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辛勤耕耘 数十万学子成才 教育强县看夏邑

文/图 记者 韩 丰 张壮伟 通讯员 尚 伟 杨伟奇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8-07-31 06:43

夏邑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与孩子们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

夏邑县委领导在乡村小学为孩子们赠书。

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

夏邑县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上,县政府领导向优秀教师颁奖。

夏邑县一高园林式校园,给学生打造一个宁静清新的学习环境。

核心提示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夏邑县乘教育改革发展大潮,沐浴“科教兴国”春风,强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取得可喜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教育扶贫,精准帮扶拔穷根;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农家子弟人人成才;学校建设、资源优化、教育管理、教学质量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全县每年高考学生超过7000人,升学率近80%,被大学录取的考生中,农村家庭孩子占到70%以上。创造了7年60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港大的奇迹。先后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等称号。

1

时代劲风

扬帆远航正当时

“我们中心学校家属院又有孩子考上大学了,而且还是清华大学。”2018年高考第一批录取结果刚刚出来,韩道口镇中心学校校长宋建党就高兴地向大家报喜。该镇是全县闻名的“大学生乡镇”,近年来考进各类大学的学生200余人,“金榜题名”贴满了中心学校的围墙。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全镇就有4人。成为全县“教育发展名镇”。

改革开放以来,夏邑教育从最基本的“一无两有”到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六配套”,从教育现代化,到今天的“北大清华热”,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尤其是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港大、浙大的学生逐年增加,夏邑教育成了全县人民的骄傲,一大批农家学子从夏邑走向全国,走进一所所世界顶尖级的高校。火店、罗庄、曹集、车站、会亭等乡镇因为每年“盛产”高校学子,被群众称为“教育名镇”,抓好教学质量,争办“教育名镇”成了每个乡镇努力的目标,“教育强县”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近几年来,全县每年高考学生超过7000人,升学率近80%,被大学录取的考生中,农村家庭孩子占到70%以上。创造了7年60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港大的奇迹。

今年高考结束,喜讯频传,全省理科成绩前1000名考生中,商丘市47名,其中夏邑14人;文科前500名考生中,商丘市26人,其中夏邑6人,均居全市第一。一本上线1056人,上线率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全县有10名考生超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其中,县高中考生李靓雅、蔡正烁,县一高考生班俊俊被清华大学录取,县高中考生刘家成、赵光普被北京大学录取,县高中考生张可人、郝倩文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为何夏邑能有这样骄人的成绩?记者带着疑问探秘改革开放以来夏邑教育走过的不平凡的40年。

2

加大投资

学校旧貌换新颜

在北岭镇初级中学操场扩建工地,满头是汗的校长张从欣介绍,近几年来,国家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教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图书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花园亭榭、假山池沼、曲径草坪随处可见,成了花园式校园。

1988年就在学校任教的老教师薛源,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在教学楼的后面,我们看到了正准备拆除的低矮的教室和食堂。“30年前,学校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都是低矮的平房不说,还不够用,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90年代初,因为学生多,连续几年,我们都是租用周边的民房给学生做宿舍。”薛老师激动不已地说,“这么好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在当时是想也不敢想的。”

“泥桌子,泥台子,中间夹个泥孩子”,这是对当时农村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40年前,农村小学没有桌椅板凳,盖房子用的土坯就成了天然的课桌,没有凳子,土疙瘩、树根就变成了最简单的凳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泥房子里培养了一代人。桑堌乡中心学校的赵斌主任就是1977年入学,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

“那时候教室简陋,宿舍食堂更简陋。”赵斌回忆起当时上学的情景。“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用玉米秸堵上保暖,夏天订上塑料布挡雨;低矮潮湿的宿舍没有床铺,地上铺点麦秸就是床了。因为房间少,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孩子都挤到一块,住‘大通铺’,一个房间都能住上几十个人。”赵斌笑着对记者说,“当时也没有感觉到脚臭呢!”食堂也是简单的几间矮房子,食堂的师傅做饭就更简单了,孩子们从家里背来的窝窝头、红薯寄在食堂里,做饭的师傅每天给热热,烧点稀饭,一顿饭就给打发了。

