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大学生过度消费令人担忧

文/首席记者 宋亚威 图/首席记者 魏文慧 商丘网—京九晚报 2016-08-23 08:29

前天,在市区一商场,几名大学生在选购笔记本电脑

阅读提示

每年的8月底,随着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大一新生们背负行囊入学的场景又将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而在一件件或新颖或昂贵的装备背后,则凝聚着广大家长的汗水与期盼,对部分家长来说高昂的费用则成为“甜蜜的负担”。

不得不承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入学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攀比之风也乘势而上。而不同年代的入学装备,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回顾在物质相对较匮乏的上世纪,那些简单、实用却又渐行渐远的入学装备是不是也能带给你暖暖的感觉?

A 调查: 高达近万元的 入学装备不稀罕

现在的大学生入学装备花费如何?几天来,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学生或家长,其中的2名学生购买的入学装备花销在万元以上,包括高档品牌手机、笔记本电脑、拉杆箱、新衣服、手表等;花销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有9名,所购买的主要装备是大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其余的9名花销在5000元以下,但也均在2000元以上。

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均购买了手机,近一半的学生购买了笔记本电脑。

在价值昂贵的入学装备面前,有学生不以为然。“3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是很普通的了,千把块钱的手机也不贵吧,谁上大学没有这两样东西!”受访的大学生小周说。

“大学是孩子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时光,想让她在大学多学习点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虽然家里不宽裕,毕竟都上大学了,孩子要什么就尽量去满足她。”市民崔先生的女儿考取了郑州某高校,他给孩子准备的装备中,除了新衣服、拉杆箱、洗刷用品等外,还有一部新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他看来,“对孩子的投资不能吝惜!”

也有家长表示,他们的家庭条件一般,孩子相比之下也懂事,不会伸手去跟父母要什么奢侈品。不过,现在孩子上大学都有的东西,作为父母也不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失面子”。

考取南京某高校的小高说,在村里,他家的经济条件算中上等,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再说妹妹也在上学。“我只跟父母要了一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话,学校有微机室,我认为没那个必要。”

B 现状:月消费千元很普遍

入学装备只是学生步入大学花销的开始。大学期间,包括吃饭、逛街、购物、同学聚餐等各种开支,细细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晚报记者在商丘几所高校的学生中间走访,受访的30名大学生中,2/3以上的学生表示月花销在1000多元,只有3名同时做校外兼职的女生表示月花销不到800元。

“一个月花个千把块钱太正常了,我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某高校的小李给记者列了个账单:餐饮费700元,交通费100元,学习用品外的各种购物费用和同学聚餐500元。仅这些,已经达到1300元。而他表示,对很多学生来说,平时所需要花费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些。

相比之下,在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就读的学生,花费相对更高。在郑州某高校读大专的小马受访时说,她花钱并非大手大脚,但平均一个月的各种花销也在2000多元。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表示,考虑到家庭条件,他们会尽量省着花钱,平时再做点兼职补贴日常所用,这样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C 声音:应正确引导学生消费观念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有人会说‘以前的入学装备差,那是物质水平差’,这是不对的。”商丘工学院老师刘冬冬认为,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添置些特别的入学装备也未尝不可,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过分溺爱。

不管是普通的入学必需品,还是高端电子产品等装备,首先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购买时量力而行。其次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让他们学会理性消费,不能养成奢侈、攀比的不良习惯。

“大学生涯结束后将直接面临步入社会。培养一个大学生,应培养他的良好生活习惯、独立自主能力和发奋学习、吃苦耐劳精神,一味拼装备是不可取的。”刘冬冬说。

刘冬冬介绍,孩子外出学习,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物质化的“开学装备”,而是“心灵装备”。其一,要让孩子带上感恩之心。父母养育了这么多年,也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现在脱离父母的视线,就需要深怀感恩之心,到了大学,应该及时和父母联系,打电话、发邮件,和父母微信交流。其二,学会和别人交往,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新的老师和新的朋友,如何和别人相处,相处时应注意哪些,这些也是“开学装备”之一。其三,要学会保护自己,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在外读书,遇到的人很复杂,如果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是很危险的。其四,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提高抗挫能力。许多大学生因为一点挫折就选择自杀,这也与父母没有给予“心灵装备”是有关的。

