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国史记之一

芒砀汉墓群(上)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9-10-11 00:41

梁孝王墓练兵室

■主讲人

马媛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阅读提示

芒砀山是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由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鱼山等10多个山峰组成,占地1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6.8米,属皖北丘陵西延部分。这样一座远算不上高大、险峻的石山,却因为汉墓群的存在而成了盗墓贼眼中的风水宝地。在历经千年盗掘之后,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在“十室九空”的汉墓中发现墓主身份蛛丝马迹的?本期,马媛媛老师就将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

芒砀有魅力

既然是研究芒砀山汉墓群,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芒砀山的历史。

芒砀山名称之由来可谓众说纷纭。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说法中,芒砀山一词为古“芒县”与“砀县”之合称。《汉书》与《史记》中均是此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芒砀山”名为“砀山”,“砀”是纹石的意思,也就是指“带有花纹”的石头。《水经注·获水》中记载:“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历史上芒砀山出产带有花纹的石头而得名“砀山”。

那“砀山”一名又是如何演化为“芒砀山”的呢?据当地流传,芒砀山古时水量丰沛,周边为大泽,以往长期生存着大蛇,当地人称大蛇为“蟒”,故称芒砀山又叫“蟒山”或“蟒砀山”。由于“蟒”字不详遂改称“芒山”或“芒砀山”。

芒砀山在商周为砀邑,春秋时属于宋国,战国时属于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在魏国东砀山置砀郡,治砀县,也就是今永城市芒山镇山城集。砀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永城芒山镇现在还有砀郡遗址。

芒砀山无论从山体规模还是从海拔高度都无法与中国的其他群山相比,但其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文化古迹则使它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据说早在炎黄时期,永城芒砀山就成为了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芒砀山巡视。在商代,相传纣王征人方时在此驻军。春秋时期,孔子去曹适宋,经过芒砀山时曾在此避雨。当然,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汉高祖在此斩蛇起义的故事。

因汉高祖斩蛇的缘故,汉文帝刘恒在芒砀山建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梁孝王刘武曾在芒砀山左右筑东苑,包括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风景。从梁孝王刘武开始,梁国各王均将王陵建在了芒砀山上。唐代时高适、李白、杜甫畅游芒砀山,传下了千古诗篇。宋代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李自成占据芒砀山抗衡明军。芒砀山各个山头共分布着20多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孔夫子避雨处、夫子庙、陈胜墓、张飞寨、汉高祖斩蛇碑等历史文物及古迹,犹如一粒粒璀璨的珍珠镶嵌在芒砀群山之中,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更是赋予了芒砀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芒砀山上的王陵属于西汉梁国王室墓地,西汉梁国的“八代九王”就埋葬在这群山之中。现在已查明的汉代梁国王陵有保安山梁孝王墓、李王后墓、柿园汉墓、僖山金缕玉衣墓等21座,其中已发掘的有7座。

寻找梁孝王墓

梁孝王死后的埋葬地,史书多有记载。《史记·梁孝王世家》中是这样写的:“砀有梁孝王之冢。”《水经注·获水》引应劭曰:“县有砀山……山有梁孝王墓。”梁孝王墓位于保安山南山头,因为是在保安山陵区内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墓,所以被定为保安山一号墓。

该墓俗称秦王洞或梁王洞。之所以有这样称呼,大概是由于该墓很早已被盗成空洞的缘故。20世纪30年代,河南古迹研究会李景聃在豫东调查商文化遗迹时,第一次勘查了梁孝王墓,并且发表了调查报告。李先生在报告中说:“梁孝王洞又名秦王避暑洞,一说为梁孝王墓……按形制言,墓室之说较为可信。而是否梁孝王墓无以证明。”可见当时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该墓是梁孝王墓。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芒砀山群中的部分山头上暴露出的墓葬,文保部门认定墓葬群为梁国王室墓,并与陈胜墓一起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此时,大家对于梁孝王墓究竟为哪一座墓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一直到考古工作正式开展之后,这一千古之谜才得以解开。

考古队员结合文献记载及细致的发掘考证后认为,保安山一号墓就是梁孝王的墓地。其考古根据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保安山一号墓是芒砀山群中时代最早的一座西汉梁国王陵墓,它在整个西汉诸侯王墓中也是时代比较早的一座石崖墓。梁孝王是迁都睢阳以后的梁国第一个王,也是汉代选择在芒砀山群而葬的第一位,这样时间方面对得上。

