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650)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8-10 01:31

正心诚意

“正心诚意”中的“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典故出自西汉时的睢阳人戴圣编著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须先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须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 “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能使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意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

“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做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

要学做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

《大学》中的这段文字,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 《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

为人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家庭和家族才有可能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就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修身是关键,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

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齐不了。所以下文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由于《礼记·大学》中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后来就有了“正心诚意”这一成语。

例句:“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清代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650)
2021-08-10 01:31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正心诚意

“正心诚意”中的“正心”,指心要端正而不存邪念;“诚意”指意必真诚而不自欺。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典故出自西汉时的睢阳人戴圣编著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必须先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先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必须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从“物格而后知至”到“国治而后天下平”,则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个前提得以实现的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天下的万事万物,如果能够推究出其内在的 “理”,就会真正地丰富人的知识。人的知识得到丰富了,就能使意思所发自然诚实无欺。意思诚实了,心便有了主干,也就不会偏颇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诱惑,身子自然便会修洁。

“物格”意即得到“圣人的教化”,此即“读圣贤书”。南宋文天祥在《正气歌》里提到“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最后又在《绝笔文》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孰几无愧!”读圣贤书,就是要学做圣人,这就是《大学》的意旨!

要学做圣人,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接受圣人的教化,即可获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懂得善恶是非的标准,才能真诚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学做圣人的过程,就在于“秉持圣人之教,以遏恶意之既萌,以扬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则心无偏邪”。心无偏邪,才能明见自己的“明德”。明见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

《大学》中的这段文字,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从“物格而后知至”开始的循环往复,将上一节话的反复说明,迭相诠释,极堪玩味。《周易·咸彖》上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又说:“咸,君子以虚受人。” 《孟子》则说:“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只有虚才能通,通则感,感则善。圣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

为人身修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家庭和家族才有可能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就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平道路;即全从自身做起,从而推己及人,以道德的力量、教化的力量去影响他人,感化他人,从而达到最高的治平政治理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作者坚信修身是关键,普天之下不分贵贱都应遵守。

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有赖于明明德于一己之身。一己之身尚且昏暗而不能自主,又如何要求他人明其明德呢?其他人不能明其明德,不要说治国、平天下,连齐家都齐不了。所以下文接着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由于《礼记·大学》中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后来就有了“正心诚意”这一成语。

例句:“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清代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低风险地区返商也应持核酸检查证明
网友留言选登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连续三天 全城消杀
防疫人员对来商车辆 ...
医护人员对市民进行 ...
数辆消杀车辆在市第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