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坊】漫忆腊月品年味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21-02-09 06:19

又要到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了,也是最红火、最企盼的月份,因为农历新年就要来了。“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腊八粥,就奏响了新年的序曲,憧憬新年的人们就开始安排着腊月的忙事了,哪天做腊肠,哪天炖肉,哪天炸丸子、蒸馍,哪天除尘、贴春联……想起小时候的腊月,那真是红红火火的腊月啊!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年货应有尽有,可以轻轻松松过腊月,但那腊月里的年俗,那浓郁的年味,在人们的记忆里仍如那陈年的老酒醇厚而绵长,沁人心脾。说说你记忆里的腊月,让我们一起品味那醇香的“老酒”吧!

火红的年画贴起来

■炜 子

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说起来,老家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那红红火火、花花绿绿的年画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不但要贴春联,还要贴年画。之所以叫年画,是因为这些画是过年才贴的,题材多样,内容各异。每逢春节,不仅新华书店里到处挂的都是年画,连街头巷尾、镇上集上,卖年画的摊位也是一个挨一个。常常看得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年画种类繁多,有门画、灶画、中堂、门头、影壁等。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黄金万两”“麒麟送子”“五子登科”“哪吒闹海”等。我最喜爱是唐朝的两位大英雄——秦琼、尉迟恭门神年画,还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年画人物、动物刻画粗犷奔放,构图饱满紧凑,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常在人物形体的空档处点缀一些动植物图案,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并寓吉样之意于其中。鱼预示年年有余,蝙蝠寓意福气冲天,百合象征夫妻和睦,石榴象征多子多福……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奶奶给我讲年画里的故事。那时,我背诵《三字经》,其中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虽然背得很溜,却不知“窦燕山”何许人也。后来奶奶给我讲了“五子登科”的年画,我才明白。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他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但为富不仁。尽管家财万贯,却膝下无子,很是着急。一天夜晚,他做了个梦,梦到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品行不端,上天不容,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方能惠及子孙。”窦燕山醒来,幡然悔悟,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窦燕山到寺庙去拜佛,在寺中拾到一包银子。他想一定是拜佛人遗失的,于是就在寺中等失主。不久,有一人哭哭啼啼而来。问何故哭泣。那人说:“我来进香拜佛,不小心将钱袋遗失,那可是家里的救命钱啊。” 窦燕山于是将钱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连声道谢。他家乡有不少穷人,有的娶不起媳妇或没有钱办丧事的,窦燕山就出资帮助他们。他还在家乡设立学堂,召集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来免费上学。

窦燕山不仅乐善好施,还注重修身养性,自己家里节俭朴素。好人自有好报,后来,他有了五个儿子。由于自己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 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金榜题名。这便是“五子登科”的由来。

起初,我只是觉得年画好看,原来,每一幅年画都藏着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仅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年画,看似一幅普普通通的画,其实蕴藏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幅年画,是我们过年的精神图腾,也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美好期盼。时至今日,年画并不过时。年画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对今天的年轻人而言,不但需要展示,更需要解读。题材、人物、情节、寓意……仿佛一串串需要破译的密码。读不懂,如走马观花;读懂后,大彻大悟,收获满满。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小孩子,不是不喜欢年画,而是不了解其中的信息。当他们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滋味,自然就会深深地喜欢上充满寓意的年画。

每逢过年,回到家乡,我都愿意在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欣赏这久违的年味。每家每户的年画,反映着这家人总体的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甚至是审美情趣。如今,这些门上或墙上的风景,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了很多喜庆、热闹的氛围。

儿时的腊月

■杨会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时的记忆中,一进腊月的门,便有了过年的感觉,那感觉是温暖的,馨香的。

我们村头有口老井,每到腊月天,就有村民络绎不绝地来担水,或直接把衣物拿到井边,做年前大清洗。记得井边有个小树林,女人们三五成群聚在树林里,拿笤帚把脚下的落叶和积雪清扫干净,然后或蹲在地上或坐在小板凳上,边洗边聊,聊置办的年货,聊裁剪的新衣,聊给孩子准备的压岁钱,聊春联、聊年夜饭……而小孩子则在一旁跳皮筋、丢沙包或滚铁环、玩摔炮,玩得忘乎所以。清清亮亮冒着热气的井水,花花绿绿的衣物,午后柔柔暖暖的阳光,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让原本沉静的小树林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年的气息也由此缓缓铺展开来。

