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虎陈陈氏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4-02 00:37

  陈胡公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历史上,身处黄泛区的商丘饱受黄河水患,损失惨重。柘城故城就因为黄河泛滥的原因沉入湖底。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黄河泛滥淹没柘城故城之前,柘城早已深受黄水之害。加之中原战乱频繁,柘城居民大量外逃,以致形成赤地千里、荒无人烟的现状。直至明代初期进行大规模移民后,柘城人口才逐渐恢复。李树峰说,遍查柘城各村家谱,可以发现柘城现有姓氏绝大部分是从外地迁来的,唯有虎陈陈氏是从柘城胡襄迁来,属于古老的柘城姓氏。据1934年修订的虎陈陈氏《陈氏家谱》卷末《历世文武功名录辑》记载,元代有礼部尚书陈思济、陈诚父子,明代有英烈陈闻诗,清代有3位进士、3位武举人。

柘城陈氏的渊源

柘城人爱说,柘城不仅是朱姓、胡姓的发祥地,还是陈姓的发祥地。这其中关于朱姓、胡姓的说法较广为人知,也比较容易理解。柘城是朱襄氏故里,朱襄氏是我国最早的以朱为姓者,所以柘城是朱姓的发祥地;胡襄是远古胡部落住地,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服装发明人胡曹是胡部落的杰出人物,是胡姓的得姓始祖。

朱姓、胡姓源自柘城容易解释,陈姓源自柘城说起来就要复杂一点。我们现在说陈氏发祥于柘城的依据,来自于柘城慈圣镇虎陈村陈氏保留的《陈氏家谱》。

据《陈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封胡,世为胡侯,遂以地为姓。后至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封三恪,择舜之嫡裔胡公满祖封之于陈,以奉舜祀,是为陈胡公,妻以元女大姬,世守侯爵,仍以地为姓。”这段记载大意是说,陈姓为虞舜之后裔,其先祖被封在胡部落的居住地胡襄,世袭为胡侯,遂以地而为胡姓。后来,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于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分封黄帝、唐尧、虞舜之后为侯爵,以承其祀,以备三恪。周武王将胡公满(也称为妫满,舜帝之后)封在陈地,是为陈胡公,并将女儿大姬许配之,世守侯爵,以陈为姓。

据清光绪版《柘城县志》记载,胡襄是陈胡公的早期封地,史称胡襄王,筑胡襄城。此后,他觉得陈国封地都在西南,治理起来不方便,于是便迁都于太昊伏羲氏的都城宛丘,也就是现在的淮阳。虽然如此,胡部落住地仍有一部分宗亲留了下来,成为柘城陈姓或妫姓的另一支脉。后来,妫姓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更改为陈姓。

一段记载引出的故事

代国君陈惠公。陈惠公以他的祖父哀公去世那年为元年,在位28年。后来,陈国仍然为楚国所灭,惠公陈吴潜居柘邑,寄食于胡襄的同族家中,薨后葬于胡襄城东约二里,即今胡襄老龙谷堆。

《陈氏家谱》这段叙述与商丘著名文史专家马学庆所考有出入。按照马学庆的考证,陈吴是被司徒招杀害的陈哀公太子偃师的儿子,他在父亲被杀后逃到陈国属邑株野,以陈为姓,史称“陈吴”,寄食于胡襄城同族的家里。在胡襄城,陈吴仍感不安,恐被楚追杀,又跑到晋国。过了5年,楚国公子弃疾弑杀楚灵王,回国自立为王,称楚平王。为了争取诸侯的支持,巩固他的王位,平王放弃了对陈国的占领,全面退兵。陈国又到晋国找回了太子偃师的儿子陈吴回国当陈侯,是为陈惠公。惠公回国后,以他的祖父哀公去世那年为元年,在位28年。

作了一些考证后,我认为马学庆提出的观点更为合理。首先,他的这种说法出自《左传》等文献对陈惠公的记载。其次,陈惠公并非陈国的亡国之君,《陈氏家谱》中的相关记载明显有误。陈国亡国之君是陈惠公的孙子,第26代国君陈湣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01年至公元前478年。因此,陈吴逃难于株野胡襄城,应该在他没有即位之时。而《陈氏家谱》所载“后仍为楚所灭,吴祖潜居柘邑,寄食同族于胡襄”的说法有误。当是陈为楚所灭,陈吴在胡襄同族家中避难,而后逃往晋国。后来楚国撤军,陈国复国,从楚国迎陈吴回国即位,是为陈惠公,这种描写更符合实际。

