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93)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5-19 18:06

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中的“兵”指兵器;“刃”指刀剑等兵刃的锋利部分。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典故出自《荀子·议兵》:“汤伐有夏,文王伐崇(商朝诸侯国名),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焦熬投石”意思是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这里指遇到的敌兵不堪一击。

商汤伐夏桀为什么会有“兵不血刃”、敌军遇上他要抵抗就如拿脆不堪击的东西投石头一样呢?因为商汤“仁义之后行于天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商汤伐夏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赞颂。战国时孟子听说宋国实行仁政的消息,认为宋国可以成就霸业,要到宋国来,他的弟子万章怀疑地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打算施行仁政,如果齐、楚两个大国憎恨它,出兵攻打,那该怎么办呢?”齐国在齐桓公时曾是中原霸主,后来衰弱,但却一直想恢复它的霸主地位;楚国几代君王都想打进中原称霸主,但一直没有实现梦想。当时,齐、楚两国都是实力超过宋国的大国,而且都想征服宋国,称霸中原。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孟子听了万章的疑问,拿商汤伐夏的史实向万章说:“从前汤居住在亳地,同葛国是邻国。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先祖。汤派人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用的牲畜。’汤就派人送给他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并不用来祭祀。汤又派人问他:‘为什么还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用的谷物。’商汤就叫亳地的群众去替他耕种,年老体弱的去给帮葛国种地的人送饭。葛伯却带领自己的人拦截带有酒肉饭菜的人,进行抢夺,不肯给的就杀掉。有个孩子带着饭和肉去送给耕种的人,葛伯杀了孩子,抢走了饭和肉。《尚书》上说:‘葛伯仇视送他好处的人。’就是说的这件事。那时普天下的人都说:‘商汤不是要把天下变为自己的财富,而是为了给平民百姓报仇。’汤王征讨,从葛国开始。征讨十一次,天下无敌。他向东征讨,西面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讨,北面的民族就埋怨:‘为什么把我们这里放在后面呢?’人民盼望商汤,就像大旱之时盼望下雨一样。汤军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赶集的人照样赶集,络绎不绝,种田的人照常在地里干活。商汤杀掉那里的暴君,安抚那里的人民,就像及时雨从天而降,人民万分喜悦。《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指商汤)吧。君王来了,我们就不再受折磨了。’”

商汤为什么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呢?因为当时的夏朝太腐朽了。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君王夏桀在位,暴虐无道,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大臣关龙逄认为他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劝他改弦更辙。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他同归于尽。”诸侯逐渐叛离夏朝,夏桀陷入孤立,但夏桀却浑然不觉。商汤和右相伊尹、左相仲虺决定伐夏,诸侯响应。商汤向诸侯宣布:“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诸侯都以为商汤的决定是对的,乐于参与。加上夏朝的民众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商汤的军队迅速扩大。最后,夏、商两军在鸣条决战,夏桀的军队纷纷倒戈,夏桀被打败,一路逃跑,最后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商汤追到那里,把夏桀流放。

商汤伐夏,打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欢迎,夏桀的势力纷纷投降,往往不经拼杀,商汤就取得了胜利,因此称“兵不血刃”。后来人们都以此为例,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兵不血刃”就成了成语。

例句:“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讠惠 ,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九州共贯。”(《三国志·钟会传》)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93)
2021-05-19 18:06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中的“兵”指兵器;“刃”指刀剑等兵刃的锋利部分。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典故出自《荀子·议兵》:“汤伐有夏,文王伐崇(商朝诸侯国名),武王伐纣,此四帝两王,皆以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桓文之节制,不可以适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焦熬投石”意思是拿非常脆的东西去碰石头,比喻事情一定失败,这里指遇到的敌兵不堪一击。

商汤伐夏桀为什么会有“兵不血刃”、敌军遇上他要抵抗就如拿脆不堪击的东西投石头一样呢?因为商汤“仁义之后行于天下”,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商汤伐夏在古代典籍中多有赞颂。战国时孟子听说宋国实行仁政的消息,认为宋国可以成就霸业,要到宋国来,他的弟子万章怀疑地问道:“宋国是个小国,现在打算施行仁政,如果齐、楚两个大国憎恨它,出兵攻打,那该怎么办呢?”齐国在齐桓公时曾是中原霸主,后来衰弱,但却一直想恢复它的霸主地位;楚国几代君王都想打进中原称霸主,但一直没有实现梦想。当时,齐、楚两国都是实力超过宋国的大国,而且都想征服宋国,称霸中原。据《孟子·滕文公下》记载,孟子听了万章的疑问,拿商汤伐夏的史实向万章说:“从前汤居住在亳地,同葛国是邻国。葛伯放纵无道,不祭祀先祖。汤派人问他:‘为什么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用的牲畜。’汤就派人送给他牛羊。葛伯把牛羊吃了,并不用来祭祀。汤又派人问他:‘为什么还不祭祀?’葛伯说:‘没有供祭祀用的谷物。’商汤就叫亳地的群众去替他耕种,年老体弱的去给帮葛国种地的人送饭。葛伯却带领自己的人拦截带有酒肉饭菜的人,进行抢夺,不肯给的就杀掉。有个孩子带着饭和肉去送给耕种的人,葛伯杀了孩子,抢走了饭和肉。《尚书》上说:‘葛伯仇视送他好处的人。’就是说的这件事。那时普天下的人都说:‘商汤不是要把天下变为自己的财富,而是为了给平民百姓报仇。’汤王征讨,从葛国开始。征讨十一次,天下无敌。他向东征讨,西面的民族就埋怨;向南征讨,北面的民族就埋怨:‘为什么把我们这里放在后面呢?’人民盼望商汤,就像大旱之时盼望下雨一样。汤军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赶集的人照样赶集,络绎不绝,种田的人照常在地里干活。商汤杀掉那里的暴君,安抚那里的人民,就像及时雨从天而降,人民万分喜悦。《尚书》上又说:‘等待我们的君王(指商汤)吧。君王来了,我们就不再受折磨了。’”

商汤为什么能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呢?因为当时的夏朝太腐朽了。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君王夏桀在位,暴虐无道,残酷压迫人民,对奴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大臣关龙逄认为他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劝他改弦更辙。夏桀勃然大怒,把关龙逄杀了。夏桀把自己比作太阳,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他同归于尽。”诸侯逐渐叛离夏朝,夏桀陷入孤立,但夏桀却浑然不觉。商汤和右相伊尹、左相仲虺决定伐夏,诸侯响应。商汤向诸侯宣布:“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诸侯都以为商汤的决定是对的,乐于参与。加上夏朝的民众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商汤的军队迅速扩大。最后,夏、商两军在鸣条决战,夏桀的军队纷纷倒戈,夏桀被打败,一路逃跑,最后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商汤追到那里,把夏桀流放。

商汤伐夏,打到哪里,哪里的人民就欢迎,夏桀的势力纷纷投降,往往不经拼杀,商汤就取得了胜利,因此称“兵不血刃”。后来人们都以此为例,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兵不血刃”就成了成语。

例句:“陛下圣德,侔踪前代,翼辅忠明,齐轨公旦,仁育群生,义征不讠惠 ,殊俗向化,无思不服,师不逾时,兵不血刃,万里同风,九州共贯。”(《三国志·钟会传》)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采摘辣椒
夏邑西瓜畅销大江南北
农机手拿到跨区作业证
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