进入腊月,农村大集上的年味更浓。村民一大早从四面八方拥向集镇,不但商店里人满为患,街道两旁也变得拥挤不堪,俨然成了自由交易市场,卖菜的、卖水果的、卖甜点的、卖干鲜的、卖鸡卖鸭卖羊的、卖肉的、卖鞭炮春联的、卖衣服鞋袜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嬉闹吵嚷声,整个集镇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而我最喜欢这繁荣喧嚣的景象,每每像跟屁虫一样跟着父亲来采购年货。印象中,那时农村根本没什么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所采购的年货也无非是些萝卜、白菜、大葱、粉条、土豆、生姜之类,再割一块带两三根肋骨的猪肉即可。往往是父亲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牢牢地抓着我,怕我被如潮的人流冲散。听见卖糖葫芦的吆喝声,我使劲跑去,揪一串就吃;看见卖芝麻糖的,伸手去拿;遇到烟花爆竹的销售点,我更走不动了,大盘的、小盘的、散装的,我都想要。父亲拗不过我,只好掏钱。最后我满载而归,我的上衣口袋里、裤兜里都装满了散装的小鞭炮、摔炮。回家路上,我放开父亲的手,捂着兜袋的口,一路小跑回家,然后向小伙伴炫耀我的“富有”,并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我的欢乐。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看着一地炸开的“小红花”,我们蹦着跳着,欢呼着,仿佛新年就在眼前。

在我们农村,腊月是结婚嫁娶的高峰期。一则农闲,亲朋好友都能到场,帮忙的、闹喜的、祝贺的,隆重又热闹。二则春节临近,新年新气象,喜上加喜。所以,腊月办喜事的抬眼皆是,出得门来,你准能在“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响中看到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看到大街小巷口那火红的喜字,看到那一袭红衣的美丽新娘,看到乐得合不拢嘴的主家在给围观的小孩们发喜糖、喜瓜子,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喜庆的年味。

当然,儿时腊月里诱人的还有那些美食:母亲做的鸡蛋灌饼、芝麻馓子、萝卜丸子、红薯糖糕、枣糕馍及肉馅饺子,这在现在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物,而在仅能填饱肚子的童年却是美味佳肴,是我向往已久的年的味道!

儿时的腊月有着最简单最朴素的快乐,最纯真最质朴的年味,令我永远难忘。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茶坊】漫忆腊月品年味
2021-02-09 06:19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又要到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了,也是最红火、最企盼的月份,因为农历新年就要来了。“过了腊八就是年”,喝过腊八粥,就奏响了新年的序曲,憧憬新年的人们就开始安排着腊月的忙事了,哪天做腊肠,哪天炖肉,哪天炸丸子、蒸馍,哪天除尘、贴春联……想起小时候的腊月,那真是红红火火的腊月啊!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年货应有尽有,可以轻轻松松过腊月,但那腊月里的年俗,那浓郁的年味,在人们的记忆里仍如那陈年的老酒醇厚而绵长,沁人心脾。说说你记忆里的腊月,让我们一起品味那醇香的“老酒”吧!

火红的年画贴起来

■炜 子

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说起来,老家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那红红火火、花花绿绿的年画了。每逢春节,家家户户不但要贴春联,还要贴年画。之所以叫年画,是因为这些画是过年才贴的,题材多样,内容各异。每逢春节,不仅新华书店里到处挂的都是年画,连街头巷尾、镇上集上,卖年画的摊位也是一个挨一个。常常看得我眼花缭乱,爱不释手。

年画种类繁多,有门画、灶画、中堂、门头、影壁等。内容大多取材于人们熟悉的历史戏剧,演义小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如“黄金万两”“麒麟送子”“五子登科”“哪吒闹海”等。我最喜爱是唐朝的两位大英雄——秦琼、尉迟恭门神年画,还有“八大锤大闹朱仙镇”。

年画人物、动物刻画粗犷奔放,构图饱满紧凑,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常在人物形体的空档处点缀一些动植物图案,产生强烈的装饰效果,并寓吉样之意于其中。鱼预示年年有余,蝙蝠寓意福气冲天,百合象征夫妻和睦,石榴象征多子多福……

小时候,我最喜欢听奶奶给我讲年画里的故事。那时,我背诵《三字经》,其中有一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虽然背得很溜,却不知“窦燕山”何许人也。后来奶奶给我讲了“五子登科”的年画,我才明白。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窦禹钧,因他居住在燕山(北京),故称窦燕山。他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但为富不仁。尽管家财万贯,却膝下无子,很是着急。一天夜晚,他做了个梦,梦到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品行不端,上天不容,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方能惠及子孙。”窦燕山醒来,幡然悔悟,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年新年,窦燕山到寺庙去拜佛,在寺中拾到一包银子。他想一定是拜佛人遗失的,于是就在寺中等失主。不久,有一人哭哭啼啼而来。问何故哭泣。那人说:“我来进香拜佛,不小心将钱袋遗失,那可是家里的救命钱啊。” 窦燕山于是将钱如数归还,并且还赠给他一笔路费,失主连声道谢。他家乡有不少穷人,有的娶不起媳妇或没有钱办丧事的,窦燕山就出资帮助他们。他还在家乡设立学堂,召集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来免费上学。

