔者所在的广东,是人口流动最密集的集散地,近年来受到性传播——尤其是男男艾滋病传播的威胁与危害相当严重。而这种病毒与感冒差别不大,一周后会自愈,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久而久之,大家对于“艾滋恶魔”的警惕性渐渐放松,如今对于新冠的“穷追猛打”、防范问责十分到位,但是,能不能也像抗疫那样对付危险性丝毫不下于新冠的艾滋病呢?窃以为各级领导与普罗大众仍然“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12月1日早晨,新华网文章的题目是《不要轻视!也不要歧视!》。

这两个“不要”,实在是太准确也太及时了。轻视者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殊不知三种传播方式均可能与我们有关——例如在街边的理发店,刮胡子的刀片不更换就对多位顾客使用,就不无潜在危险。而歧视者又战战兢兢、谈“艾”色变,连艾滋病人的照片都不敢摸——在笔者采访过的河南的村庄,小卖部售货人甚至不敢接艾滋病病儿买糖果的硬币,村庄里流传着“蚊子叮咬会传染艾滋病”的言论。于是,病人很快被推上地理的孤岛与精神的孤岛。这种歧视,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艾滋病”,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如何警惕与防治,老话仍然要重复: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绝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时刻牢记使用安全套。一句话,像对付新冠一样严防死守,才能够保证自己干干净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健康负责。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应天时评
艾滋病:不轻视!不歧视
2021-12-09 11:14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做新闻人20多年来,笔者一直关注“人道主义灾难”——艾滋病的现状。但是,当笔者被告知身边大学校园内就有艾滋病毒携带者,即HIV呈阳性者存在,仍然吃了一惊。笔者曾经咨询过相关机构,为什么大学生入学不检测一下HIV呢?答案是:不属于常规体检项目。

2021年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有关要求,推进“十四五”时期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营造全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结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的2021年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题“End inequalities. End AIDS. End pandemics”,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定并发布今年宣传活动主题——“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

在这里,“pandemics”一词尤其值得注意,指的是(全国或全球性)流行病或大流行病,这个口号显然与时下全球性的抗击新冠不无关系——当我们众志成城、以强大的力量抗击新冠之际,实在不可以忘记:艾滋病距离我们同样不远,其威胁与危害丝毫不下于新冠。

当然,人类与艾滋病斗争的这40年功绩卓著。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公布的信息,截至2020年年底,全球约有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3770万人。得益于经验的积累、防治策略的发展和检测治疗技术的进步,全球艾滋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艾滋病新发感染率和死亡率呈现了双下降的趋势,近10年新发感染率下降了31%,死亡率下降了48%。

然而,作为深入一线调查、报道过河南艾滋病的曾经的媒体人,笔者有义务再度呼吁:千万不可忽视身边的艾滋病!笔者所在的广东,是人口流动最密集的集散地,近年来受到性传播——尤其是男男艾滋病传播的威胁与危害相当严重。而这种病毒与感冒差别不大,一周后会自愈,具有相当的隐蔽性——久而久之,大家对于“艾滋恶魔”的警惕性渐渐放松,如今对于新冠的“穷追猛打”、防范问责十分到位,但是,能不能也像抗疫那样对付危险性丝毫不下于新冠的艾滋病呢?窃以为各级领导与普罗大众仍然“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12月1日早晨,新华网文章的题目是《不要轻视!也不要歧视!》。

这两个“不要”,实在是太准确也太及时了。轻视者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殊不知三种传播方式均可能与我们有关——例如在街边的理发店,刮胡子的刀片不更换就对多位顾客使用,就不无潜在危险。而歧视者又战战兢兢、谈“艾”色变,连艾滋病人的照片都不敢摸——在笔者采访过的河南的村庄,小卖部售货人甚至不敢接艾滋病病儿买糖果的硬币,村庄里流传着“蚊子叮咬会传染艾滋病”的言论。于是,病人很快被推上地理的孤岛与精神的孤岛。这种歧视,实际上是一种“心理艾滋病”,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如何警惕与防治,老话仍然要重复:洁身自爱,避免高危性行为;绝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不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时刻牢记使用安全套。一句话,像对付新冠一样严防死守,才能够保证自己干干净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对自己、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健康负责。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
标准提高了 离截止申请还有10天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丘开通进口高档水 ...
白鹭飞舞生态美
情景雕塑惹人喜爱
“绿轴”项目南门楼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任何单位、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经协商授权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