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商丘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城建”篇

新型城镇化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记者 祁 博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9-17 06:44

夏邑县长寿阁。记者 傅 青 摄

“商”字转盘全景。 记者 崔 坤 摄

柘城县规划展览馆。记者 傅 青 摄

长江路运河桥两岸。记者 崔 坤 摄

核心提示

从小朱集到大商丘,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改革开放的40年,商丘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产生活的平台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舒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镇化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304.42万人,城镇化率达41%;中心城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人口达126万人;县城及县城以下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0万人。

在今年公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商丘由四线城市阔步迈进三线城市方阵,成功跻身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导支撑全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中心城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龙头,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只有把龙头舞好,才能把龙身、龙尾带好。

1995年之前,原商丘行署所在地的市区面积仅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人。1995年,商丘掀起了自1978年以来的第二轮城市建设高潮,完成了二环路、神火大道、归德路、南京路等道路建设,尤其是1995年二环路的建成,标志着市中心城区建设逐步拉开。

2013年,随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市开始走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坚持规划引领,才能奋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新型城镇化进展中,中心城区该怎样发展,中心城区与各县(市)怎样统筹发展?今年通过的《商丘市城乡总规划(2015—2035)》给出了答案:按照“百城提质”总体要求,基于“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网络化”的市域城乡结构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和虞城、宁陵两大组团城市的核心要素集聚和功能品质提升;做优做精永城副中心和夏邑、民权、柘城、睢县等县域中心及28个重点镇;做特做美一般乡镇和美丽乡村,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网络格局体系。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破除城市内的二元结构,让每一个市民均衡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为此,近年来我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既要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又不能让安置区成为“边缘区”。在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安置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动了一批重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绿地,商业体,如水、电、气、暖配套设施等内容。

中心城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龙头,需持续加大要素聚集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引导和支撑全域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推进高铁枢纽商务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创意区、日月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了“三心联动”的城市格局。

围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商合杭高铁、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围绕发展枢纽经济,以物流业和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物流通道、物流节点、物流载体、物流服务网络和物流现代化建设,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围绕提高综合承载力,累计实施466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新建公厕150座,实施9条沿河带状生态公园、12个便民公园等绿化项目,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7%,“十分钟”便民生活圈体系围合,城市“四率”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逐渐加强,城市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1997年6月29日,在当时还被称为“二环路”与“京港大道”的交会位置上,自规划之日起便注定要成为商丘发展“图腾”的“商”字雕塑建成。当日,骑自行车路过这个“庞然大物”的小学老师张国伟仰视了“商”字很久,当时的他怎么也想象不到,如今的“商”字周边会是如此繁华。“这几十年,商丘城市的发展令人震撼,城市的环境让人越来越舒服。”张国伟说,“我不敢想象商丘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优化城镇规模结构释放发展动能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重大举措。

《商丘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将加快发展县域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着力点”。

2005年,我市即把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各县(市、区)加快了规划和修编进程,提高了规划建设标准,围绕各自的特色,加大了投资和建设力度,特别是按照“三个一”的发展目标,每个县(市、区)都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区,拉动了商丘市县域城市的快速发展。2013年,我市出台新的发展战略,各县(市、区)开始实施组团式发展,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路网等方面,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促进集约节约发展。2018年,各县(市、区)以《商丘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为基础,以全域发展、全域振兴为目标,开始编制新的城乡发展规划。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节点,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市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规划发展重点镇,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要求建设重点镇。

自2002年,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进入迅速跨越发展时期。2013年以来,我市以重点镇、试点镇、特色镇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催生了一批明星乡镇,强力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集中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了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几年来,培育了一批如夏邑县会亭镇、虞城县站集乡等工业型乡镇,如睢阳区郭村镇、虞城县杜集镇等商贸型乡镇,如永城市芒山镇、梁园区刘口乡、民权县北关镇等旅游型乡镇,如夏邑县车站镇、梁园区双八镇等特色农业型乡镇。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市从新农村规划入手,突出生产发展主题,重点抓好了新农村市级试点建设,形成了以宁陵县后陈村、李七村,夏邑县太平镇和蔡河村、十里铺村,虞城县佟庄村、南庄村,柘城县草帽王村、凌庄村,民权县吴堂村,梁园区代庄村、西刘村为代表的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人居环境优良舒适、村居管理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市依托历史文化遗存遗迹、自然禀赋、产业特色,梳理确定了一批历史风貌特色村、自然风貌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县域内涌现了足力健幸福小镇、庄子文化小镇、石桥梨花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成为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