第二方面,保安山是仅次于芒山主峰的大山,不仅山体高大,石质较好,而且位置重要,山体南北窄长,两峰南北并列,非常适合汉代帝王葬俗——王和王后并列异穴合葬的要求。

第三方面,1990年年初,考古人员在保安山二号墓西南角的陪葬坑中发现有模印“孝园”筒瓦和一枚“梁后园”印章。“孝园”筒瓦中的“孝园”,应该和秦始皇陵出土遗物模印“骊山园”,陕西西安高祖陵出土的“高祖园”,孝昌皇帝陵园称“昌园”的意义一样,都是陵园的名称。汉代常常把帝王的谥号定为陵墓或陵园的名称,如高祖陵称高祖园。梁孝王死后谥“孝”,史称梁孝王,因此梁孝王墓上的陵园也称“梁孝园”。汉代规定,王之正妻可称为“后”,“梁后园”应是“梁孝王王后园”的简称。而且“梁后园”印章这一关键证物的出土,也直接打破了保安山二号墓为梁孝王墓的猜测。梁孝王墓前的陵寝建筑基址,正对梁孝王墓,其址内也有“梁孝园”“孝园”筒瓦,足以说明保安山一号墓即为梁孝王墓。

石山藏古墓

东汉末年,曹操运用军队将梁孝王墓盗掘后,此墓历经2000余年一直空敞,这也是梁孝王墓一度被称为“孝王避暑洞”的原因。从汉末至明清,有不少人曾进入过墓中参观过,《水经注·获水》记载:梁孝王墓“行一里到藏……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神,凡到藏,皆洁斋而进,不斋者,至藏辄有兽噬其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

从这段史料来看,曾进入到墓葬中的人还不少,因老百姓传说墓葬之中有神明,为了不触犯神明,进墓的人都要进行斋戒,如果不斋戒恐怕会碰上某种野兽吃闯入者的脚。至于看到的是什么动物,《水经注疏》卷二注引《御览》引《述征记》云:“亦作似豹,则此狗为豹之误。”后经考古发现,柿园汉墓主室南壁壁画就绘有豹,当时的人们进入洞内后漆黑一片,只能持烛而进,将壁画上的豹子误认为狗是完全可能的。

梁孝王墓中随葬品及各种设施早被盗掘一空,但留下的墓室结构及巨大的墓道仍让今天的人们叹为观止,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说:“虽然梁孝王墓内的遗物早被盗掘一空,但墓道和墓室的各部形制结构,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当完整,其开凿墓道之常,墓室规模之宏大、形制结构之复杂、开凿技术之精湛和工程之艰巨,则为过去各地已发现的西汉王室陵墓中所罕见。它对于研究西汉王室陵墓的形制结构和葬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梁孝王墓能够保存,完全得益于其是“斩山作椁,穿石为藏”的石崖墓,因此虽然被曹操盗掘一空,并裸露了两千多年,其墓室结构至今仍保存完好。

史料记载我国帝王开凿石崖墓是从汉文帝营建霸陵开始的。不过霸陵尚未发掘,过去考古发掘出的许多汉代诸侯王石崖墓多为汉武帝之后,梁孝王墓作为西汉早期的大型石崖墓显得尤为珍贵。梁孝王墓由墓道、甬道、门道、主室、便房、回廊及外藏室等组成,享用了汉代皇帝的埋葬规格。梁孝王墓以主室为中心,以墓道、甬道为中轴线,把我国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建筑,对后世的王陵墓葬产生了很大影响。

通过梁孝王墓,我们今天可以见证汉代古人所拥有的科技水平:西汉早期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开山采石经验,梁孝王墓甬道向下倾斜,主室的高度及各个侧室的形制比例适中,室顶正处在岩层的断层;排水设施非常合理,通过排水道将各个室的水汇总至水井室内,利用山体的自然岩峰排出山外,说明当时对山体的走向,山水的流向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先进的排水设施不仅仅运用于梁孝王墓中,李后墓及其他梁国王室墓中均运用了这种自成体系的排水设施;墓室南北对称,每个室四壁垂直、室角直角等,说明在山体内作业有较先进的测绘技术。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商丘古国史记之一
芒砀汉墓群(上)
2019-10-11 00:41   文/京九晚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贾若晨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梁孝王墓练兵室

■主讲人

马媛媛,女,汉族,河南开封人。201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商丘师院历史与社会学院任教。先后讲授古文字学、考古发现与华夏文明、中国文学史、消费心理学及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等课程。主要从事先秦历史与文化的研究,目前已在《中国农史》《西南大学学报》《郑州大学学报》《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贵州文史丛刊》等核心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等3项,参与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河南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等省级项目3项。