窦燕山不仅乐善好施,还注重修身养性,自己家里节俭朴素。好人自有好报,后来,他有了五个儿子。由于自己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 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金榜题名。这便是“五子登科”的由来。

起初,我只是觉得年画好看,原来,每一幅年画都藏着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不仅让我们增长了不少知识,还教会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年画,看似一幅普普通通的画,其实蕴藏着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一幅年画,是我们过年的精神图腾,也是我们老百姓心中的美好期盼。时至今日,年画并不过时。年画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对今天的年轻人而言,不但需要展示,更需要解读。题材、人物、情节、寓意……仿佛一串串需要破译的密码。读不懂,如走马观花;读懂后,大彻大悟,收获满满。现在的人们,特别是小孩子,不是不喜欢年画,而是不了解其中的信息。当他们真正理解这其中的滋味,自然就会深深地喜欢上充满寓意的年画。

每逢过年,回到家乡,我都愿意在街上走一走,看一看,欣赏这久违的年味。每家每户的年画,反映着这家人总体的兴趣爱好、文化程度,甚至是审美情趣。如今,这些门上或墙上的风景,为我们的节日增添了很多喜庆、热闹的氛围。

儿时的腊月

■杨会安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儿时的记忆中,一进腊月的门,便有了过年的感觉,那感觉是温暖的,馨香的。

我们村头有口老井,每到腊月天,就有村民络绎不绝地来担水,或直接把衣物拿到井边,做年前大清洗。记得井边有个小树林,女人们三五成群聚在树林里,拿笤帚把脚下的落叶和积雪清扫干净,然后或蹲在地上或坐在小板凳上,边洗边聊,聊置办的年货,聊裁剪的新衣,聊给孩子准备的压岁钱,聊春联、聊年夜饭……而小孩子则在一旁跳皮筋、丢沙包或滚铁环、玩摔炮,玩得忘乎所以。清清亮亮冒着热气的井水,花花绿绿的衣物,午后柔柔暖暖的阳光,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让原本沉静的小树林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年的气息也由此缓缓铺展开来。

进入腊月,农村大集上的年味更浓。村民一大早从四面八方拥向集镇,不但商店里人满为患,街道两旁也变得拥挤不堪,俨然成了自由交易市场,卖菜的、卖水果的、卖甜点的、卖干鲜的、卖鸡卖鸭卖羊的、卖肉的、卖鞭炮春联的、卖衣服鞋袜的,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嬉闹吵嚷声,整个集镇汇成一片沸腾的海洋。而我最喜欢这繁荣喧嚣的景象,每每像跟屁虫一样跟着父亲来采购年货。印象中,那时农村根本没什么黄瓜、茄子、西红柿等反季节蔬菜,所采购的年货也无非是些萝卜、白菜、大葱、粉条、土豆、生姜之类,再割一块带两三根肋骨的猪肉即可。往往是父亲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牢牢地抓着我,怕我被如潮的人流冲散。听见卖糖葫芦的吆喝声,我使劲跑去,揪一串就吃;看见卖芝麻糖的,伸手去拿;遇到烟花爆竹的销售点,我更走不动了,大盘的、小盘的、散装的,我都想要。父亲拗不过我,只好掏钱。最后我满载而归,我的上衣口袋里、裤兜里都装满了散装的小鞭炮、摔炮。回家路上,我放开父亲的手,捂着兜袋的口,一路小跑回家,然后向小伙伴炫耀我的“富有”,并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我的欢乐。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看着一地炸开的“小红花”,我们蹦着跳着,欢呼着,仿佛新年就在眼前。

在我们农村,腊月是结婚嫁娶的高峰期。一则农闲,亲朋好友都能到场,帮忙的、闹喜的、祝贺的,隆重又热闹。二则春节临近,新年新气象,喜上加喜。所以,腊月办喜事的抬眼皆是,出得门来,你准能在“噼里啪啦”的炮仗声响中看到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看到大街小巷口那火红的喜字,看到那一袭红衣的美丽新娘,看到乐得合不拢嘴的主家在给围观的小孩们发喜糖、喜瓜子,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喜庆的年味。

当然,儿时腊月里诱人的还有那些美食:母亲做的鸡蛋灌饼、芝麻馓子、萝卜丸子、红薯糖糕、枣糕馍及肉馅饺子,这在现在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食物,而在仅能填饱肚子的童年却是美味佳肴,是我向往已久的年的味道!

儿时的腊月有着最简单最朴素的快乐,最纯真最质朴的年味,令我永远难忘。

编辑: 姬艳峰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燃气管道泄漏 10分钟...
太不安全了 这个井盖...
网友留言选登(2月9日)
商户占据公共停车位引居民不满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义写春联 送祝福
张灯结彩迎新年
我们的节日春节
游客在花坛前拍照留念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