“城里人的生活条件好,我们农村也不差。”生活在虞城县杜集镇的张涛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风景美,好找工作,出行更方便,在家更舒服。你就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我们农村玩,就能知道现在农村发展的怎样了。”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最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对在传统农区商丘生活了世世代代的农民来讲,如今的生活,既与传统相连,又与时代同步。

强化支撑优化环境 彰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片面的。它既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又有自身的内涵式发展需求。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一切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以人的需求为目的。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支撑,也需要有为人的发展,营建更加公平、开阔的平台。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市以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现代产业体系层次分明,形成了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各县(市、区)均有了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导产业。2017年,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8.25亿元,同比增长10.1%。

得益于产城融合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本地就业,更实现了“人的城镇化”。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吸纳就业人口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口的50%以上,实现了市内转移就业人口超过市外转移就业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在家门口工作,享受城市人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生活正是我所期盼的。”在河南香雪海四车间当普工的民权县城关镇刘店村农民刘新峰满脸灿烂地说,“在家门口打工就是得劲!”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的是让人充分享受到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带来的各种红利。这种红利,直观地表现在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化和生活环境的优质化。

得益于贯彻新理念的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优良的生态环境不再是“奢侈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一场场与环境污染的战役,造就了我市天蓝、地绿、水清的优良生态环境。今年截至9月6日,我市优良天数达137天,“商丘蓝”成为人们最爱的城市色彩。

“商丘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每天看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天的心情都是美美的。”市民刘悦说。

生活环境的优质化体现在城市发展的细节之中,“断头路”的打通、绿地公园随处可见、城市景观协调明快、公共交通出门就有、菜市场规范整洁、城市亮化美丽多彩、背街小巷干净卫生等等,这些细节,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

新型城镇化高度关注文化的传承,缺少了文化的城镇化,是没有生命、没有内涵、没有延续的城镇化。

在新型城镇化的历程中,我市高度注重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地域文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围绕“商”字做文章,叫响了商祖王亥故里和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培育了“华商之都”城市品牌。充分挖掘了商丘古城文化、火文化、姓氏文化、孔祖文化、庄周文化、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文化品牌内涵,积极打造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城镇。同时,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历史文化遗存,找准城镇建设的结合点,形成了古今相宜、历史和现代有机融合的城镇风格。

现今的商丘,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城镇化发展“量”、“质”并重的发展阶段,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坚定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市必将在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全面决胜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时期,绘就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商丘篇章。

记者手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今的商丘人民,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享受着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硕果,更加积极参与着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建设。

从农村,到乡镇,到县城,再到中心城,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宽阔的平台,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优良的环境。

新型城镇化,让每一个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断提升,让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城市、热爱环境。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更有动力,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新作为。党的十九大为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绘就了美好的明天。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健全完善“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城镇体系,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选题策划 郭文剑 统筹 宋圣英 胡绪全】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图片新闻
改革开放40年商丘辉煌成就系列报道之“城建”篇
新型城镇化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2018-09-17 06:44   记者 祁 博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夏邑县长寿阁。记者 傅 青 摄

“商”字转盘全景。 记者 崔 坤 摄

柘城县规划展览馆。记者 傅 青 摄

长江路运河桥两岸。记者 崔 坤 摄

核心提示

从小朱集到大商丘,从城乡二元结构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改革开放的40年,商丘的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产生活的平台变得越来越广阔、越来越舒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城镇化放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发展举措,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7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304.42万人,城镇化率达41%;中心城区面积达125平方公里,人口达126万人;县城及县城以下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6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0万人。

在今年公布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商丘由四线城市阔步迈进三线城市方阵,成功跻身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引导支撑全域新型城镇化发展

中心城区建设是城镇化的龙头,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只有把龙头舞好,才能把龙身、龙尾带好。