在该县教体局,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从2013年至2017年,投入资金4.2亿元;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8796.3万元;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慷慨解囊,“金秋助学”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先后新建、改扩建学校600多所。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的新教室,一栋栋漂亮的学生宿舍,一个个装备完善的餐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资力度,教育教学条件逐年踏上新台阶,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均衡教育发展的验收,成为国家均衡教育先进县。

3

德高是范

杏坛精心育桃李

在夏邑高级中学有这样一位班主任,他叫杨连锋,他在高考前右腿意外骨折,却拄着双拐住进了学生宿舍。为了学生最后的冲刺,他坚强地陪伴。他说:“即使用一条腿,我也要带着学生踢出一片天。”

杨连锋回忆说,5月12日晚上10点多,他从学校回家,不小心摔倒,大腿骨折。“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能住院。”杨连锋对医生说。医生告诉他必须手术,否则有可能一辈子躺在床上。手术后第四天,杨连锋就要求复查,并提出办理出院手续。第六天,医生实在拧不过他,只好让他出院。可出院后杨连锋并没回家,而是直接住进了男生宿舍。当天杨连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5月18日,星期一,多云。今天我终于出院了,想想为了出院所做的努力真是很感慨。就要高考了,我怎能躺在医院里?我要和学生们在一起!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链子!”

在夏邑一高高三(15)班的教室里,一位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教师,一只脚蹬着板凳,忍受着巨大病痛,坚持给学生连续上了4天课,最后被老伴用电动车送进医院接受手术。她的这一举动感动着夏邑一高的师生们,许多学生说“满是心疼,这是我们的最美老师”“有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

高考结束后,记者在夏邑县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了代秀玲。她在两个月前大腿就开始疼痛,怕耽误学生高考,就一直没去医院检查。5月14日,她像往常一样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准备,突然腿疼加重,一只脚只能蹬在凳子上,身子向前倾斜,来减轻疼痛。这样她又坚持了4天。5月18日,代秀玲大汗淋漓,腿与肚子疼得实在受不了,才打电话让爱人用电动车把她送进医院,当天就进行了手术。手术结束仅两天,她就又走进课堂,直到坚持学生高考结束,又回医院继续治疗。

在中峰乡何大庄小学,记者见到了今年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杨红英老师。从教20多年来,她在三尺讲台书写着最精彩的人生。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秋季刚开学,医生诊断她患有乳腺癌。怕耽误给学生上课,她没有告诉领导,硬是挺到放寒假才做手术。3个月的化疗所经历的痛苦没有打垮杨红英,她反而更加怀念自己的学生,怀念三尺讲台。出院后的第二天,她就戴上假发走上讲台,给学生补习落下的功课,批改作业,忙起来让她忘了病痛的折磨。“我不知道上天还能给我多少时间,可我知道我还能教同学们很多知识。”听到杨老师这句话,同学们不由得潸然泪下。

杨红英的事迹感动了学生,感动了老师,也得到了领导的关心,2017年8月,县委书记梁万涛、副县长兼教育局局长聂丽亲自到杨红英家里去看望她,祝她早日康复。“我爱生活,也爱我的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无论什么困境,我都要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谓。”领导的关心让杨红英更坚定了做实优秀人民教师的决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正是因为新时代有杨连锋、代秀玲、杨红英这样众多不求索取的优秀教师,夏邑教育事业才结出了累累硕果。

4

学子圆梦

百年树人结硕果

暑假,太平镇中心学校校长邓玉洁的办公室里,太平一中的几位老师正在忙着分析今年的中招考试成绩。

“从今年考试成绩看,数学分数提高较大,李老师,你总结一下经验,下学期在全乡推广。”看着成绩单,邓玉洁给乡初中数学教研小组的李中文老师布置新的工作。

看着成绩单上可喜的成绩,李中文感慨万千:有付出,就有收获。去年,李中文在乡中心学校的组织下,多次召开全乡数学教学教研会议,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技巧。他还跟随乡中心学校组织的课改小组南下广州、安徽取经。在全国生本教育实践基地广州华阳小学,李中文同行的全乡8名教师受益匪浅。回来后,他们各自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带着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少学生数学成绩由入班时的二三十分提高到80多分,中招考试成绩再创新高。