D 回顾:那些年的入学装备简单而温馨

带着被子和衣服轻装上阵

人物:陈明启(51岁)

上大学时间:1987年

开学装备:衣服和被子

奢侈品:手表

1977年10月21日,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随后的一个时期,大学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那时的高等教育堪称精英式教育,适龄青年中只有10%的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进修。由于物资匮乏,他们的入学装备十分简单。

陈明启是商丘启明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1987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虽已年代久远,但他对当时的入学装备记忆犹新。“从民权到商丘乘坐的是公共汽车,车费4元钱,家里人给了几十元钱,除了学校的补贴,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十来元钱。”陈明启说,当时很多同学与他一样,只带了被子和几身衣服,“家庭条件好的,就带两身新衣服”。

在陈明启的记忆里,当时的学生学习劲头大,物质相对匮乏,大家也不追求什么装备,比较耀眼的也就一块手表。快毕业时,学校里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了收音机和胶卷相机,“大家都很羡慕,有的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根本没见过”。

一块手表成为香饽饽

人物:陈宝刚(45岁)

上大学时间:1993年

开学装备:自行车和衣服

奢侈品:BP机

对于自己的大学装备,陈宝刚记忆如昨。

1993年9月1日开学那天,家里人用口袋为他装好行囊——几件用来替换的旧衣服和几双布鞋。一大早,饱饱吃了一餐,带上行李,他便骑着那辆破旧的东方牌大架自行车直奔学校——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宝刚是虞城县站集乡人,从家里到学校大约40公里,他骑了3个多小时才到校。

“被子和生活用品都是学校发的,家里能给带的也就是衣服和鞋子。”陈宝刚说,从家里到学校,乘公共汽车单程需要3.5元的车费,他才决定骑上自行车,每逢周末,他也是骑着那辆自行车回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两年以后毕业时。

“当时学生的自行车就停在化学生物系的楼下,整个学校大约也就有20辆。”陈宝刚说,除了吃饭每周花上个十几元钱,其他基本没有什么开支。普通手表成为很多学生比较耀眼的装备,放寒假时,其表姐花10多元钱给他买了一块电子手表,算作“装备补偿”;同时,他在新疆当兵回家的哥哥为他买了一双皮鞋,连同手表成为他最为宝贵的礼物。

“那时候的装备就是那么简单,戴块手表、听听收音机已经不错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同学入学时带了个吉他,当时售价几百元,在我们看来是件非常贵重的物品。”陈宝刚说,“虽然当时已经流行BP机,但也是个奢侈品,我毕业几年以后才用上它。”

电子产品随身带

人物:刘金辉(30岁)

上大学时间:2005年

开学装备:手机、MP3

奢侈品:笔记本电脑、大屏手机

2005年,刘金辉考取济南一所大学。尽管家庭条件不怎么样,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勒紧裤腰带为他购买了一部千元手机,这是他最珍贵的入学装备。到校不久,他又花300多元钱买了一部智能MP3。

据刘金辉回忆,与上世纪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闷头学习”不一样,当时学生带手机已经非常普遍,有的学生还购买了台式电脑,放在宿舍或者校外的租住房内,闲暇时聊聊QQ、听听歌曲、看看电影,偶尔也玩玩游戏。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

Copyright 2003-2016 商丘网 版权所有

首页  |  商丘  |  专题  |  网视  |  图片  |  金融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民生
开学季,大学生过度消费令人担忧
2016-08-23 08:29   文/首席记者 宋亚威 图/首席记者 魏文慧   商丘网—京九晚报   我要评论 

前天,在市区一商场,几名大学生在选购笔记本电脑

阅读提示

每年的8月底,随着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大一新生们背负行囊入学的场景又将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而在一件件或新颖或昂贵的装备背后,则凝聚着广大家长的汗水与期盼,对部分家长来说高昂的费用则成为“甜蜜的负担”。

不得不承认,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入学装备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攀比之风也乘势而上。而不同年代的入学装备,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回顾在物质相对较匮乏的上世纪,那些简单、实用却又渐行渐远的入学装备是不是也能带给你暖暖的感觉?

