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百年采访活动 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基因的李馆地道

策划:张浩哲 秦培林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成绍峰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魏文慧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3-31 00:18

李馆地道入口

赵庆民每天都要下地道查看

阅读提示

桃红柳绿,春风拂面。3月22日,记者踏着清晨的露珠,来到民权县北关镇李馆地道旧址参观采访。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70多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地道依然存在,民权人民的“地道战”精神永存。如今,保存完整的李馆地道旧址让人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 硝烟远去 地道犹存

3月2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地处黄河故道腹地的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在这片鲜血染红的热土上,到处散发着春天清新的泥土气息。从外表看,这里就是数间平房,但进入平房的一个房间后,就会看到一个地道口,从地道口的台阶一阶阶向下,就进入了地道。

在民权李馆地道旧址守护人赵庆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进入地道。只见地道宽约1米,高约1.5米。成年人进入地道,需要弯腰而行。地道内光线昏暗,幸亏里面装有电灯,才能看见脚下的路。地道内十分凉爽。

据了解,李馆村位于民权县最北部,李馆地道是抗日战争时期,李馆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坚持抗战、保卫边区开挖的。在抗日战争中,李馆地道不仅发挥了一个指挥部的作用,而且还有安全转移的功能,在整个豫皖苏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民权李馆地道旧址于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庆民介绍说,这里的地道只是当年地道的一小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地道闲置,加之有雨水进入,大部分地道被损毁。

2 战争年代 功不可没

据陪同记者采访的北关镇组织委员李昌勇、李馆东村党支部书记赵继广等人介绍,李馆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8年,该村就成立了青年救国会;1939年成立了青年模范班;1940年5月成立党支部,属考城县第五区(即北关)管辖。“地道发挥的作用很大,抗日战争期间,李馆人利用地道消灭敌人300多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张盛泰顽匪合围陇海道北民权县委,县委充分利用地道作战,不仅成功抵制了国民党军的正面进攻,实施了战略转移,保存了实力,而且还打击了张盛泰的嚣张气焰。”谈起地道发挥的作用,赵庆民如数家珍。

据史料记载,李馆村利用地道形式作战还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认可。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从黄河北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攻鄄城,占郓城,克定陶,破曹县,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伟大胜利。8月8日中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李馆村赵家大院,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召见李馆村武委会主任于步霄,向他询问李馆人民坚持依托地道,开展游击斗争的情况。于步霄胸有成竹、如数家珍,有条不紊地回答了问题,赢得了首长们的夸奖。

“李馆地道还转移过中央首长呢!”赵庆民说,“1948年年初,原中共中央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同志,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原局组织部长陈少敏同志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将由豫南去华北,民权地下交通联络员将二位首长经内黄集、葛庄地下交通站,由李馆地道安全转移护送到冀鲁豫分区——鲁西南地委曹楼村。”

3 父子同心 执着坚守

据了解,今年53岁的赵庆民,秉承父亲遗志,坚守承诺,无偿看守地道旧址,被授予“诚实守信”“中国好人”。赵庆民向我们讲起了父亲赵松武的往事:1944年年初,年仅14岁的赵松武就参军入伍,先后当过侦察兵、卫生员、勤务员、骑兵,挖过地道,打过鬼子,还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的老上司、老战友杨朝起烈士于1948年7月26日夜遭国民党顽匪张盛泰部突袭,腹部中了7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杨朝起烈士墓就建在了这段地道旁。

赵庆民说,父亲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复员回家,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1990年,由于年久失修,地道及烈士墓毁坏严重,父亲找到村党支部,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承诺:“那地方没人看管怎么成?俺要跟烈士做伴去,守在他身边,俺心里踏实。”为了这句承诺,父亲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间简易的小房子,背起铺盖搬了进去,直到去世。

赵松武老人去世后,赵庆民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在这里住了下来。“父亲是老党员,他在这默默坚守了27年,日子过得清苦而又平淡。我作为继承人,也要保证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段地道旧址,要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赵庆民说。

如今,赵庆民每天都是先清扫墓碑、打扫卫生,再下地道查看一翻,然后再到田里干农活。

记者了解到,李馆地道旧址和村子之间的道路已经修好了,通往省道的道路硬化也列入了日程。这里每年都会吸引省内外20余万名参观者,附近学校的师生每逢清明节都会来此扫墓,红色教育、红色传承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

4 始终不渝 薪火相传

站在李馆地道旧址院内,赵庆民用手往西面的方向一指说:“那里就是李馆村抗日小学遗址。如今的李馆分为两个村,西村和东村。现在,在南面几百米处,重建了这所小学,如今命名为李馆东村抗日小学。”“这所抗日小学,是全省唯一一所以‘抗日’二字命名的小学,意在让这所小学的学生们记住那些艰苦卓越的抗日故事,永远铭记这里的‘地道战’精神,铭记在这块热土上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们!”北关镇组织委员李昌勇对记者说。

据了解,如今的李馆地道旧址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游客们来到这里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战争的硝烟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历史不容忘却。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记者一行带着敬重,瞻仰革命先烈,再一次接受了庄严而神圣的红色洗礼。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庆祝建党百年采访活动 革命圣地
传承红色基因的李馆地道
2021-03-31 00:18   策划:张浩哲 秦培林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成绍峰 图\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魏文慧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李馆地道入口

