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602)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5-27 09:54

不偏不党

“不偏不党”中的“党”,指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有偏袒之意,旧时指亲族。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偏向任何一方。

典故出自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翟的《墨子·兼爱下》:“且不惟《誓命》与《汤说》为然,《周诗》即亦犹是也。《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磨刀石)。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同‘政’)均分,贵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袒护,偏爱)。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武取法焉。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这段话可翻译为:“况且不仅是《誓命》和《汤说》是这样说,《周诗》也这样说。《周诗》说:‘王道浩浩荡荡,不偏不私;王道公平无比,不偏不私。它端直如箭,平直如磨刀石。君子所实行,百姓所仰视。’这就是我所说的道理,古代周文王、周武王为政公平,崇尚贤能,惩罚残暴,对待亲戚兄弟不袒护。这即是周文王、周武王之所谓的兼,墨子所说的兼,是从周文王、周武王那里借鉴效法的。不知道天下的人听到兼都非难它,是什么原因呢?”

“兼”,意为同时涉及几方面。墨子主张兼爱,即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兼相爱,交相利”是他的著名学说。他主张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爱护别人要如同爱护自己一样,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他认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只有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所以,他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他说:“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然而他又看到,天下的士子,非议“兼”的言论还没有中止,那些人说:“兼即使是好的,但是,难道可以应用吗?”墨子说:“如果不可应用,即使我也要批评它,但哪有好的东西不能应用呢?”他举例说明:姑且试着让主张“兼”和主张“别”的两种人各尽其见。假设有两个士子,其中一士子主张“别”(相恶),另一士子主张“兼”。主张“别”的士子说:“我怎么能看待我朋友的身体就像我的身体,看待我朋友的双亲就像我的双亲呢?”所以他看到他朋友饥饿时,即不给他吃;看到他受冻时,即不给他穿;他有病时,不服侍疗养;他死亡后,不给葬埋。主张“别”的士子言论如此,行为如此。主张“兼”的士子言论不是这样,行为也不是这样。墨子说:我听说作为天下的高士,必须对待朋友之身如自己之身,看待朋友的双亲如自己的双亲。这以后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高士。所以他看到朋友饥饿时,就给他吃;看到朋友受冻时,就给他穿;看到他疾病时就前去服侍,他死亡后就给予葬埋。主张“兼”的士人的言论如此,行为也如此。这两个士子,言论相非而行为相反吗?假使这两个士子言出必信,行为必果,他们的言与行就像符节一样符合,没有什么话不能实行。既然如此,那么请问:现在这里有一平原旷野,人们将披甲戴盔前往作战,死生之变不可预知;又有国君的大夫出使遥远的巴、越、齐、楚,去后能否回来不可预知。那么,他要托庇家室,奉养父母,寄顿自己的妻子,究竟是去拜托那主张“兼”的人呢?还是去拜托那主张“别”的人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天下的愚夫愚妇,即使反对“兼”的人,也必然要寄托给主张“兼”的人。说话否定“兼”,找人帮忙却选择“兼”的人,这就是言行相违背。“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我不知道天下的人都听到“兼”而非议它的做法,原因在哪里?)

由于墨子的这篇文章,“不偏不党”就成了成语。例句:“夫惭德之主,忍诟之臣,犹能赏善不须贷财,罚恶不任私情,必将修绳履墨,不偏不党。”(晋葛洪《抱朴子·道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602)
2021-05-27 09:54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不偏不党

“不偏不党”中的“党”,指相合的人或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团体,有偏袒之意,旧时指亲族。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不偏向任何一方。

典故出自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翟的《墨子·兼爱下》:“且不惟《誓命》与《汤说》为然,《周诗》即亦犹是也。《周诗》曰:‘王道荡荡,不偏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砥(磨刀石)。君子之所履,小人之所视。’若吾言非语道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同‘政’)均分,贵贤罚暴,勿有亲戚弟兄之所阿(袒护,偏爱)。即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武取法焉。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

这段话可翻译为:“况且不仅是《誓命》和《汤说》是这样说,《周诗》也这样说。《周诗》说:‘王道浩浩荡荡,不偏不私;王道公平无比,不偏不私。它端直如箭,平直如磨刀石。君子所实行,百姓所仰视。’这就是我所说的道理,古代周文王、周武王为政公平,崇尚贤能,惩罚残暴,对待亲戚兄弟不袒护。这即是周文王、周武王之所谓的兼,墨子所说的兼,是从周文王、周武王那里借鉴效法的。不知道天下的人听到兼都非难它,是什么原因呢?”

“兼”,意为同时涉及几方面。墨子主张兼爱,即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墨老先生被后人视为侠者之祖,“兼相爱,交相利”是他的著名学说。他主张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一样,爱护别人要如同爱护自己一样,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他认为“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只有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所以,他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他说:“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然而他又看到,天下的士子,非议“兼”的言论还没有中止,那些人说:“兼即使是好的,但是,难道可以应用吗?”墨子说:“如果不可应用,即使我也要批评它,但哪有好的东西不能应用呢?”他举例说明:姑且试着让主张“兼”和主张“别”的两种人各尽其见。假设有两个士子,其中一士子主张“别”(相恶),另一士子主张“兼”。主张“别”的士子说:“我怎么能看待我朋友的身体就像我的身体,看待我朋友的双亲就像我的双亲呢?”所以他看到他朋友饥饿时,即不给他吃;看到他受冻时,即不给他穿;他有病时,不服侍疗养;他死亡后,不给葬埋。主张“别”的士子言论如此,行为如此。主张“兼”的士子言论不是这样,行为也不是这样。墨子说:我听说作为天下的高士,必须对待朋友之身如自己之身,看待朋友的双亲如自己的双亲。这以后就可以成为天下的高士。所以他看到朋友饥饿时,就给他吃;看到朋友受冻时,就给他穿;看到他疾病时就前去服侍,他死亡后就给予葬埋。主张“兼”的士人的言论如此,行为也如此。这两个士子,言论相非而行为相反吗?假使这两个士子言出必信,行为必果,他们的言与行就像符节一样符合,没有什么话不能实行。既然如此,那么请问:现在这里有一平原旷野,人们将披甲戴盔前往作战,死生之变不可预知;又有国君的大夫出使遥远的巴、越、齐、楚,去后能否回来不可预知。那么,他要托庇家室,奉养父母,寄顿自己的妻子,究竟是去拜托那主张“兼”的人呢?还是去拜托那主张“别”的人呢?我认为在这个时候,无论天下的愚夫愚妇,即使反对“兼”的人,也必然要寄托给主张“兼”的人。说话否定“兼”,找人帮忙却选择“兼”的人,这就是言行相违背。“不识天下之人,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我不知道天下的人都听到“兼”而非议它的做法,原因在哪里?)

由于墨子的这篇文章,“不偏不党”就成了成语。例句:“夫惭德之主,忍诟之臣,犹能赏善不须贷财,罚恶不任私情,必将修绳履墨,不偏不党。”(晋葛洪《抱朴子·道意》)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夏邑县火店镇的小学 ...
宣传法规知识现场
小读者们在展摊前愉 ...
睢阳区城管局执法人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