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扶贫精耕细作 攻坚披荆斩棘

文/图 记者 马晓伟 通讯员 殷尊义 商丘网—商丘日报 2017-09-18 08:25

张阁镇富国蔬菜种植园。

张阁镇李心庄村貌。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美盼服装厂正在工作的工人。

张阁镇张堂村永顺养猪场。

周集乡陈楼村正在建设的道路和公厕。

核心提示

扶贫攻坚,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亦是如此。精准扶贫,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深入贯彻落实商丘市委关于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和要求,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工作重心聚集到脱贫攻坚上,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牢牢把握“精准”这个尺度,精耕细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扶贫攻坚“多管齐下”

何为“多管齐下”,具体怎么实施,怎么建设?根据示范区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示范区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召开大会小会研究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示范区产业脱贫实施方案》《示范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文件,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建立脱贫攻坚领导体系。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贫困村,区直单位各联系一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常驻贫困村进行帮扶。

发展脱贫产业。产业扶持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和必经之路,能否做大做强脱贫产业,土地流转工作是关键。自2016年年底开始,示范区结合实际,合理布局脱贫产业位置,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土地流转。

精准扶贫。立足“精准扶贫、保障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全村扶贫攻坚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切实解决建档立卡人员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农村基层教育。教育脱贫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问题,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强民,就业安民。

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六改一增”工作的部署,示范区制订下发《示范区“六改一增”工程实施方案》,正在逐步推进工作开展,预计投资150万元,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脱贫产业“遍地开花”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致富且可以持续的核心,在产业扶持方面,示范区创新产业模式,稳扎稳打,遍地开花。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以蔬菜种植为主,以养殖和加工为辅”的产业扶持思路,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产业奖补和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出台脱贫惠民政策,着力打造了五大脱贫产业基地。

要想建设,首先要有“地”。在扶贫产业建设中,土地流转就是其基础。示范区通过实地考察在4个乡(镇)做了规划,在张阁镇脱贫产业生态廊道流转土地2300余亩,周集乡以宋楼村和陈楼村为中心流转土地1000余亩,在平台5个贫困村合计流转土地约1500亩,贾寨镇以孟庄村委会为中心流转土地约2000亩。

目前,示范区已发展高效种植大棚2500亩,观光采摘园1000亩,各类瓜果近40万株,新建新型养殖场2个,建成扶贫车间6座。

示范区为了使产业建设更精确,更实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讨论制订了精确的规划。初步规划先行完成3个贫困村的九大工程建设,2018年全面完成所有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示范区财政预算3000万元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专项经费,并与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小额贷款扶贫协议,以示范区财政500万元担保资金,撬动2500万元金融贷款用于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对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张阁镇7.3公里绿色生态廊道,张阁镇以贫困村张堂村为依托,建设高效蔬菜大棚200余座,杂果近30万株,实行规模化种植,打造一流高效生态园区,同时在张阁镇建设一座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环保高标准养殖场,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周集乡2000亩高效生态园区,即以贫困村宋楼村和陈楼村为依托,建设草莓大棚60余座,观光采摘园1000亩,实行规模化种植,打造一流高效都市观光休闲生态采摘园区。在周集乡陈楼村、宋楼村发展草猪养殖产业,与高老庄草猪养殖公司合作,利用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撬动金融杠杆,购买保险,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预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实现6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平台街道办事处孙菜园村农业示范园占地180多亩,种植果树40亩,桃树130多亩,计划套栽洋葱、大蒜,引导贫困群众到示范园打工,带动15户贫困户脱贫。

截至目前,示范区共向脱贫产业经营主体发放奖补资金231.5万元,带动28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户均年增收不低于6000元。

建档立卡“精准滴灌”

对贫困户严格精准识别,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按照省、市对脱贫攻坚档卡规范、精准识别的要求,示范区坚持“边动员、边部署、边整改、边完善”的原则,以驻村工作队为基本力量,贫困村成立了“八人工作组”、非贫困村成立了“五人工作组”专门从事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明确责任人,按照省、市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了工作任务。