A 调查: 高达近万元的 入学装备不稀罕

现在的大学生入学装备花费如何?几天来,晚报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学生或家长,其中的2名学生购买的入学装备花销在万元以上,包括高档品牌手机、笔记本电脑、拉杆箱、新衣服、手表等;花销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的有9名,所购买的主要装备是大屏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其余的9名花销在5000元以下,但也均在2000元以上。

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均购买了手机,近一半的学生购买了笔记本电脑。

在价值昂贵的入学装备面前,有学生不以为然。“3000多元的笔记本电脑是很普通的了,千把块钱的手机也不贵吧,谁上大学没有这两样东西!”受访的大学生小周说。

“大学是孩子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时光,想让她在大学多学习点知识,将来找个好工作。虽然家里不宽裕,毕竟都上大学了,孩子要什么就尽量去满足她。”市民崔先生的女儿考取了郑州某高校,他给孩子准备的装备中,除了新衣服、拉杆箱、洗刷用品等外,还有一部新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他看来,“对孩子的投资不能吝惜!”

也有家长表示,他们的家庭条件一般,孩子相比之下也懂事,不会伸手去跟父母要什么奢侈品。不过,现在孩子上大学都有的东西,作为父母也不能让孩子在同学面前“失面子”。

考取南京某高校的小高说,在村里,他家的经济条件算中上等,但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再说妹妹也在上学。“我只跟父母要了一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的话,学校有微机室,我认为没那个必要。”

B 现状:月消费千元很普遍

入学装备只是学生步入大学花销的开始。大学期间,包括吃饭、逛街、购物、同学聚餐等各种开支,细细算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晚报记者在商丘几所高校的学生中间走访,受访的30名大学生中,2/3以上的学生表示月花销在1000多元,只有3名同时做校外兼职的女生表示月花销不到800元。

“一个月花个千把块钱太正常了,我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某高校的小李给记者列了个账单:餐饮费700元,交通费100元,学习用品外的各种购物费用和同学聚餐500元。仅这些,已经达到1300元。而他表示,对很多学生来说,平时所需要花费的地方远远不止这些。

相比之下,在省会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就读的学生,花费相对更高。在郑州某高校读大专的小马受访时说,她花钱并非大手大脚,但平均一个月的各种花销也在2000多元。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表示,考虑到家庭条件,他们会尽量省着花钱,平时再做点兼职补贴日常所用,这样对自己也是一种提高。

C 声音:应正确引导学生消费观念

“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有人会说‘以前的入学装备差,那是物质水平差’,这是不对的。”商丘工学院老师刘冬冬认为,在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添置些特别的入学装备也未尝不可,但是家长一定要把握好度,不可过分溺爱。

不管是普通的入学必需品,还是高端电子产品等装备,首先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购买时量力而行。其次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让他们学会理性消费,不能养成奢侈、攀比的不良习惯。

“大学生涯结束后将直接面临步入社会。培养一个大学生,应培养他的良好生活习惯、独立自主能力和发奋学习、吃苦耐劳精神,一味拼装备是不可取的。”刘冬冬说。

刘冬冬介绍,孩子外出学习,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物质化的“开学装备”,而是“心灵装备”。其一,要让孩子带上感恩之心。父母养育了这么多年,也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现在脱离父母的视线,就需要深怀感恩之心,到了大学,应该及时和父母联系,打电话、发邮件,和父母微信交流。其二,学会和别人交往,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遇到新的老师和新的朋友,如何和别人相处,相处时应注意哪些,这些也是“开学装备”之一。其三,要学会保护自己,特别是一些女孩子,在外读书,遇到的人很复杂,如果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是很危险的。其四,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要提高抗挫能力。许多大学生因为一点挫折就选择自杀,这也与父母没有给予“心灵装备”是有关的。