1995年之前,原商丘行署所在地的市区面积仅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人。1995年,商丘掀起了自1978年以来的第二轮城市建设高潮,完成了二环路、神火大道、归德路、南京路等道路建设,尤其是1995年二环路的建成,标志着市中心城区建设逐步拉开。

2013年,随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我市开始走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坚持规划引领,才能奋力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在新型城镇化进展中,中心城区该怎样发展,中心城区与各县(市)怎样统筹发展?今年通过的《商丘市城乡总规划(2015—2035)》给出了答案:按照“百城提质”总体要求,基于“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区、网络化”的市域城乡结构体系,强化中心城区和虞城、宁陵两大组团城市的核心要素集聚和功能品质提升;做优做精永城副中心和夏邑、民权、柘城、睢县等县域中心及28个重点镇;做特做美一般乡镇和美丽乡村,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网络格局体系。

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是破除城市内的二元结构,让每一个市民均衡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为此,近年来我市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棚户区改造和安置房建设。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既要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又不能让安置区成为“边缘区”。在全力推进安置房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将安置区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启动了一批重大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绿地,商业体,如水、电、气、暖配套设施等内容。

中心城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龙头,需持续加大要素聚集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引导和支撑全域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力推进高铁枢纽商务区、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创意区、日月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了“三心联动”的城市格局。

围绕构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商合杭高铁、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围绕发展枢纽经济,以物流业和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物流通道、物流节点、物流载体、物流服务网络和物流现代化建设,高效便捷、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围绕提高综合承载力,累计实施466条城市主次干道建设,新建公厕150座,实施9条沿河带状生态公园、12个便民公园等绿化项目,中心城区绿地面积达到24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1.7%,“十分钟”便民生活圈体系围合,城市“四率”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逐渐加强,城市环境发生显著变化。

1997年6月29日,在当时还被称为“二环路”与“京港大道”的交会位置上,自规划之日起便注定要成为商丘发展“图腾”的“商”字雕塑建成。当日,骑自行车路过这个“庞然大物”的小学老师张国伟仰视了“商”字很久,当时的他怎么也想象不到,如今的“商”字周边会是如此繁华。“这几十年,商丘城市的发展令人震撼,城市的环境让人越来越舒服。”张国伟说,“我不敢想象商丘以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可以肯定,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优化城镇规模结构释放发展动能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第一产业从业人口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重大举措。

《商丘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将加快发展县域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着力点”。

2005年,我市即把县城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各县(市、区)加快了规划和修编进程,提高了规划建设标准,围绕各自的特色,加大了投资和建设力度,特别是按照“三个一”的发展目标,每个县(市、区)都建设一个产业集聚区,拉动了商丘市县域城市的快速发展。2013年,我市出台新的发展战略,各县(市、区)开始实施组团式发展,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路网等方面,整合区域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相互支撑,促进集约节约发展。2018年,各县(市、区)以《商丘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为基础,以全域发展、全域振兴为目标,开始编制新的城乡发展规划。

小城镇是城镇化的节点,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市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规划发展重点镇,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要求建设重点镇。

自2002年,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进入迅速跨越发展时期。2013年以来,我市以重点镇、试点镇、特色镇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催生了一批明星乡镇,强力支持已经形成一定产业和人口规模、基础条件较好的中心镇集中建设,小城镇的发展成为了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几年来,培育了一批如夏邑县会亭镇、虞城县站集乡等工业型乡镇,如睢阳区郭村镇、虞城县杜集镇等商贸型乡镇,如永城市芒山镇、梁园区刘口乡、民权县北关镇等旅游型乡镇,如夏邑县车站镇、梁园区双八镇等特色农业型乡镇。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围绕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市从新农村规划入手,突出生产发展主题,重点抓好了新农村市级试点建设,形成了以宁陵县后陈村、李七村,夏邑县太平镇和蔡河村、十里铺村,虞城县佟庄村、南庄村,柘城县草帽王村、凌庄村,民权县吴堂村,梁园区代庄村、西刘村为代表的规划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村容村貌整洁优美、人居环境优良舒适、村居管理规范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古村落和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体现,需要得到保护,推进城镇化建设绝不能以瓦解农村文明、牺牲文化遗产为代价。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我市依托历史文化遗存遗迹、自然禀赋、产业特色,梳理确定了一批历史风貌特色村、自然风貌特色村、产业特色村,县域内涌现了足力健幸福小镇、庄子文化小镇、石桥梨花小镇等为代表的特色小镇,成为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载体。