示范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75户5688人,这次档卡整改规范工作共普查档内贫困户和档外农户9407户22344人,约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21%,经过档卡规范精准识别“回头看”,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36户2860人。示范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6年起,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1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7元。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陈向阳带领有关人员多次深入群众家中,通过调查识别了解到,周集乡宋楼村的何中锋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属于低保贫困户,家中共4口人,何中锋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孩子正在上学,生活比较困苦。示范区在了解情况之后,对其进行帮扶。目前,何中锋身体基本恢复正常,也恢复了劳动能力,在该村建设的草莓种植基地中还拿到了分红,获得了每月850元的公益性补助,区财政为他们一家人缴纳了每人每年医疗保险150元。目前,何中锋的孩子已大学毕业,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扶贫就业“以人为本”

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保障民生,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真正实现富裕。促进贫困户就业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为此,示范区一直向这个目标奋力前行。

政府安置一批。示范区高度重视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工作,专门研究出台政策,政府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群众实现就业,现已安置三保人员(保洁、保安、保绿)65人。引导务工一批。在中原佳海、亿丰国际、商丘电子产业园等大型企业项目预留专门岗位安置贫困群众就业,现已经安置贫困群众209人。就近从业一批。示范区大力支持扶贫车间建设,截至目前,现已发放奖补资金60万元,建成运营3座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52人。

要实现真正富裕,还是要靠自身,自主就业是关键。张阁镇张堂村的赵昌轩家庭条件困难,家中仅靠几亩薄田的微薄收入,由于家里有个学生导致入不敷出,示范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救助。为其侄孙女赵丽丽申请助学金,9月初,市团委给其5000元助学金,区工会给其2000元助学金,赵昌轩2016年8月入股张堂村永顺养猪场,有了盈利分红。同时,为其侄子办理转移就业,现在,赵昌轩的侄子是张阁镇环卫工人,每月850元工资。区财政为他们缴纳了每人每年的医疗保险150元。

基层教育“春风化雨”

“少年强,则国强”。示范区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基层教育事业。根据实际情况,对贫困落后地区进行大力改善,从多个方面增强其教育能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加强制度保障。

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继续落实好普通高中资助、中职资助、两免一补、金秋助学金等资助政策。

加强学校办学条件,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2016年,改扩建张阁镇杨庄小学等6所学校,建筑面积31218平方米,总投资3632万元,增加学位3300个。2017年改扩建中州办事处周庄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11760平方米,总投资1353.6万元。2018年还将改扩建3所学校,建筑面积6760平方米,总投资705.6万。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偏远贫困薄弱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从2016年起,每年为偏远贫困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全科教师100名,并实行定向培养政策、实施教师支持专项计划,每年选派50—100名教师开展对口交流支教。提高乡村教师生活的待遇,全面落实偏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区域内城区教师待遇水平。

开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技能培训课程,搭建“两后生”继续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实施远程教育扶贫培训项目,突出面向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的职业技术、农业实用技术的人才培养。

基础设施“根深蒂固”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要求,以九大基础发展设施建设为重点,围绕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了8个贫困村的整村规划。示范区通过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尤其是在电网、交通运输两方面要加大力度改善。

电力的完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示范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了电网脱贫攻坚工程,围绕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个贫困村脱贫要求,“十三五”期间贫困村农网建设改造规划投入专项资金,全面解决贫困村供电短板问题。集中3年(2016—2018年)时间全力解决贫困村供电能力不足、可靠性低、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提升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质量,完成电网改造目标,切实发挥经济发展“先行官”、脱贫攻坚“开路者”作用,满足贫困地区用电需求。

如果说电力是“灵魂”的话,那么交通运输就是“经脉”。扩宽交通扶贫投融资渠道,健全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交通运输扶贫脱贫项目的投入力度。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保障交通扶贫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建设与养护相结合,加强养护管理,建养并重,加强贫困村公路养护管理,健全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增强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

2016年投资4823.26万元,建成农村公路61.08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26公里,改善农村公路危桥193.5延米,9个贫困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的交通运输脱贫目标,2017年投资3380.2万元,建成农村公路45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90延米。计划在2018年投资4274万元,建成农村公路55公里,生命防护工程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10延米。

今后,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示范区
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扶贫精耕细作 攻坚披荆斩棘
2017-09-18 08:25   文/图 记者 马晓伟 通讯员 殷尊义   商丘网—商丘日报   我要评论 