陈惠公陈吴死后,仍葬于他曾避难过的地方胡襄城。根据清光绪版《柘城县志》载:“胡襄城,城东北三十里,有胡襄墓。”因此,陈惠公陈吴死后葬在了柘城。陈吴留下的此支陈氏人丁兴旺,仅柘城县境就有4万多人,尊陈吴为始祖,以胡襄为家。因此,柘城陈姓是一支古老的姓氏。虽然全国绝大多数陈姓都认为陈姓的发源地在淮阳,但柘城这支陈姓与淮阳陈姓同祖同源,都是舜帝之后。

《陈氏家谱》中还有一段特殊的记载,陈吴“哀公孙,世子偃师子也。时值国变,偃师卒,哀公薨,次子留即位,公子吴祖奔楚,楚灵王乘机灭之。后楚平王从楚大夫朝吴之谏复陈,立吴祖为君,是为陈惠公。后仍为楚所灭,吴祖潜居柘邑,寄食同族于胡襄,及薨,葬于胡襄城东约二里,子孙以胡襄地为家焉”。

这段记录描述了春秋陈国的一段亡国历史。其意是说,陈吴是被司徒招杀害的陈哀公太子偃师的儿子。他在父亲被杀后,逃往楚国。楚灵王乘陈国内乱灭掉陈国。后来,楚平王听从楚大夫朝吴的劝谏,恢复陈国,立陈吴为君,即陈国第24

虎陈陈氏的传承

考证陈氏在柘城居住的年代,如果从陈胡公早期被周武王封于胡地,筑胡襄城,后来迁都宛丘,在胡襄留下一支陈姓(原妫姓)同族算起,有3000余年历史;而从陈惠公算起,至今当有2500余年历史。

那么,居住在虎陈村的陈姓又来自何处呢?据《陈氏家谱》记载,始祖陈学师“自大宋光宗年间(1190—1194),由胡襄徙居东曹寺西二里许,建屋营室,名为陈家村。当时兵燹不息,抱道自重,不求仕进,惟以读书课徒为务,一时柘邑诸生多师事之,当地咸称硕儒”。

从这段记载看,陈学师从胡襄迁居虎陈时正是南宋时期。南宋王朝无力收复失地,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由大金统辖,当时兵匪四起,社会很不稳定。陈学师只好放弃读书做官之念,隐居乡下做塾师,教授圣贤之书。当时柘城一带的学子均尊陈学师为大儒。也就是说,陈姓自始祖陈学师起,便以诗书传家,家底殷实,基础雄厚。也难怪在以后的传承中,陈姓多出读书人。

陈学师殁后葬于“东曹寺南三百二十九步”,即今陈氏祖茔。据光绪版《柘城县志》记载:“东曹寺,在县西北三十里。”今考之,东曹寺遗址在虎陈寨外村东。据陈氏族人介绍,他们的家谱记载很对,东曹寺遗址距陈氏始祖坟茔正好是329步。同时,这里还有元代吏部尚书陈思济的墓葬。该墓葬位于陈学师墓葬西南方6米处。如今,这里已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陈家村改为虎陈寨。“虎陈寨”的由来颇具传奇性。据陈醒吾光绪十九年(1893年)版《柘邑陈氏族谱自序》记载,明崇祯年间,社会动乱,为保障族人安全,陈英略在陈家村建筑寨墙,防御外患,“适有虎来奔,英略命族人逐之,因名为虎陈寨”。

民国时期,宋思珽在《昭云公传》中记载:“虎陈寨为柘邑灵秀之地、明秀之地。其人率多好诗书,能文章,尚气节。如陈庭训(陈闻诗)之忠烈、陈天清之循良、陈英略之文苑,佼佼铮铮,由来已久。今吾先师陈松云先生,其文学品行有足与诸先生前后相辉映者。”因此,虎陈陈氏在柘城历史上是较为久远、影响较大的一脉。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历史悠久的虎陈陈氏
2021-04-02 00:37   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陈胡公

主讲人

李树峰,柘城县岗王镇李中口村人,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商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和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历任柘城县文化局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兼剧目创作组组长等职务,现为柘城县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曾创作出版电视连续剧剧本《文天祥》《历史的回声》,历史文献《柘城文史博览》,历史著作《柘城通史》等书籍,曲艺作品曾荣获全国群星创作奖、全省群星奖,第二、三、四、五届河南曲艺牡丹奖等。

