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出鞘】先读作品,还是先看评论?

郑剑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0-06-12 09:29

假如一篇文学作品和有关这篇作品的评论文章同时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先读作品,还是先看评论?

很多读者会说,当然是先读作品。因为评论家的文章也是在阅读作品之后才写出来的。读过原作,再看评论,会加深阅读的印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首诗、一篇小说,自己阅读的时候,理解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后来,经他人一点拨(或评论),恍然大悟,一下子产生“所言极是”的印象。这说明评论家所站的高度和对作品的把握往往高于普通读者。高屋建瓴、恰如其分的文学评论,确实能够起到促进读者阅读、分析作品优劣、积极推介作品的功用。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靠着评论家插上的翅膀,飞出出版社、书店,飞到读者手中。因为好的评论文章,扩大了作品的阅读量、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从而赢得更多的读者。成功的出版商往往在出版一部作品或系列作品之前,先制订出策划、推介方案,作品还没有走出印刷厂,就组织人员先造舆论,发信息炒作,请评论家写文章赞扬一番,由此吊起读者的胃口。像浔阳江头的琵琶女一样——“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番炒作之后,读者想看到的文学作品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还有的出版社在书籍的装帧上做足文章,在腰封上印上“某某大家倾力推荐”、“某某名人作序”、“某某评论家高度赞扬”等等,岂不知,这些美好的词语,都是商品销售中的广告语。等到读者把作品买回来,拿在手中一看,颇有“看景不如听景”之感。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本《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著),封面上的大字印着“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乖乖,把余秋雨与孔夫子并列在一起,他能挑得起“至圣先师”这副担子吗?可别折他的寿!

被评论家、出版商一再放大的“优点”、“亮点”,其实很稀松平常,言过其实者居多。近期,购得一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因为之前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很多,许多报刊、微信公众号也多次炒作,大有不买、不读就会心生遗憾之感。买后一看,在书籍的腰封上赫然印着“一部置于广阔知识场域中关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与风花万物的抒情巨作”。这句话令人似懂非懂,何为“广阔知识场域”?何为“风花万物”?这些生拼硬凑的词语,简直就像低级房地产广告中的“臻品加推”、“惠誉定鼎”等生造词一样故弄玄虚。记得去年,《大河报》曾经发表过一篇记者专访该书作者的文章,标题为《把<应物兄>比作“新<围城>”,李洱不高兴》。后来想想,这种炒作看似巧妙,其实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大浪淘沙,《围城》已经流行了七八十年,作者钱钟书先生已经成为读者心中的经典作家。《应物兄》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能否有人愿意完整地读下去,还真不好说。

我读了《应物兄》的开头部分,前十几页都是写养狗和给宠物狗看病的琐事。作品的主人公已经生活空虚到如此地步了,接下来还会有多少令人值得欣赏的故事?我把书一扔,心想,跟着评论家的文章去买书,不上当才怪呢!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报纸栏目
【郑剑出鞘】先读作品,还是先看评论?
2020-06-12 09:29   郑剑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假如一篇文学作品和有关这篇作品的评论文章同时摆在你的面前,你是先读作品,还是先看评论?

很多读者会说,当然是先读作品。因为评论家的文章也是在阅读作品之后才写出来的。读过原作,再看评论,会加深阅读的印象,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认识,从而产生更多的共鸣。很多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首诗、一篇小说,自己阅读的时候,理解的只是其中一部分。后来,经他人一点拨(或评论),恍然大悟,一下子产生“所言极是”的印象。这说明评论家所站的高度和对作品的把握往往高于普通读者。高屋建瓴、恰如其分的文学评论,确实能够起到促进读者阅读、分析作品优劣、积极推介作品的功用。

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靠着评论家插上的翅膀,飞出出版社、书店,飞到读者手中。因为好的评论文章,扩大了作品的阅读量、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从而赢得更多的读者。成功的出版商往往在出版一部作品或系列作品之前,先制订出策划、推介方案,作品还没有走出印刷厂,就组织人员先造舆论,发信息炒作,请评论家写文章赞扬一番,由此吊起读者的胃口。像浔阳江头的琵琶女一样——“未成曲调先有情”。一番炒作之后,读者想看到的文学作品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还有的出版社在书籍的装帧上做足文章,在腰封上印上“某某大家倾力推荐”、“某某名人作序”、“某某评论家高度赞扬”等等,岂不知,这些美好的词语,都是商品销售中的广告语。等到读者把作品买回来,拿在手中一看,颇有“看景不如听景”之感。近日,在网上看到一本《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余秋雨著),封面上的大字印着“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乖乖,把余秋雨与孔夫子并列在一起,他能挑得起“至圣先师”这副担子吗?可别折他的寿!

被评论家、出版商一再放大的“优点”、“亮点”,其实很稀松平常,言过其实者居多。近期,购得一部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因为之前关于这部作品的评论文章很多,许多报刊、微信公众号也多次炒作,大有不买、不读就会心生遗憾之感。买后一看,在书籍的腰封上赫然印着“一部置于广阔知识场域中关于我们的精神生活与风花万物的抒情巨作”。这句话令人似懂非懂,何为“广阔知识场域”?何为“风花万物”?这些生拼硬凑的词语,简直就像低级房地产广告中的“臻品加推”、“惠誉定鼎”等生造词一样故弄玄虚。记得去年,《大河报》曾经发表过一篇记者专访该书作者的文章,标题为《把<应物兄>比作“新<围城>”,李洱不高兴》。后来想想,这种炒作看似巧妙,其实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大浪淘沙,《围城》已经流行了七八十年,作者钱钟书先生已经成为读者心中的经典作家。《应物兄》虽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但能否有人愿意完整地读下去,还真不好说。

我读了《应物兄》的开头部分,前十几页都是写养狗和给宠物狗看病的琐事。作品的主人公已经生活空虚到如此地步了,接下来还会有多少令人值得欣赏的故事?我把书一扔,心想,跟着评论家的文章去买书,不上当才怪呢!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私装地锁 霸占车位
“12345”派单后 健身器材已修好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凤鸣岛晨晖
施工人员在睢阳区闫 ...
务工贫困户正在采摘 ...
归德北路开始铺设沥青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