赵庆民每天都要下地道查看

阅读提示

桃红柳绿,春风拂面。3月22日,记者踏着清晨的露珠,来到民权县北关镇李馆地道旧址参观采访。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70多年前那场战争留下的地道依然存在,民权人民的“地道战”精神永存。如今,保存完整的李馆地道旧址让人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 硝烟远去 地道犹存

3月22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地处黄河故道腹地的民权县北关镇李馆村,在这片鲜血染红的热土上,到处散发着春天清新的泥土气息。从外表看,这里就是数间平房,但进入平房的一个房间后,就会看到一个地道口,从地道口的台阶一阶阶向下,就进入了地道。

在民权李馆地道旧址守护人赵庆民的带领下,记者一行进入地道。只见地道宽约1米,高约1.5米。成年人进入地道,需要弯腰而行。地道内光线昏暗,幸亏里面装有电灯,才能看见脚下的路。地道内十分凉爽。

据了解,李馆村位于民权县最北部,李馆地道是抗日战争时期,李馆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坚持抗战、保卫边区开挖的。在抗日战争中,李馆地道不仅发挥了一个指挥部的作用,而且还有安全转移的功能,在整个豫皖苏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大作用。民权李馆地道旧址于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庆民介绍说,这里的地道只是当年地道的一小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地道闲置,加之有雨水进入,大部分地道被损毁。

2 战争年代 功不可没

据陪同记者采访的北关镇组织委员李昌勇、李馆东村党支部书记赵继广等人介绍,李馆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8年,该村就成立了青年救国会;1939年成立了青年模范班;1940年5月成立党支部,属考城县第五区(即北关)管辖。“地道发挥的作用很大,抗日战争期间,李馆人利用地道消灭敌人300多名。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张盛泰顽匪合围陇海道北民权县委,县委充分利用地道作战,不仅成功抵制了国民党军的正面进攻,实施了战略转移,保存了实力,而且还打击了张盛泰的嚣张气焰。”谈起地道发挥的作用,赵庆民如数家珍。

据史料记载,李馆村利用地道形式作战还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认可。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从黄河北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黄河防线,攻鄄城,占郓城,克定陶,破曹县,取得了鲁西南战役的伟大胜利。8月8日中午,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进驻李馆村赵家大院,刘伯承、邓小平亲自召见李馆村武委会主任于步霄,向他询问李馆人民坚持依托地道,开展游击斗争的情况。于步霄胸有成竹、如数家珍,有条不紊地回答了问题,赢得了首长们的夸奖。

“李馆地道还转移过中央首长呢!”赵庆民说,“1948年年初,原中共中央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同志,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原局组织部长陈少敏同志根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将由豫南去华北,民权地下交通联络员将二位首长经内黄集、葛庄地下交通站,由李馆地道安全转移护送到冀鲁豫分区——鲁西南地委曹楼村。”

3 父子同心 执着坚守

据了解,今年53岁的赵庆民,秉承父亲遗志,坚守承诺,无偿看守地道旧址,被授予“诚实守信”“中国好人”。赵庆民向我们讲起了父亲赵松武的往事:1944年年初,年仅14岁的赵松武就参军入伍,先后当过侦察兵、卫生员、勤务员、骑兵,挖过地道,打过鬼子,还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他的老上司、老战友杨朝起烈士于1948年7月26日夜遭国民党顽匪张盛泰部突袭,腹部中了7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杨朝起烈士墓就建在了这段地道旁。

赵庆民说,父亲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复员回家,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1990年,由于年久失修,地道及烈士墓毁坏严重,父亲找到村党支部,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承诺:“那地方没人看管怎么成?俺要跟烈士做伴去,守在他身边,俺心里踏实。”为了这句承诺,父亲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间简易的小房子,背起铺盖搬了进去,直到去世。

赵松武老人去世后,赵庆民从父亲手里接过“接力棒”,在这里住了下来。“父亲是老党员,他在这默默坚守了27年,日子过得清苦而又平淡。我作为继承人,也要保证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段地道旧址,要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赵庆民说。

如今,赵庆民每天都是先清扫墓碑、打扫卫生,再下地道查看一翻,然后再到田里干农活。

记者了解到,李馆地道旧址和村子之间的道路已经修好了,通往省道的道路硬化也列入了日程。这里每年都会吸引省内外20余万名参观者,附近学校的师生每逢清明节都会来此扫墓,红色教育、红色传承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

4 始终不渝 薪火相传

站在李馆地道旧址院内,赵庆民用手往西面的方向一指说:“那里就是李馆村抗日小学遗址。如今的李馆分为两个村,西村和东村。现在,在南面几百米处,重建了这所小学,如今命名为李馆东村抗日小学。”“这所抗日小学,是全省唯一一所以‘抗日’二字命名的小学,意在让这所小学的学生们记住那些艰苦卓越的抗日故事,永远铭记这里的‘地道战’精神,铭记在这块热土上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先烈们!”北关镇组织委员李昌勇对记者说。

据了解,如今的李馆地道旧址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游客们来到这里重温革命峥嵘岁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洗礼。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战争的硝烟早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历史不容忘却。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带着党和人民的嘱托,记者一行带着敬重,瞻仰革命先烈,再一次接受了庄严而神圣的红色洗礼。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气温回升后 310国道已经开始进行路面挖补
网友留言选登(3月31日)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英雄八里庄 红色精神...
103岁的魏振荣:“要...
商丘广大师生到革命 ...
多肉经济促农增收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