“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好好写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李中文对记者说。

近几年来,夏邑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每年评选出“教育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课题教研,成立课改小组,带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北大、清华、港大、复旦、浙大等著名高校输送优秀学子就有150余名。

这几天,李集镇杨楼村62岁的王思兰特别得高兴、激动,去年刚刚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儿子王锴打来电话,说他准备报考本校水利水电工程系的研究生。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王思兰前年把大儿子王钉送进了武汉理工大学的校门,去年又把小儿子王锴送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现在王思兰每天走在街上,感觉到太阳都在对他笑。

县委书记梁万涛特别关注夏邑两所高中的发展,他经常去看望师生,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为夏邑振兴、社会进步多做贡献。“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地方领导不重视教育,是视野不高的表现。”梁万涛说,“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

在夏邑高中的荣誉墙上,连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名字排了整整一墙。李靓雅、蔡正烁、刘家成、赵光普、张可人、郝倩文、徐迎港、贺体锐、杨岚皓,余沐洋、王通、房璐、张天星、张鹏飞、陈思源、尹静、韩明辰……这一个个名字,是夏邑高中的骄傲,也是夏邑教育的骄傲,更是全县人民的骄傲。

5

教育扶贫

精准帮扶拔穷根

2014年考入夏邑高级中学的徐迎港,家住罗庄乡徐楼台粉王庄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奶奶残疾有病,父母务农,兄妹两人都在上学,经济比较困难,该校校长李伟了解情况后,马上安排班主任去家访。“我不想上学了,我要去打工挣钱。”孝顺懂事的徐迎港,不愿再看到佝偻着腰身的父母到处去为自己借学费。“三年高中,要花多少钱?我打工至少能减轻点爸妈的负担。”

了解到徐迎港的实际困难,学校按照国家相关助学政策,帮他申报国家贫困助学金和奖学金,减免徐迎港三年的学费,解决了徐迎港的后顾之忧,他高兴地走进了高中校园。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下,徐迎港不负众望,去年高考以678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再穷也要抓教育,培养一个大学生,就挖掉了一个穷根子。”县委书记梁万涛对教育精准扶贫思路清晰。

近年来,夏邑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助推精准扶贫。2018年上半年,发放各类资助金1468万元,惠及14683人,全县形成了“奖贷助补免相结合,大中小特幼全覆盖”帮扶体系,确保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致贫。有了经济做保障,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7月6日,全省学生资助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会在平顶山召开,夏邑县作了典型发言。

为了发挥教育扶贫的行业优势,今年,该县教体局又利用暑假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对全县975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认真摸底,为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要明确一名帮扶教师作为责任人,负责落实日常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解决学习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在该县教体局的帮扶点郭店镇杨吕庙村,副县长兼教育局局长聂丽告诉记者:“新时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挖掘教育行业潜力,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不让一名贫困儿童因贫辍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是全县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

“改革开放40年来,夏邑县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逐步提升为‘办人民自豪的教育’,教育发展不仅为夏邑积蓄了发展后劲,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教育强县已经成为夏邑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夏邑县县长刘海鹰如是说。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夏邑
四十年辛勤耕耘 数十万学子成才 教育强县看夏邑
2018-07-31 06:43   文/图 记者 韩 丰 张壮伟 通讯员 尚 伟 杨伟奇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夏邑县县委、县政府领导与孩子们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

夏邑县委领导在乡村小学为孩子们赠书。

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

夏邑县教育系统表彰大会上,县政府领导向优秀教师颁奖。

夏邑县一高园林式校园,给学生打造一个宁静清新的学习环境。

核心提示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夏邑县乘教育改革发展大潮,沐浴“科教兴国”春风,强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取得可喜成就。尤其是近几年来,教育扶贫,精准帮扶拔穷根;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农家子弟人人成才;学校建设、资源优化、教育管理、教学质量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全县每年高考学生超过7000人,升学率近80%,被大学录取的考生中,农村家庭孩子占到70%以上。创造了7年60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港大的奇迹。先后荣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教育督导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河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等称号。