■阅读提示

历史上,身处黄泛区的商丘饱受黄河水患,损失惨重。柘城故城就因为黄河泛滥的原因沉入湖底。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黄河泛滥淹没柘城故城之前,柘城早已深受黄水之害。加之中原战乱频繁,柘城居民大量外逃,以致形成赤地千里、荒无人烟的现状。直至明代初期进行大规模移民后,柘城人口才逐渐恢复。李树峰说,遍查柘城各村家谱,可以发现柘城现有姓氏绝大部分是从外地迁来的,唯有虎陈陈氏是从柘城胡襄迁来,属于古老的柘城姓氏。据1934年修订的虎陈陈氏《陈氏家谱》卷末《历世文武功名录辑》记载,元代有礼部尚书陈思济、陈诚父子,明代有英烈陈闻诗,清代有3位进士、3位武举人。

柘城陈氏的渊源

柘城人爱说,柘城不仅是朱姓、胡姓的发祥地,还是陈姓的发祥地。这其中关于朱姓、胡姓的说法较广为人知,也比较容易理解。柘城是朱襄氏故里,朱襄氏是我国最早的以朱为姓者,所以柘城是朱姓的发祥地;胡襄是远古胡部落住地,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服装发明人胡曹是胡部落的杰出人物,是胡姓的得姓始祖。

朱姓、胡姓源自柘城容易解释,陈姓源自柘城说起来就要复杂一点。我们现在说陈氏发祥于柘城的依据,来自于柘城慈圣镇虎陈村陈氏保留的《陈氏家谱》。

据《陈氏家谱》记载:“其先祖封胡,世为胡侯,遂以地为姓。后至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封三恪,择舜之嫡裔胡公满祖封之于陈,以奉舜祀,是为陈胡公,妻以元女大姬,世守侯爵,仍以地为姓。”这段记载大意是说,陈姓为虞舜之后裔,其先祖被封在胡部落的居住地胡襄,世袭为胡侯,遂以地而为胡姓。后来,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于武王十三年夏四月,分封黄帝、唐尧、虞舜之后为侯爵,以承其祀,以备三恪。周武王将胡公满(也称为妫满,舜帝之后)封在陈地,是为陈胡公,并将女儿大姬许配之,世守侯爵,以陈为姓。

据清光绪版《柘城县志》记载,胡襄是陈胡公的早期封地,史称胡襄王,筑胡襄城。此后,他觉得陈国封地都在西南,治理起来不方便,于是便迁都于太昊伏羲氏的都城宛丘,也就是现在的淮阳。虽然如此,胡部落住地仍有一部分宗亲留了下来,成为柘城陈姓或妫姓的另一支脉。后来,妫姓在历史长河中慢慢更改为陈姓。

一段记载引出的故事

代国君陈惠公。陈惠公以他的祖父哀公去世那年为元年,在位28年。后来,陈国仍然为楚国所灭,惠公陈吴潜居柘邑,寄食于胡襄的同族家中,薨后葬于胡襄城东约二里,即今胡襄老龙谷堆。

《陈氏家谱》这段叙述与商丘著名文史专家马学庆所考有出入。按照马学庆的考证,陈吴是被司徒招杀害的陈哀公太子偃师的儿子,他在父亲被杀后逃到陈国属邑株野,以陈为姓,史称“陈吴”,寄食于胡襄城同族的家里。在胡襄城,陈吴仍感不安,恐被楚追杀,又跑到晋国。过了5年,楚国公子弃疾弑杀楚灵王,回国自立为王,称楚平王。为了争取诸侯的支持,巩固他的王位,平王放弃了对陈国的占领,全面退兵。陈国又到晋国找回了太子偃师的儿子陈吴回国当陈侯,是为陈惠公。惠公回国后,以他的祖父哀公去世那年为元年,在位28年。

作了一些考证后,我认为马学庆提出的观点更为合理。首先,他的这种说法出自《左传》等文献对陈惠公的记载。其次,陈惠公并非陈国的亡国之君,《陈氏家谱》中的相关记载明显有误。陈国亡国之君是陈惠公的孙子,第26代国君陈湣公,在位时间为公元前501年至公元前478年。因此,陈吴逃难于株野胡襄城,应该在他没有即位之时。而《陈氏家谱》所载“后仍为楚所灭,吴祖潜居柘邑,寄食同族于胡襄”的说法有误。当是陈为楚所灭,陈吴在胡襄同族家中避难,而后逃往晋国。后来楚国撤军,陈国复国,从楚国迎陈吴回国即位,是为陈惠公,这种描写更符合实际。

