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里,摇曳的粽香

朱盈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7-03 00:12

莲荷半开时,端午节的粽香渐渐扑面而来,记忆,也似一卷古书,带着陈香徐徐展开:

多年以前。那个莲开的夏季,乡下老屋,一如既往地古朴宁静,小厨房里飘散着淡淡的烟火气。

一个年轻女子,束着花围裙,身边围着六个小孩子,忙忙碌碌的。她的孩儿们小眼睛馋馋地看着母亲包粽子。

女子很美,是我的母亲。她的粽子和她一样好看,因为她姓杨,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都亲切地称之为“杨娘粽”。

那些年的端午到来时,镇上开裁缝铺的姥爷,早早就打发姥姥给我们送来了东西:小小的一袋新米,几把红枣,有时候还会有一小把碧绿的葡萄干。母亲呢,也拿出旧年留放的一小碗花生米,开始张罗包粽子了。

晚上,母亲用冰凉清甜的井水,把这些食材放在一口小缸里淘洗干净,泡上。

第二天天不亮,母亲就开始起床包粽子了。我们几个小孩子也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一群小鸟儿似的围着母亲,灶前灶后地转。

母亲用新绿的苇叶,绵韧的棉线,把一只只包裹着花生、葡萄干、红枣、糯米的粽子,捆成菱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等各种小巧美丽的形状。

哥儿说,我吃菱角的。

姐儿说,我吃宝塔的。

弟弟说,我吃大棒棒的。

妹儿说,我吃、我吃小枕头……

母亲温柔地笑。她把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水,点一点男娃的小脑瓜,刮一刮妞儿的小鼻头,爱怜地说:一群小馋猫。

粽子在屉上蒸,灶膛里跳跃着红红的火苗,欢欢喜喜的,映着烧火的父亲憨厚的笑脸。

香气铺满柴门小院时,粽子熟了。敬祖宗,拜屈原,给东院的爷奶和西院的叔婶送过去两盘,然后,我们围坐在掉了漆的小木桌前,母亲把一小盘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上桌,孩儿们不争不嚷,安静地等着母亲分粽子。

母亲在每个人的小瓷碗里,放上一只他们喜欢的粽子,轻轻念叨着:你的宝塔,他的小菱角……六个孩子,母亲一个也没分错。剥开墨绿的粽叶,洁白的米团,嵌着一颗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好看极了!味道也美极了!清香,甜而不腻,咬一口,唇齿生香。我们细细地品味着每人仅此一只的粽子,小小的心里溢满了幸福和骄傲!

是啊!那个年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家能在端午节吃上粽子,在村人眼中,是何等的奢华啊!那时的那天,能用棉籽油炸上几个糖糕的人家,村子里都寥寥无几。

被粽香吸引来的邻居小孩儿,倚门吮指。

母亲便把自己和父亲的那两只,慌慌地剥开,切成极小瓣儿,在盘子里托着,连同另一盘熟透的红桃子,端去分给门前的孩子们吃。

后来,年迈的母亲告诉我们,那些年月包粽子,她其实只能闻闻粽子的香,从不知其味。

有一天,我们都长大了。

村子里的阿牛也长大了。前年,他从南方回来,几辆豪车都装满了粽子,一箱箱挨家挨户地给村人们送。

中年阿牛握着我母亲苍老的瘦骨嶙峋的手,情深意长:杨娘啊!多亏了您当年的粽子,让我觉得世上还有那么一种美味!十几年哦,每年的端午节,一直有我的份儿,直到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从那时起,我立下了誓言:此生只做粽子人!

阿牛被村里杨娘一缕粽香十几年的滋养,知道了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极美好的样子,激励着他为好日子而努力拼搏。他亲历远方山水,让梦成为了现实。他现在是身价上亿的粽子人了。那次回乡,不仅带来了他们生产的粽子,还斥巨资为村里建了一所养老院。

愿山河静美,盛世长宁。

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旧事。粽子是流年记忆中最美味的佳肴。还有当年兰花般美丽的母亲,和她对我们低眉含笑的爱怜。也有阿牛们的情深若许,母亲的禅静如初。

母亲老了,始终是清淡安和的,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独守一座老屋,任儿女们谁也接不去。许多年来,端午节那天,她终究是要亲自动手包粽子的,这期间,帮她烧地锅蒸粽子的父亲,走了;那个一直喜欢吃她包的菱角形粽子的二儿子,也走了。但每年的端午,他们爷俩的肖像前,她都会颤颤巍巍地摆上两份清香的粽子。

吃过她包的粽子,穿过她做的衣袜,接受过她学费的当年的阿牛们,每年端午节几乎都要回来看望他们的“杨娘”,围在她的老庭院里,对着篱畔的花朵,吃着各种形状的“杨娘粽子”,团团圆圆,开开心心。

母亲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个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美好。

明媚的阳光顺着老屋的黛瓦流淌,清瘦矍铄的老母亲开始在檐下晒红枣了,今年的端午粽香,和夏莲一起,已在故乡的老庭院一往情深地芬芳。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化商丘
流年里,摇曳的粽香
2020-07-03 00:12   朱盈旭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莲荷半开时,端午节的粽香渐渐扑面而来,记忆,也似一卷古书,带着陈香徐徐展开:

多年以前。那个莲开的夏季,乡下老屋,一如既往地古朴宁静,小厨房里飘散着淡淡的烟火气。

一个年轻女子,束着花围裙,身边围着六个小孩子,忙忙碌碌的。她的孩儿们小眼睛馋馋地看着母亲包粽子。

女子很美,是我的母亲。她的粽子和她一样好看,因为她姓杨,村子里的大人孩子都亲切地称之为“杨娘粽”。

那些年的端午到来时,镇上开裁缝铺的姥爷,早早就打发姥姥给我们送来了东西:小小的一袋新米,几把红枣,有时候还会有一小把碧绿的葡萄干。母亲呢,也拿出旧年留放的一小碗花生米,开始张罗包粽子了。

晚上,母亲用冰凉清甜的井水,把这些食材放在一口小缸里淘洗干净,泡上。

第二天天不亮,母亲就开始起床包粽子了。我们几个小孩子也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一群小鸟儿似的围着母亲,灶前灶后地转。

母亲用新绿的苇叶,绵韧的棉线,把一只只包裹着花生、葡萄干、红枣、糯米的粽子,捆成菱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等各种小巧美丽的形状。

哥儿说,我吃菱角的。

姐儿说,我吃宝塔的。

弟弟说,我吃大棒棒的。

妹儿说,我吃、我吃小枕头……

母亲温柔地笑。她把手指在围裙上擦了擦水,点一点男娃的小脑瓜,刮一刮妞儿的小鼻头,爱怜地说:一群小馋猫。

粽子在屉上蒸,灶膛里跳跃着红红的火苗,欢欢喜喜的,映着烧火的父亲憨厚的笑脸。

香气铺满柴门小院时,粽子熟了。敬祖宗,拜屈原,给东院的爷奶和西院的叔婶送过去两盘,然后,我们围坐在掉了漆的小木桌前,母亲把一小盘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上桌,孩儿们不争不嚷,安静地等着母亲分粽子。

母亲在每个人的小瓷碗里,放上一只他们喜欢的粽子,轻轻念叨着:你的宝塔,他的小菱角……六个孩子,母亲一个也没分错。剥开墨绿的粽叶,洁白的米团,嵌着一颗颗深红油亮的“玛瑙”,好看极了!味道也美极了!清香,甜而不腻,咬一口,唇齿生香。我们细细地品味着每人仅此一只的粽子,小小的心里溢满了幸福和骄傲!

是啊!那个年代,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家能在端午节吃上粽子,在村人眼中,是何等的奢华啊!那时的那天,能用棉籽油炸上几个糖糕的人家,村子里都寥寥无几。

被粽香吸引来的邻居小孩儿,倚门吮指。

母亲便把自己和父亲的那两只,慌慌地剥开,切成极小瓣儿,在盘子里托着,连同另一盘熟透的红桃子,端去分给门前的孩子们吃。

后来,年迈的母亲告诉我们,那些年月包粽子,她其实只能闻闻粽子的香,从不知其味。

有一天,我们都长大了。

村子里的阿牛也长大了。前年,他从南方回来,几辆豪车都装满了粽子,一箱箱挨家挨户地给村人们送。

中年阿牛握着我母亲苍老的瘦骨嶙峋的手,情深意长:杨娘啊!多亏了您当年的粽子,让我觉得世上还有那么一种美味!十几年哦,每年的端午节,一直有我的份儿,直到我考上大学离开家。从那时起,我立下了誓言:此生只做粽子人!

阿牛被村里杨娘一缕粽香十几年的滋养,知道了生活还有另外一种极美好的样子,激励着他为好日子而努力拼搏。他亲历远方山水,让梦成为了现实。他现在是身价上亿的粽子人了。那次回乡,不仅带来了他们生产的粽子,还斥巨资为村里建了一所养老院。

愿山河静美,盛世长宁。

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旧事。粽子是流年记忆中最美味的佳肴。还有当年兰花般美丽的母亲,和她对我们低眉含笑的爱怜。也有阿牛们的情深若许,母亲的禅静如初。

母亲老了,始终是清淡安和的,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独守一座老屋,任儿女们谁也接不去。许多年来,端午节那天,她终究是要亲自动手包粽子的,这期间,帮她烧地锅蒸粽子的父亲,走了;那个一直喜欢吃她包的菱角形粽子的二儿子,也走了。但每年的端午,他们爷俩的肖像前,她都会颤颤巍巍地摆上两份清香的粽子。

吃过她包的粽子,穿过她做的衣袜,接受过她学费的当年的阿牛们,每年端午节几乎都要回来看望他们的“杨娘”,围在她的老庭院里,对着篱畔的花朵,吃着各种形状的“杨娘粽子”,团团圆圆,开开心心。

母亲的心灵深处,始终有一个最洁净的角落,永远如初时美好。

明媚的阳光顺着老屋的黛瓦流淌,清瘦矍铄的老母亲开始在檐下晒红枣了,今年的端午粽香,和夏莲一起,已在故乡的老庭院一往情深地芬芳。

编辑: 杨宁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房子没住上 生了一肚...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塌陷两个多月的路面修复了
这处红绿灯 何时才能亮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节前慰问老党员 浓浓...
三姓庄村:美丽乡村 ...
刘楼村:玩杂技甩掉 ...
视觉新闻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