1

时代劲风

扬帆远航正当时

“我们中心学校家属院又有孩子考上大学了,而且还是清华大学。”2018年高考第一批录取结果刚刚出来,韩道口镇中心学校校长宋建党就高兴地向大家报喜。该镇是全县闻名的“大学生乡镇”,近年来考进各类大学的学生200余人,“金榜题名”贴满了中心学校的围墙。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全镇就有4人。成为全县“教育发展名镇”。

改革开放以来,夏邑教育从最基本的“一无两有”到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六配套”,从教育现代化,到今天的“北大清华热”,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尤其是近年来,考入北大、清华、港大、浙大的学生逐年增加,夏邑教育成了全县人民的骄傲,一大批农家学子从夏邑走向全国,走进一所所世界顶尖级的高校。火店、罗庄、曹集、车站、会亭等乡镇因为每年“盛产”高校学子,被群众称为“教育名镇”,抓好教学质量,争办“教育名镇”成了每个乡镇努力的目标,“教育强县”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近几年来,全县每年高考学生超过7000人,升学率近80%,被大学录取的考生中,农村家庭孩子占到70%以上。创造了7年60名学生考上北大、清华、港大的奇迹。

今年高考结束,喜讯频传,全省理科成绩前1000名考生中,商丘市47名,其中夏邑14人;文科前500名考生中,商丘市26人,其中夏邑6人,均居全市第一。一本上线1056人,上线率居全市各县区第一。全县有10名考生超清华、北大录取分数线,其中,县高中考生李靓雅、蔡正烁,县一高考生班俊俊被清华大学录取,县高中考生刘家成、赵光普被北京大学录取,县高中考生张可人、郝倩文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为何夏邑能有这样骄人的成绩?记者带着疑问探秘改革开放以来夏邑教育走过的不平凡的40年。

2

加大投资

学校旧貌换新颜

在北岭镇初级中学操场扩建工地,满头是汗的校长张从欣介绍,近几年来,国家先后投资700多万元建起了教学楼、宿舍楼、餐厅,教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图书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校园内花园亭榭、假山池沼、曲径草坪随处可见,成了花园式校园。

1988年就在学校任教的老教师薛源,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在教学楼的后面,我们看到了正准备拆除的低矮的教室和食堂。“30年前,学校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食堂都是低矮的平房不说,还不够用,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在90年代初,因为学生多,连续几年,我们都是租用周边的民房给学生做宿舍。”薛老师激动不已地说,“这么好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在当时是想也不敢想的。”

“泥桌子,泥台子,中间夹个泥孩子”,这是对当时农村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40年前,农村小学没有桌椅板凳,盖房子用的土坯就成了天然的课桌,没有凳子,土疙瘩、树根就变成了最简单的凳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泥房子里培养了一代人。桑堌乡中心学校的赵斌主任就是1977年入学,培养出的第一批学生。

“那时候教室简陋,宿舍食堂更简陋。”赵斌回忆起当时上学的情景。“教室窗户没有玻璃,冬天用玉米秸堵上保暖,夏天订上塑料布挡雨;低矮潮湿的宿舍没有床铺,地上铺点麦秸就是床了。因为房间少,一个班甚至几个班的孩子都挤到一块,住‘大通铺’,一个房间都能住上几十个人。”赵斌笑着对记者说,“当时也没有感觉到脚臭呢!”食堂也是简单的几间矮房子,食堂的师傅做饭就更简单了,孩子们从家里背来的窝窝头、红薯寄在食堂里,做饭的师傅每天给热热,烧点稀饭,一顿饭就给打发了。