陈惠公陈吴死后,仍葬于他曾避难过的地方胡襄城。根据清光绪版《柘城县志》载:“胡襄城,城东北三十里,有胡襄墓。”因此,陈惠公陈吴死后葬在了柘城。陈吴留下的此支陈氏人丁兴旺,仅柘城县境就有4万多人,尊陈吴为始祖,以胡襄为家。因此,柘城陈姓是一支古老的姓氏。虽然全国绝大多数陈姓都认为陈姓的发源地在淮阳,但柘城这支陈姓与淮阳陈姓同祖同源,都是舜帝之后。

《陈氏家谱》中还有一段特殊的记载,陈吴“哀公孙,世子偃师子也。时值国变,偃师卒,哀公薨,次子留即位,公子吴祖奔楚,楚灵王乘机灭之。后楚平王从楚大夫朝吴之谏复陈,立吴祖为君,是为陈惠公。后仍为楚所灭,吴祖潜居柘邑,寄食同族于胡襄,及薨,葬于胡襄城东约二里,子孙以胡襄地为家焉”。

这段记录描述了春秋陈国的一段亡国历史。其意是说,陈吴是被司徒招杀害的陈哀公太子偃师的儿子。他在父亲被杀后,逃往楚国。楚灵王乘陈国内乱灭掉陈国。后来,楚平王听从楚大夫朝吴的劝谏,恢复陈国,立陈吴为君,即陈国第24

虎陈陈氏的传承

考证陈氏在柘城居住的年代,如果从陈胡公早期被周武王封于胡地,筑胡襄城,后来迁都宛丘,在胡襄留下一支陈姓(原妫姓)同族算起,有3000余年历史;而从陈惠公算起,至今当有2500余年历史。

那么,居住在虎陈村的陈姓又来自何处呢?据《陈氏家谱》记载,始祖陈学师“自大宋光宗年间(1190—1194),由胡襄徙居东曹寺西二里许,建屋营室,名为陈家村。当时兵燹不息,抱道自重,不求仕进,惟以读书课徒为务,一时柘邑诸生多师事之,当地咸称硕儒”。

从这段记载看,陈学师从胡襄迁居虎陈时正是南宋时期。南宋王朝无力收复失地,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由大金统辖,当时兵匪四起,社会很不稳定。陈学师只好放弃读书做官之念,隐居乡下做塾师,教授圣贤之书。当时柘城一带的学子均尊陈学师为大儒。也就是说,陈姓自始祖陈学师起,便以诗书传家,家底殷实,基础雄厚。也难怪在以后的传承中,陈姓多出读书人。

陈学师殁后葬于“东曹寺南三百二十九步”,即今陈氏祖茔。据光绪版《柘城县志》记载:“东曹寺,在县西北三十里。”今考之,东曹寺遗址在虎陈寨外村东。据陈氏族人介绍,他们的家谱记载很对,东曹寺遗址距陈氏始祖坟茔正好是329步。同时,这里还有元代吏部尚书陈思济的墓葬。该墓葬位于陈学师墓葬西南方6米处。如今,这里已经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末,陈家村改为虎陈寨。“虎陈寨”的由来颇具传奇性。据陈醒吾光绪十九年(1893年)版《柘邑陈氏族谱自序》记载,明崇祯年间,社会动乱,为保障族人安全,陈英略在陈家村建筑寨墙,防御外患,“适有虎来奔,英略命族人逐之,因名为虎陈寨”。

民国时期,宋思珽在《昭云公传》中记载:“虎陈寨为柘邑灵秀之地、明秀之地。其人率多好诗书,能文章,尚气节。如陈庭训(陈闻诗)之忠烈、陈天清之循良、陈英略之文苑,佼佼铮铮,由来已久。今吾先师陈松云先生,其文学品行有足与诸先生前后相辉映者。”因此,虎陈陈氏在柘城历史上是较为久远、影响较大的一脉。

编辑: 马信志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4月1日)
气温回升后 310国道已经开始进行路面挖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桃红叠梨白 笑迎宾客来
造血干细胞捐献
缅怀革命先烈
夏邑县3万多亩油菜花...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