“城里人的生活条件好,我们农村也不差。”生活在虞城县杜集镇的张涛自豪地说,“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风景美,好找工作,出行更方便,在家更舒服。你就看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我们农村玩,就能知道现在农村发展的怎样了。”

农民是新型城镇化最大的受益者,尤其是对在传统农区商丘生活了世世代代的农民来讲,如今的生活,既与传统相连,又与时代同步。

强化支撑优化环境 彰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内涵

新型城镇化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片面的。它既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又有自身的内涵式发展需求。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一切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一切以人的需求为目的。在城镇化的进程中,需要有足够的动力支撑,也需要有为人的发展,营建更加公平、开阔的平台。

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我市以产业为支撑,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产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现代产业体系层次分明,形成了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各县(市、区)均有了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导产业。2017年,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8.25亿元,同比增长10.1%。

得益于产城融合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了本地就业,更实现了“人的城镇化”。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吸纳就业人口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口的50%以上,实现了市内转移就业人口超过市外转移就业人口的历史性转变。

“在家门口工作,享受城市人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生活正是我所期盼的。”在河南香雪海四车间当普工的民权县城关镇刘店村农民刘新峰满脸灿烂地说,“在家门口打工就是得劲!”

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的是让人充分享受到在现代化进程中城镇化带来的各种红利。这种红利,直观地表现在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化和生活环境的优质化。

得益于贯彻新理念的新型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优良的生态环境不再是“奢侈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加强水环境治理,做好土壤污染防治,一场场与环境污染的战役,造就了我市天蓝、地绿、水清的优良生态环境。今年截至9月6日,我市优良天数达137天,“商丘蓝”成为人们最爱的城市色彩。

“商丘的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每天看着蓝天白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每天的心情都是美美的。”市民刘悦说。

生活环境的优质化体现在城市发展的细节之中,“断头路”的打通、绿地公园随处可见、城市景观协调明快、公共交通出门就有、菜市场规范整洁、城市亮化美丽多彩、背街小巷干净卫生等等,这些细节,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更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

新型城镇化高度关注文化的传承,缺少了文化的城镇化,是没有生命、没有内涵、没有延续的城镇化。

在新型城镇化的历程中,我市高度注重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地域文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围绕“商”字做文章,叫响了商祖王亥故里和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培育了“华商之都”城市品牌。充分挖掘了商丘古城文化、火文化、姓氏文化、孔祖文化、庄周文化、汉梁文化、木兰文化等文化品牌内涵,积极打造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城镇。同时,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历史文化遗存,找准城镇建设的结合点,形成了古今相宜、历史和现代有机融合的城镇风格。

现今的商丘,正处于新旧发展模式交替的关键时期,也处于城镇化发展“量”、“质”并重的发展阶段,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坚定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我市必将在又好又快跨越发展,全面决胜小康,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历史时期,绘就中原更加出彩的宏伟商丘篇章。

记者手记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当今的商丘人民,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享受着史无前例的城镇化硕果,更加积极参与着史无前例的城镇化建设。

从农村,到乡镇,到县城,再到中心城,每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宽阔的平台,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优良的环境。

新型城镇化,让每一个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不断提升,让每一个人都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城市、热爱环境。社会更加和谐,发展更有动力,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新时代,新理念,新发展,新作为。党的十九大为新型城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绘就了美好的明天。按照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健全完善“一中心、两组团、五卫星城、百镇千村”城镇体系,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选题策划 郭文剑 统筹 宋圣英 胡绪全】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新建机动车道 一周内...
施工留“尾巴” 居民...
好消息!沥青路面已修复
道路升级改造 11日已经启动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商丘市持续开展“两 ...
高粱地里的模特秀
睢县免费城市公交正 ...
我市组团参加河南省 ...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