在该县教体局,我们看到这样一组数字:从2013年至2017年,投入资金4.2亿元;利用国家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8796.3万元;全县各级党员干部慷慨解囊,“金秋助学”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先后新建、改扩建学校600多所。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一座座崭新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的新教室,一栋栋漂亮的学生宿舍,一个个装备完善的餐厅,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县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投资力度,教育教学条件逐年踏上新台阶,2014年,顺利通过全国均衡教育发展的验收,成为国家均衡教育先进县。

3

德高是范

杏坛精心育桃李

在夏邑高级中学有这样一位班主任,他叫杨连锋,他在高考前右腿意外骨折,却拄着双拐住进了学生宿舍。为了学生最后的冲刺,他坚强地陪伴。他说:“即使用一条腿,我也要带着学生踢出一片天。”

杨连锋回忆说,5月12日晚上10点多,他从学校回家,不小心摔倒,大腿骨折。“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能住院。”杨连锋对医生说。医生告诉他必须手术,否则有可能一辈子躺在床上。手术后第四天,杨连锋就要求复查,并提出办理出院手续。第六天,医生实在拧不过他,只好让他出院。可出院后杨连锋并没回家,而是直接住进了男生宿舍。当天杨连锋在日记里这样写道:“5月18日,星期一,多云。今天我终于出院了,想想为了出院所做的努力真是很感慨。就要高考了,我怎能躺在医院里?我要和学生们在一起!关键时刻我不能掉链子!”

在夏邑一高高三(15)班的教室里,一位还有一年就要退休的教师,一只脚蹬着板凳,忍受着巨大病痛,坚持给学生连续上了4天课,最后被老伴用电动车送进医院接受手术。她的这一举动感动着夏邑一高的师生们,许多学生说“满是心疼,这是我们的最美老师”“有这样的老师是我们的福气”。

高考结束后,记者在夏邑县人民医院病房见到了代秀玲。她在两个月前大腿就开始疼痛,怕耽误学生高考,就一直没去医院检查。5月14日,她像往常一样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准备,突然腿疼加重,一只脚只能蹬在凳子上,身子向前倾斜,来减轻疼痛。这样她又坚持了4天。5月18日,代秀玲大汗淋漓,腿与肚子疼得实在受不了,才打电话让爱人用电动车把她送进医院,当天就进行了手术。手术结束仅两天,她就又走进课堂,直到坚持学生高考结束,又回医院继续治疗。

在中峰乡何大庄小学,记者见到了今年被评为“最美乡村教师”的杨红英老师。从教20多年来,她在三尺讲台书写着最精彩的人生。天有不测风云,2013年秋季刚开学,医生诊断她患有乳腺癌。怕耽误给学生上课,她没有告诉领导,硬是挺到放寒假才做手术。3个月的化疗所经历的痛苦没有打垮杨红英,她反而更加怀念自己的学生,怀念三尺讲台。出院后的第二天,她就戴上假发走上讲台,给学生补习落下的功课,批改作业,忙起来让她忘了病痛的折磨。“我不知道上天还能给我多少时间,可我知道我还能教同学们很多知识。”听到杨老师这句话,同学们不由得潸然泪下。

杨红英的事迹感动了学生,感动了老师,也得到了领导的关心,2017年8月,县委书记梁万涛、副县长兼教育局局长聂丽亲自到杨红英家里去看望她,祝她早日康复。“我爱生活,也爱我的学生,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无论什么困境,我都要对得起‘人民教师’这个称谓。”领导的关心让杨红英更坚定了做实优秀人民教师的决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正是因为新时代有杨连锋、代秀玲、杨红英这样众多不求索取的优秀教师,夏邑教育事业才结出了累累硕果。

4

学子圆梦

百年树人结硕果

暑假,太平镇中心学校校长邓玉洁的办公室里,太平一中的几位老师正在忙着分析今年的中招考试成绩。

“从今年考试成绩看,数学分数提高较大,李老师,你总结一下经验,下学期在全乡推广。”看着成绩单,邓玉洁给乡初中数学教研小组的李中文老师布置新的工作。

看着成绩单上可喜的成绩,李中文感慨万千:有付出,就有收获。去年,李中文在乡中心学校的组织下,多次召开全乡数学教学教研会议,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技巧。他还跟随乡中心学校组织的课改小组南下广州、安徽取经。在全国生本教育实践基地广州华阳小学,李中文同行的全乡8名教师受益匪浅。回来后,他们各自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带着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少学生数学成绩由入班时的二三十分提高到80多分,中招考试成绩再创新高。