■阅读提示

芒砀山是豫东平原上唯一的山群,由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鱼山等10多个山峰组成,占地1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6.8米,属皖北丘陵西延部分。这样一座远算不上高大、险峻的石山,却因为汉墓群的存在而成了盗墓贼眼中的风水宝地。在历经千年盗掘之后,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在“十室九空”的汉墓中发现墓主身份蛛丝马迹的?本期,马媛媛老师就将为大家解开这个谜团。

芒砀有魅力

既然是研究芒砀山汉墓群,我们有必要先搞清楚芒砀山的历史。

芒砀山名称之由来可谓众说纷纭。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说法中,芒砀山一词为古“芒县”与“砀县”之合称。《汉书》与《史记》中均是此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时“芒砀山”名为“砀山”,“砀”是纹石的意思,也就是指“带有花纹”的石头。《水经注·获水》中记载:“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历史上芒砀山出产带有花纹的石头而得名“砀山”。

那“砀山”一名又是如何演化为“芒砀山”的呢?据当地流传,芒砀山古时水量丰沛,周边为大泽,以往长期生存着大蛇,当地人称大蛇为“蟒”,故称芒砀山又叫“蟒山”或“蟒砀山”。由于“蟒”字不详遂改称“芒山”或“芒砀山”。

芒砀山在商周为砀邑,春秋时属于宋国,战国时属于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灭魏国,在魏国东砀山置砀郡,治砀县,也就是今永城市芒山镇山城集。砀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永城芒山镇现在还有砀郡遗址。

芒砀山无论从山体规模还是从海拔高度都无法与中国的其他群山相比,但其丰富的历史资源与文化古迹则使它拥有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据说早在炎黄时期,永城芒砀山就成为了上古时期著名的采石场,黄帝曾到芒砀山巡视。在商代,相传纣王征人方时在此驻军。春秋时期,孔子去曹适宋,经过芒砀山时曾在此避雨。当然,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汉高祖在此斩蛇起义的故事。

因汉高祖斩蛇的缘故,汉文帝刘恒在芒砀山建高祖庙,并亲往祭祀。梁孝王刘武曾在芒砀山左右筑东苑,包括落猿岩、栖龙岫、鹤州、雁池、凫岛等风景。从梁孝王刘武开始,梁国各王均将王陵建在了芒砀山上。唐代时高适、李白、杜甫畅游芒砀山,传下了千古诗篇。宋代水浒英雄樊瑞、项充、李衮芒砀山聚义,宋江、吴用、公孙胜前往收降。李自成占据芒砀山抗衡明军。芒砀山各个山头共分布着20多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古迹,孔夫子避雨处、夫子庙、陈胜墓、张飞寨、汉高祖斩蛇碑等历史文物及古迹,犹如一粒粒璀璨的珍珠镶嵌在芒砀群山之中,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更是赋予了芒砀山独特的文化魅力。

芒砀山上的王陵属于西汉梁国王室墓地,西汉梁国的“八代九王”就埋葬在这群山之中。现在已查明的汉代梁国王陵有保安山梁孝王墓、李王后墓、柿园汉墓、僖山金缕玉衣墓等21座,其中已发掘的有7座。

寻找梁孝王墓

梁孝王死后的埋葬地,史书多有记载。《史记·梁孝王世家》中是这样写的:“砀有梁孝王之冢。”《水经注·获水》引应劭曰:“县有砀山……山有梁孝王墓。”梁孝王墓位于保安山南山头,因为是在保安山陵区内发现的最早的一座墓,所以被定为保安山一号墓。

该墓俗称秦王洞或梁王洞。之所以有这样称呼,大概是由于该墓很早已被盗成空洞的缘故。20世纪30年代,河南古迹研究会李景聃在豫东调查商文化遗迹时,第一次勘查了梁孝王墓,并且发表了调查报告。李先生在报告中说:“梁孝王洞又名秦王避暑洞,一说为梁孝王墓……按形制言,墓室之说较为可信。而是否梁孝王墓无以证明。”可见当时还没有充分的理由认定该墓是梁孝王墓。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芒砀山群中的部分山头上暴露出的墓葬,文保部门认定墓葬群为梁国王室墓,并与陈胜墓一起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此时,大家对于梁孝王墓究竟为哪一座墓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一直到考古工作正式开展之后,这一千古之谜才得以解开。

考古队员结合文献记载及细致的发掘考证后认为,保安山一号墓就是梁孝王的墓地。其考古根据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保安山一号墓是芒砀山群中时代最早的一座西汉梁国王陵墓,它在整个西汉诸侯王墓中也是时代比较早的一座石崖墓。梁孝王是迁都睢阳以后的梁国第一个王,也是汉代选择在芒砀山群而葬的第一位,这样时间方面对得上。