张阁镇富国蔬菜种植园。

张阁镇李心庄村貌。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美盼服装厂正在工作的工人。

张阁镇张堂村永顺养猪场。

周集乡陈楼村正在建设的道路和公厕。

核心提示

扶贫攻坚,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亦是如此。精准扶贫,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深入贯彻落实商丘市委关于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准确把握形势、任务和要求,切实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工作重心聚集到脱贫攻坚上,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上,举全区之力,集各方之智,牢牢把握“精准”这个尺度,精耕细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扶贫攻坚“多管齐下”

何为“多管齐下”,具体怎么实施,怎么建设?根据示范区实际情况,为切实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示范区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召开大会小会研究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示范区产业脱贫实施方案》《示范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等文件,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建立脱贫攻坚领导体系。班子成员分别联系一个贫困村,区直单位各联系一个贫困村,派出驻村工作队常驻贫困村进行帮扶。

发展脱贫产业。产业扶持是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和必经之路,能否做大做强脱贫产业,土地流转工作是关键。自2016年年底开始,示范区结合实际,合理布局脱贫产业位置,积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推进土地流转。

精准扶贫。立足“精准扶贫、保障基本”原则,全面推进全村扶贫攻坚农村低保兜底工作,切实解决建档立卡人员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群体的基本生活问题。

农村基层教育。教育脱贫为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和因学致贫问题,阻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强民,就业安民。

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六改一增”工作的部署,示范区制订下发《示范区“六改一增”工程实施方案》,正在逐步推进工作开展,预计投资150万元,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脱贫产业“遍地开花”

创新引领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致富且可以持续的核心,在产业扶持方面,示范区创新产业模式,稳扎稳打,遍地开花。结合实际情况确立了“以蔬菜种植为主,以养殖和加工为辅”的产业扶持思路,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产业奖补和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出台脱贫惠民政策,着力打造了五大脱贫产业基地。

要想建设,首先要有“地”。在扶贫产业建设中,土地流转就是其基础。示范区通过实地考察在4个乡(镇)做了规划,在张阁镇脱贫产业生态廊道流转土地2300余亩,周集乡以宋楼村和陈楼村为中心流转土地1000余亩,在平台5个贫困村合计流转土地约1500亩,贾寨镇以孟庄村委会为中心流转土地约2000亩。

目前,示范区已发展高效种植大棚2500亩,观光采摘园1000亩,各类瓜果近40万株,新建新型养殖场2个,建成扶贫车间6座。

示范区为了使产业建设更精确,更实际,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讨论制订了精确的规划。初步规划先行完成3个贫困村的九大工程建设,2018年全面完成所有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示范区财政预算3000万元资金用于脱贫攻坚专项经费,并与邮政储蓄银行签订小额贷款扶贫协议,以示范区财政500万元担保资金,撬动2500万元金融贷款用于支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脱贫产业,对脱贫攻坚工作给予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张阁镇7.3公里绿色生态廊道,张阁镇以贫困村张堂村为依托,建设高效蔬菜大棚200余座,杂果近30万株,实行规模化种植,打造一流高效生态园区,同时在张阁镇建设一座年出栏万头商品猪的环保高标准养殖场,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周集乡2000亩高效生态园区,即以贫困村宋楼村和陈楼村为依托,建设草莓大棚60余座,观光采摘园1000亩,实行规模化种植,打造一流高效都市观光休闲生态采摘园区。在周集乡陈楼村、宋楼村发展草猪养殖产业,与高老庄草猪养殖公司合作,利用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撬动金融杠杆,购买保险,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预计投入资金300万元,实现6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平台街道办事处孙菜园村农业示范园占地180多亩,种植果树40亩,桃树130多亩,计划套栽洋葱、大蒜,引导贫困群众到示范园打工,带动15户贫困户脱贫。

截至目前,示范区共向脱贫产业经营主体发放奖补资金231.5万元,带动280余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户均年增收不低于6000元。

建档立卡“精准滴灌”

对贫困户严格精准识别,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人民负责,按照省、市对脱贫攻坚档卡规范、精准识别的要求,示范区坚持“边动员、边部署、边整改、边完善”的原则,以驻村工作队为基本力量,贫困村成立了“八人工作组”、非贫困村成立了“五人工作组”专门从事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明确责任人,按照省、市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了工作任务。

示范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75户5688人,这次档卡整改规范工作共普查档内贫困户和档外农户9407户22344人,约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21%,经过档卡规范精准识别“回头看”,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36户2860人。示范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2016年起,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1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27元。