“我们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好好写一下自己的教学体会。”李中文对记者说。

近几年来,夏邑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着力构建高效课堂,每年评选出“教育教学标兵”“学科带头人”等,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标,开展课题教研,成立课改小组,带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北大、清华、港大、复旦、浙大等著名高校输送优秀学子就有150余名。

这几天,李集镇杨楼村62岁的王思兰特别得高兴、激动,去年刚刚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儿子王锴打来电话,说他准备报考本校水利水电工程系的研究生。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王思兰前年把大儿子王钉送进了武汉理工大学的校门,去年又把小儿子王锴送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现在王思兰每天走在街上,感觉到太阳都在对他笑。

县委书记梁万涛特别关注夏邑两所高中的发展,他经常去看望师生,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攻坚克难、勇于担当,为夏邑振兴、社会进步多做贡献。“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观念,观念决定思路;地方领导不重视教育,是视野不高的表现。”梁万涛说,“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如此。”

在夏邑高中的荣誉墙上,连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名字排了整整一墙。李靓雅、蔡正烁、刘家成、赵光普、张可人、郝倩文、徐迎港、贺体锐、杨岚皓,余沐洋、王通、房璐、张天星、张鹏飞、陈思源、尹静、韩明辰……这一个个名字,是夏邑高中的骄傲,也是夏邑教育的骄傲,更是全县人民的骄傲。

5

教育扶贫

精准帮扶拔穷根

2014年考入夏邑高级中学的徐迎港,家住罗庄乡徐楼台粉王庄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奶奶残疾有病,父母务农,兄妹两人都在上学,经济比较困难,该校校长李伟了解情况后,马上安排班主任去家访。“我不想上学了,我要去打工挣钱。”孝顺懂事的徐迎港,不愿再看到佝偻着腰身的父母到处去为自己借学费。“三年高中,要花多少钱?我打工至少能减轻点爸妈的负担。”

了解到徐迎港的实际困难,学校按照国家相关助学政策,帮他申报国家贫困助学金和奖学金,减免徐迎港三年的学费,解决了徐迎港的后顾之忧,他高兴地走进了高中校园。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下,徐迎港不负众望,去年高考以678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再穷也要抓教育,培养一个大学生,就挖掉了一个穷根子。”县委书记梁万涛对教育精准扶贫思路清晰。

近年来,夏邑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教育惠民政策,不断加大济困助学力度,助推精准扶贫。2018年上半年,发放各类资助金1468万元,惠及14683人,全县形成了“奖贷助补免相结合,大中小特幼全覆盖”帮扶体系,确保不因贫失学,不因学致贫。有了经济做保障,全县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7月6日,全省学生资助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会在平顶山召开,夏邑县作了典型发言。

为了发挥教育扶贫的行业优势,今年,该县教体局又利用暑假在全县教师队伍中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对全县975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认真摸底,为每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要明确一名帮扶教师作为责任人,负责落实日常教育扶贫和资助政策,解决学习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

在该县教体局的帮扶点郭店镇杨吕庙村,副县长兼教育局局长聂丽告诉记者:“新时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挖掘教育行业潜力,开展‘我伴你成长——万名教师大走访’活动,不让一名贫困儿童因贫辍学,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是全县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

“改革开放40年来,夏邑县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人民教育政府办’,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逐步提升为‘办人民自豪的教育’,教育发展不仅为夏邑积蓄了发展后劲,也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教育强县已经成为夏邑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夏邑县县长刘海鹰如是说。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受损限高梁成了“拦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晚报“帮忙”修电梯 群众送旗表谢意
晚报关注 路灯很快复明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防汛演练
市直机关微型党课比 ...
“穿”越40年
热了我一个 幸福千万家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