第二方面,保安山是仅次于芒山主峰的大山,不仅山体高大,石质较好,而且位置重要,山体南北窄长,两峰南北并列,非常适合汉代帝王葬俗——王和王后并列异穴合葬的要求。

第三方面,1990年年初,考古人员在保安山二号墓西南角的陪葬坑中发现有模印“孝园”筒瓦和一枚“梁后园”印章。“孝园”筒瓦中的“孝园”,应该和秦始皇陵出土遗物模印“骊山园”,陕西西安高祖陵出土的“高祖园”,孝昌皇帝陵园称“昌园”的意义一样,都是陵园的名称。汉代常常把帝王的谥号定为陵墓或陵园的名称,如高祖陵称高祖园。梁孝王死后谥“孝”,史称梁孝王,因此梁孝王墓上的陵园也称“梁孝园”。汉代规定,王之正妻可称为“后”,“梁后园”应是“梁孝王王后园”的简称。而且“梁后园”印章这一关键证物的出土,也直接打破了保安山二号墓为梁孝王墓的猜测。梁孝王墓前的陵寝建筑基址,正对梁孝王墓,其址内也有“梁孝园”“孝园”筒瓦,足以说明保安山一号墓即为梁孝王墓。

石山藏古墓

东汉末年,曹操运用军队将梁孝王墓盗掘后,此墓历经2000余年一直空敞,这也是梁孝王墓一度被称为“孝王避暑洞”的原因。从汉末至明清,有不少人曾进入过墓中参观过,《水经注·获水》记载:梁孝王墓“行一里到藏……黎民谓藏有神,不敢犯神,凡到藏,皆洁斋而进,不斋者,至藏辄有兽噬其足,兽难得见,见者云似狗,所未详也”。

从这段史料来看,曾进入到墓葬中的人还不少,因老百姓传说墓葬之中有神明,为了不触犯神明,进墓的人都要进行斋戒,如果不斋戒恐怕会碰上某种野兽吃闯入者的脚。至于看到的是什么动物,《水经注疏》卷二注引《御览》引《述征记》云:“亦作似豹,则此狗为豹之误。”后经考古发现,柿园汉墓主室南壁壁画就绘有豹,当时的人们进入洞内后漆黑一片,只能持烛而进,将壁画上的豹子误认为狗是完全可能的。

梁孝王墓中随葬品及各种设施早被盗掘一空,但留下的墓室结构及巨大的墓道仍让今天的人们叹为观止,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说:“虽然梁孝王墓内的遗物早被盗掘一空,但墓道和墓室的各部形制结构,至今仍然保存得相当完整,其开凿墓道之常,墓室规模之宏大、形制结构之复杂、开凿技术之精湛和工程之艰巨,则为过去各地已发现的西汉王室陵墓中所罕见。它对于研究西汉王室陵墓的形制结构和葬制,都具有极高的价值。”梁孝王墓能够保存,完全得益于其是“斩山作椁,穿石为藏”的石崖墓,因此虽然被曹操盗掘一空,并裸露了两千多年,其墓室结构至今仍保存完好。

史料记载我国帝王开凿石崖墓是从汉文帝营建霸陵开始的。不过霸陵尚未发掘,过去考古发掘出的许多汉代诸侯王石崖墓多为汉武帝之后,梁孝王墓作为西汉早期的大型石崖墓显得尤为珍贵。梁孝王墓由墓道、甬道、门道、主室、便房、回廊及外藏室等组成,享用了汉代皇帝的埋葬规格。梁孝王墓以主室为中心,以墓道、甬道为中轴线,把我国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建筑,对后世的王陵墓葬产生了很大影响。

通过梁孝王墓,我们今天可以见证汉代古人所拥有的科技水平:西汉早期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开山采石经验,梁孝王墓甬道向下倾斜,主室的高度及各个侧室的形制比例适中,室顶正处在岩层的断层;排水设施非常合理,通过排水道将各个室的水汇总至水井室内,利用山体的自然岩峰排出山外,说明当时对山体的走向,山水的流向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先进的排水设施不仅仅运用于梁孝王墓中,李后墓及其他梁国王室墓中均运用了这种自成体系的排水设施;墓室南北对称,每个室四壁垂直、室角直角等,说明在山体内作业有较先进的测绘技术。

编辑: 田戈   责任编辑:李瑾瑜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绿化带内 单车“睡觉”
已完成雨、污水管网 ...
业主收到交费通知 今冬暖气能开通了
这段长江路上暂时不能施画停车位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电商拓宽致富路 梨乡...
“新农人”李忠举的 ...
商合杭铁路(合肥至 ...
“不是咱的钱 再多也...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