示范区管委会主任陈向阳带领有关人员多次深入群众家中,通过调查识别了解到,周集乡宋楼村的何中锋家庭条件比较贫困,属于低保贫困户,家中共4口人,何中锋身体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孩子正在上学,生活比较困苦。示范区在了解情况之后,对其进行帮扶。目前,何中锋身体基本恢复正常,也恢复了劳动能力,在该村建设的草莓种植基地中还拿到了分红,获得了每月850元的公益性补助,区财政为他们一家人缴纳了每人每年医疗保险150元。目前,何中锋的孩子已大学毕业,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扶贫就业“以人为本”

创业带动就业,就业保障民生,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才能真正实现富裕。促进贫困户就业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为此,示范区一直向这个目标奋力前行。

政府安置一批。示范区高度重视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工作,专门研究出台政策,政府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群众实现就业,现已安置三保人员(保洁、保安、保绿)65人。引导务工一批。在中原佳海、亿丰国际、商丘电子产业园等大型企业项目预留专门岗位安置贫困群众就业,现已经安置贫困群众209人。就近从业一批。示范区大力支持扶贫车间建设,截至目前,现已发放奖补资金60万元,建成运营3座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52人。

要实现真正富裕,还是要靠自身,自主就业是关键。张阁镇张堂村的赵昌轩家庭条件困难,家中仅靠几亩薄田的微薄收入,由于家里有个学生导致入不敷出,示范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救助。为其侄孙女赵丽丽申请助学金,9月初,市团委给其5000元助学金,区工会给其2000元助学金,赵昌轩2016年8月入股张堂村永顺养猪场,有了盈利分红。同时,为其侄子办理转移就业,现在,赵昌轩的侄子是张阁镇环卫工人,每月850元工资。区财政为他们缴纳了每人每年的医疗保险150元。

基层教育“春风化雨”

“少年强,则国强”。示范区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基层教育事业。根据实际情况,对贫困落后地区进行大力改善,从多个方面增强其教育能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师资力量,加强制度保障。

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继续落实好普通高中资助、中职资助、两免一补、金秋助学金等资助政策。

加强学校办学条件,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2016年,改扩建张阁镇杨庄小学等6所学校,建筑面积31218平方米,总投资3632万元,增加学位3300个。2017年改扩建中州办事处周庄小学等4所学校,建筑面积11760平方米,总投资1353.6万元。2018年还将改扩建3所学校,建筑面积6760平方米,总投资705.6万。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完善偏远贫困薄弱学校教师补充机制。从2016年起,每年为偏远贫困地区定向免费培养全科教师100名,并实行定向培养政策、实施教师支持专项计划,每年选派50—100名教师开展对口交流支教。提高乡村教师生活的待遇,全面落实偏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确保乡村教师待遇平均水平不低于或略高于区域内城区教师待遇水平。

开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技能培训课程,搭建“两后生”继续教育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实施远程教育扶贫培训项目,突出面向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的职业技术、农业实用技术的人才培养。

基础设施“根深蒂固”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规划走”的要求,以九大基础发展设施建设为重点,围绕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完成了8个贫困村的整村规划。示范区通过综合考虑得出结论,尤其是在电网、交通运输两方面要加大力度改善。

电力的完善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灵魂”,示范区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全面启动了电网脱贫攻坚工程,围绕示范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9个贫困村脱贫要求,“十三五”期间贫困村农网建设改造规划投入专项资金,全面解决贫困村供电短板问题。集中3年(2016—2018年)时间全力解决贫困村供电能力不足、可靠性低、不通动力电等问题,提升贫困地区供电能力和质量,完成电网改造目标,切实发挥经济发展“先行官”、脱贫攻坚“开路者”作用,满足贫困地区用电需求。

如果说电力是“灵魂”的话,那么交通运输就是“经脉”。扩宽交通扶贫投融资渠道,健全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交通运输扶贫脱贫项目的投入力度。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在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时,优先保障交通扶贫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建设与养护相结合,加强养护管理,建养并重,加强贫困村公路养护管理,健全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增强安全保障和服务能力。

2016年投资4823.26万元,建成农村公路61.08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26公里,改善农村公路危桥193.5延米,9个贫困村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的交通运输脱贫目标,2017年投资3380.2万元,建成农村公路45公里,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90延米。计划在2018年投资4274万元,建成农村公路55公里,生命防护工程4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10延米。

今后,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真正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