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91)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5-19 18:04

骅骝捕鼠 良骥捕鼠

“骅骝捕鼠”中的“骅骝”指赤色的良骥,泛指骏马。这一成语是说,骏马虽然一天可以跑千里的路程,能力可谓是大;而把它牵去捕捉老鼠,它就没有本事了。比喻功能再好,如果不合需要也是无用的?“良骥捕鼠”的意思与“骅骝捕鼠”相同。

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外篇·秋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即白公胜,楚平王之孙)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恒常不易的法则)也。梁丽(粗大的木材)可以冲(冲撞)城,而不可以窒穴(堵塞空穴),言殊器(不同器物有不同的作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时候,尧让帝位给舜,舜让帝位给禹,不流血的交班遂成美谈。而燕国国王名哙,听了说客苏代的瞎吹,让位给相爷的儿子(名子之)。国人发现子之是坏蛋,不满,到处造反。齐国出兵干涉,杀了燕王哙,斩了子之,灭了燕国。这就是学尧舜的下场。古时候,商汤王推翻暴君夏桀王,周武王推翻暴君商纣王,流血的造反遂成佳话。而楚国的白公,名胜,兴兵造反,争夺权位,却失败而死。这就是学汤、武的下场。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礼制,唐尧和夏桀的做法,好与坏是因时而异的,不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哪能照抄古典。又粗又长的木头,打仗时抬去冲撞城门,当场奏效;而抬去塞窒鼠洞,显然不行。这是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作用。如果尺码不合需要,形体大又怎样?骐骥和骅骝皆是骏马,日跑千里,而把它们牵去捉鼠,则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这是它们的技能不同。如果技能不合需要,跑得快又怎样?猫头鹰有夜眼,能明视毫尖,能捉跳蚤;而到了白昼,二目圆睁,山都看不见,何况跳蚤。如果特性不合环境,有夜眼又怎样!

庄子认识到道德具有相对性,所以在作品中借北海若之口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但他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否认道德判断有客观标准。他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庄子·马蹄》)在庄子看来,人世间没有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也没有进行判断的客观标准,人们完全是从主体自我出发来判断道德是非的,可以说是“人人一是非,人人一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他主张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以所谓“以道观之”来泯灭事物的界限,使君子、小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有学者说,近现代道德相对主义论者,以相对主义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和个性自由以及革新正统道德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有着现代性特征。其基本思想主张是,否认道德判断的客观性和普遍有效性,强调道德行为的个别性、特殊性和偶然性,并最终以个人如何应付环境,如何“方便”“有用”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其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征尤为显著。在西方近现代,许多伦理学派和著名伦理学家都有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如英国霍布斯主张万事万物无善恶之分,善恶完全由个人的主观评价而定,其旨意在于否认道德判断的客观标准,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一个人称之为公正,另一个人会称之为残酷”。

庄子以“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来比喻各有所长之意,后遂用以物各有用之典,有了“骅骝捕鼠”“良骥捕鼠”这两个成语,其意思完全一样。

例句: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骅骝将捕鼠,不及敏猫儿。” 宋代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骅骝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连载】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591)
2021-05-19 18:04   刘秀森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骅骝捕鼠 良骥捕鼠

“骅骝捕鼠”中的“骅骝”指赤色的良骥,泛指骏马。这一成语是说,骏马虽然一天可以跑千里的路程,能力可谓是大;而把它牵去捕捉老鼠,它就没有本事了。比喻功能再好,如果不合需要也是无用的?“良骥捕鼠”的意思与“骅骝捕鼠”相同。

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外篇·秋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即白公胜,楚平王之孙)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恒常不易的法则)也。梁丽(粗大的木材)可以冲(冲撞)城,而不可以窒穴(堵塞空穴),言殊器(不同器物有不同的作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古时候,尧让帝位给舜,舜让帝位给禹,不流血的交班遂成美谈。而燕国国王名哙,听了说客苏代的瞎吹,让位给相爷的儿子(名子之)。国人发现子之是坏蛋,不满,到处造反。齐国出兵干涉,杀了燕王哙,斩了子之,灭了燕国。这就是学尧舜的下场。古时候,商汤王推翻暴君夏桀王,周武王推翻暴君商纣王,流血的造反遂成佳话。而楚国的白公,名胜,兴兵造反,争夺权位,却失败而死。这就是学汤、武的下场。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礼制,唐尧和夏桀的做法,好与坏是因时而异的,不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哪能照抄古典。又粗又长的木头,打仗时抬去冲撞城门,当场奏效;而抬去塞窒鼠洞,显然不行。这是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作用。如果尺码不合需要,形体大又怎样?骐骥和骅骝皆是骏马,日跑千里,而把它们牵去捉鼠,则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这是它们的技能不同。如果技能不合需要,跑得快又怎样?猫头鹰有夜眼,能明视毫尖,能捉跳蚤;而到了白昼,二目圆睁,山都看不见,何况跳蚤。如果特性不合环境,有夜眼又怎样!

庄子认识到道德具有相对性,所以在作品中借北海若之口说“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但他夸大了这种相对性,否认道德判断有客观标准。他说:“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乱,吾恶能知其辩。”(《庄子·齐物论》)“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庄子·秋水》)“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庄子·马蹄》)在庄子看来,人世间没有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也没有进行判断的客观标准,人们完全是从主体自我出发来判断道德是非的,可以说是“人人一是非,人人一标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他主张齐是非、齐善恶、齐美丑,以所谓“以道观之”来泯灭事物的界限,使君子、小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有学者说,近现代道德相对主义论者,以相对主义哲学认识论、方法论和个性自由以及革新正统道德等作为思想理论基础,有着现代性特征。其基本思想主张是,否认道德判断的客观性和普遍有效性,强调道德行为的个别性、特殊性和偶然性,并最终以个人如何应付环境,如何“方便”“有用”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其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特征尤为显著。在西方近现代,许多伦理学派和著名伦理学家都有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如英国霍布斯主张万事万物无善恶之分,善恶完全由个人的主观评价而定,其旨意在于否认道德判断的客观标准,强调道德在本质上是个人的,“一个人称之为公正,另一个人会称之为残酷”。

庄子以“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来比喻各有所长之意,后遂用以物各有用之典,有了“骅骝捕鼠”“良骥捕鼠”这两个成语,其意思完全一样。

例句:唐代寒山《诗三百三首》:“骅骝将捕鼠,不及敏猫儿。” 宋代周必大《二老堂杂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骅骝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5月7日)
网友留言选登(4月30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采摘辣椒
夏邑西瓜畅销大江南北
农机手拿到跨区作业证
家庭农场助力乡村振兴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