D 回顾:那些年的入学装备简单而温馨

带着被子和衣服轻装上阵

人物:陈明启(51岁)

上大学时间:1987年

开学装备:衣服和被子

奢侈品:手表

1977年10月21日,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恢复。随后的一个时期,大学生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那时的高等教育堪称精英式教育,适龄青年中只有10%的人能够进入高等学府进修。由于物资匮乏,他们的入学装备十分简单。

陈明启是商丘启明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1987年,他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虽已年代久远,但他对当时的入学装备记忆犹新。“从民权到商丘乘坐的是公共汽车,车费4元钱,家里人给了几十元钱,除了学校的补贴,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是十来元钱。”陈明启说,当时很多同学与他一样,只带了被子和几身衣服,“家庭条件好的,就带两身新衣服”。

在陈明启的记忆里,当时的学生学习劲头大,物质相对匮乏,大家也不追求什么装备,比较耀眼的也就一块手表。快毕业时,学校里有极少数的学生有了收音机和胶卷相机,“大家都很羡慕,有的从农村出来的学生根本没见过”。

一块手表成为香饽饽

人物:陈宝刚(45岁)

上大学时间:1993年

开学装备:自行车和衣服

奢侈品:BP机

对于自己的大学装备,陈宝刚记忆如昨。

1993年9月1日开学那天,家里人用口袋为他装好行囊——几件用来替换的旧衣服和几双布鞋。一大早,饱饱吃了一餐,带上行李,他便骑着那辆破旧的东方牌大架自行车直奔学校——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宝刚是虞城县站集乡人,从家里到学校大约40公里,他骑了3个多小时才到校。

“被子和生活用品都是学校发的,家里能给带的也就是衣服和鞋子。”陈宝刚说,从家里到学校,乘公共汽车单程需要3.5元的车费,他才决定骑上自行车,每逢周末,他也是骑着那辆自行车回家。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两年以后毕业时。

“当时学生的自行车就停在化学生物系的楼下,整个学校大约也就有20辆。”陈宝刚说,除了吃饭每周花上个十几元钱,其他基本没有什么开支。普通手表成为很多学生比较耀眼的装备,放寒假时,其表姐花10多元钱给他买了一块电子手表,算作“装备补偿”;同时,他在新疆当兵回家的哥哥为他买了一双皮鞋,连同手表成为他最为宝贵的礼物。

“那时候的装备就是那么简单,戴块手表、听听收音机已经不错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出身富裕家庭的同学入学时带了个吉他,当时售价几百元,在我们看来是件非常贵重的物品。”陈宝刚说,“虽然当时已经流行BP机,但也是个奢侈品,我毕业几年以后才用上它。”

电子产品随身带

人物:刘金辉(30岁)

上大学时间:2005年

开学装备:手机、MP3

奢侈品:笔记本电脑、大屏手机

2005年,刘金辉考取济南一所大学。尽管家庭条件不怎么样,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勒紧裤腰带为他购买了一部千元手机,这是他最珍贵的入学装备。到校不久,他又花300多元钱买了一部智能MP3。

据刘金辉回忆,与上世纪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闷头学习”不一样,当时学生带手机已经非常普遍,有的学生还购买了台式电脑,放在宿舍或者校外的租住房内,闲暇时聊聊QQ、听听歌曲、看看电影,偶尔也玩玩游戏。

责任编辑: 姬艳峰
 相关阅读:
百姓呼声 进入频道 >>
污水时常冒出 居民希...
连接变压器电缆存隐 ...
睢阳区公用事业局:这段华夏路绿化树和路灯都在考虑中
高高兴兴搬新家 为何电价如此高
精彩图片 进入频道 >>
“两城”联创在行动
非遗产品网销俏 贫困...
酷暑难耐哪里去 纳凉...
超载了
党媒推荐 进入频道 >>
   
    版权声明:商丘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联系电话:0370-262809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主管: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 主办:商丘日报报业集团 商丘网联系电话:0370-2628098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0120156001 豫ICP备05019403号 公网安备 41140202000008号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 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